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505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脾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脾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脾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脾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脾胃.docx

《脾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脾胃.docx

脾胃

第七章脾胃病证

第一节胃痛

一、概念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

二、病因病机

①感受外邪②内伤饮食③情志失调④体虚久病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电子胃镜、上消化道造影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1.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

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

正如《灵枢,厥论》日: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2.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吐腐。

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

3.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四、辨证论治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方歌

寒邪客胃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温胃散寒

行气止痛

香苏散合良附丸

香附苏叶陈皮甘草

香苏皮草

高良姜香附

宿食积滞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消食导滞

和胃止痛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

曲糊为丸麦汤下,亦可方中用麦芽

肝胃郁热

胃脘灼痛,烦躁易怒,烦热不安,胁胀不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平逆散火

泄热和胃

化肝煎

青皮陈皮白芍丹皮栀子

泽泻浙贝

陈丹青芍栀贝泻

肝气犯胃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

柴胡芍药川芎香附陈皮

枳壳甘草

柴陈芎芍香草壳

湿热中阻

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化湿热

理气和胃

清中汤

半夏茯苓陈皮甘草

黄连栀子草豆蔻

清中二陈连栀蔻

瘀血停滞

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化瘀通络

理气和胃

失笑散

丹参饮

失笑灵脂蒲黄共,等量为散酽醋冲

丹参檀香砂仁

灵脂蒲黄丹砂香

胃阴不足

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养阴益胃

和中止痛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

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芍药甘草

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

温中健脾

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藏,虚劳腹痛服之瘥

小建中汤+黄芪

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第二节胃痞

一、概念

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二、病因病机

①感受外邪②内伤饮食③情志失调④体虚久病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或伴纳呆、早饱、暖气,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寒温等因素诱发。

电子胃镜、X线钡餐检查、B超、腹部CT、病理组织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聚证

以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为主症,发作时可见腹部有气聚胀满的表现,但一般扪不到包块。

与胃痞鉴别明显。

2.气鼓

以腹部胀大如鼓,中空无物,小便不利为主症,甚或全身肿胀,但按之皮肉不如泥。

从病位及表现不难鉴别。

四、辨证论治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方歌

外寒内滞

脘腹痞闷,不思饮食,嗳气呕恶,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体疼痛,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濡

理气和中

疏风散寒

香苏散

香附苏叶陈皮甘草

香苏皮草

饮食内停

脘腹痞胀,进食尤甚,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消食和胃

行气消痞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

曲糊为丸麦汤下,亦可方中用麦芽

痰湿中阻

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燥湿健脾

化痰理气

二陈平胃散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苍术厚朴

寒热错杂

心下痞满,纳呆呕恶,嗳气不舒,肠鸣下利,舌淡苔腻,脉濡或滑

辛开苦降

寒热平调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肝郁气滞

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疏肝解郁

和胃消痞

越鞠丸合

枳术丸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枳实白术

脾胃虚弱

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补气健脾

升清降浊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胃阴不足

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养阴益胃

调中消痞

益胃汤

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

益胃玉冰参地冬

第三节呕吐

一、概念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

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二、病因病机

①外邪犯胃②饮食不节③情志失调④脾胃虚弱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临床以饮食、痰涎、水波等胃内容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主症,也有干呕无物者。

2.常兼有脘腹疼痛或胀满不适,恶心纳呆,泛酸嘈杂,腹泻等症。

3.体格检查依据疾病不同,可出现上腹部或中上腹压痛阳性,胃肠型、蠕动波及震水音,肠鸣音亢进或减弱等体征。

4.起病或缓或急,常先有恶心欲吐之感,多由饮食、情志、寒温不适,闻及不良气味等因素而诱发,也有由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所致者。

上消化道造影、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呕吐物的实验室检查、颅脑CT或MRI等,有助于不同疾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1.反胃

因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于腐熟,食人不化所致。

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致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为主症。

2.噎膈

因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管所致。

以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人,或食人即吐,甚则因噎废食为特征。

病程较长,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3.关格

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病机为脾肾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内蕴三焦。

本病病程较长,病情危重,治疗困难,预后极差。

4.霍乱

以猝然发作上吐下泻,吐泻物为米泔水样,腹痛或不痛为主症,本病病位在肠腑,一般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较重,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若治疗不及时,预后欠佳。

四、辨证论治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方歌

外邪犯胃

突然呕吐,频频泛恶,胸脘痞闷,或心中懊憹,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

疏邪解表

化浊和中

降逆止呕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祛

饮食停滞

呕吐酸腐量多,或吐出未消化食物,嗳气厌食,脘腹胀满,得食更甚,吐后反快,大便秘结或溏泄,气味臭秽,舌苔厚腻,脉滑实有力

消食化滞

和胃降逆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

曲糊为丸麦汤下,亦可方中用麦芽

痰饮内阻

呕吐物多为清水痰涎,或胃部如囊裹水,胸脘痞闷,纳食不佳,头眩心悸,或逐渐消瘦,或呕而肠鸣,舌苔白滑而腻,脉沉弦滑

温化痰饮

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

苓桂术甘汤

半夏生姜

苓桂术甘

肝气犯胃

呕吐吞酸,干呕泛恶,脘胁胀痛,烦闷不舒,嗳气频频,因情志不遂发作或加重,舌边红苔薄腻或微黄,脉弦

疏肝和胃

降逆止呕

四七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半夏厚朴汤+大枣

脾胃虚寒

饮食稍多即欲呕吐,时发时止,食入难化,胸脘痞闷,不思饮食,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薄

温中健脾

和胃降逆

理中丸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白,脉濡弱或沉

胃阴亏虚

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恶心,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滋养胃阴

和胃降逆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第四节噎膈

一、概念

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导致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食而复出的疾患。

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

二、病因病机

①情志失调②饮食不节③年老体弱

基本病机:

气、痰、瘀交结,阻隔食管、胃脘所致。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有异物感。

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食人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黏痰,严重时伴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2.常伴有胃脘不适、胸膈疼痛,甚则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精神疲惫等。

3.患者常有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体弱、进食霉变食物等病史。

4.体格检查轻症患者般无明显阳性体征;病程较久者可出现消瘦、上腹部压痛等非特异性阳性体征。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食管脱落细胞检查及胸部CT或MRI等有助于病变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1.反胃

因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于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致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为主症。

本病病位在胃脘部,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2.梅核气

以自觉咽中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饮食咽下顺利,无噎塞感为主症。

因气逆痰阻结于咽部,是为无形之邪。

如《证治汇补·噎膈》云:

“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

四、辨证论治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方歌

痰气交阻

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或疼痛,情志抑郁时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腻,

开郁化痰

润燥降气

启膈散

丹参沙参川贝茯苓郁金

荷叶蒂砂仁壳杵头糠

二沙河船头金生富

脉弦滑

津亏热结

吞咽梗涩而痛,食入即复出,甚则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如羊粪,舌质光红,干

滋阴清热

润燥生津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冬桑叶生甘草

桑甘沙天麦扁玉

燥少津,脉细数

瘀血内结

饮食梗阻难下,食不能下,甚或呕出物如赤豆汁,或便血,胸膈疼痛,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形体羸瘦,舌质紫暗,脉细涩

破结行瘀

滋阴养血

通幽汤

生地熟地当归桃仁红花

升麻炙甘草

桃花甘麻归二地

气虚阳微

吞咽受阻,饮食不下,泛吐涎沫,面浮足肿,面色晄白,形寒气短,精神疲惫,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温补脾肾

补气运脾汤

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陈皮半夏曲砂仁生姜大枣

六君子+姜枣黄砂

第五节呃逆

一、概念

呃逆是指以喉间频发短促呃呃声响、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二、病因病机

①外邪犯胃②饮食不当③情志不遂④正气亏虚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

其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不定。

2.常伴有胸膈痞闷、胃脘不适,或情绪不定。

3.多有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感受冷凉等诱发因素,或有正虚体衰病史。

(二)鉴别诊断

1.干呕

呃逆为胃气上逆,膈间不利,气逆上冲咽喉,以呃呃作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

干呕乃胃气上逆发出呕声,无物吐出,其声长短不一,呈不规则性发作。

2.嗳气

嗳气因饮食物不消化,胃中浊气蕴积上逆而发生,其声低而缓,常伴有酸腐气味,多在饱餐后出现,又称为“噫气”,与呢逆频频发出的呃呃响声有显著区别。

干呕与嗳气多是牌胃疾病的症状,与疾病转归和预后无明显关联。

但呃逆出现在危重患者时,可能是胃气衰败的征兆。

四、辨证论治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方歌

胃中寒冷

呃声沉而有力,胃脘及膈间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喜热饮,口淡不渴,舌淡苔薄润,脉迟缓

温中散寒

降逆止呕

丁香散

丁香高良姜柿蒂炙甘草

湘江市草

胃火上逆

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燥,脉滑数

清火降逆

和胃止呃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竹叶灵

甘草生姜兼粳米,暑烦热渴脉虚寻

气机郁滞

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或有嗳气纳呆,肠鸣矢气,苔薄脉弦

理气解郁

降逆止呃

五磨饮子

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

五磨枳乌沉木榔

脾胃阳虚

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暖喜按,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

温补脾胃

和中止呕

理中丸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脉沉细

胃阴不足

呃声短促而不连续,口舌干燥,不思饮食,或有烦渴,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养胃生津

降逆止呃

益胃汤

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

益胃玉冰参地冬

第六节腹痛

一、概念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

二、病因病机

①外感时邪②饮食不节③情志失调④禀赋不足,劳倦内伤⑤跌扑损伤,腹部手术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凡是在胃院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即为腹痛。

2.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过,其他伴发症状,鉴别何脏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

血、尿、便常规检查,血、尿淀粉酶检测,电子胃镜、肠镜、腹腔镜、腹部X线、CT、MRI、B超等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胃痛

部位不同,胃痛在心下胃院之处,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其次伴随症状不同,胃痛常伴有恶心、暖气等胃病见症,腹痛可伴有便秘、腹泻或尿频、尿急等症状。

2.积证

腹痛瘀血型腹中无结块,积证腹中有结块,且结块固定不移。

腹痛可伴有便秘、腹泻或尿频尿急等症状;积证可伴有胁痛、黄疸、鼓胀等病证。

四、辨证论治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方歌

寒邪内阻

腹痛拘急,痛势急暴,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淡苔白

温中散寒

理气止痛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高良姜香附

乌药干姜紫苏陈皮香附

正气天香,乌江书城香

腻,脉沉紧

湿热壅滞

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泻热通腑

行气导滞

大承气汤+/枳实导滞丸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饮食积滞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消食导滞

理气止痛

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肝郁气滞

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或矢气则舒,善太息,舌红苔薄白,脉弦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木香顺气散

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壳川朴乌药香附苍术砂仁桂心川芎清官二陈炒厚肉,砂木屋香

瘀血内停

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细涩

活血化瘀

和络止痛

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没药官桂

小胡兄将没官当,要肉失笑

中虚脏寒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暖喜按,畏寒怯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食不佳,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或沉缓

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大建中汤或

小建中汤

川椒干姜人参饴糖

蜀姜糖人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藏,虚劳腹痛服之瘥

 

第七节泄泻

一、概念

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统称为泄泻。

二、病因病机

①感受外邪②饮食所伤③情志不调④禀赋不足,病后体虚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大便稀溏或如水样,次数增多,每日三次以上。

2.常伴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

多由寒热、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

3.急性泄泻起病急,病程短,有感寒受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多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

久泄起病缓,病程长,时发时止,多为禀赋不足,或由急性泄泻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而成,常因受凉、饮食生冷或情志不畅而诱发。

便常规、便培养、X线钡剂灌肠、肠道内镜、腹部B超及CT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1.痢疾

泄泻与痢疾共同特点是大便稀溏,大便次数增加,可伴有腹痛发作,完谷不化。

但泄泻发作时大便中无脓血,不伴里急后重。

而痢疾是以腹痛、便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为特征。

2.霍乱

霍乱是一种以上吐下泻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有饮食不洁史或病人接触史,呈地区流行。

起病时常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吐下如米泔水,可伴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

部分病人在剧烈吐泻之后,迅速出现皮肤松弛,目眶凹陷,下肢痉挛转筋,可伴心烦口渴,精神萎靡,尿少或尿闭,腹中绞痛,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预后很差。

而泄泻是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特征,一般预后良好。

四、辨证论治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方歌

寒湿内盛

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芳香化湿

解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祛

湿热中阻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不爽,粪色黄褐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清热燥湿

分消止泻

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

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康

食滞肠胃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消食导滞

和中止泻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

曲糊为丸麦汤下,亦可方中用麦芽

肝气乘脾

平时心情抑郁,或急躁易怒,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发腹泻,伴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腹痛攻窜,肠鸣矢气,舌淡红脉弦

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

补泻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更错

脾胃虚弱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溏稀,次数增加,或完谷不化,食少纳呆,脘闷不舒,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

化湿止泻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肾阳虚衰

黎明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完谷不化,腹部喜暖喜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

附子理中丸合

四神丸

附子+甘草人参术黑姜

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须

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泄火衰扶

第八节痢疾

一、概念

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症。

是一类或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二、病因病机

①外感时邪疫毒②内伤饮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

2.急性痢疾起病急骤,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3.常见于夏秋季节,多有饮食不洁史,或具有传染性。

大便常规检查,可帮助确立诊断。

血常规检查,对急性菌痢具有诊断意义。

必要时行X线钡剂造影及直肠、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

泄泻

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似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

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正如《景岳全书》所说:

“泻浅而痢重,泻由水谷不分,出于中焦,痢以脂血伤败,病在下焦。

”当然,泻、痢两病在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转泻。

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病情减轻。

四、辨证论治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方歌

湿热痢

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清肠化湿

调气和血

芍药汤

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疫毒痢

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清热解毒

凉血除积

白头翁汤合

芍药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寒湿痢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腹胀满,头身困重,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温中燥湿

调气和血

不换金正气散

平胃散半夏藿香生姜大枣

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祛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

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阴虚痢

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养阴和营

清肠化湿

黄连阿胶汤合

驻车丸

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

黄连阿胶当归炮姜

黄连阿胶鸡芩芍

驻车连胶归炮姜

虚寒痢

腹部隐痛缠绵,喜按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