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328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5 大小:19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docx

《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docx(1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docx

哲学史演讲录2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哲学史演讲录·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在这第一篇里,我们将再分为三个段落:

  

(一)第一个段落是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从直

接被规定的抽象思想到自身规定的思想。

本阶段的哲学是从

绝对者和单纯者开始;这些最初的规定或范畴,在本阶段里

一直到阿那克萨戈拉为止,显示出它们自己乃是规定的一些

尝试,一些方式。

阿那克萨戈拉把实在定义为υου(心灵),

当作是一种能动的思想;思想不再是被规定的,而是一种自

身规定的思想。

  

(二)第二个段落包括智者派(Sophisten),苏格拉底和

苏格拉底派。

在这个段落里,自身规定的思想被了解为呈现

在主体前面的具体的思想。

那就是主观性的原则,虽然并不

是无限主观性的原则;——思维主要是一部分表现为抽象原

则,一部分表现为偶然的主观性。

  (三)第三个段落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希腊科学,

在这里客观思想、理念自己形成为整体。

在柏拉图哲学中,具

体的、自身规定的思想还是抽象的理念,只是在普遍性的形

式中;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理念才被了解成为自身规定的,

有它自己的实效性和能动性的思想。

 

第一章

第一期第一阶段:

从泰利士到阿那克萨戈拉

  因为我们对于这一期只保存有一些传说和残篇,所以我

们可以先在这里说一说史料的来源:

(一)第一个来源是柏拉图。

他常常提到他以前的那些哲

学家。

因为他把以前各自独立出现过的各派哲学,都解释为

一个理念的许多具体环节,而一旦把这些哲学的概念比较确

定地掌握了,它们相互之间的距离也就并不那样远,所以柏

拉图的哲学看起来往往像是各派古代哲学家学说的进一步发

挥,因而招致了抄袭的责难。

他曾经花了许多金钱去蒐集古

代哲学家的著述,由于他的精深研究,他的引证是相当重要

的。

不过在他的著述中,他自己从不以教师的姿态出现,而

总是在对话中写出另一些人来谈哲学:

所以他的文章里分不

清哪些思想在历史上真正属于那些哲学家,哪些地方是柏拉

图给他们的思想所加的发展。

例如“巴门尼德”篇里讲的是

爱利亚学派的哲学,但这学说的进一步的发挥却是属于柏拉

图自己的。

  

(二)亚里士多德是最丰富的来源。

他曾经专心而彻底地

研究过古代的哲学家们,并且特别在他的“形而上学”开首,

同样也在别处按照历史次序谈到过这些人。

他是很博学的,哲

学见地也非常高。

我们对他是可以信赖的。

要研究希腊哲学,

最好是去读他的“形而上学”第一卷。

虽然有些自诩博学的

聪明人诋毁亚里士多德,说他没有正确地了解柏拉图,我们

可以反驳道:

他和柏拉图本人相处甚久,以他的深邃而透彻

的思想,大概没有人能够比他更好地认识柏拉图。

  (三)我们在这里也可以想到西塞罗,虽然他只是一个模

糊的史料来源。

他的书里固然包含着许多资料,但是,因为

他一般缺乏哲学头脑,所以他就只知道把哲学当作历史来讲。

他好像并没有研究过原著,譬如他自己便承认:

他并不曾了

解赫拉克利特,同时因为他对古而且深的哲学不感兴趣,他

也就没有多费力气去作深入的研究。

他的报导主要是关于与

他的时代相近的哲学家的,如斯多葛派,伊璧鸠鲁派,新学

园派,逍遥派等。

他把这些学派的哲学家当作媒介,通过他

们去了解古代哲学家,特别是通过抽象推理的媒介,而不是

通过思辩的媒介。

  (四)塞克斯都·恩披里可(SextusEmpiricus )是一位

晚期怀疑论者,由于他有“皮罗学说概略”(Hypotyposes 

Pyrrhon)和“反数学家”(adversusMathematicos )这两部

著作而重要。

因为他既是一个怀疑论者,一方面要和独断论

的哲学斗争,一方面又要引用其他的哲学作为怀疑论的论据

(因此他的著述中绝大部分充满了别的哲学家的学说),因此

他以这种方式而成了古代哲学史的最丰富的来源。

他为我们

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残篇。

  (五)第欧根尼·拉尔修。

他的“名哲言行录”十卷(De

 vitisetcPhiloslib...Ⅹ,edMeibomcnotisMenagii... 

 Amstel.1692)是一部重要的编纂作品;他常常无甚批判

地引用他的论据。

我们是不能说他有哲学头脑的,他只是在

一些外在的无价值的轶事里漫游。

但是哲学家的生活处处都

可以当作哲学问题看,所以他也很重要。

  (六)辛普里丘(Simplicius)是一个晚期的希腊学者,生

于六世纪中叶犹斯底年皇帝(Justinian)治下的西里西亚,在

亚里士多德的希腊注释家中,他是最锐敏最博学的一个。

的多数著述都尚未刊行出来;我们应该感谢他的功劳。

对于史料来源,我不想再多陈述,因为可以毫不费力地

在任何一本提纲里找得到。

在叙述希腊哲学的发展过程时,人

们从前总是依照一定的次序讲,犹如按照日常观念来表示一

种外在联系一样,认为一个哲学家应当师承另一个哲学

家;——这种师承联系便曾被表明为一支是从泰利士传下来

的,另一支是从毕泰戈拉传下来的。

然而这种联系一方面本

身有缺点,另一方面也只是一种外在的联系。

在这两大哲学

派别中,人们把某一些哲学家归成一列,视为一系,——他

们从泰利士传下来——在时间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流传得甚为

久远,与另一派分道扬镳。

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派是这样

孤立进行的(甚至也没有只其有连续关系和师徒相承之外在

联系的派别);精神却另有一套程序。

这些派系不仅在精神方

面互相渗入,而且在确定的内容方面也是互相渗入的。

首先,我们从伊奥尼亚族的泰利士开始,雅典人便是属

于伊奥尼亚族的;——也可能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人全是从

雅典移殖来的。

伊奥尼亚族很早就在伯罗奔尼撒出现了,似

乎后来又从那里被排挤了出去;不知道究竟是哪些民族属于

伊奥尼亚族,因为别的伊奥尼亚人甚至雅典人都把这个名字

抛弃了。

按照图居第德的说法,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殖民①

者,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雅典的。

在小亚细亚沿海一带和希腊②

诸岛上,我们看到了希腊生活的最伟大的激动,与西方的希

腊人的意大利(大希腊)遥遥相对,在这个民族里,通过内

部的政治活动和与外族的商业贸易,我们看到它的环境的复

杂性和多样性的形成,在这里面局限性去掉了,普遍性提高

了。

伊奥尼亚和大希腊这两个地点,是初期哲学史演出的两

个场所,一直到这一时期的末了,哲学才在希腊本土树立成

家。

这两个地方也是早期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希腊本上

成为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为时较晚。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希腊有东西两方,哲学便以此分别

为二派;一派是小亚细亚的各家哲学,另一派是西方的希腊

人的意大利的各家哲学。

从地理上,哲学分为伊奥尼亚哲学

和意大利哲学;哲学的特性(内容)具有地域的特性。

生长

在小亚细亚以及附近诸岛这一边的有:

泰利士、阿那克西曼

德、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利特、留基波、德谟克里特、阿

那克萨戈拉和克里特的第欧根尼。

另一方面是意大利人,有:

生于萨摩斯而长于意大利的毕泰戈拉,和塞诺芬尼、巴门尼

德、芝诺、恩培多克勒,以及一些大部分生活于意大利的智

者。

阿那克萨戈拉是第一个来到雅典的哲学家;他综合两极

端成为一门合乎中道的科学,并使雅典成为这门学问的中心。

这是地理上的区分;其次则是思想的叙述。

在东方,是感觉

的物质的一面占优势;而西方则是思想占优势,因为思想在

思想形式里被当作原则。

那些回到了东方的哲学家,都已经

在一个自然范畴里认识了绝对;绝对之实在的规定便属于这

一边。

绝对之理想的规定则属于意大利那一边。

在这时候,人

们是能够满足于这些规定的。

但西西里的恩培多克勒却更富

于自然哲学家的色彩;而西西里的“智者”高尔吉亚则属于

哲学的理想的一面。

  这里我们要详细考究:

(一)伊奥尼亚派的泰利士、阿那

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二)毕泰戈拉及其门人;(三)爱

利亚派的塞诺芬尼、巴门尼德等;(四)赫拉克利特;(五)恩

培多克勒、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六)阿那克萨戈拉。

在这种哲学里,可以发现并显示出一个发展过程。

最初

的完全抽象的规定,是泰利士和其他伊奥尼亚学者所作的;他

们曾经以自然范畴的形式,以水、空气来理解普遍。

以后的

发展必须是扬弃这种单纯而直接的自然范畴。

我们在毕泰戈

拉派里便遇到这种扬弃,他们说“数”是本体,是事物的本

质。

数不是感性的东西,也不是纯粹的思想,——而是一种

非感性的感性事物。

“一”是范畴的形式,但是它更分化为一、

二、三等;对自布自为者的规定,就这样走向具体了。

在爱

利亚学派里,思想与感觉形式以及数的形式被勉强地、纯粹

地分割开了;出现了纯粹的思想。

从他们那里出现了思维的

辩证运动,这个运动否定了有限的分别,以表示“多”不是

真实的,只有“一”才真实。

赫拉克利特指出:

“绝对”就是

这个过程本身,——按照爱利亚学派的说法,“绝对”只是一

种主观的过程。

赫拉克利特已经达到了客观的意识;在这里,

“绝对”是运动着、变化着的东西。

相反地,恩培多克勒、留

基波和德谟克里特又走向另一极端,走向单纯的、物质的、静

止的原则,——因此运动、过程与原则便区别开了——走向

过程的基质。

到了阿那克萨戈拉,绝对才成为运动的和自身

规定的思想,才把这种思想认作本质;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甲、伊奥尼亚哲学

  这里要提到古代的伊奥尼亚哲学。

我们愿意尽可能简单

地来讨论它:

因为这些思想是很抽象很贫乏的,所以我们不

难简单地说明。

泰利士、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以外

的人,只能在文献上略提一下。

整个古伊奥足亚哲学都是易

于研究的,因为总共不过五六段材料。

博学的考据对古代的

材料固然可以大显身手;但是在人们知道得最少的地方,人

们往往最可以卖弄博学。

 

一 泰 利 士

  从泰利士起,我们才真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史。

泰利士

的一生,是在克娄苏征服伊奥尼亚诸城邦的年代里度过的;由

于克娄苏的覆亡(第五十八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一年;即纪

元前五四八年),表面上的自由曾经一度出现,但大多数的城

邦,随即又被波斯人征服。

在这个灾变之后,泰利士还活了

几年。

他是米利都人,他的家世据说是出于腓尼基的特利德

族。

他的出生日期,按照最可靠的推断是第三十五届奥林比

亚赛会的第一年(纪元前六四○年);但是按照迈纳斯的说

法,却晚两届奥林比亚赛会(第三十八届奥林比亚赛会,纪

元前六二九年)。

  他是一个政治家,在克娄苏宫廷里,在米利都,都曾有

过政治生活。

赫罗多德曾经多次提到他,据他说,依照希腊

的传统,当克娄苏为对抗居鲁士而前往战场,渡哈吕斯河

(Halys)遭受困厄时,随军的泰利士就在阵营后面挖了一道半

月形的渠,通过这道渠导河旁流,因此那道河就可以涉水而

过了。

第欧根尼更进而谈到他和他的祖国的关系,说他当克

娄苏对抗居鲁士时,曾阻止米利都人与克娄苏联盟。

因此,在

克娄苏战败之后,其他伊奥尼亚城邦都被波斯人征服了,只

有米利都人未受骚扰。

  但是另外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早就摆脱政治事务而专

力从事科学了。

  据说他曾旅行到腓尼基,但这只是根据一种不足信的传

说。

不过他晚年曾到过埃及似乎是无疑的。

据说他在埃及⑦

精通了几何学;但是按照第欧根尼根据一个叫希罗尼摩

(Hieronymus)的人转述的轶事看来,似乎多半不确;这轶

事说:

泰利士曾经教埃及人按照人身高度与人影高度的比率,

由金字塔的影子去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这个比例的事实是:

影与塔高之比,等于人影与人高之比。

如果这种知识对于埃

及人还是一种陌生的东西,则他们在理论几何学方面将甚为

落后。

此外,据赫罗多德说,泰利士曾经预言过日蚀,这日

蚀刚好在美迪人(Meder)和吕底亚人要交战的一天发生。

外还有一个关于他的天文学知识和工作的轶事被谈到:

“他

在仰望和注视星辰时,曾经跌到一个坑里,因此人们就嘲笑

他说,当他能够认识天上的事物的时候,他就再也看不见他

脚面前的东西了。

”人们嘲笑这样的事只有这样一个好处,就

是哲学家们不能使他们知道天上的事物,他们不知道哲学家

也在嘲笑他们不能自由地跌入坑内,因为他们已永远躺在坑

里出不来了,——因为他们不能观看那更高远的东西。

他又

表示,一个哲人如果愿意的话,是很容易得到财富的。

更重

要的是他定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太阳年。

第欧根尼所述的关

于金鼎(应给予最聪明者)的轶事,是很重要的,因为他曾

把关于这事的各种不同的说法搜集起来:

金鼎先是给予泰利

士或比亚士的,泰利士又把它给了另外一个人;金鼎这样循

环一周,最后又回到泰利士手里;他(或是梭仑)判定阿波

罗是最聪明的,应当把它送到狄底梅(或德尔斐)去。

根据

第欧根尼,泰利士死年七十八岁或九十岁,在第五十八届奥

林比亚赛会时,根据邓尼曼,则在第五十九届奥林比亚赛会

的第二年(纪元前五四三年),正值毕泰戈拉来到克罗顿的时

候;据说,他是由于在赛会里因为又热又渴不支而死。

  谈到他的哲学,大家一致公认他是第一个自然哲学家。

是我们关于这一点知道得很少,而我们却好像知道得很多。

为对于他的命题本身所能有的进一步的哲学发展和了解,我

们知道都是来自后人的东西,却都被加到他身上了。

虽然他

的其他许多思想都散失了,但这些散失了的也并不是有什么

哲学思辩意义的东西。

例如我们便听到赫罗多德说,他把尼

罗河的泛滥归之于与河流方向相反的季候风将水吹回的缘

故。

这样的思想当然不是哲学的思想。

我们从哲学上知道,他

的思辩思想能有何等的哲学进展;但是,正如上面所说,这

种进展是并不存在的。

更进一步的哲学发展,在继起的哲学

家们手里,造成了一个特殊的时代。

这些哲学家正是以具有

这种特性而著称的。

因此〔如果他还有另一些思想失传了,〕

也可以说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失掉任何〔有思辩价值的〕东

西。

他的哲学并不表现为一个完成了的系统,这并不是由于

缺少资料,而是因为最初的哲学还不能有系统。

  我们没有泰利士本人的著作,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否曾经

著述过。

第欧根尼·拉尔修说他有两百节关于天文学的诗句

和一些零星的格言,例如:

“多言并不就表示理智的判

断。

  关于这些古代哲学家,我们必须听取亚里士多德的意见,

他对他们曾有过最综合的叙述。

他在主要的一段里说:

“在

早期的哲学家中,大多数是把一切事物的原则认为是有物质

性的东西ενυληε'ιδει——”(亚里士多德列举了四种基本

原因:

(一)本质和形式,

(二)物质或基质,(三)致动因,

(四)目的)“一切事物赖以存在者,一切事物所自出的最初

根源,一切事物所灭入的最后归宿,乃是始终如一的本体ο'

σια,它只在它的各种变形中变化;这便是元素,这便是一切

存在的原则αρχη。

”那就是绝对的“在先者”(Prius)。

“因此

他们认为没有一个事物发生或消灭,因为事物总是永远保持

其同一本性的。

”譬如,“我们说,当苏格拉底变成美丽的或

文雅的时,他是绝对没有变化,当他失去这些特性时,他也

绝对没有消灭,因为这个苏格拉底的主体总是永远同一的。

他一切事物亦均与此相同。

因为必须有一个或几个本体,由

其中生成出一切其他事物,而它本身常住不变”;——这就是

说,它的变化是没有真实性的。

“对于这样一个原则的数量和

性质(ειδο),各个哲学家的说法并不相同。

这种哲学”(即

认定一种物质性的东西作为一切存在的原则和本质的哲学)

“的创始人泰利士说:

那原则是水。

因此他又宣称,地球是浮

在水上的;”因此,水就是基质,就是根源。

按照塞内卡的

解释,泰利士似乎认为水倒并不纯粹在地球内部,而乃是包

围着地球、无所不在的普遍本质。

  详细去说明这些原则的性质,对我们是没有兴趣的。

一的兴趣就在于追问:

说水是原则的这种哲学究竟到了什么

样的思辩程度。

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还不是哲学的,而是物

理学的;不过这种物质原则却有哲学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

从这里期待着说明:

水是一切的本质,这一命题是怎样发挥

出来的,是怎样证明的?

在什么方式下,各种特殊形态可以

从每个原则里推演出来?

可是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尤其

是对泰利士,我们除了熟知他把水当作原则,当作一切事物

的神这一点以外,是别无所知的;同样,我们对阿那克西曼

德、阿那克西美尼和第欧根尼等,也是除了他们的原则以外

一无所知。

  对于泰利士如何恰好得到水为万物的根本这一结论,亚

里士多德曾提出一个推测:

“泰利士之所以产生这种思想,也

许是因为他看到一切的资料都是湿润的,而温度本身也由这

种(湿润的)东西生成,生物皆藉湿润以维持其生存。

但是

为一切事物所从出的那种东西,就是一切事物的原则。

因为

这个缘故,同时也因为一切种子都具有湿润的本性,而水又

是一切湿润物的本源,所以他得到了这种思想。

  亚里士多德继续写道:

“也有一些人支持古代原始神学化

的全部旧说,他们就是这样的了解自然。

他们把奥克安诺

(按系希腊神话中海洋之神)和德谛斯(按系奥克安诺之妻)

作成为一切存在之创造者,并且把被诗人称为斯底克斯(按

系希腊神话中之冥河)的河,作为宣誓时的见证神灵。

因为

最古老的是最受尊敬的,而宣誓时作见证的神也是最受尊敬

的。

”人们在这种绝对鉴定的神祇面前才宣誓。

  

(一)本质是无形式的。

这是关于泰利士的原则的要点。

但必须注意,亚里士多德用一个“也许”所提到的那个促使

泰利士把水看作一切事物的绝对本质的情况,——并未被当

作属于泰利士本人所持的根据,而这种说法也并不能当作根

据;亚里士多德所曾说明的,也不过如我们所谓“从实际看

来”,湿润性与水的普遍概念相符合罢了。

比他较晚一点的人,

如“伪普鲁泰克”就把它当作是泰利士的根据,并且是肯定

的而不是“也许”。

提德曼说得很好,普鲁泰克是把“也

许”省略了。

因为普鲁泰克这样说:

“泰利士揣想,一切事物

均由水发生而又复归于水,一、因为像一切生物的种子均以

湿润为其原则一样,其他一切动物也同样以湿润为其原则;

  二、因为一切植物均由水而得其养料,由水而结果实,如果

缺乏水,它们就要枯萎;三、因为甚至太阳与星辰的火,以

及世界本身也都是由于水的蒸发而得到滋养的。

”亚里士多德

满足于“至少到处都有湿气”这种表面的说明。

而普鲁泰克

竟更确定地把它当作根据来引用,肯定水就是事物的单纯本

质。

这样就要看就事物之为单纯本质而论究竟是不是水了。

  一、动物;动物是单纯的实在物,或者是实际上的本质,未

发展的实在性是动物的精液,——精液当然具有湿润的性

质。

二、说到植物,前面曾提到过植物的养料,水是可以被

认作植物的养料的。

但是养料之为事物的本质,乃是一种无

形式的本质,要通过个性才得到个体化,也就这样,植物才

获得它的形式;——植物的没有形式是客观的,正如动物的

没有形式是主观的一样。

三、日、月和整个世界像植物的养

料一样,也要通过蒸发才能生成,这的确接近了古人的观念,

古人还不承认日、月已达到这种独立性和存在,像我们的看

法那样。

  客观本质、“实在”应该提高为自身反映自身的概念,甚

至建立为概念——(因为任何一个事物的感觉确定性都是在

它的个体性中有效准)。

因此哲学的开端便在于把世界认作水

——一种有单纯的普遍性或一般的流动性的东西。

在所谓根

源里,具有存在的普遍形式。

我们承认水的这种普遍效力,并

因而称之为一种元素,但是当我们发现它是这种有效力的普

遍者时,我们也同样发现这种“实在”并非到处都在,——

此外尚有他种元素(如土、空气、火等。

因此,水并没有感

觉的普遍性,却只有一种思辩的普遍性。

然而思辩的普遍性

必然要扬弃掉感觉性而使它自己成为概念。

流动性的概念就

是生命,——思辩的水是按照精神方式建立起来的,不是作

为感觉的实在性而揭示出来的。

于是就发生了水究竟是感觉

的普遍性还是概念的普遍性的争执。

要解决这问题,必须确

定自然的本质,亦即把自然认作思想的单纯本质。

这种单纯

的本质正好是无形式的本质,这样的水是普遍(无形式的)概

念和它的存在的矛盾。

因为水不管怎样仍有其确定性或形式;

在我们心目中仍浮现着水的观念。

水被规定为与土、空气、火

对立,被规定为没有形式的、单纯的本质,——土是没有连

续性的,空气是一切变化的元素,火则是绝对自身变化的东

西。

但是水从直觉中消失而变为概念,也就不再是一个物体;

有如我们说氢气、氧气时,坚持总有这么一个事物存在;——

亦即消灭不了的观念中的物体性或物质原则。

对象是:

一、对

我们是分离为二的,二、在其自身是自在的。

在形式中,事

物不复是作为感性对象的事物;在这个形式中,如果它不是

像现在这样,只是表面的,它便是概念中的普遍。

自然哲学

必须放弃这种感性的方式。

我们习惯于说物质不是感性事物:

物质是存在的,有客观的存在,但却是作为概念而存在;电

气的、磁性的物质便是没有形相的,与感性物质相反的。

古代的传统是:

一切都从水中产生,水便是誓言,——

这一句话含有思辩的意义。

最好东西是被当作证明的。

有一

个大家熟知的观念,认为诸神都凭着斯底克斯河发誓。

誓言

是:

把确认的事、把我自己所确信的事当作对象说出来。

果有什么东西不能证明,那就是缺乏客观的方式,——如果

我们确信的并不是客观真理,那它就对于证明没有帮助。

钱时确认的便是收条,凭据;行为要变成对象,——在众目

睽睽之下的实践。

然而,如果行为没有成为对象,而只是确

认,那就必须发誓,宣称我所确认的是绝对真理。

客观方式

中的思想的本质,乃是最内在的东西,真理、实在便是水。

识在对象上有它的真理,这个对象、真理便是地下的水;我

仿佛把我自己的这个纯粹的确认当作对象说了出来,——把

上帝、纯思维当作对象。

  泰利士的简单命题因此有两层意义:

一、它是哲学,因

为在这个命题里,感性的水并不是被当作与其他自然元素和

自然事物相对待的特殊事物,而是被当作溶合和包含一切实

际事物在内的思想,——因此水被了解为普遍的本质;二、它

是自然哲学,因为这样“普遍”被认定为“实在”,——因而

“绝对”被认定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水是原则”这句话,是泰利士的全部哲学。

它的重要性、

思辩性究竟有多大呢?

我们必须要能忘掉,我们已经习惯于

一个丰富具体的思想世界。

在我们这里小孩听见说:

“有一个

上帝,住在天上,是看不见的。

”这样一些范畴在这里〔按指

泰利士的时代〕还是不存在的;思想的世界还待建立,纯粹

的统一还不存在。

人面临着自然:

水、空气、星辰、天宇;人

的观念水平就局限在这里面。

想像之中虽然也有神灵,但是

这些神灵的内容也是自然界的:

即是太阳、土地、海洋。

外的东西(例如荷马的那些观念),也是思想所不能从其中得

到满足的。

在这种还没有意识到理智世界的阶段,我们当然

必须说,必需具多一种很大的精神勇气,才能不承认自然界

的这种丰满,而把它们还原到一个长存不变的单纯本体。

出这个不生不灭常存不变的本体(连诸神也有神谱,也是活

动的,多样的,变化的),是勇敢的;这个本体,泰利士说,

就是水。

水因为有中立性,所以被当作“一”提了出来;同

时它也有比空气更强的物质性。

  泰利士说水是“绝对”,——或照古希腊人的说法,是

“原则”;他这个命题,是哲学命题,哲学是从这个命题开始

的,因为藉着这个命题,才意识到“一”是本质、真实、唯

一自在自为的存在体。

在这里发生了一种对我们感官知觉的

离弃,一种对直接存在者的离弃,——一种从这种直接存在

的退却。

希腊人曾把太阳、山岳、河流等等看成独立的权威,

当作神灵崇拜,凭着想像把它们提高到能够活动、运动、具

有意识、意志。

这种想法使我们想像到一种仅属幻想的影

像,——无限地、普遍地予以生命和形象,却并无单纯的统

一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