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825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x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11敬畏自然

●作业导航

1.关注自然、敬畏自然;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了解反问这种修辞手法。

一、基础部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组词。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3.将下边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的不同。

(1)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2)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4.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拟人)

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比喻)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

(拟人)

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反问)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①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

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②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③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5.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6.如何理解画线句②?

7.举例说说你对画线句③的理解。

8.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沙尘暴

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

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

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土,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

沙尘暴虽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

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

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

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

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

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

“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

”这也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9.什么是沙尘暴?

10.为什么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请结合二、三段进行概括)

11.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12.如何理解歌德的话?

★试一试

13.请举例谈谈人类“征服自然”的后果。

参考答案:

一、1.略2.A

3.

(1)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2)你曾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4.A(比喻)

5.苍蝇有复眼,蚊子能够汲血,我们不能不觉得奇妙。

灰尘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

6.人,这种智慧生物其本身就是宇宙智慧的创造,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因而这里所说“宇宙智慧”是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7.人与宇宙是休戚与共的,例如毁林造田,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衡。

因此说“我痛苦即宇宙痛苦”,反之亦然。

(答案不具备唯一性)

8.本文阐述了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①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②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二、9.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天气现象。

10.①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②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③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11.①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②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③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生成速度。

12.人类不要去改变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惩罚。

13.挖煤掘矿使地壳运动加剧。

毁林造田使土壤沙化,造成沙尘暴天气。

汽车增多造成大气污染、噪音污染。

总之,人破坏了自然,又影响了人本身。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作业导航

1.认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增强忧患意识;

2.理解引用数据的作用;

3.理解拟人、排比手法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萧瑟(sè)和煦(xù)

B.干涸(hé)吞噬(shì)

C.裸露(luǒ)戈壁(ɡé)

D.荡漾(yànɡ)娱(y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丛生茁壮B.水泵崛堤

C.萎缩锐减D.茂密张骞

3.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2)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阅读下文,回答4~8题。

问题出在近30多年。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

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②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4.文中的画线句①有何作用?

5.画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造成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7.由罗布泊的消失,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8.从上文看,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

出格尔木不到一小时,就到昆仑山口了。

在一个小水湾旁边,我竟捕捉到了一只孤独的藏羚羊。

与辽阔的空间相比,它显得过于渺小了,因而格外令人怜悯。

我被这种情绪感染着,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

对于像我这样远道而来的摄影人,的确是抓取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镜头。

随着长焦镜头的缓缓调动,我与藏羚羊一寸寸地挨近了。

我能够看到它身上不易分辨的毛色中掺糅的杂色,还有它那娇媚的充盈着生动气息的唇线。

它的腿很修长,身体的流畅轮廓在高原的光照下显得温情脉脉。

当我定格在它的眼睛上时,我被震动了。

它的眼神里怎么飘泻出一串惊恐的光斑,带动着全身微微颤栗?

还未等我读懂它的惊惧来自何处,这只令人垂怜的小生灵竟然掉头狂奔。

我茫然无措地搜寻着来自它周围的威胁物。

显然,我没有找到,只能任凭它像个不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

正是在这种恍惚中,我下意识地瞅瞅我那照相器材:

探出去的长镜头像枪口一样,正瞄准了这只无辜的小生灵。

顿时,我明白了我的错误。

它是担心,我按住快门的手会在瞬间发射出夺命的子弹。

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

我缓缓收起照相器材,一片惆怅中,我想起了这样的文字:

“夜幕降临了,汽车前灯亮了,成百上千头藏羚羊向危险地带狂奔而去。

枪声四起,藏羚羊嘶鸣不止。

飞扬的尘土染成了粉红色。

偷猎者驱车而去。

……一头藏羚羊已经被剥去了皮,它不住地淌血。

幼羚羊依偎在死去的母羚羊身边,吮吸着它冰冷的乳头……”

这段报载的文字已经拓印到我的心上了,并且不断地折磨着我:

从我镜头下逃去的那只藏羚羊,会不会就是那吮吸过冰冷乳头的孤儿呢?

9.第2段中的“悲天悯人的镜头”具体指什么?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0.第4段中,作者“明白了我的错误”。

根据文意,解释这“错误”的具体含义。

11.第5段引述了报载的猎杀藏羚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1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正因为藏羚羊十分渺小,娇媚生动,温情脉脉,而且依恋母亲,所以作者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

B.藏羚羊“像个不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

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藏羚羊因惊恐而狂奔逃命,疾速远去的情景。

C.“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

”这句景物描写,既写出了作者的自责心理,又揭露了偷猎者的残忍无情。

D.文章结尾说残杀藏羚羊的事“不断地折磨着我”,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残杀生灵的暴行的愤慨,也表达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强烈愿望。

★试一试

13.根据课文内容描写昔日罗布泊的美景。

参考答案:

一、1.C(ɡē)

2.B(掘)

3.

(1)拟人。

令人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2)排比。

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呼吁人们关注生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

4.用一系列具体、确凿的数据,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向塔里木河要水的。

这种行为,使罗布泊沙化。

5.排比。

强化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6.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都要大量用水,而当年没有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7.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要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

要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8.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二、9.藏羚羊在作者的镜头前惊恐万状、全身颤栗的情景,使得作者内心震动。

10.作者的照相架势使得藏羚羊误认为要向它射击。

11.点明上文藏羚羊受惊吓的社会原因,提示了人类残害生灵的暴行及其严重程度。

12.AC13.略

13旅鼠之谜

●作业导航

1.了解旅鼠的奇异现象;

2.旅鼠大量繁殖给人类什么启示;

3.学习动物学家的科研精神。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徘徊(huí)绒毛(rónɡ)

B.哺育(pǔ)媲美(pì)

C.啮齿(niè)幼崽(zǎi)

D.繁殖(chí)挑衅(xì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奥密算帐B.焦躁橘红

C.歧途导致D.迁徙耸肩

3.下列句子未用修辞格的一项是()

A.旅鼠之谜未解开,而我先跳到海里去自杀了,岂不是比旅鼠还要荒唐滑稽?

B.旅鼠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显示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迁移意识。

C.这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敢死队差不多。

D.旅鼠们千方百计地去吸引像猫头鹰、贼鸥、灰黑色海鸥等的注意。

阅读下文,完成4~8题。

“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话,“如果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进大海去自杀了,那么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

“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它们还不至于傻到那种地步。

”他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它们要进行大迁移时,总是忘不了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

这看上去真是天意。

“那么,旅鼠为什么会有如此超强的繁殖能力而过一段时间又要来一次集体大自杀呢?

”我终于提出了这一问题。

“不知道。

”他耸了耸肩膀,“这是动物学中,特别是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中一大难解之谜。

”①

“有什么假说吗?

”我仍不甘心。

“没有。

”他摇了摇头,“因为这些行为如此稀奇古怪,以致人们连可能的假说也提不出来。

”说着,他站起身来,拍了拍沾在身上的草叶和尘土,“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

因此,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所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道听途说,但我总是觉得,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

”②

我们边走边谈,慢慢地往海边走去。

……他忽然若有所思地说:

“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4.提取画线句①的主干。

5.“旅鼠死亡大迁移”,为什么不会断子绝孙?

(用原话回答)

6.画线句②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7.文末丹尼斯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8.动物学家们离开大城市,离开亲人赴边远极地观察和研究旅鼠,这是什么精神?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

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②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

棒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

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

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

③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

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水螅的分身术还高出一等,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来。

④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

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

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枯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状态。

生活在澳洲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

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

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

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地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的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

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9.在第④自然段的括号内应填入的适当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

10.动物“弄虚作假”的表现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几种。

11.第⑦自然段中加点的“这点”,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全文共7个自然段,其结构关系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试一试

13.你还知道动物的什么奇异现象,请写出一种来。

参考答案:

一、1.C(A.huái;B.bǔ;D.zhí)

2.A(秘账)

3.D

4.这是难解之谜。

5.“当它们要进行大迁移时,……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

6.科学研究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7.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应注意自我调节、和谐发展。

(本题是开放性的,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8.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孜孜不倦,执著的科研精神。

二、9.素酷

10.装死分身术变色法拟态“行诈术”

11.本段第一句话

12.D13.略

14大雁归来

●作业导航

1.与作者共享爱鸟之情;

2.领悟关键句的内涵;

3.了解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色。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雾霭(ǎi)缄默(jiān)

B.曲线(qū)狩猎(shǒu)

C.香蒲(pú)沼泽(zhǎo)

D.雉鸡(zhì)黑鹂(l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融化暄嚷B.邀请凋零

C.想像枯燥D.鸭蹼窥探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

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②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5.画线句①的含义是什么?

6.大雁的飞行路线是曲线还是直线?

定期迁徙的大雁在黑夜将飞行_________________英里。

7.由第三、第四段可以知道,什么季节允许猎杀大雁?

什么季节不允许?

在这些季节大雁怎么活动?

8.画线句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

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

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

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

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

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

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⑤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

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9.第②段加点的“其”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

11.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说第⑤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试一试

13.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建议他去道歉,可以这样说()

A.这件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

B.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C.这事你难道没做错吗?

赶快去认错!

D.这事你是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

参考答案:

一、1.B(shòu)

2.A(喧)

3.D4.D

5.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6.直线200

7.冬;春。

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8.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二、9.酸性或碱性土壤

10.总括句。

11.时间顺序

12.总结全文。

13.B

15喂——出来

●作业导航

1.了解本文的主旨;

2.领悟小说结尾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