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449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1503标准学制:

四年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矿产资源分离提纯、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生产工艺与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分析、解决矿物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工艺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矿物加工、粉体加工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矿产资源分离提纯及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及设备、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工程设计、工艺执行与制定的基本训练,获得在矿物加工领域一线生产、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1.知识结构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与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矿物加工及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选矿及造块生产工艺与设备、新技术、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掌握有效地探索实际工程问题的实验技能、生产操作技能;了解专业前沿理论与发展动态,具备信息获取、表达与处理的能力;具备发现、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3.素质结构

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跨学科背景下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了解行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主干学科

矿业工程、冶金工程

四、核心课程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结晶学与矿物学、钢铁冶金工艺、矿石破磨工艺及设备、物理选矿工艺及设备、化学选矿工艺及设备、烧结工艺及设备、球团工艺及设备、粉体压块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1.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本课程是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以无机材料的结构以及材料结构的形成为主线,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论述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问题。

主要从阐述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加工、性质、使用性能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制约规律。

2.结晶学与矿物学

本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矿物学就是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内部结构、外表形态、成因产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矿物是以晶态形式存在的,故结晶学与矿物学相辅相成,两者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晶体的概念及晶体形态特征、晶体内部结构的基本概念、矿物晶体化学、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各大类矿物的主要特点以及常见矿物种的成分、结构、物理性质、成因。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3.钢铁冶金工艺

本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系统地阐述了钢铁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与工艺,介绍了炼铁、炼钢、铁合金、非高炉炼铁的工艺、设备和新技术。

学习该课程,学生能了解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经精炼,再用各种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钢铁材料的钢铁冶金过程,为后继矿物加工、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4.矿石破磨工艺及设备

本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必修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矿石破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工艺方法和设备。

具体内容有:

碎矿与磨矿、筛分与分级、各种选矿方法对矿石破磨的要求、尾矿处理等,为学生未来工作中能正确使用矿石磨破工艺和设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5.物理选矿工艺及设备

本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专业课之一。

物理选矿是根据矿物密度、粒度、颜色、摩擦系数、磁性或电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合适的设备,将原矿分成不同级别的过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物理法分选矿物的原理、工艺和设备。

使学生掌握离心力选、重力(介)选、磁选、电选、拣选、摩擦选和弹跳选等选矿方法、工艺和设备技术,以及物理选矿方法在不同的领域中的应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在今后工作中合理选择物理选矿方法和工艺、正确使用选矿设备打下必要的基础。

6、化学选矿工艺及设备

本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讲授矿物原料的焙烧、浸出、微生物在处理矿石中的应用、处理贵金属矿石的方法、工艺和流程,以及贫锰矿、钒钛磁铁矿和硼矿的火法富集。

使学生掌握化学方法处理(包括生物处理)矿物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流程,了解我国处理锰矿、钒钛磁铁矿和富硼矿的选矿和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为学生在选矿厂的工作中,针对不同矿产资源能合理选择化学选矿方法和工艺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应用技术能力。

7.烧结工艺及设备

本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之一。

该课程教授烧结原理的准备和处理、烧结配料、烧结操作制度、烧结矿的处理、烧结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烧结生产工艺过程及各工序的主要环节控制,了解烧结设备,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烧结厂相关技术或管理工作及进一步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8.球团工艺与设备

本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球团生产工艺是一种提炼球团矿的生产工艺,球团与烧结是钢铁冶炼行业中作为提炼铁矿石的两种常用工艺。

本课程主要讲授球团理论、工艺和设备,球团的反应机理和球团生产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有必须的球团理论、使炼铁原料加工成球团矿的生产、球团工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做好准备。

9.粉体压块技术

本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粉体压块的基本理论、粉体压块的原理、设备和工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粉体压块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粉体压块工程领域的生产和科研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本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本课程着重介绍了我国复合矿资源及综合利用现状、复合矿选别、分离提取的基本工艺原理及工艺方法,结合若干典型资源,系统地讲解复合铁矿、重金属复合矿及其它复合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

介绍了冶金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方法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途径,并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的技术经济评价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管理、生产、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表1课程设置对知识要求支撑关系

知识结构

课程名称

自然科学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数学

物理学

工程制图

化学

计算机技术

矿物加工原理基础知识

矿物加工过程基础知识

矿物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矿物加工设备基础知识

矿物加工专业知识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知识

新技术知识

无机化学基础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基础

物理化学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

高分子材料基础

专业外语

采矿概论

钢铁冶金工艺

专业导论

矿石破磨工艺及设备

物理选矿工艺及设备

化学选矿工艺及设备

烧结工艺及设备

球团工艺及设备

粉体压块技术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矿物加工研究方法

矿物加工工程设计

表2课程设置对能力要求支撑关系表

能力

课程

信息获取、表达及处理能力

创新创业及团队协作能力

学科认知能力

矿物加工基本能力

现代矿物加工工艺基本设计能力

初步分析、解决矿物加工问题的能力

无机化学基础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基础

物理化学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结晶学与矿物学

高分子材料基础

专业外语

采矿概论

钢铁冶金工艺

专业导论

矿石破磨工艺及设备

物理选矿工艺及设备

化学选矿工艺及设备

烧结工艺及设备

球团工艺及设备

粉体压块技术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矿物加工研究方法

矿物加工工程设计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矿物加工工艺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1.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设在第5学期初,时间为1周。

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选矿厂、烧结厂和球团厂等矿产加工企业的系统构成、各系统之间的作用、联系和特点,建立矿产产品生产流程整体概念,了解矿物加工行业文化沿革,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设在第7学期初,时间为2周。

参观物理选矿、化学选矿、烧结、球团、转炉炼钢、电炉炼钢、铁合金等生产现场,使学生加深了解矿物生产工艺及设备,了解矿物加工工程的能源动力和过程控制,为学生巩固专业课的学习内容。

3.矿物加工工艺实践

矿物加工工艺实践为学位课程,设在第7学期,时间为2周。

使学生熟悉矿石破磨、烧结、球团和粉体压块等生产工艺,掌握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技术要点,了解设备的运行和管理维护方法等。

学生通过集中实践环节进行的操作实践,使学生受到采矿规程执行与制定、矿产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训练,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设在第8学期,时间为2周。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该实践环节深入选矿和矿产加工企业现场考察,收集毕业设计需要的资料。

5.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设在第8学期,时间为15周。

可选作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充分了解现代选矿和矿产生产流程特点和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来源于实际的选矿厂的工程计算与设计,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工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工程概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国内外选矿和矿产加工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引导完成毕业论文。

要求论文内容符合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反应矿产产品研发态势和特点,体现矿物加工行业发展前沿趋势,充分展现学生对矿物加工和冶金学科交叉的领悟和创新思维特质。

该实践环节聘请企业或设计院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最后由考核组对学生的设计(论文)方案、设计(论文)内容、绘图能力、团队配合、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定成绩。

六、主要专业实验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要专业实验包括:

基础理论验证性实验、矿物加工工程综合实验、资源综合利用设计性实验等。

七、专业特色

本培养方案借鉴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根据国内外矿物加工行业发展的特点,以冶金行业为依托,围绕冶金工艺流程的原料加工、预处理、尾矿等二次资源的再利用构建培养的知识体系及能力要求,针对黑色金属矿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方向、高性能矿物材料应用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技术方向,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与钢铁冶金专业中的粉体造块技术方向形成学科交叉优势,特色鲜明。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上承资土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下启冶金学院钢冶金学科,使我校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采矿——选矿——冶炼——成型——加工”专业布局。

专业与共建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平台根据培养目标需要可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最终达到构建了基础——专项——综合——现场实践能力训练体系的目的,实现专业技术教育与工程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注重夯实专业学科基础与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对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大改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将专业基础课的课内实验调整为《基础理论验证性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后集中完成,使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得到系统的训练。

②将专业课的课内实验集中到《矿物加工工程综合实验》中完成,加深学生对矿物加工工程核心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初步训练。

③在第7学期安排了8周的矿物资源利用设计性实验,并设置为学位课,结合教师的科研与生产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完成1篇科技论文(择优推荐发表),训练学生对专业核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生产的紧密结合。

该实践教学环节也可根据教师科研需求及学生完成工作能力与第8学期的毕业论文相衔接,指导学生较系统地参与、完成科研项目,为学生获取专业领域的高级知识创造条件。

另外,通过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强化训练,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认证,使专业教育与国家执业工程师认证相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八、创新创业教育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设置了的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学科竞赛、大创项目、学术论文、科技成果、发明创造、职业资格认证等。

学生在校期间可自主选择参与上述活动中,要求学生获得劳动与社会保证部门颁发的高级职业资格证,在大创项目或矿物资源利用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完成1篇学术论文(最迟第8学期初完成),经院学术委员会评定后,择优推荐发表。

九、学时分配表

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必修

选修

总时数

总周数

学时

比例(﹪)

学时

比例(﹪)

理论教学

公共课

826

34.1

128

5.3

954

103

专业基础课

993

41.1

0

0.0

993

专业课

344

14.2

128

5.3

472

合计

2163

89.4

256

10.6

2419

集中实践环节周数

48

总进程周数

201

实验学时(含课内实验、实践、上机等)与总时数之比(﹪)

11.8

实践教学周数与总教学周数之比(﹪)

31.8

 

十、教学进程表及教学计划表

1.教学进程表

2.教学计划表

十一、毕业条件及学位要求

毕业学分

毕业条件

学位要求

公共基础课

47.5

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本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取得本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

202.5。

取得学位课程所有学分,并符合《辽宁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中的授位条件

公共选修课

8.0

专业基础课

61.5

专业课

21.5

专业选修课

8.0

实践环节

46.0

创业创新

10.0

合计

202.5

院系教学负责人签字:

院系负责人签字:

教务处处长签字:

主管校长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