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 石岩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442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 石岩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 石岩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 石岩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 石岩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 石岩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 石岩剖析.docx

《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 石岩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 石岩剖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 石岩剖析.docx

特岗主观题总结答案版石岩剖析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P21

1遗传2环境3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

2.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P22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第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第三,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四,人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部分地也是受到教育影响的结果。

3.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P23

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2.经济对教育权力、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有决定作用

3.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制约作用

4.经济决定着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4.教育的经济功能?

P25

1.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1.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第一,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第二,教育通过生产科学知识,促进经济的发展。

1.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1.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5.教育的文化功能?

P26

1教育的文化保存、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批判、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4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6.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观)?

P41

(一)学生是独特的人

(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学生是身心发展中的人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P33

(一)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目的性质的根本所在

(二)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8.学生发展的规律?

P43

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均衡性4互补性5个体差异性

9.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P43

1师生的授受关系

2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3师生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0.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P44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教学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人。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11.教师的权利义务?

P52

权利: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12.学生的权利?

P54

(一)受教育权(作为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1.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是指年满6周岁的儿童,学校和教师不能随意开除学生。

2.学习权(参加考试也是学习权的表现、正常上课时间去干其他活动或打扫)

3.公正评价权(扣发学生的证书,两种书面评价和言语评价)

(二)人身权(作为公民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权利)

1.身心健康权。

(周边200m不得设立网吧,在危房里上课,传播有害读物)

2.人身自由权。

(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搜查和观禁闭)

3.人格尊严权。

(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隐私权。

(表现张榜学生的考试成绩、日记、和信件)

(三)财产权

1.财产所有权

2.继承权

3.受赠权

4.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著作权、专利权之中的财产权利

13.小学教育的性质?

P59

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4全民性5义务性6全面性7启蒙性

14.为什么说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

P60

(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15.小学教育的内容?

P61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16.小学德育的内容、途径、方法?

P62

(一)小学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基础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二)小学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三)小学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

(2)榜样示范

(3)锻炼法

(4)陶冶法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17.小学美育的内容、实施?

(1)内容

1艺术美育2自然美育3社会美育4教育美育

(二)实施

1通过文学艺术进行美育

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3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18.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实施?

P68

(一)内容

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按低、中、高三个年

级段分列的。

①低年级,主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②中年级,除继续安排自我服务劳动以外,应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

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

③高年级,主要安排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

(二)实施

1.要正确处理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的关系

2.要加强与社会及学生家长的联系

5.劳动课要进行考核

4.要加强纪律和安全教育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19.新课改的学生观、学习方式、教师观、教学观?

P81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

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

教学相长。

(2)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

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2)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

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0.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P82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1.小学教学的原则?

(启发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直观性、因材施教小点)P89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有教育性,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贯彻教育性原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思想

2.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以教师自身的形象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三)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实物、模型、图表、语言的形象描述,使学生对要学习的事物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学生形成新概念、掌握规律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①实物直观。

②模像直观。

③语言直观。

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

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不同及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善于引导学生观察

3.重视技术性细节

(五)循序渐进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各门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教材的序,循教材的序教学

2.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九)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有以下一些要求:

1.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研究和了解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搞好区别对待、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2.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

3.尊重学生的差异

4.针对学生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22.小学教学方法?

P97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

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

授法又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等不同的形式。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

3.注意启发

4.讲究语言艺术

5.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时机要恰当,充分发挥其功能

2.要尽量吸引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谈话中来

3.做好充分的准备

4.要善于启发诱导

5.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讨论内容

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

3.善于引导

4.做好讨论小结

(四)读书指导法

(五)演示法

(六)参观法

(七)练习法

(八)实验法

(九)发现法

23.小学教学的实施?

P105

一、备课

备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二)了解学生

(三)研究教法

(四)摸索学法

(五)设计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课外辅导

四、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4.一堂好课的标准?

P107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适当

4.教学过程紧凑

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6.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

25.小学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P115

(一)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

(二)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养成

(三)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26.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

P111

1参加的自愿性

2内容的广泛性

3行动的自主性

4组织的灵活性

5活动的实践性

27.小学课外活动的作用?

P112

(一)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二)发挥创造性,锻炼各种能力

(三)适应学生多种需要,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四)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德

2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P118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在集体教育的同时,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四)创设优雅的班级环境

(五)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六)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七)评定学生操行

(八)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29.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P119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建立班委会

3.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4.培养正确的舆论

5.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6.组织主题班会

30.少先队的性质?

P123

1.鲜明的革命性

2.广泛的群众性

3.独立自主性

31.简述少先队的基本任务?

P123

少先队的章程中明确规定:

少先队的基本任务是“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

少先队和学校的教育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少年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不同的是,少先队主要是通过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完成教育任务的。

32.少先队的组织教育?

P124

1.人队前的教育

2.少先队的组织观念教育

3.少先队员的奖励和处分工作

4.超龄队员的离队工作

5.少先队的队伍建设

33.小学教学评价的步骤?

P133

(1)建立评价目标

(2)选择评价样本

(3)收集评价信息

(四)报告评价结果

34.儿童的教育(小学生的教育)?

P136

1.使儿童具有符合其年龄的各种心理特点

2.使儿童的智力水平得到正常的发展

3.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

4.使儿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树立正确的“自我”观

3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P141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认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36.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P144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

习活动

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3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P150

1动机水平

2原型启发

3迁移作用

4定势作用

5功能固着

6创造性思维

38.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P160

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5.发展的关键期

3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P163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

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

逐渐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该阶段他们的思维有以下主要特征:

①单维思维。

②思维的不可逆性。

③自我中心。

④反映

静止的知觉状态。

⑤不合逻辑的推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

①多维思维。

②思维的可逆性。

这是守恒观念出现关键。

③去自我中心。

④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

⑤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他们的思维有以下重要特征:

①假设—演绎思维。

②抽象思维。

③系统思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遵循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

(2)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

(3)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4)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教育功能。

40.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P167

1.婴儿期(0-1.5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6岁):

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感

5.青春期(12-18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对孤独

7.成年中期(25-5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

完善对绝望

埃里克森的人格社会化发展理论对心理学研究及教育实践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1)幼儿园及学前期儿童面临着自主性与内疚感危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的人格;

(2)对学龄初期儿童,则应鼓励其想像与创造的发挥,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发展其主动的人格。

(3)对小学生勤奋感的培养,教师要帮助每个学生确立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要给学生显示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同时对那些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

(4)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并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41.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P173

(一)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二)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转折期

(三)小学儿童思维的不平衡性

42.小学儿童记忆力的发展?

P175

1.小学儿童由无意记忆为主向有意记忆为主转化

2.小学儿童的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效果提高

3.小学儿童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

43.小学儿童友谊的发展?

P178

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发展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友谊关系还很不稳定。

朋友只是一个玩伴,友谊就是一起玩,在这个时期,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互相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

儿童对友谊的相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l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儿童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友谊是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朋友之间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儿童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加强,择友更加严格,所建立的友谊关系能持续较长时间。

4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P187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的建构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二)建构主义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四)建构主义教师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唯一主角,而是转换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

者,类似于苏格拉底式的“助产士”。

45.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及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P191

(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学习的定势

3.原有的知识经验

(二)学习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处理教学程序

4.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

46.儿童成就动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P197

(1)父母对子女早期的成就训练和独立训练是儿童成就动机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2)儿童所观察到的各种社会榜样会影响他在活动中的成就目标的大小

(3)个人的成败经验也会影响其成就动机的水平

47.个体自我效能感获得主要途径?

P199

1.实践的成败经验。

个体对自己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

得自我效能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劝导。

4.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生理反应。

48.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P201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2、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相结合

3、适当运用强化

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5、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

六、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活动

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

八、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

49.小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策略?

P211(复习策略)

(1)划线策略

(2)做笔记策略

(三)写提要策略

(四)复习策略

1.试图回忆

2.过度学习

3.进行复述

4.聚类组织法

5.概括组织法

6.阅读策略

7.解决问题策略

50.品德的结构?

P216

1.道德认识

它是一切有意识的道德行为的基点。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是品德的动力。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的意志。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还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品德的四种心理成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品德的完整结构。

51.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P218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自我中心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

这一阶段儿童在游戏中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

这是因为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完全区分开来,而是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也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6-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

他们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

具体表现为绝对地尊重、服从他们的父母、权威者或年长者'认为服从有权威地位的人就是好的;不服从、不听话就是坏的。

他们把现存的一切规则都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3)可逆性阶段(8-10岁)。

这一阶段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是把它看作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儿童一般都形成了这样的观念:

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儿童已经意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且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