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浙江10市中考语文汇编文言诗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浙江10市中考语文汇编文言诗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浙江10市中考语文汇编文言诗文阅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浙江10市中考语文汇编文言诗文阅读
2018浙江10市中考语文汇编(文言诗文阅读)
(其中舟山和嘉兴,绍兴和义乌部分同卷)
【浙江宁波】(四)(16分)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14.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岳阳楼记》 《核舟记》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小石潭记》
A.// B.// C.// D.//
【与篇章连结,更懂“情”】
1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2)“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
答:
【与材料连结,更懂“人”】
16.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9分)
材料一:
(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
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曰:
“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
材料三:
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夷简:
人名。
延州:
地名。
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 A.丰富,充足 B.供给,供养
(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答:
(五)如梦令(5分)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
“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7.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分)
答:
18.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答案及评分标准:
14.A(2分)
15.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示例1】有对世人的感叹,有对朋友的感叹,也有对自己的感叹。
【示例2】当今世上志同道合的人何其少啊!
老朋友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古仁人的脚步!
[5分。
(1)2分;
(2)3分,言之成理即可]
16.【任务一】D(2分)
【任务二】
(1)B
(2)B(2分,各1分)
【任务三】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个人私怨;为了边境安宁,主动请缨,抵御外敌等;这些都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
(5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意思相近即可)
(五)(5分)
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
18.C(3分)
【浙江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
“引至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乃私语乡人曰:
“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袽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
【注】脔(luán):
切割成小块。
穴舟窒袽(rú):
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袽:
败絮。
蹙(cù)逼近。
主后:
此处指继承人。
去一锸(ch):
挖走一锹土。
几希:
很少。
醢(hi):
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旌义:
表彰(姚公的)义举。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分)
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3分)
译文: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2分)
译文:
20.基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
(4分)
答: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蛱(ji)蝶:
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
答:
答案及评分标准:
17.B
18.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9.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
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20.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21.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浙江湖州】
(四)古诗阅读(3分)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13.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3分)
A.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明】张以宁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
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
C.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五)文言文阅读(13分)
与子俨等疏
(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
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
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
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
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
,家人无怨色。
《诗》曰:
“高山
仰止,景行
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
尚之。
汝其慎哉!
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
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
指寿命;③役:
从事。
④班荆:
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
⑤同财:
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
⑥高山:
比喻崇高的道德。
⑦景行:
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
⑧至心:
至诚之心。
14.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15.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
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17.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2分)
18.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4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13.C
理由:
⑴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⑵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⑶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好;(4)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
评分标准:
共3分,选择1分,理由2分。
两点理由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13分)
14.⑴无猜:
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⑵没齿:
终身,一辈子.
评分标准:
共2分,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15.汝辈稚小家贫/每役荣水之劳/何时可免
评分标准:
共2分,每处1分.
16.C
评分标准:
共3分,
17.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评分标准:
共2分。
意思相近即可,
18.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
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评分标准:
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舟山嘉兴】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
滹沱河。
②主父:
战国时赵武灵王。
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
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
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4分)
(五)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8题。
青衣捕盗①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
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
公鉴其诚,纳之。
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
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
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
公稔④之,戒备而行。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侍从仆御,无不色变。
书儿从容进曰:
“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
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
”乞公前骑,徒手而去。
叱盗曰:
“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
”盗笑曰:
“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
”书儿怒曰:
“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
”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
“贼奴技止此耶?
”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笑曰:
“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
”群盗罗拜马前乞命。
书儿曰:
“汝等何足污我手。
”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
“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
”公及夫人皆异之。
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
”书儿曰:
“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
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
”又问:
“鞭挞时何便俯首受?
”曰:
“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
青衣,古代指婢女。
②针指:
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
③挂误:
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
④稔(rěn):
熟悉。
⑤渠:
第三人称。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公鉴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B.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厚积薄.发C.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D.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18.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
写出你的发现。
(5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15.(4分)评价标准与答案示例
得分
赋分描述
答案示例
4分
能结合诗歌内容整体分析思考。
理解准确全面深刻。
表述流畅、清晰。
例1:
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
颔联、颈联以
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
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
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
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3分
只是结合最后两联来谈。
对最后两联意思分析理解
正确,并写出两点
思考感悟,表述有条理。
例2:
主父尉陀等人在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可到如今,他们留下的故居荒冢,却都湮没在暮烟秋草中难
以寻觅,虽然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还能依稀可见,但被青苔完全掩盖,也只是早晚之事,唯有恒山、滹水等自
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
暂有限。
抒发了作者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
2分
结合最后两联来谈。
对最后两联意思理解正确,并有所思考感悟,但只写出一点且理解认识较肤浅。
例3:
主父尉陀等人在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可到如今,他们留下的故居荒冢,都湮没在暮烟秋草中难以
寻觅,虽然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还能依稀可见,但被
青苔完全掩盖,也只是早晚之事。
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
例4:
恒山逶迤北去,但见日日云气蒸腾;滹沱河自西而来,长流不断,能听到年年雁声嘹亮;而主父尉陀,曾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到如今,他们留下的故居荒冢,却都湮没在暮烟秋草中难以寻觅,他们的名字也都早已被人忘记,仅在开元寺下的青苔石上,还刻有他们的姓名。
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
1分
只是对最后两联的意思解释,没
有感悟思考。
例5:
主父尉陀等人在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可到如今,他们留下的故居荒冢,却都湮没在暮烟秋草中难
以寻觅,仅在开元寺下的青苔石上,还刻有他们的姓名。
(五)文言文阅读(11分)
16.(3分)C
17.(3分)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评分标准:
共3分。
每处1分。
18.(5分)参考示例:
《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
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
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
评分标准:
共5分。
每篇文章分析2分,目的意图分析1分,意符即可。
【浙江金华】
(四)古诗阅读(4分)
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酿黍:
酿酒。
移橙:
栽橙。
14.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1) ”字看出。
颔联中的“
(2)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分)
15.《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2分)
答: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
先君曰: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
“是文字之祥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
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纱縠行:
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发墨:
指砚台磨墨易筋浓。
先君:
这里指苏洵。
祥:
吉祥之兆。
主:
以……为主,着重于。
当涂:
地名。
迨、过:
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得异石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政通人和
D.求砚不复得 求石兽于水中
17.用“/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译文:
18.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3分)
因以赐轼,曰:
“是文字之祥也。
” 甚喜,以付迨、过。
答: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砚铭中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3分)
答:
答案及评分标准:
14.(2分)
(1)泛
(2)野花落
15.(2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16.(2分)B
17.(2分)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18.(3分)“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
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19.(3分)示例一:
相同。
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
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徳,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
不同。
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徳”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浙江衢州】
(四)古诗阅读{4分
17.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4分)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板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构成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自在戏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宋】程宿
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
几树枪旗茶霍靡,一溪鳞甲水潺湲。
莺期别后闻余弄,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
【注释】程宿:
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
霍:
疾速的样子。
弄:
小曲。
【实景赏析】
(1)
【虚景赏析】
(2)
(五)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宋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宇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櫵,卖以给食。
担来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
妻羞之,求去。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
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大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
“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
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
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
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
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
又安可食其食!
”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释】毋:
wú,不要。
经:
上吊。
乞:
qì,给,蔑:
消失。
矜:
夸耀。
18.用原文填空。
(4分)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
(1) ”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
(2) ”,而宋妻认为是“ (3) ”
19.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
(地 )(2分)
A.好读书 B.不治产业 C.求去 D.妻自经死
20.用自已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
(2分)
与买臣过苦日子→
(1) →改嫁他人→
(2) →上吊自杀
21.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
(4分)
答:
答案及评分标准:
17. 实景赏析:
前三联写眼前景,短亭勻疏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