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217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docx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docx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1、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1)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2)我国法律体现并且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3)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4)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来,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

(1)二者的实现手段不同。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同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

(2)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

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泛得多,所以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并不完全一致,有严格的区别。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联系。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德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德治的保障;法治是德治的最基本体现,德治又可以推动法治。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治理好国家。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

第一,范畴不同。

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第二,实现手段不同。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和约束社会成员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3、建议和启示

(1)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惩治腐败,加大反腐力度。

(法)(政府)

(2)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风建设,加强党风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从根本上根治腐败。

(德)(政府)

(3)公民要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积极控告,检举各种违法犯罪分子(法)(公民、青少年)

(4)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法)(公民、青少年)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观念。

(德、法)(政府)

(6)中学生要知法、懂法,依法律已,依法办事,积极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法)(青少年、公民)

(7)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

因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既是增强人们法制观念的过程,又是积极倡导和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过程。

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实现民族素质的显著提高。

(法、德)(政府)

(8)公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和违法行为:

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对违法行为予以抑制和谴责,对见义勇为等高尚行为予以赞成和鼓励。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依法律已,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法、德)(公民、青少年)

(9)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自觉护法的习惯,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法、德)(青少年)

二、经济活动

1、经济建设与法律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否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难以有序、持久、顺利地进行。

(2)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经济立法进程,制定了有一百五十多部有关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的法律、法规,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能够有法可依。

2、如何遏制造假售假现象蔓延(怎样做)[论述题目]

如何遏制假售假现象蔓延:

(1)国家要完善立法,继续加大立法执法的力度,运用法律手段,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保护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正常的经济秩序;

(2)加强宣传,社会监督和大众传播媒体的监督,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对违法行为予以抑制和遗责。

(3)要加大报假查假力度,鼓励群众举报,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依法规范生产者、销售者的行为;(4)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以信为本,操守为重良好风尚。

(5)加强生产者、销售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6)消费者自身要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执法部门,拒买假货,举报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

3、消费者怎样做?

(1)日常(无被侵害)

消费者应该做到,消费者应该依法做到公平交易、遵守市场和商店的秩序等要求,以有法必依的实际行为,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应有维权的意识,增强权利的观念,

(2)应学法、知法、守法、护法、懂得任何违法行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自律,法律提倡的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的坚决不做,拒买假货。

(4)向他们宣传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5)掌握消费知识,了解市场经济常识及其他相关知识。

(2)被侵害时

A、同经营者(或生产者)据理力争、协商解决,要求退换或赔偿、道歉、维护自身权益。

B、找消费者协会,或拨打12315寻求服务,通过消费者协会来维护合法权益。

C、向工商局举报商店的“……”行为,并要求予以退换和赔偿。

D、向其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请求处理。

E、向新闻媒体反映,揭露其“……”行为,通过舆论监督维护合法权益。

F、到法院起诉,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国家怎样做

(1)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执法。

(2)加强宣传、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谴责违法行为。

(3)加大打假查假力度,鼓励群众举报(工商部门)

(4)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风尚。

(5)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

5、生产者、销售者怎样做?

(1)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开拓市场。

(3)加强职业道德培训。

(4)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企业要通过改善经营管理,不断开发新产品,使用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积极开拓市场公平竞争;那种限制他人竞争、假冒他人商标,诋毁竞争对手,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是错误的,

6、较普通的侵权行为:

(1)售出商品,概不退换。

(2)买商品时,随意向顾客搭配不必要商品。

(3)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

(4)造假售假的行为。

如何遏制这些造假售假行为[简答题目]

(1)加强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2)加强社会监督大众传播媒体的监督,加大消费者协会监督的力度。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被侵权时,应向有关部门投诉,依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

(1)家庭

家庭应该: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

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

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行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

(2)学校

学校应该: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所学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

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3)政府

①、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风建设,加强党风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从根本上根治腐败。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

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团结友善意识教育,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③、鼓励、表彰敬业奉献精神,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抵制金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

④、加强纪律、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

(4)、公民

①、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司。

(青年适用)

②、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大力普及道德教育(主要是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仅极其重要,而且十分紧迫。

③、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活动,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适用)

(5)青少年

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学习先进,反对迷信,不参与任何“法轮功”活动,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培养社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理想教育;树立崇高远大理想,上好思想政治课。

②、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争做“四有”新人等。

③、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④、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⑤、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与不道德行为作斗争。

2、以法律保障精神文明的原因

有了法律保障,才能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制度化、法律化;才能防止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出现,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且我国法律制裁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以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

材料: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环境保护

1、分析一个环境问题

例:

生活在都市里的我,感受最深的是大气污染问题,一出家门,工厂的烟尘,机动车的尾气以及一些污水沟通的臭味就迎面扑来,令人恶心。

我多么渴望一片蔚蓝的天空,一股清新的空气,当然,这一切有待我们国家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2、国家怎样做[简答题用]

作为国家

(1)首先要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其次

(2)应该依法管理环境,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源,保护环境,再次(3)依法追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者的法律责任,轻者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3、个人怎样做[简答题用]

作为我们每一个人

(1)首先要努力提高环境意识,深刻认识我国大气污染形势的严峻性以及防治大气污染的紧迫性,其次

(2)要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大气环境,再次(3)要确实落实环保行动,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而且能够为保护大气污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4、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论述题用]

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针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公民应该: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加强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自觉地遵纪守法。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造福子孙后代贡献力量。

国家应该: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就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绝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学生应该: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5、环保建议

(1)植树造林;

(2)保护植被;(3)退耕还林;(4)退耕还草;(5)不使用一次性木,(6)不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7)买菜购物时使用布袋、竹蓝;(8)使用无磷洗涤剂,无氟家电;(9)不吃珍禽野味,(10)节约水电能源;(11)实行垃圾分类,不乱扔废旧电池;(12)停止使用含铅汽油;(13)停止大面积焚烧稻草、麦秤;(14)禁止乱砍乱伐森林树木;(15)不向江河湖泊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等等。

6、环保启示

启示:

我们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1)、我们要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中学生应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为。

勇于检举揭发破坏环境的行为。

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方面法律法规,依法管理资源、环境。

从严从重处罚资源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

(4)、增加环保投入,改善环保设施。

(5)、加强环境资源方面法律法规和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公民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资源、环境。

(6)、全面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7)、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8)、使用环保产品,发展绿色经济。

深刻认识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9)、加强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将垃圾资源化,变废为宝。

(10)、继续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11)、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

(12)、乱仍垃圾,污染环境是自身素质不高的表现。

(1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贯彻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关系。

(14)、大力发展生产力,治理环境污染需要大量的物质支持。

7、节约水资源

(1)、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2)、节约用水需要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3)、节约用水,应从小事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4)、人类社会要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来共处,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地球。

5、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并从我做起,落实到行动之中。

6、选择科学、合理的其他沐浴方式方法,生产或使用节水龙头和专用设施,提高水的复用率,用经济手段调节用水,使用先进技术管水,依法治水。

8、白色污染问题

超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饭盒等塑料制品的普遍使用,在方便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极为严重的污染了环境。

治理白色污染是当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国家在治理白色污染问题上,首先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使人们意识到环境质量的好坏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提高公众主动参与的意识。

其次,国家还应不断出台治理污染的细则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最终应立法管理,以法制推动治理工作。

第三,应用高科技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塑料制品可以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

作为公民,我们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主动参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活动,重新挎篮子去购物,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等,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9、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

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例如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乱伐,破坏植被。

又如,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环境,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1)为什么党和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时,都要强调保护环境?

(3分)

(2)从打造广东第三大城市的角度为看,佛山存在着的环境问题哪个令你感触最深?

为什么?

(3分)

(3)佛山要建立生态城市,请你为市政府提几条可行的建议或意见。

(3分)

(4)作为未来第三大城市的市民,你应为佛山打造第三大城市事业做些什么?

(3分)

参考答案:

(1)答: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护生态环境。

(3分)

评分说明:

学生答案如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3分)评分说明:

该小题不设具体答案,学生只要能从佛山周边存在着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且言之有理,表达清楚,即可酌情给发,例如:

汾江河发黑发臭,影响灌溉,影响两岸居民的生活:

又如陶瓷厂的大气污染等等。

如果考生能答出存在的环境问题影响了佛山建设第三大城市的进程等可加1分,但该生第二卷全卷最高得分应得超过40分。

(3)(3分)评分说明:

该小题不设具体答案,但至少提出三条建议,如考生提出的建议少于三条,但有针对性,有创意的也可得该小题满分;如果学生能提出很有创意的建议,也可加1分,但该生第二卷全卷最高分不得超过40分。

(例如:

多点种植花树木;建多几个生态公园;加强建立生态城市宣传,吸取借鉴其他城市好的做法;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依法管理生态环境;增加环保投入,改善环保设施;增加道路两旁交通绿化带;发展生态性产业;加强车辆管理等等。

10、全面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理解要点

(1)、理解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时,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观点,这实际上是只要经济发展不要环境保护的“近视”观点,名日“后治理”,实为不负责任。

二是把环境和发展对立起来,只要环境,不准发展的“零增长”观点。

(2)、理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时,要重点正确理解为什么要以“防”为主。

“防”相对于“治”来说,是治本,是超前的积极的、主动的,是低代价高效益的,而“治”则恰恰与之相反。

(3)、理解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时,要明确:

凡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不仅有开发的权利,而且有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义务;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都负有治理环境污染或补偿污染损害的责任,这两点强调了在环保方面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法制观念。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一切单位和个人在环保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环保制度和环保原则的内在联系。

比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制度。

其着眼点主要在“抓源头”,具有预见性和预防性,是防止规划和建设项目中漠视,忽视环保问题的有效制约手段,能够为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青少年一定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落实环保行动,克服环境保护与已无关的思想。

典型题示例

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提出了建设“绿色的青藏铁路”的目标,工程破土动工前,建设者们细心地把骆驼刺、紫槐等木本植物及植被移植到安全地带,待铁路建成后再用来恢复路旁的原始地貌,在施工中,大家都自觉遵守环保纪律;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工地和人行便道两旁都插上彩旗,车辆和人员不得超出,尽可能地保护植被。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谈谈他们的做法符合环保方面的什么要求。

提示:

符合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等原则,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

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阅读与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母亲河”?

提示:

(1)政府应该:

1、在黄河上游搞好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整治土地,恢复植被,优化生态,涵养水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在黄河中游加紧修建水利调控骨干工程。

3、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等。

(2)、公民应该:

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宣传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周边的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不破坏植被及水土资源,节约用水等。

五、未成年人的保护

1、如何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学校按照教育法规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家庭在教育了女方面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3)作为未成年人自己,要做到;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不良影响,贪污维护自身的权益。

②、要依法自律,在学校、家庭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

要学法、守法,依法律已,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尤其要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性规定。

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于社会上一些违反未成年人保护的做法,自己不但不参加,还要向有关部门举报,打击违法行为。

③、对家长,老师正确的教育、劝导应该接受。

要认识到老师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提出批评,正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保护,不存在违法行为,对于父母和学校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要制止,必要时向人民法院起诉,借助法律解决问题。

④、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⑤、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文化环境:

(1)不良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从影响来看,可围绕以下中心作答,第一不良社会文化影响,会导致青少年荒废学业;第二、不良社会文化影响,会造成青少年是非不分,第三,不良社会文化影响,也有可能导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四。

不良社会文化影响社会的秩序和安全团结。

(2)造成不良文化环境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有关部门依法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第二,部分青少年沉迷“刺激”引致低级趣味,道德水平下降,第三,部分青少年不能依法自律,法律意识浅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3)如何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

①、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反映现代文明进步的思想、文化,使先进文化成为青少年校园生活的主流文化。

②、各级政府要依法加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建立和改善适合青少年(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青少年(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③、青少年健康成长,除了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需要青少年自身的配合才能做到良好的效果,作为青少年既要依法自律,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消费品味,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诱惑和侵蚀。

六、宪法

1、为什么要严格按宪法办事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

因为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基,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最大的权威,是依法治国的总章程。

2、公民应怎样做

全体公民要提高宪法意识,凡是宪法提倡和肯定的行为,自觉履行;凡是宪法所禁止和否定的行为不但自己不做,还要勇敢地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维护宪法权威。

七、违法犯罪

1、对青少年的警示:

(怎样做)

启示:

(1)中学生应学法、懂法、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

(2)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当自己或亲友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不能以违法手段对付违法行为

2、对中学生的启发:

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应同做法的评析

(1)英雄行为: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英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