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571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docx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docx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

文言文阅读(初)

 

1孟子少时诵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一、解释文中字词:

 ①喧(xuān):

通“”,。

②裂:

引:

4有所失:

5诵:

6辍然:

7何为:

8自是:

9喧:

10戒:

11.方:

启示:

 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

学习必须,,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二、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

三、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

 

2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

【舍】  【墓间之事】

  【乃】【嬉】

  【贾(gǔ)人】 【炫卖】

【徙】 【俎豆】

【徙居】【及】

  【大儒】 【揖让进退】

  【揖】  【遂】

 启示:

 从故事我们知道: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孟母三迁”的“三”字的意思为“”解释,而不是简单的“三次”的意思,因为孟子的母亲是在三个地方之间搬迁,即:

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屠、学宫之旁,搬迁的次数实际上是两次。

“三”字类似的用法如“”等。

  

3孟母断织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

“学何所至矣”孟子曰:

“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

“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1.既:

 2.绩:

 

 3.以刀:

4.故:

  5.子:

  6.斯:

  7.立:

  8.是以:

  9.则:

  10.旦:

  11.夕:

  12.事子思:

事:

13.道:

她用来比喻学习,用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

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此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

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

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仍然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与《》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

天资聪颖,但他的父亲不让其学习学习,让他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

可见后天的教育及努力是十分重要的。

4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成()②弃去(  )

③逢老媪方磨铁杵()④还卒业( )

 6逢:

  7媪:

 9铁杵:

  10之:

 12感:

  13还:

 14卒业:

  15今:

 16氏:

2、翻译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孤:

  称:

  徙焉:

徙,焉,

  而:

  辄

  遂:

  肆:

  师事:

遂:

  2、翻译句子。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6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临:

  

(2)日:

  (3)以:

  (4)率

  (5)书遂大进,书:

  (6)遂:

  (7)进:

  (8)于:

  (9)尝:

  (10)苟且:

  (11)或:

  (12)简札:

信件,书信。

  (13)少:

  (14)当意:

(15)必:

  (16)易:

(17)厌:

  (18)故:

(19)愈益:

  (20)精妙:

(21)打进:

(22)平生于书,书:

(23)苟且: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7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讴:

  

(2)穷:

 (3)谓:

  (4)技:

 

 (5)遂:

  (5)之:

  (6)辞:

  (7)归:

  (8)弗:

  (9)止:

(10)饯:

  (11)郊:

  (12)衢(qú):

  (13)悲:

  (14)振:

  (15)遏(è):

  (16)谢:

(17)反:

(18)抚节:

2.翻译:

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8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继,日昃固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词语:

 ⑴孤:

 ⑵适:

  ⑶世家:

  ⑷去:

  

  ⑹寝:

  ⑺或:

  ⑻怠:

  ⑼辄:

  ⑽六经:

儒家的六部经典着作《》《》《》《》《》《》

  ⑾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去之南都B.之虚所卖之C.后天下之乐而乐D.子将安之

3、翻译下列句子。

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9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谪:

  2.寓:

3.昧爽:

拂晓,破晓;天刚亮。

昧,爽:

  4.辄:

  5.执:

  6.就:

  7.明:

  8.如:

  9.是:

10.着:

11.洎:

  12.趺:

 13.犹:

2.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译文:

②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B、其如土石何C、如是者十四年D、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10程门立雪《宋史》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

(2)文,稍长,潜杨时心(9)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3)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3)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4),时与游酢侍立(5)不去(6),颐既觉(7),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34

567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11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少孤:

少,;孤,  2.明:

  3.授:

4.诸:

  5.好:

6.怪:

  7.索:

 11.樵薪:

  12执苦:

  13.庐:

  14.笞(chi).:

  15数:

16欲:

2、翻译句子:

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3、理解古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承宫的特点。

12颜回好学《史记》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回:

颜回,又称颜渊,孔子弟子。

  ⑵尽:

  ⑶蚤:

  ⑷恸(tòng):

  ⑸自:

  ⑹门人益亲:

学生更加亲近。

益:

  ⑺鲁哀公:

鲁国国君。

  ⑻孰:

  ⑼为:

  ⑽好:

  ⑾对:

  ⑿不迁怒:

不转移愤怒。

迁:

  ⒀不贰过:

不重复犯一个错误。

贰:

过:

  ⒁短命死矣:

命短死了。

  ⒂今:

  ⒃亡:

同“”,。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13邴原泣学《初潭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孤:

  2.过:

4.泣:

  5.何以:

  6.亲:

7.羡:

  8.其:

  9.得:

10.感:

 11.伤:

  13.苟:

14.愿:

  15.书:

16.徒:

  17.资:

  18.遂:

  19.卒:

  20.诵:

 21.就:

  22.过:

  23.凡:

  24.以:

  25.苟:

2.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14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百遍!

”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

”遇言:

“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采稆负贩②人有从学者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或问“三余”之意

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A.性质讷而好学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C.面山而居D.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3.翻译句子。

①苦渴无日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书百遍”。

 

5.这段文字围绕读书讲了哪两方面内容

 

6.文中所说的“三余”,其具体内容是哪“三余”

 

15推敲《诗话总龟》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

“‘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贾岛:

唐朝诗人

  赴举:

得句:

使欲着”推“字:

开始想用”推“字。

着:

  吟哦:

吟咏.

讶:

具对:

  云云:

  炼:

  俄:

  留连:

  权:

  尚:

  已:

  神游象外:

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神:

游,.象,  车骑:

车马.

  辔:

  布衣:

  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D.怅恨久之

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6.下面是唐代贾岛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句子。

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

_______,_________。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6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殆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为学:

   之:

  之:

  之:

  亦:

则:

  者:

  蜀:

 鄙:

读(bǐ)音,  语:

读()音,

  于:

欲:

之:

何如:

子:

  何:

恃:

  往:

钵:

足:

  数年:

  下:

  越明年:

  自:

  还:

  以:

  惭色:

  去:

  至:

  顾:

  鄙:

边境。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17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氏家训》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1.夫:

  2.求益:

  3.凌忽:

4.轻慢:

  5.同列:

  6.疾之:

  7.恶(wù):

  8.如此:

  8.所以:

  10.疾:

  11.也:

  12.损:

1.填空

文中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

文中论述学习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

文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3.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18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吧曰:

“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初:

 2、值:

3、仓卒:

  4、同:

  5、饥:

6、厄:

7、息:

  8、嗤:

  9、应:

回答

  10、及:

  11、恨:

  12.利: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9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着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着,着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着,对如初。

或询其意,着曰: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着之规益也。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听政:

   2.规:

  3.益:

  4.者:

  5.法:

 6.余:

闲暇·多余的时间。

7.留心:

  8.数:

9.刻意:

  10善:

11临:

  12或:

13绝:

  14遽: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着

②又以问着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20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

且曰:

“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

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余:

  4.庶几:

  5.从:

  6.为:

  7.为:

  8.为:

  9.为:

  10.既:

    12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

①_______②______③ ________④______

21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

“为人大须学问。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为:

大:

  2.朕:

  3.向:

  4.躬:

戎:

5.暇:

  6.比来:

比, 7.四海:

8.执:

 9.使:

    12.莅事

  13.徒:

  14..却思:

  15.共:

  16.道: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