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319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docx

《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docx

历史高考百日冲刺系列第20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模拟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2、(2009年潮州金中质检)从1953年底开始。

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针对的三大领域是

A、农业、工业和商业B、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

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D、工业、教育和文化业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

C.一五计划的开始实施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C.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0、下列不属于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正确探索的是

A.中国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B.三大改造

C.优先发展重工业D.1958年总路线

11、报刊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它反映了中国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情况

A.过渡时期B.大跃进年代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以来

12、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3、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2008烟台质检)“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C.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D.取消人民公社

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

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D.前者解决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

19、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2008·湛江质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根本目的是

A.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2、(2008惠州质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是

A.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B.以私有制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C.社会制度D.广大人民社会地位的高低

23、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是

A.上海浦东新区B.天津滨海新区C.深圳特区D.海南经济特区

2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区②经济特区③沿海开放城市④内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

25、(2008德州模拟)在对外开放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全方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放对象既包括发达国家又包括发展中国家

B.适当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

C.不仅在经济方面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D.不仅沿海地区开放,内地也要对外开放

2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2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利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8、(2008年深圳模拟)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阶级斗争一抓就灵”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④③①②

二、非选择题

29、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

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2)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好”

(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何意义?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运作机制时有调整,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30年代的美国、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70年代末的中国先后实施了社会改革。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l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所述的改革都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成功结合的例子,它们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

其历史背景、措施手段上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6分)

(2)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何明显不同?

是什么事件导致这种不同?

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

(6分)

(3)在材料二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十四大、十五大作出了哪些重要决议?

(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说: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上与日本的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材料三:

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份变化比较表

经济形态

1978年

1992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80.8%

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

19.2%

35.0%

城乡个体经济

0

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0

5.8%

 

材料四:

199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产量

居世界名次

比1949年增长

粮食

4.42亿吨

1

3.3倍

棉花

452万吨

1

9倍

8000万吨

3

505倍

11亿吨

1

34.3倍

原油

1.42亿吨

5

1183倍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主要特点。

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对外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

32.(2011·安徽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40%

29%

7%

24%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哪种经济成分的演变过程?

(4分)

(2)材料二中的三个饼状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中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指出原因。

(6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A项错误,先有过渡时期总路线,后有农业合作化。

前者是1953年,后者是1955年。

B项错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时间基本一致。

D项错误,国家开始对粮食统购统销是在农业合作化之前。

方法技巧:

首先要明确农业合作化即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由农民的私有制转变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8、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①④符合题干要求。

9、答案:

A。

解析:

1957~1966年又称“十年探索时期”。

由于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又加上“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所以B项错误;C项是“文化大革命”;D项主要表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ABC是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正确探索;D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

1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总路线的指导作用,“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运动。

1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③符合题干要求;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13、答案:

A。

解析:

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我们可以概括为“四定一破”结构,即“肯定”“否定”“确定”“奠定”“打破”。

①②③满足“否定”“奠定”“打破”;另外还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含④的选项。

14、答案:

B。

解析:

A、C、均属于政治上采取的措施,而且D项中的“取消”和C项中的“放弃”均不符合题干中的“突破性举措”。

15、答案:

A。

解析:

本题要求指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1978年至今,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本题中B、C、D三项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但与A项相比,A项是更为根本性和基础性的。

方法技巧:

这类要求指出“根本原因”的题目,在干扰项的排除上有时候并非是因为它们不正确,而只是存在概括问题的片面性。

16、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即A项,B项是从所有制方面改革的方向,D项是从管理体制方面改革的方向。

而C项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改革的一项内容。

22、答案:

C。

解析:

本质即是最根本的,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一个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制度配制。

因此两种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其实也就是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区别。

23、答案:

A。

解析:

浦东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24、答案:

B。

解析: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层次的特点就是由特区点到大区域面的扩展,由沿海向内地延伸过程,把握住这一规律,则答案如信手拈来。

25、答案:

B。

解析:

我国对外开放不可能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我国仍坚持社会主义。

26、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1985年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据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

27、答案:

D。

解析:

1979年根据广东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置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①②正确,排除B、C两项,比较A项和D项,即③与④,广东不具备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④错误。

28、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标语特征的理解。

联系所学知识①文革期间②改革开放后③1958年④1956年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考点各种题型均有涉及,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应重点复习: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我国改革经济体制的原因、措施和效果,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过程和作用。

重点理解我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

②关注新情景设置是新课标背景下高考命题的趋向。

2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概括、处理与分析能力,考生应依据材料多角度分析问题。

(1)问基础知识的再现,联系春秋时鲁国的“初税亩”和战国商鞅变法,结合教材即可得出答案;第

(2)问是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归纳即可得出答案;第

前进,拉大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原因:

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1966—197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

启示:

制定正确经济建设机制和方针,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进、吸收先进经验技术。

(3)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

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2、解析:

本题通过图表的形式对建国前后的经济结构进行了考查。

材料一描绘了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轨迹;材料二体现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并最终取得绝对优势地位;材料三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