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353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docx

《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docx

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2

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仁川镇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2年1月—2014年12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试行学校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意见》和县教育局《磐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明确办学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更好地引导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学校,特制定《2012年1月—2014年12月仁川初中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及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以《磐安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开展“党风廉政”“作风建设”活动等为契机,以学校发展为主体,以创新和特色为突破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学校现状的系统分析和诊断,确定今后三年学校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及相应策略措施,进一步深化学校制度改革,丰富学校内涵,更好地促进学校自主、科学、和谐、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教师的发展,是构筑师生和谐成长的幸福家园,使每位学生都发展,使每位家长都满意。

第二部分

发展背景及基础分析

一、学校概况

1.历史传统:

磐安县仁川镇初级中学位于仁川镇柳坡村,她的前身是仁川公社中心小学(校址在黄余田村),1984年初中小学分开,定名为“磐安县仁川乡初级中学”,座北朝南,前临好溪河,风景秀丽,青山秀水环绕着校园。

学校由原来天网初中并入,随着布局调整,2005年双峰乡初中并入仁川镇中。

学校本着“使每个学生都发展,使每位家长都满意”的办学宗旨。

全体师生将努力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进步,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把仁川初中办成一所有农村特色的初级中学。

2.生源基础:

目前学校有9个教学班,学生396名,其中住校生354名。

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仁川镇和双峰乡,仁川镇由于区域、经济原因,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就学教育普遍不够重视。

而对教育重视的家长,其子女从小学开始就进城就学,或者小学升初中之际转到县城学校就读。

而且现在在校就读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是留守儿童,是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带的,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的教育可以说近乎为零。

这批学生是学校里最难管理的学生,成绩普遍落后。

从总体上来讲双峰学生基础优于仁川的学生。

近几年来,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学校整体生源呈下降趋势。

3.师资水平:

目前,学校有在编教职工33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3人,其他职称9人。

我校教师素质存在着很大差异,高级教师对其他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缺乏在界内具有一定名气的教师,没有县教坛新秀、县骨干教师,教师结构不均衡,从年龄上看绝大部分老师是70后,年轻教师少,学校缺少闯劲和活力。

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而且地处磐安县最边缘地区,思想上缺乏上进心,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再差也差不到哪儿,缺乏危机意识,更缺乏上进心,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不小的压力。

学科教师之间缺乏相互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

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制约学校艺术类的发展。

4.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9665平方米,建筑面积6641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男女宿舍楼、食堂、教师宿舍楼。

学校现有图书室、校园音响、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生化实验室等。

班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校最大硬件不足在于学校的操场,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我校只有一个不足百米跑道的操场和一个篮球场,学生的活动空间严重不足。

没有办法举办田径运动会,体育项目的开展也受到很大的制约。

5.管理水平:

学校实施“统一领导、分层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精细化分层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作用,让广大教师参与到管理中来,管理责权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各中层管理岗位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管理中缺乏的是持之以恒的监督和反馈,缺乏管理的评价体系。

现在的管理还处在制度化建设中,没有形成学校的文化管理氛围。

6.教学基础:

学校以“让每个学生都发展,让每位家长都满意”为宗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关注课堂教学效益、落实课后学生辅导。

近年来,初三中考成绩频创佳绩,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体艺活动,在县艺术节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历史性的突破。

从分年级教学基础来看,九年级优于八年级,八年级优于七年级。

七年级学生的后进生面广,尖子生不优的情况比较明显。

7.特色创建:

学校特色项目初定为排球,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并通过学习女排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

这一特色项目开展了近半年多的时间,现在学生排球垫球都能达到了基本要求,对排球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学校也开展了排球项目的达标检测活动。

现在还缺乏的是文化精神层面的提炼。

学校正着力推进着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发展优势

1.学校管理日趋科学完善。

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日趋健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教师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空间。

学校的管理制度如《教师年度考核方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都在教职工大会上通过,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教师队伍稳定。

学校现有教师中,高级教师2人。

中级职称占大多数,近年来,有8位教师参加了省市县级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并结业。

学校中有一大批教师扎根于仁川镇中,潜心教学,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着,做到以校为家。

学校教师队伍稳定,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丰硕。

质量立校意识深入人心,我校根据农村学校特点,抓好基础学习,并开展教学改革,力求教学质量更进一层。

数学教研组在2011年被评为县先进教研组,教学质量居安文片前列,这些年中考成绩屡创新高。

教师队伍具备一定科研能力,课题申报年均二个以上,现已经有十多个课题获奖。

论文获奖人均每年一篇以上,有多名教师在省市级中获奖。

参加县英语、数学竞赛勇创佳绩,在乡下初中中名列前茅。

4.校园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

各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我校的教育,加大了经费的投入,学校硬件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类功能专用教室及设施配套齐全,配备了实验室、音乐教室、电脑房等,并配备了学生生活基础设施如食堂、饮水机等,为我校顺利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5.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近三年,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措了一百多万元资金用于办学条件改善:

完成了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和教工宿舍的维修改造,校园环境面貌一新;新添了多媒体9套、计算机50台等教育教学设备添置,实现“班班进媒体、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办公”,新建了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和QQ群,添置了音响设备、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添置了篮球架、健身器材、室外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建设了篮球、羽毛球等活动场地;更换了学生课桌、教室黑板,新添置了宣传窗、教室后刊出黑板的黑板、图书柜等。

后勤管理制度逐步规范。

学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合理、科学、高效。

认真做好校产管理工作,完善了校产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台帐,为教育教学提供较好的后勤保障。

规范了学校食堂管理,认真执行物品配送制度,经费收支账目清晰,结算及时。

合理安排食谱,师生伙食有了改善,通过了C级食堂的等级验收。

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安全教育月、法制教育宣传周、师生紧急避险疏散演习、交通安全专题教育、传染病防控教育等活动有效落实。

学校每年都被为安全工作合格单位,从未出现一例安全责任事故。

三、发展困难

1.学校管理机制有待创新。

如何使学校人性化柔性管理与制度化刚性管理相得益彰;如何处理好各科室与年级部的关系,发挥好双方的最大效能;如何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评价机制来激励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如何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和完善学生的评教机制等,这一切都需要学校在管理机制上作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2.教师均衡发展亟需关注。

目前我校教师素质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高级教师对其他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结构不均衡,从年龄来看绝大部分老师都是70后上,年轻教师少;从职称结构看,中级职称居多,高级职称教师紧缺,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不小的压力;部分学科组缺少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致使学科教学质量徘徊不前。

3.课程改革力度有待加大。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课改力度不够大,教师课改热情不高,喜欢于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课改的理念有待于进一步的强化。

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还有待于加强。

在积极倡导“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如何激发教师的最大潜能、突破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还需要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4.教育外部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学校生源日渐减少,外流往城区学校,导致学校整体生源素质下降,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很大的压力;其次,家庭、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资源的优化整合力度不够,市场经济、网络媒体等的负面影响,也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乡镇办学经费的支持力度不够,制约着学校的快速发展。

5.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有待更新,许多教师不善于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不会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同时学习现代化设备使用的热情不高,离教育现代化有不少距离。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

秉承“使每位学生都发展,使每位学家长都满意”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重,健康向上”的办学思想,通过“文化引领,制度创新,内涵发展,特色鲜明”的办学思路,创农村学校品牌,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2.培养目标:

秉承“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校训和“文明质朴”校风、“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学风和教风。

培养有道德、好学习、爱运动、会思考、有特长、惜生命的中学生,做有爱心、有担当、有创新、有特长,乐学、会学的现代文明人。

二、阶段目标

第一年: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通过科学、规范化和高效的管理,促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使学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彰显校园文化,“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雏形初显,学风、校风进一步好转,教学质量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体艺2+1”活动开展良好,排球特色项目推进有所提高与突破。

第二年:

继续坚持“目标激励,文化引领”管理思想,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

加大科研力度,力争课改取得新成效,涌现出“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典型,培养出学科带头人。

进一步强化学校的体艺和书香校园建设,完成学校阅览室的建设,生均图书逐年递增。

彰显学生个性与特色,培养学校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校园环境整洁、文化氛围浓厚。

第三年:

在“创农村学校品牌,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指引下,特色项目有创新的亮点呈现,体艺2+1开展内涵丰富,学生喜欢、家长好评。

课堂教学改革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后勤管理到位,师生满意。

学校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办成农村优质初中。

三、具体(项目)目标

1.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发展

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三年发展的突破口。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保证。

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成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能把握学校发展机遇,团结和谐,廉洁奉公,关心师生,有良好群众基础的领导班子;同样,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敬业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良好教风。

具体如下:

(1)制定培养计划、考核方法,按照县教育局干部培养选拔条件,做好校级后备干部的考核推荐工作。

(2)进一步优化学校中层岗位配置。

(3)根据教育局有关骨干教师的管理细则,进一步健全培养、评选、奖励骨干教师机制,评选校“教学能手”(在教龄不满5年的教师中产生)1-3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有突破。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活动,在各类技能比赛中成绩力争达到同类学校中上等水平。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

加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优化整合,着力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以“学会求知”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广泛参与,有效互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的适合我校实际的“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良好局面。

未来三年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3.德育创新与安全保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推进学校“幸福德育”建设。

进一步营造“人人育人、时时育德、事事育心”的良好氛围,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推进学校德育的“制度化、生活化、活动化、校本化”,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长效机制,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和人防物防技防力度,定期做好校舍安全维护和安全设备更新;依托警校共建平台,全方位开展交通、消防、饮食、卫生健康、反邪禁毒防艾等主题教育和各类紧急避险演练,打造“平安、和谐、阳光”校园。

4.校园文化建设与网络建设

以“幸福教育文化”为主旨,进一步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优化学校行为文化,把阅览室、文化长廊、读书节和艺术节办成集中展现校园文化的精品,建设“学生文雅、教师儒雅、校园高雅”的和谐幸福家园,逐步把学校打造成为县文化建设品牌学校。

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的管理。

加强学校的对外宣传,提升学校知名度;推进无纸化办公,实现低碳办公和高效办公,注重实验室、图书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加快学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5.后勤工作

(1)不断更新现代教育设施,完善设备配备,重点更换电脑房旧电脑,教师用教学主机、完善与丰富教学资源库、校园网建设,添置图书,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建设一个新实验室,使之达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

(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校园安保系统,确保校园安全。

(3)做好商教楼的维修和美化,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

(4)完善并规范财产管理制度,推行食堂“五常法”管理,通过食堂B级的等级验收,建立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需求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第四部分

重点发展项目及工作策略

一、教学科研融合,推进教师团队建设

1.分层管理。

学校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对现有学校骨干教师加强管理考核,明确学校骨干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教师学教研共同体,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制度保障。

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教师成长的措施和方案。

教师:

每人制订年度“自身发展量化目标”,审核后辑录成册,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

学校:

制定名师、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学科组长聘任使用及考核奖惩办法等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教师培养发展措施。

3.外出培训。

每年安排不同层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每个教研组一学年至少一次对外教研交流;外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或教学观摩活动,拓展视野,提高水平。

4.专家指导。

积极争取县级教学科研活动;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以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科研能力的提高。

5.结对提高。

进一步完善师徒结对培训方式,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提升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教学指导力,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

6.校本研训。

以年段学科教研组为载体,组织开展各类教学比武活动,教研组活动做到“六有”,即有计划、有主题、有目标、有载体、有评价、有总结,走出一条教研组“学习研究——教学实践——反思总结——再学习提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使教研组成为教师教学、科研的共同体。

二、创新德育管理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完善德育考评机制。

健全班主任、副班主任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全员德育和全程育德”导师制;进一步完善学生日、周、月、学期和学年的规范管理和多元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和谐成长。

2.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

依托“德育例会、班主任文化节、班主任研修室”等各类业务和理论研修平台,建设一支“负责任、有思想、懂业务、会创新、善协调”的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队伍。

3.开发校本德育课程。

进一步挖掘幸福教育的内涵,全面实施和研究感恩教育,积极探索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编制一套适合我校的校本德育课程,使班级班会课“有纲可依、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4.加强家校联系,巩固警校共建。

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健全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继续加强与派出所等单位的共建,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教育合力。

5.加强德育调研与思考。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当前时代特点,逐步加强对“减负提质、社区教育、网络德育、独二代教育”等课题研究,形成符合学校特点的新德育模式。

三、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索“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为了切实落实减负精神,做到减负不减质,争取三年内摸索出适合我校的“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年:

加强“轻负高效”的理论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雏形初显;第二年:

探究不同课型“轻负高效”的基本模式,构筑“轻负高效”学习背景下的课堂文化,涌现出一大批“轻负高效”课堂教学典型;第三年,开展有效评价,形成“轻负高效”课堂多重多元评价体系,通过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推动“轻负高效”课堂的进一步研究与深度发展,形成仁中特色的“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牢固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全面质量意识和有效质量意识,各年级要齐头并进,切实抓好教学工作;要以“减负提质”为目标,大胆创新,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

首先,校级领导身先士卒,开展“推门听课”和“跟踪听课”活动,发现经验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提出整改措施;其次,教研组长要精心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有深度、讲实效。

集体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课,经历“个人研究---集体讨论—个人修改、反思”的过程;每个教师既要精心设计教的过程,更要研究学生学的过程,上课时应做到:

脑中有思想,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学校要加强教学质量动态监控,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奖励办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主要内容

(1)丰富校园文化气息,营造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体艺特色的校园环境。

逐步把图书室、文化长廊、读书节和艺术节办成集中展现校园文化的精品。

建设“学生文雅、教师儒雅、校园高雅”的和谐幸福家园,把学校逐步打造成为县文化建设品牌学校。

(2)丰富节日文化。

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好每年一次的读书节、阳光体育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气质;加强特长教育,创造条件举办球类、棋类、声乐、美术、书法、计算机等兴趣活动,努力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素质教育发展目标为指针,传承、弘扬我校排球特色,大胆探索和实践,丰富内涵,建设“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校园排球文化,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位。

2.主要举措

(1)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统一思想,全力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2)进一步对学校的绿化作调整,增加绿化的小品建设,并配以适当的雕塑,对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片空地进行合理布局,精心设计,提高文化品味。

(3)对各专用教室、教室都进行统一、各富个性的布置,让校园内的每一处都能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举办好每年一届的科技、艺术节。

(5)抓好师生的德育工作,争创文明班组及文明师生。

(6)开展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做一个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人。

六、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

学校要以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基本目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安全无小事”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长抓不懈。

1.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网络。

安全管理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总结、有台帐。

安全设施设备有人管、有投入、有检查、有更新,安全人员有培训、有职责、有技能。

2.依照“五常法”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依托警校共建,进一步加强交通、消防、防溺水、防震、反邪、禁毒、防艾等主题教育。

3.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规范保安员管理,健全护校队组织,增添电子监控探头,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实现校园全方位多部位立体式防控,确保师生平安。

密切关注校外及周边治安,加强与派出所联系,消除校外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安全零事故。

2012年,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措施。

2013年,各类安全制度措施落实。

2014年,警校共建,学校全年无事故发生。

七、科学规划校园,分步进行实施。

1.不断更新现代教育设施,完善设备配备,重点更换电脑房旧电脑,教师用教学主机、完善与丰富教学资源库、校园网建设,添置图书,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建设一个新实验室,使之达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

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校园安保系统,确保校园安全。

3.做好商教楼的维修和美化,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

4.完善并规范财产管理制度,推行食堂“五常法”管理,通过食堂B级的等级验收,建立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需求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第五部分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1.思想保障。

加强学习,统一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理清思路,充分认识三年规划对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广大教职工的激情,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努力朝着构建师生和谐成长的幸福家园这一目标不断前行。

2.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等机构职能,确保规划从构思、出台到实施都有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总体策划组,下设德育文化组、教学科研组、后勤保障组、群团组织组和材料汇编组,组长分别由分管校长负责,相应科室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

同时充分借助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力量,加强行政推进的进度和力度。

3.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明确和规范学校成员的义务,逐步推进校务公开,发挥教代会作用,对原有的考绩、考核、考评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教职工分配制度,真正为实现目标保驾护航。

4.后勤保障。

学校的后勤不仅仅要从物质和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证,更重要的是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资源化等方面拓展内涵,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同时对规划中所涉及到的保障内容,要提前准备,提前规划,确保规划实施的时效性。

5.资源保障。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点滴成绩和经验都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教科室要及时收集并加以整理;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学习借鉴校外先进经验;要围绕“做什么样的仁中人”等主题组织教师开展广泛讨论;还要注意收集仁川镇建设的相关信息资料,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使规划实施不走弯路,理论依据更强,效果更明显。

 

附件一

仁川镇初级中学德育工作三年规划

一、对未来三年德育工作的思考

今天的学生,一个独生子女的群体,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极为重要,要教育他们成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和对国家负责的人。

责任感教育要同学生成才教育,宏扬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策略,融于养成教育、主题教育、感恩教育、社团建设等活动之中,成为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身做起,做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未来三年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办学理念,以责任感教育、感恩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生长点,同时开展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