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665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0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docx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docx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法律知识500题

人民警察法复习题(70题)

1判断题(30)

1、《人民警察法》的立法依据是宪法。

(V)

2、《人民警察法》的立法依据是人民政府组织法。

(X)

3、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是《人民警察法》的立法宗旨之一。

(V)

4、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是人民警察的重要任务。

(V)

5、人民警察的任务之一是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

(V)

6、人民警察的任务之一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X)

7、人民警察的工作路线是实事求是。

(X)

8、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V)

9、群众路线是人民警察的工作路线。

(V)

10、依法办事是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

(X)

11、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是人民警察活动准则的重要内容。

(V)

12、严格执法是人民警察活动准则的基本内容。

(V)

13、人民警察的个人行为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人或组织的干预。

(X)

14、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V)

15、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遇到任何人暴力阻碍的,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V)

16、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V)

17、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

(V)

18、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不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

(X)

19、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察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

(V)

20、组织实施消防工作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

(V)

21、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不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

(X)

22、指导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

(V)

23、负责管理国籍事务的机关不是公安机关。

(X)

24、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违反治安管理等行为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行政处罚。

(V)

2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违反治安管理等行为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刑事处罚。

(X)

26、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不属于刑事强制措施。

(V)

27、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12小时。

(X)

28、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对公民进行盘问检查。

(X)

29、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对被盘问人留置时间延至

48小时。

(V)

30、公安机关在规定期间不能对被盘问人采取拘留或其他强制措施的,应立即释放。

(V)

2单选题(30)

1、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遇到任何人以暴力、威胁等方法拒绝、阻碍的,应当追究其(C)。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法律责任D.经济责任

2、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B)。

A.人民警察的行为受法律保护B.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C.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不受监督D.人民警察的任何职务行为均受法律

保护

3、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法定职责包括(A)

A.维护社会治安秩序B.打击不法经营活动

C.保障文化市场秩序D.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4、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

A.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不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B.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察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C.负责管理国籍事务的机关不是公安机关D.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不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

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

A.指导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B.组织实施消防工作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C.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D.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不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表述是(C)。

A.负责管理国籍事务的机关不是公安机关B.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

全保护工作不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C.指导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

作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D.公安机关在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行使其他执法机关的职责。

7、人民警察对违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B)。

A.刑事强制措施B.行政强制措施C.司法强制措施D.刑事司法措施

8、人民警察对违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A)。

A.行政处罚B.刑事处罚C.经济处罚D.管制

9、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的行为属于(C)。

A.刑事强制措施B.行政处罚C.行政强制措施D.司法强制措施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警察实施的行政处罚是(A)。

A.吊销许可证B.约束C.收容教育D.强行带离现场

11、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B)小时。

A.12B.24C.48D.72

12、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D)。

A.拘留B.刑事拘留C.扣留D.盘查

1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于(C),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进行盘问检查。

A.行政相对人B.公民C.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D.乞讨人员

14、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对被盘问人留置时间延至(B)小时。

A.72B.48C.36D.24

15、为制止(D)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警械。

A.违法行为B.犯罪行为C.民间纠纷D.严重违法犯罪活动

16、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B)。

A.不可以使用警械B.可以使用警械

C.可以使用武器和警械D.不可以使用武器和警械

17、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A.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针对拒捕人员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B.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针对拒捕人员可以立即使用武器

C.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遇有拒捕人员只可使用警械

D.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遇有拒捕人员不能使用武器

18、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D)。

A.公安机关遇有暴乱情况可以使用武器

B.公安机关遇有越狱情况可以使用武器

C.公安机关遇有抢夺枪支的紧急情况可以使用武器

D.公安机关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可以使用武器

19、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使用社会企事业组织或个人交通工具,造成损失的(C)。

A.不予赔偿B.可以赔偿C.应当赔偿D.视损失情况而定

20、公安机关人民警察(C)可以优先乘坐交通工具。

A.因履行职责B.在任何情况下

C.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D.担任领导职务

21、公安机关因(A)的需要,依照国家规定可以优先使用社会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等。

A.侦查犯罪B.制止违法C.宣传法制D.日常执法

22、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在使用了公民个人的交通或通信工具后(B)。

A.只需归还B.应予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

C.如不归还可支付适当费用D.可变价收购

23、对(D),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A.精神病人B.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精神病人C.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D.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

24、对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的精神病人需要送往指定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A)批准。

A.需要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B.需要报请公安派出所领导C.需要

报请县级人民政府D.无需报请

25、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可以采取(C)。

A.特别强制措施B.拘留C.保护性约束措施D.扣留

26、公安机关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及时通知(A)。

A.其监护人B.亲属C.居委会D.所在单位

27、(B)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A.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B.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C.省级以上公安机关D.只有公安部

2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D)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实行交通管制。

A.为维护社会秩序B.为维护交通秩序C.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D.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2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A)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

A.在一定时间和区域B.在异地

C.在所辖全部地区D.不分时间和区域

3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C)。

A.戒严B.部分地区戒严C.交通管制D.禁止通行

3多选题(10)

1、《人民警察法》的立法宗旨包括(ABCD)。

A.维护国家安全B.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C.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D.提高人民警察的素质

2、人民警察的任务包括(ABCD)。

A.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B.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C.保护公共财产D.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3、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是(ABCD)。

A.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B.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人民的监督

C.维护人民的利益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人民警察工作路线的具体内容是(AB)。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B.密切联系群众

C.改革开放D.实事求是

5、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为(BD)。

A.国际惯例B.宪法C.公安机关内部规定D.法律

6、人民警察活动准则所涉及的内容包括(ABCD)。

A.忠于职守B.清正廉洁C.纪律严明,服从命令D.严格执法

7、关于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原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BC)A.人民警察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B.是代表国家执法

C.是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D.人民警察收入较低

8、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具体包括(ABCD)

A.特种行业管理B.消防监督管理C.入境出境事务管理D.计算机系统安全

保护监督管理

9、下列(ABD)属于人民警察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

A.强制戒毒B.约束C.责令停业整顿D.强行带离现场

10、对(ABCD)情形的人,人民警察当场盘查后,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

A.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B.有现场作案嫌疑的C.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D.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复习题(30题)

一、判断题(10)

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这里所说的“人员”,仅指无辜人员,不包括违法犯罪分子。

(X)

2、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V)

3、人民警察使用约束性警械,不得造成人身伤害。

(X)

4、在来不及警告的情况下,人民警察可以不经警告而直接使用武器以制服违法

犯罪嫌疑人。

(V)

5、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警械造成人员伤亡等后果的,一律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X)

6、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一般应经警告无效,而使用警械不需要警告。

(X)

7、犯罪分子拒捕的,人民警察即可使用武器(X)

8、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

(X)

9、犯罪分子处于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人

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

(X)

10、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

(X)二单选题(10)

1、民警在强制传唤时(A)

A、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B、应当使用约束性警械

C、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D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

2、对处于群众聚集场所的犯罪分子使用武器的前提是:

(D)

A、能够确保不伤及他人的

B、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会使犯罪分子逃离的

C、具备有利地形等条件的

D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

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A)

A、致命性警用武器B、制服性警用武器

C、驱逐性警用武器D约束性警用武器

4、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D)

A、所属机关负责人口头报告

B、所属机关负责人书面报告

C、所属机关口头报告

D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5、公安机关接到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的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

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D)

A、警务督察部门

B、行政监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6、人民警察遇有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D)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A、情况紧急的

B、属严重暴力犯罪的

C、已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的

D需要当场制止的

7、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造成不应有的财产损失的;对受到财产损失的人员,

由(C)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

赔偿。

A、该人民警察

B、该人民警察家属

C、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

D当地民政部门

8、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的规定,在下列何种情形下,

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D)。

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B、执行逮捕

C、执行押解

D制止非法集会、游行

9、、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D)为限度。

A、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残

B、实际情况需要

C、足以保障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

D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1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

B)。

A、

赔偿B、补偿

C、追偿

多选题(10)

1、

警械的类型有(ABD

A、

驱逐性B、约束性

C、致命性

D、抚恤

D制服性

2、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械包括(ABD)

A、脚镣B、特种防暴枪C、弹药D、催泪弹

3、下列属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是(AB)

A、高压水枪B、特种防暴枪C、手铐D、脚镣

4、下列属于约束性警械的是(ABD)

A、手铐B、脚镣C警棍D、警绳

5、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

用武器:

(ABCD)

A、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B、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C、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D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6、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

用武器:

(ABCD)

A、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B、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C、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D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7、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CD)

A、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

B、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

C、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D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8、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ABC)

A、及时抢救受伤人员B、保护现场

C、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D立即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

9、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使用(ABC)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A、枪支B、爆炸C、剧毒D、交通工具

10、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尚未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AB)。

A、制服性警械B、约束性警械C武器D警械或武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复习题(30题)

一、判断题(10)

1.公安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意味着不受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X)

2.执法为民理念解决了政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基本问题,确保了政法工作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

(V)

3.服务大局就是司法机关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去开展所有工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X)

4.在政法工作中,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尊重和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服刑人员的合法权利。

(S

5.倡导法治就是要严格执行法律,只对法律负责。

因此,党的政策遵守与否不重要。

(x)

6.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

表明了执法效率对于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V)

7.服务大局是政府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和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

(V)

8.执法办案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执法活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果。

(V)

9.公正与效率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V)

10.严打政策和宽严相济政策是一对矛盾,无法同时进行。

(x)

二、单项选择题(10)

1.在中国共产党(C)全国代表大会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

A.第十三次B.第十四次C.第十五次D.第十六次

2.(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A.公平正义B.执法为民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

3.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A)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

4.(A)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

5.(B)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司法独立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D.严格依法办事

6.(A)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

7.(C)是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必然要求。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

8.(B)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

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9.(C)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

A.勤政守法B.甘当公仆C.文明执法D清正廉洁

10.(D)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

A.秉公执法B.一切依靠人民C.程序公正D.执法公开

三、多项选择题(10)

1.依法治国理念对民警的基本要求是:

(ABCD)

A.提高法律素养;B.坚持严格执法;C.模范遵守法律;D.自觉接受监督。

2.树立公平正义理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ABCD)

A.合法合理;B.平等对待;C.及时高效;D.程序公正。

3.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

(ABCD)

A.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B.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C.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保障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4.政法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具体来说包括:

(ABD)

A.—切为了人民;B.—切依靠人民;C.平等对待;D.尊重和保障人权。

5.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包括:

(ABCD)

A.切实增强党的观念;B.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C.坚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发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D.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6.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涵(ABC)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严格依法办事D.坚持秉公执法

7.对于政法机关来说,严格依法办事有几方面含义(ABCD)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

8.依法治国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ABCD)

A.提高法律素养B.坚持严格执法

C.模范遵守法律D.自觉接受监督

9.政法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ABC)

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

C.尊重和保障人权D.甘当公仆

10.政法机关全面践行执法为民理念,重点实现几个方面的要求(ABCD)

A.求真务实B.甘当公仆

C.文明执法D.清正廉洁

刑法复习题(120题)

一判断题(50)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V)

2•犯罪对象能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客体则未必。

(X)

3.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V)4.李某盗窃一辆林肯牌小汽车,因此,李某所犯之罪的客体应是林肯牌小汽车。

(X)

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V)

6.炸罪、决水罪的犯罪主体只要年满14周岁就可以构成。

(X)7.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就可以构成叛逃罪的犯罪主体。

(X)

8.犯诈骗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V)9.焚烧自己的房屋或其他财产的行为,不能构成放火罪。

(V)

10.虐待罪和遗弃罪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X)

11.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任何罪,都适用本法。

(X)

12.盲人犯罪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X)

13•多次盗窃是指1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

(V)14•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V)

15.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V)16.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V)

17.张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执行期间由于表现良好,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被依法减刑为有期徒刑15年,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5年。

(X)

18.为索取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也构成非法拘禁罪。

(V)

19.违规销售枪支罪、交通肇事罪、重大飞行事故罪的主观方面都是过失。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