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500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x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x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

提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

指导教授:

余思静教授

研究小组:

朱玉铃、何素秦、林瑞清、陈芷芸、陈姵伶、

黄静子、冯钰璿、廖菊淡、邹文婷、赖素静

壹、缘起

「你画得好丑!

」、「小心我k你喔!

」、「快闪开,讨厌鬼!

」、这样不雅且带批评的话语轻易地从孩子的口中说出,在一旁的老师不由得心头一惊,孩子从什麽时候开始而又从哪而学来的这些话呢然而这样的话语就像具有传染力一般,渐渐在教室内扩散,甚至影响到教室内的秩序、破坏了团体规则,骂人或批评人的孩子是这样顺口地说出这些话,虽然它可能只是表达出他的看法或感觉,却一点都没顾虑到别人的感受;被批评者有的默默不语,有的则用更不雅的话回敬,最终,被气坏的一方则跑来向老师告状,而老师也疲於奔命的去处理这些琐碎但却影响秩序的问题,常让老师觉得非常厌烦且困扰。

因此当此问题被提出,几个大班的老师纷纷提出自己班类似的情形。

而小班孩子虽然较少出现口出恶言的情形,不过老师却发现孩子们在自由活动、角落活动或点心时间常大声喧哗,有时说话是用「吼」的,像在吵架一样,整间教室闹哄哄的,老师与孩子的心也变得浮躁起来。

而当老师说故事或进行团体讨论时,几个孩子不是私底下聊得起劲,就是急着插嘴打断了别人说话,虽然老师制止了不当的说话行为,但用不着多久,孩子就像忘记似的故态复萌,但真让他发表时,却又害羞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老师深感这样的问题,不仅干扰了教学活动进行,也使得孩子的学习大打折扣,因为孩子无法专心聆听,不知道大家在讨论什麽,间接地无法参与团讨活动,并使得人际关系也受到影响。

所以在几经讨论後,大小班的老师们觉得有必要正视这些问题,西方哲学家罗素(B.Russell)曾说:

「儿童的品行在六岁入学以前,已大部分完成了。

」诚然,六岁以前是幼儿良好的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整个人生发展历程中,认知、情绪、语言、道德、人际关系…等,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奠基。

因此,幼儿时期所发展的行为模式足以影响日後的生活表现,而说话礼仪又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

因此我们以「说话礼仪」作为研究议题,期待透过全园的推动,及各班的策略实施,有效的改善园内吵闹、浮躁的环境文化。

也希望透过说话礼仪的行动研究,期望孩子学习尊重他人,同理别人的感受,主动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予诚心的赞美,并用建议代替批评、以轻声细语代替大声喧哗,使孩子间的人际关系更好,教室气氛也更加温馨。

我们拟定了以下三项研究目标:

1.培养赞美他人的的习惯。

2.培养聆听他人说话的良好态度。

3.学习在不同情境使用适当的说话态度。

贰、我们的行动

指导教授提醒我们正确的纪录应注重过程的描述,将发现的问题提出策略,并将讨论後实际施行情况作成详实纪录,再依纪录再讨论再施行再纪录……。

但是我们在策略上的延续性不佳,也因期末了老师们无法再施行修正後的策略了,所以只能依据上所研拟的三项目标,将各班老师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及班上有关任何说话礼仪的困扰行为依据情境、解决策略及实施结果三部分整理如下。

目标一、培养赞美他人的的习惯

情境一:

放学时穿鞋子,阿勳和阿耀打架,阿勳的鞋子会发亮,阿耀不服气说:

「这又没什麽!

」阿勳於是碰了阿耀一下於是两人打了起来。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1.当时老师只处理打人的部分。

2.但是这个事件起因在那句话:

「这又没什麽!

」阿耀可能很羡慕发亮的鞋子而产生那句不服气的话。

若阿耀能学会说出:

「你的鞋子好酷喔!

」这样就不是这种情况了。

3.和他们讨论该如何「说」才能让双方都觉得很开心。

1.立即解决两人的争执状况。

2.对於孩子的批评要去了解原因,并与孩子澄清当时的感受。

3.老师时常要去处理那麽细微的东西时常会去忽略追究引发争议话题的适切性也常失去辅导先机。

4.老师的处理-「先动手打人就不对,有事情应该先告诉老师才对」,幼儿认同老师的话不能打人便不在争执,但未处理「说话的部分」。

a.孩子学习称赞别人是需要机会实现的,有适当的时机状态来实行,被称赞的人和称赞别人的人都会很快乐的。

情境二:

老师说故事分享图画书「用爱心说实话」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1.老师利用故事书「用爱心说实话」说故事,让孩子练习试着帮主角「莉莉」解决问题,孩子们发表「用爱心说实话的意义」。

C11:

「就是要爱大家」怡君:

「要跟别人对不起」敏淇:

「要说别人很好」,老师没有解释继续说故事。

2.故事说完老师拿出一张孩子的图画作品,问孩子对於作品的感觉、该如何批评,用哪些话语做批评较适合。

1.孩子并不懂得故事中真正该如何「用爱心说实话」,只是试着以自己的想法去解释。

2.加入了作品分享的实例,孩子开始了解澄清如何用爱心说实话。

a.老师尚需要再多举生活中的实例和孩子分享学习如何使用是当的语言给予别人称赞、鼓励或批评。

以上情境老师着重於处理当时发生的问题,而忽略到策略延续性,以致无法观察是否真正达到原本的预设目标,但也希望老师不断提醒幼儿学习称赞他人,在班上形成一股气氛,慢慢的可以养成此一好习惯。

目标二、培养聆听他人说话的良好态度

情境一:

团体讨论时小薇举手却未回答,小智对小薇说不回答就换别人,但其他大部分的孩子却愿意给小薇机会等待她的回答,小薇在大家的鼓励下鼓起勇气小声的回答问题。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1.老师把焦点放在小薇身上鼓励她尽量回答问题。

2.大部分的孩子愿意给小薇机会等待她的回答。

1.小薇因大家的鼓励勇敢的回答。

2.这个事件中老师鼓励同侪的正向力量使小薇鼓起勇气回答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a.同侪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大家附议小智的话,那小薇可能更胆怯。

情境二:

当老师对全班幼儿说话时,箴生插嘴打断了老师说话,这情形发生了好多次。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1.老师用漠视的方法,故意不理会他的话题。

2.老师先回应他的话题後,在接回到老师刚刚的话题。

3.老师用皱眉及嘘声示意请他安静

4.老师出声制止,说明他不应一直打断老师说话内容,并提醒他应举手发言。

5.

1.箴生看老师不理会他,以为老师没听见,反而说得更大声。

2.没多久箴生又插嘴打断老师的话题。

3.他暂时安静一下,等到他突然又想到什麽时就又插嘴了。

4.当箴生听到老师的提醒会马上举手表示要发言,但老师等到自己的话题告一段落後才请他发言,以训练箴生等待的耐心。

在老师坚持举手才发言的规则下,箴生插嘴的行为已明显减少。

情境三:

老师在上课时,楷生在底下一直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个不停,其音量影响到团讨的秩序,且他这行为出现的次数频繁。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1.老师出声制止,请他安静。

2.出声制止三次没改善则罚劳动服务,点心後帮忙整理教室并禁止玩玩具。

3.换座位方式:

把他换到较安静的小朋友身旁坐,并提醒坐他旁边的小朋友在上课中不要和其说话,以免影响上课。

4.团讨时,尽量利用问答方式以增加与孩子的互动,并常请他回答问题,让他把注意力放在团讨及思考回答问题上。

1.效果不彰且会打断课程的进行。

2.发现他是随便擦擦地板後人就跑去玩了,对他并无造成警惕的作用。

3.发现他会去逗旁边小朋友,引他和他讲话,而有些小朋友还是会受其影响。

4.效果不错!

现在上课中找人聊天的行为,已明显减少许多。

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插嘴行为常困扰着教学,虽然插话的孩子不多(有时亦发生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时),若这几位小朋友能经过适当的辅导後养成聆听他人说话的良好态度,则班上的上课气氛就能获得改善。

从情境中发现,老师的施行策略,经一在讨论、修正、再施行,的确能使那些孩子插话行为明显减少。

目标三、学习在不同情境使用适当的说话态度

情境一:

户外游戏时间,伦伦叫瑄瑄去:

「喝尿尿」。

瑄瑄很激动、愤怒。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1.老师先安抚激动的瑄瑄并认同她的感受。

2.老师提醒她曾经讨论过「非礼勿听」的意义。

3.劝导瑄瑄不受他人激怒,并学习原谅、宽恕别人。

4.鼓励瑄瑄继续参与户外活动。

5.老师请伦伦要有同理心,想想若是别人对你说相同的话你的心中的感受会如何。

1.1.瑄瑄经过老师的安抚後,心情舒坦许多,也加入了户外活动。

2.伦伦答应老师要练习说好听的话,并会替别人着想。

a.认同孩子的心情让学生有同理心愿意接受老师。

b.孩子若能把先圣先哲的温文句子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很有修养。

情境二:

户外游戏时,老师和小宥、小轩用酢浆草玩斗草游戏。

老师草断了脱口而出:

「啊!

我死了!

」小轩说:

「ㄏㄡ!

你说’’死’’!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1.老师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用漠视含糊的方法摆脱尴尬的情境。

2.经过这个情境老师自己思考该如何正式小朋友澄清对’’死’’这个字的定义。

1.某些字词本身并无不当,但若用在不合宜的情境,或用不和善的态度趣说,就可以变成骂人的脏话。

a.与孩子们澄清’’死’’字本身不算是脏话,而应该是一种状态,或形容词,但如果用来骂人,如:

「你死人啊!

」、「去死!

」那就不甚文雅了。

b.是应好好和小朋友厘清「死」这个字所代表的涵义,可透过故事(欢的礼物、再见斑斑)或以孩子的旧经验出发(家人、宠物的去世)来引导孩子进入这个题目的探讨。

情境三:

象宝宝上学时主动问安的状况进步了,拿点心或午餐也会主动问安,对於没做到的孩子,老师也会快乐的主动打招呼,以身教的力量感染孩子。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1.高高兴兴来上学的孩子会主动问安,老师给予正向的回馈,做不到的孩子老师也以灿烂快乐的笑容感染他们使象宝宝感受到来上学是充满喜悦的。

2.领取点心时会主动到感谢的孩子让人感到欣喜,。

1.养成主动打招呼的亲切模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人际关系,对於社会性的发展很重要。

情境四:

班上的孩子常会在生气时说脏话,老师於是和孩子订定规则。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1.学习说好话与说不好听的话是两回事,「说好话」只是要让孩子学习怎麽说好听的话、赞美的话。

2.要求孩子说不一样的好话,去学习另一句好听的话。

3.教师示范如何说好话,如何诚心赞美别人,请孩子说出具体事件和行为,例如;「小明很棒,因为它会帮忙整理教室。

4.鼓励孩子说好话,当孩子说了不好听的话,就请孩子说三句好话来弥补。

5.给予孩子赞美别人的机会,如作品分享。

1.当孩子说了不好听的话时,老师私下访谈,要求下次改善。

增强说好话的机会,减少说不好听话的机率。

2.教师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中,会自然去赞美别人,小朋友在环境的薰陶下,自然也会去赞美别人。

3.利用团体制裁的力量,有效制止孩子犯错,此时孩子追求同侪认同心切,容易导正孩子的行为。

a.孩子常因家中大人有说脏话的习惯,耳濡目染之下很难改掉这个习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密切配合,才能有效的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情境五:

晨间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大声交谈、笑闹及争吵的声音,使得整个教室闹哄哄的,让人感觉心情浮躁。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1.

老师用嘘声动作制止。

2.老师出声告之:

太吵了!

请安静一

3.点。

4.针对几位说话特别大声者,轻拍其肩膀,告知其说话太大声了请安静。

5.老师用拍手示意後,告知大家太吵了。

6.放轻柔音乐及夸奖安静的学生

7.利用阅读的方式:

因发现玩玩具太吵了,因此运用强迫阅读的方式,请小朋友先安静看书後,分享阅读心得给别人听,让小朋友亦能从中学习安静聆听他人说话。

1.只能暂收成效、安静一下而已,要老师不时提醒,效果不彰。

2.效果不彰,一下又忘了。

3.效果不彰,没多久又忘了。

4.当大家听到老师拍手声时,会安静听老师在说什麽但一下又吵闹起来。

5.效果不错,还有人主动要求老师放音乐,大部分小朋友听到轻柔的音乐时都能安静下来,当听到被老师夸奖安静的学生都显得开心,其他人也赶紧效法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

6.效果不错!

尤其针对一些习惯说话大声的孩子有明显改善,除了班上的孩子会提醒他们外,他们自己亦慢慢学习约束自己说话大声的行为。

情境六:

幼儿在餐饮时间常因忘情交谈,或因挑食、食物份量太多……等问题而不专心用餐、大声喧哗,教室因此乱哄哄,幼儿们忽略了用餐时应有的「轻声交谈」的说话礼仪。

而幼儿餐饮时间是指早上、下午在各班进行之点心时间,以及四班一起在地下室厅用午餐。

所以我们分别就点心时间及午餐时间而言。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点心进行时:

1.播放轻音乐,并且每天耳提面命,让孩子知道老师很重视轻声说话。

2.吃点心时,放录音带听故事,边吃边听。

3.改善点心餐点内容:

经过会议讨论结果大家决议几点改善的方向。

(1)多开煮的点心。

(2)在不能煮的下午餐点则开发新厂商,使餐点能够有更多的变化与选择。

(3)不管是煮的或买现成的都注意甜、咸的平衡性。

(4)弹性调整点心份量。

(5)设计餐点时先翻阅先前别人设计的餐点,以避免重复性太高而影响吃点心的意愿

(6)请营养健康专家来指导点心的设计调配

4.吃完点心时间时-转换情境,先吃完的到图书角安静看书、玩拼图,与没吃完的幼儿隔开。

5.老师以身作则,安静进食并且轻声说话。

1.1.刚开始效果很不错,老师多用心提醒时效果很好,但只要老师忙,或者餐点不是很好吃或是点心份量太多时,吃点心时间花太久时,效果就不好。

2.孩子一边认真听音乐一边认真吃,教室气氛改变,老师及孩子说话声量都降低了。

3.大家都很用心的尽量改善点心内容

(1)只要是煮的点心孩子们都很认真吃,讲话音量确实较小

(2)老师用心开发新厂商,所以点心变化大,孩子进食意愿较高,老师不用常唠叨或大声告诉幼儿要认真吃点心,所以教室气氛较好。

(3)一餐甜的,一餐咸的餐点较不易腻,孩子进食意愿高

(4)点心份量太多时,容许孩子吃一半,一半带回家,这样吃的时间不会很长,孩子较不会不想吃而大声喧哗,老师也不必唠叨一定要把点心吃光,用餐气氛较好。

(5)老师注意到再好吃的餐点,只要连着下周又开,孩子很容易吃腻,但是老师还是会重复开。

孩子不想吃,说话声音就较大。

(6)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施。

4.让先吃完的孩子有事情可以做,确实会避免因等待太久而说话太大声。

6.老师以身作则确实是好方法,老师尽量轻声说话,则教室的音量会变小。

解决策略

策略实施结果

午餐进行时:

1.添购音响设备、进餐时播放轻音乐。

2.四班在吃午餐时进行声量小的评分比赛,每天由四位半天班老师担任评审,说话音量以不超过音乐声音为标准来给奖章於白板上,统计每天的奖章数量後也选出周冠军,周冠军的班级於班徽上贴上皇冠。

1.老师必须时时提醒孩子们认真进食并听柔和的音乐,但是如果有人说话太大声或者聊得太兴奋,孩子们根本忘记音乐的存在,实行一段时间了并未养成孩子边吃边听音乐的习惯。

2.因为有评分很多孩子会在意,所以吃午餐的气氛真的比以前宁静许多,最明显的是每班老师说话都变小了,感觉上吃饭变得很轻松舒服,不像以前喧哗吵杂。

但是同时也担心孩子安静的行为是因为有评分的外在动机,并未真正内化。

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行使孩子内化,同时班级老师不应该刻意强调评分,重点应该是培养孩子有良好的饮食礼仪。

对於「说话礼仪」最高的境界是--孩子能在不同的场合以合适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老师们都会在孩子们提出不适当言语时给予纠正,或孩子们说出适当言词时加以赞美。

虽然在不同的策略施行後,老师不见得能马上见到成效,但是部分孩子的确会因为老师不断的提醒,而促进其良好说话行为,如早上到园时会主动问安问早,请老师帮忙时会说谢谢,并且较多孩子用赞美的语气来赞美他人…等是老师们所乐於见到的。

此外,在午餐时,老师会提醒幼儿在用餐时应降低音量,因为行政的配合迅速提供音响设备,让孩子在优雅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好的音乐,对於降低孩子用餐音量有相当大的帮助。

目前孩子们还在适应中,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须一段时间,来日方长、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养成好习惯,也要时间的累积,这种用餐礼仪上的配合的,大家觉得不错,下届新生大家仍然可以继续施行。

参、大夥的心路感受

听课学习做研究

学校希望老师们可以动起来,协同做研究,刚开始真的是一头雾水,不知要从哪里开始着手,学校请了教授解我们的疑难,我们很认真的听着,听时有老师满怀雄心壮志,觉得行动研究就是去做就对了嘛!

好像没什麽困难的;有的老师说光听要写记录做文章就头痛;有老师觉得听课时,不知教授说的行动研究重点在哪里甚至结论只记得什麽专业级、普通级等…;有的老师觉得只听了几场演讲就了解什麽是行动研究未免太厉害了吧!

反正,研究是一定要做的,所以横竖先试试再说罗。

万事起头难…找寻题目

去年九月分伙伴们诚惶诚恐地接下行动研究这个教师专业成长必备能力的工作。

但是在这组之中却没有人是真正做过行动研究案。

听课时教授们都说:

「做行动研究没有那麽难」,大家心中虽然觉得害怕,可是三个臭皮匠不是可以胜过一个诸葛亮吗所以我们尽量想像这个研究案做起来会很顺心。

实际做下来却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

从研究题目的确定就让我们搞得人仰马翻,由於没有人有做过行动研究的经验,刚开始全园六个班12位老师加一位实习教师首次开起会来就是讨论─「题目」该做什麽题目呢虽然书上说找寻题目可从几个方向来找如:

目前最困扰我的是什麽有什麽想要改变的我有兴趣的是什麽….等,可是六个班有六个班的问题,13位老师也各有自己兴趣,想要讨论出个焦点并不容易,後来有老师提出「生活教育」这议题时,大部分老师皆表同意,於是我们终於有个题目了。

可是有了题目之後接踵而来却是更多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的是何谓「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又该包含哪些大家众说纷纭,没个结论,在试做两周後,老师们深觉得此题目太广,加上有三位老师退出此研究案,於是将题目再缩小为「说话礼仪」并讨论出四个预定目标。

瞧!

光是订定一个适当的题目就如此不顺利,紧接着要实际实施,这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好恐布。

群龙无首

刚开始开行动研究会议时,不免有些压力,觉得很心虚,常常不知会议要如何进行,要说些什麽,,感觉上似乎缺少了一个主导者,一群人每周定期聚会认真地讨论着这个行动研究的主要目标与策略,有时目标太远大,难以达成,有时策略有问题无法达成目标,大夥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大夥都知道该有个主持人,但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谁也不敢主动接下这重任,所以总有一小段时间是没有效率、漫无边际的闲聊、话家常,接着才是分享各班的问题、解决策略等。

开始时虽然有时觉得大家在分享各班的问题或解决策略好像已偏离主题,但不破坏气氛的前题之下,我们仍然乡愿的进行着,还好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也渐渐的明白应就订定的目标去讨论,不要再偏离主题了。

策略施行不一

研究题目确定了,指导教授也找到了。

这个研究小组有四个班级,九位老师,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各班关於「说话礼仪」的问题都不同。

例如鹅组及叶组老师都觉得插嘴及说话大声,对教学造成较大的困扰;树组老师觉得班上孩子说脏话,造成不良的学习与模仿,应赶紧改善;象组老师觉得点心及午餐时孩子特别吵闹,不专心进食延宕进食时间,影响教学的进行。

所以我们在归纳各班的问题时发现问题太多了,相形之下策略也很多。

以至於许多策略的施行都缺乏一致的延续性,例如前一周探讨问题一、下周又讨论问题二,所发现的问题并没有认真去执行,讨论出来的策略没有留下详细纪录,以至於策略缺乏延续性无疾而终,因此指导教授针对我们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老师可以将施行的情况或没有施行的原因都一一作成纪录,如此方可於下次讨论时提出作为改进的依据。

困难一:

班务烦杂

其实,经过老师明白的点醒了以後,我们也很想将观察纪录写得详尽,只是每天等待我们去做的工作,不是只有行动研究这一项而已啊。

学前教育没有标准课本、既定主题,课程的设计、蒐集资料、教材的准备、写观察纪录分享家长、有时蒐集的教材不敷使用还得自行研发教材、各项通知单了即时性的原故都自己缮打、每周的书籍借阅活动、每日的点心盛装….再加上义工妈妈没空来打菜的日子,上课上到11点多,还要飞奔下楼打菜、削水果……带学生吃饭像打仗般,盯着学生不准挑三拣四的、不准偷偷将好吃的食物丢弃在桌子底下,有时到了中午老师们已疲惫不堪,但孩子们的精力好像都用不尽似的,老师还是得持续抗战,好不容易安抚到每个学生都进入甜甜的午睡梦乡,老师们可以休息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常常索性就不休息了继续工作。

而孩子起床後又是另外一场战争的开始,两个老师分工分发点心与帮女生们绑头发,接着是吃完点心後例行的环境整理与紧凑的放学时间。

能够好好地坐在电脑桌前记东西的时间实在是有限。

再加上幼稚园的孩子年纪小,老师需花较多的精力妥善照顾他们,尿尿、便便、吐了、或是和同学吵架打架有所争执….都不会自己处理,而处理这些琐碎事情也常花去好多时间……。

事实上在没有作行动研究以前,全天班的我们就常把工作带回家做(例如:

奖卡的制作、书香奖状的设计制作以及孩子学习纪录表的撰写……),因为若不把这些较花时间的工作放到晚上或是假日,就无法维持平日正常的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只希望能像教授说的一样,慢慢习惯做观察纪录,久而久之花费的时间用来越来越少并更有效率。

我们真的真的很有心要把行动研究的各项工作做好,只是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告诉自己尽自己的最大力量,这个问题在会议中也被提出了好几次,解决的方法不外乎是相互安慰、彼此给予心灵上的支持,然後继续做下去。

困难二:

记录工作效率差

有了题目、目标後,接着就是收集资料了。

在收集资料这一部份,观察纪录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诚实的观察记录,在上课中随着日复一日的过去,常常就忘记自己还在做研究,就算有观察到孩子的行为,而没记录下来,一阵子也就忘得一乾二净了,未来资料不齐实在很难去做分析。

虽然老师们都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要努力地去做记录甚至可以用录音、录影等作辅助。

但老师们觉得每次好像都得花好多的时间去记录,然後再用电脑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所耗费的时间真的很多效率真的很差。

有的老师也提到常常忘记自己在做研究,有时是为了要记录,所以特别针对「说话礼仪」这部分与孩子聊,然後再记录下来,有时候觉得孩子斗斗嘴无所谓,但是因为在做「说话礼仪」这部分的行动研究嘛!

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处理完,然後再将这个「特殊事件」写下来。

指导老师与我们开会时,协助我们澄清一部分的观念。

记录应该诚实记录,也要把行动研究目标随时放在心上,把行动研究与生活做结合,这样就不会那麽累,像处理孩子吵架部分,如果你觉得不理他们是个较好的方法,你就照着你的方法去处理,别忘了「忽略」也是一个策略,还有记得观察孩子後续发展,然後做观察记录及省思,这样才知道这个策略可行性及效果呀!

老师们常谈到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诚实观察记录,且将行动研究与日常生活做结合这部分的问题,真的说还是比做容易,真的实施起来还是让老师们都很头痛呢!

困难三:

记录资料无法分析

後来指导老师比忙较少与我们聚会,我们希望每次有个讨论重点,并认真的去实施大家讨论出来的策略,记录孩子的各种回应与改变…等等,并希望借由会议记录将大家每次讨论的重点记录下来,也容易让每个人看到记录时,唤起上次讨论的重点,如期的交出每个人的资料,所以我们试着在第五次会议的时候,将开会内容全程录音下来,再由纪录者作详实的统整,也因此到後期的会议中,我们的会议纪录才逐渐完整、丰富起来,大家也将前次讨论到的记录重点记录下来,回到各班级时就针对讨论重点做观察,并将观察记录资料附在会议记录之後。

而我们也自认为这样的记录与省思就已足够!

就这样一直记录到上学期的学期末(但不讳言的这期间还常因班务或学校的特别活动没有确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