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鼠标拖动点P在大圆上慢慢移动,点M的轨迹——椭圆就出现了。
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体会图形中的几何关系,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改变图形中的几何量,如改变图形中2a及2c的大小,点F1和F2的位置,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真正在“做数学”中理解数学。
3、寻求在高中数学各知识模块上对应的常见问题情境的使用:
函数模块:
例:
出租车司机的生意经——外出乘车“打的”已是相当普通的现象,出租车业的迅速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经济的腾飞。
主要围绕出租车司机为何不愿在出租站点接客而宁可跑车接客的现状,就两种方式进行比较。
数列模块:
例:
储蓄加息是否应该转存——前不久,面对中央银行不断提出的储蓄加息政策,有不少储蓄用户纷纷进行转存,一时成为热点。
就是否应该转存及利益得失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几何模块:
例:
我的隧道我做主——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的实际运用。
短短近二十年间,黄浦江上“飞龙”横跨,“潜龙”游走。
便捷的过江让老百姓深感浦西、浦东相距不再遥远。
利用所学的四种圆锥曲线设计一个满足条件的隧道断面。
立体几何模块:
例:
让我更快的飞向你——球面距离的实际运用。
飞机飞行的路线称为空中交通线,简称航线。
飞机航线的确定除了安全因素外,取决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小,其中有一项毫无疑问是追求航线尽可能的“短”,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4、课堂情境的创设不妥的做法及有效情境的原则探索:
我总结认为我们教师的一些不妥的做法:
1)过分的追求新颖性。
比如听了一节关于“对称性”的一节课,教师一开始,制作了很多对称性的图案。
图案精美,漂亮,教师确实花了很大的功夫。
图案一组又一组,确实新颖,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对称性”的概念、性质学生并没有理解,一节课只是感悟一些图片
2)过于强调“生活情景”,人为的制造情景。
特别是与学习任务没有太大关系的情景较多。
例如讲椭圆概念时,一些教师非要用什么“神州五号”“神州七号”的太空飞星图,而且问学生“飞行路线是什么?
”这个问题设置既不自然,问题也不好回答。
有效的情境创设应该是与当前学习任务密切相关的、能反映当前学习内容本质的。
这里就是用椭圆轨迹的几何要素的问题情景。
用实验操作画椭圆就是一个有效情景之一。
让学生通过实验找点满足的要求。
3)缺乏必要的导入,没有情境创设这一环节。
这种教学自然是古板,没有创意的,低水平的教学。
创设好的有效的问题情景实际并不是相当的难事,只要我们能做下来潜心研读教材。
必定能做到。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创设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
创设情景是为了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产生求知冲动,因此情景的创设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
当学生把课堂当成学习的乐园,才会产生求知欲。
"情景"不能为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要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
国庆长假“我”到淮海路购物,甲商厦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厦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
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厦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
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
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
活势形成,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曾有人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
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创设对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情境。
情景的创设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意义。
情景应该是学生所熟悉或可以理解的不容怀疑,然而还必须注意,情景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必须对学生又必须是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
情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什么样的情景都是好情景。
当有些问题学生不能独立解决时,教师恰到好处创设的创设问题情景,有助于更好的调动其他同学参与到问题的研究解决之中来。
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乐趣,就会产生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进一步的学习。
例如在讲分段函数的最值时,我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创设了这样一个引例:
例如:
我校距浦东国际机场41公里,根据上海市出租车计价方法,请问乘出租车最少需要多少车费?
说明此时你的“打的”策略。
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先是一阵沉默,可能有的学生在想,难道“打的”还有什么讲究吗?
但是有乘车经历的同学首先打破了沉默,说,可以乘了一段后下车换乘一辆,此时引来一阵笑声,有的学生说如果在高架上呢?
下面下来啊!
这个时候又有学生说了其他方法……随着讨论的深入,这个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分段函数的问题了,它引发的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体验已经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实际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出了横轴、纵轴、横坐标、纵坐标等的概念后,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班级座位的某一排为x轴,某一列为y轴,且分别规定了它们的正方向,随着x轴、y轴的不断变化,让学生画图找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所代表的点的坐标。
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比单纯出几个纯数学题让学生解答效果明显要好很多。
三、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多地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可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例如,在上“角的概念与弧度制”一课的引入时,我采用了游乐园中观览车绕轴转动,边缘上挂着座椅,带着游人在空中旋转,给游人带来乐趣!
观缆车周而复始的转动中,就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然后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样的情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发现平时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兴奋了。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
因此,在创设情景的教学过程中,要在让学生理解创设情景的必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教学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的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自然是有效,高效的情境创设。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有所欠缺,研究的面较窄。
2、研究的时间比较仓租,很难就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作比对数据的统计。
3、课题研究负责人缺乏丰富的研究经验,方法上捉襟见肘,有待提高。
今后的设想:
这个课题的结题只是一份书面的报告,其实研究还远没有结束,创设有效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作为教师,理当继续探索研究。
附录一:
数学情境创设调查问卷
班级:
_____性别:
_____
亲爱的同学们,您们好!
本次调查只作为科学研究之用,和您的学习成绩无关,请您如实地回答下列问题,谢谢合作!
1.您对数学课感兴趣吗?
()
A非常感兴趣B感兴趣C一般D厌烦
2.您关注课本上每章每节的引言吗?
()
A经常关注认真阅读B自己偶然看几次
C在教师的引导下偶然看几次D从不看
3.您认为书中定理,公式等前面的引例有用吗?
()
A必不可少B可有可无C完全没有用
4您对老师数学课要讲主要知识前引入介绍满意吗?
()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5您认为数学课公式,定理有必要重温科学家创作过程吗?
()
A非常有必要B完全没有必要直接用公式,定理就行了C意义不大
6您认为数学课哪种形式引入最有效?
()
A具体实例B数学题目C不引入直接讲
7您在做试卷或作业时题目阅读几遍开始作答?
()
A看完就做B看两遍才做C看懂·理解才做D边看边做
8.当遇到一道你不熟悉的数学问题时,你通常怎么办?
()
A直接跳过放弃B反复读题,琢磨:
知道什么,求什么C直接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
9进入高中以来您上的所有数学课中,您认为哪节课最精彩,对您印象最深的什么?
原因呢?
数学情境创设调查问卷调查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访谈了解数学情境创设的了解、应用程度,进而研究其有效性。
在此抛砖引玉,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2·调查的基本情况
2.1调查对象
本人及另一位老师所教的普通中学高三普通班学生。
样本一容量60,样本二容量59.
2.2调查实施
为了全面真实了解
学生对数学问题情景了解情况以及对课本问题情景的认识和利用状况。
学生考试,练习对具体问题情景把握情况以及由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学生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对所教学生问卷调查,对部分学生谈心了解其真实的想法,看法。
2.3数据处理
对样本一发出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回收率95%。
对样本二共发出问卷59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回收率91.6%。
对数据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表格附后。
3·结果与分析
3.1关于教材情境创设的知情度。
我们新教材上设置每章、节都设置了引言,并以问题串形式展开研究。
它所设置问题情景起到统领全章、全节的核心作用,下面所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引言问题展开。
而我调查的结果令我触目惊心。
样本一仅有3.51%经常关注认真阅读,45.61%的同学偶尔看几次,52.63%的同学仅在教师的引导下偶而看几次,还有15.79%的同学从不看。
样本二有12.73%能经常关注认真阅读,45.45%偶尔看几次,25.45%的同学仅在教师的引导下偶而看几次,16.36%同学从不看。
通过访谈了解,基本上有一下三个原因
1、教师上课时基本不看,不用引言直接讲解内容。
或者教师另起炉灶构造新的问题,设置情景。
显然引言没有引起教师·学生的重视。
好的有效情境创设没有充分的利用。
2、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没有时间翻教材,教材地位被弱化。
3、学生、教师只重视做题,不注重问题情景的引入和应用。
3.2对情境创设设置的意义定位不明确。
数学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应用。
而不是为了做题,为了考试。
我们设置有效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给出合理解决问题方案,圆满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智慧火花和创新的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才有价值,才不至于一潭死水。
我们数学课公式,定理在教学中无论是应用还是方法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重温科学家创作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设置定理,公式的情景你能否动脑动手总结得到定理或是类似结论或者其他有益的结论。
这需要学生在问题情景下动脑·创造性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学习。
另外数学公式。
定理的推导,证明都蕴含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这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
这与我们强调数学教学要重视过程,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相一致的。
而在我的调查中认为意义不大的一个班级人数达38.60%,另一个班级达43.64%!
让我骇然!
说明他们学习意识,方法上有问题,当然他们的成绩都很差,需要帮助。
3.3问题情景对解题的影响.
被调查的学生有12.28%,10.91%的学生在做试卷或作业看完就作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