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232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docx

《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docx

大跨度模板支设方案101

国际商品旅游展示交易中心工程高大

模板支设

 

 

编制单位:

重庆宏宇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审批:

编制:

编制日期:

二○一五年一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施工方案1

三、大跨度模板计算书4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国际商品旅游展示交易中心工程

建设单位:

重庆泽胜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重庆艾铂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地勘单位:

重庆市地质勘测院

监理单位:

重庆建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重庆宏宇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

33000m²

建筑层数:

地下二层,地上四层

建筑层高:

一层商业为4.2其余为3.9米

建筑总高:

21m

工程地址:

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镇影视城民国街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建筑功能:

旅游商品展示。

重庆泽胜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新建国际商品旅游展示交易中心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总工期208天。

2、施工方案

1、结构简介

本工程地下车库负二层层高为4.9;板厚120mm,框架梁最大跨度8100梁截面以300*800;

本工程地下车库负一层层高为5.1;主楼部分层高6.4m,板厚180mm,框架梁最大跨度8100梁截面以300*1000,其中2#、3#地块最大截面梁为600*2000;

本工程标准层层高4.2-3.6m,其中跨度6000的梁最大截面250*700;

2、支撑体系及材料选用

2.1梁板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脚手架体系,梁、板底模板采用18mm厚覆膜胶合板,该板表面光洁,硬度好,周转次数较多,砼成型质量较高。

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承载力大,安装可靠,便于管理等特点。

2.2根据本工程结构形式、规模、层次、工期质量要求和我公司资源配备情况,考虑主体施工每栋一次配备2个标准层的梁板模板支撑体系,柱墙模板配备一层所需量,施工中进行翻转使用。

2.3本工程的模板支撑力学原理:

上二层梁板砼荷载主要由其下的钢管扣件支撑向下传替;而第三层考虑梁板砼的早期强度及未拆的部分钢管扣件支撑或钢管扣件支撑格构柱承受上部传替来的荷载。

2.4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每次拆除后的模板,要安排人员清理并检查,对于有破损的应及时更换,所有模板统一加工制作后应编号使用。

2.5为顺利完成工程目标,我们在模板的投入上要下硬功夫。

一般墙柱、梁板模板均采用防水胶合板模板,木方背楞,钢管扣件支撑,配合采用一定数量的对拉螺栓及定型侧向可调节式拉撑。

本工程的一般性模板均在在现场事先统一下料加工,并按照细木加工的要求进行模板制作。

2.6模板施工准备工作:

(1)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线的放线:

首先用铅垂仪、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柱、墙、梁的轴线及边线(或弧线的控制矢高点)。

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外边线(或控制点)和中心线(或中心线控制点),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内、外边线(或内外控制点),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2)做好标高量测工作:

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进行找平工作:

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找平方法是沿模板内边线外100宽用1:

2水泥砂浆抹平抹光。

以控制模板标高位置的正确性。

设置模板定位基准:

采用角铁定位,即根据构件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角铁,点焊在主筋上(以勿烧伤主筋断面为准),在角铁外侧采用1:

2水泥砂浆进行找平,以保证钢筋位置与模板位置高度的准确。

2.7模板施工要点

(1)模板施工要点:

  ①严格按设计的支撑间距、柱箍大小、间距、对拉螺栓间距等参数组织实施,严禁任意更改;

  ②模板必须分类堆放,不得挪着他用而损坏模板;

  ③模板表面应涂隔离剂,以利脱模。

(2)在模板封闭前应检查预埋管、预埋铁件、防雷接地等施工预埋是否已施工并验收完毕。

(3)楼梯间制模施工须充分考虑到装修作业的需要。

2.8模板的安装控制

主控项目:

1)模板的安装必须按计算所确定的支撑进行支设,在结构层上支设时下层楼板应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上下层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2)在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以便拆膜及增加模板寿命;脱模剂涂刷时不得污染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一般项目: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混凝土前要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使用的脱模剂不得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的施工;

对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模板要按照规范要求按1/1000—3/1000起拱;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安装牢固,偏差要符合下表

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位置

3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尺寸 

+10,0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0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要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5

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三、大跨度模板计算书

1、危险性分析计算书

1.1计算依据:

1.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1.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1.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1.1.6、《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

2、信息参数

图纸信息

楼板最大板厚a(mm)

180

楼板上是否存在如采光井,管道井等空洞

最大建筑层高H(m)

5.1

上层建筑物平面的外轮廓与下层的关系

凹进

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最大悬臂L(m)

1.2

混凝土悬挑结构的模板支架搭设方式

落地式

楼宇之间是否存在混凝土结构空中连廊

混凝土结构梁、板的最大跨度B(m)

8

混凝土梁的最大截面尺寸b(mm)×h(mm)

600×2000

是否存在支架搭设高度大于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架工程

是否存在斜屋面、斜梁、斜柱等混凝土结构

荷载条件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kN/m2)

2.5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kN/m2),对水平面模板

2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0.9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楼板

1.1

1.5

支撑设计

混凝土结构水平构件模板支撑体系立杆材质

扣件式钢管

3、危险性分析

3.1模板支架搭设高度H:

5.1m<8m

3.2模板支架搭设跨度B:

8.1m<18m

3.3施工总荷载:

活载控制时荷载组合S1=0.9[1.2(G1k+G2k+G3k)+1.4Q1k]

=0.9×[1.2×(0.9+24×0.3+1.1×0.3)+1.4×2.5]

=12.254kN/m2

恒载控制时荷载组合S2=0.9[1.35(G1k+G2k+G3k)+1.4×0.7Q1k]

=0.9×[1.35×(0.9+24×0.3+1.1×0.3)+1.4×0.7×2.5]

=12.447kN/m2

两者取大值,即施工总荷载S=max[S1,S2]=12.447kN/m2<15kN/m2

3.4集中线荷载:

活载控制时荷载组合S1=0.9b[1.2(G1k+G2k+G3k)+1.4Q2k]

=0.9×0.6×[1.2×(0.9+24×2+1.5×2)+1.4×2]

=35.143kN/m

恒载控制时荷载组合S2=0.9b[1.35(G1k+G2k+G3k)+1.4×0.7Q2k]

=0.9×0.6×[1.35×(0.9+24×2+1.5×2)+1.4×0.7×2]

=38.894kN/m

两者取大值,即集中线荷载S=max[S1,S2]=38.894kN/m≥20kN/m

综上可知,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此模板工程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条文规定:

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4、特别提醒

根据界面参数填写的工程信息、荷载条件和初步支撑设计情况,软件基于相关规范和工程经验,针对本工程特点,提出如下建议,供用户鉴别采纳。

项目

提醒内容

楼板上存在如采光井,管道等空洞

1空洞上层顶板模板支架搭设的高度,不取楼层层高,而取待浇筑混凝土顶面至立杆底部支撑面之间的高度。

2当洞边梁与空洞上层顶板的立杆共用时,应注意此立杆受力,须按最不利工况进行荷载组合。

3空洞上层顶板的模板支架在搭设时,应注意水平外连装置和洞口边防护的设置。

4管道井之类的施工脚手架或模板支架,应注意水平防护网的搭设。

上层建筑物平面的外轮廓与下层的关系是凹进

1上层结构的施工外脚手架很可能会落在下层结构的顶板上,应注意下层结构顶板的模板支架拆除的时间,外脚手架搭设的高度和荷载作用,或对此顶板进行承载能力验算。

5、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5.1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2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72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净跨度(m)

7.75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600×200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5.1

梁侧楼板厚度(mm)

180

5.3荷载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面板

0.1

面板及小梁

0.3

模板面板

0.5

模板及其支架

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混凝土梁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5

混凝土板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1.1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Q1k(kN/m2)

1

对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

2

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

基本风压ω0(kN/m2)

0.3

非自定义:

0.156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0.65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0.8

5.4模板体系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6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700

步距h(mm)

15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600、7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35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2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250,45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5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

0

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100

结构表面的要求

结构表面隐蔽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5.5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

取单位宽度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

q1=γ0×max[1.2(G1k+(G2k+G3k)×h)+1.4Q2k,1.35(G1k+(G2k+G3k)×h)+1.4ψcQ2k]×b=0.9×max[1.2×(0.1+(24+1.5)×2)+1.4×2,1.35×(0.1+(24+1.5)×2)+1.4×0.7×2]×1=63.851kN/m

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2]×1=62.087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4kN/m

q2=[G1k+(G2k+G3k)×h]×b=[0.1+(24+1.5)×2]×1=51.1kN/m

5.5.1、强度验算

Mmax=0.107q1静L2+0.121q1活L2=0.107×62.087×0.152+0.121×1.764×0.152=0.154kN·m

σ=Mmax/W=0.154×106/37500=4.114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5.5.2、挠度验算

νmax=0.632q2L4/(100EI)=0.632×51.1×1504/(100×10000×281250)=0.058mm≤[ν]=l/250=150/250=0.6mm

满足要求!

5.5.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5=0.393q1静l+0.446q1活l=0.393×62.087×0.15+0.446×1.764×0.15=3.778kN

R2=R4=1.143q1静l+1.223q1活l=1.143×62.087×0.15+1.223×1.764×0.15=10.968kN

R3=0.928q1静l+1.142q1活l=0.928×62.087×0.15+1.142×1.764×0.15=8.945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R5'=0.393q2l=0.393×51.1×0.15=3.012kN

R2'=R4'=1.143q2l=1.143×51.1×0.15=8.761kN

R3'=0.928q2l=0.928×51.1×0.15=7.113kN

5.6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30×9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3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4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600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64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256

验算方式

三等跨连续梁

为简化计算,按三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

q1=max{3.778+0.9×1.35×[(0.3-0.1)×0.6/4+0.5×(2-0.15)]+0.9×max[1.2×(0.5+(24+1.1)×0.15)+1.4×2,1.35×(0.5+(24+1.1)×0.15)+1.4×0.7×2]×max[0.35-0.6/2,(0.7-0.35)-0.6/2]/2×1,10.968+0.9×1.35×(0.3-0.1)×0.6/4}=11.005kN/m

q2=max{3.012+(0.3-0.1)×0.6/4+0.5×(2-0.15)+(0.5+(24+1.1)×0.15)×max[0.35-0.6/2,(0.7-0.35)-0.6/2]/2×1,8.761+(0.3-0.1)×0.6/4}=8.791kN/m

5.6.1、抗弯验算

Mmax=max[0.1q1l12,0.5q1l22]=max[0.1×11.005×0.62,0.5×11.005×0.12]=0.396kN·m

σ=Mmax/W=0.396×106/64000=6.19N/mm2≤[f]=13N/mm2

满足要求!

5.6.2、抗剪验算

Vmax=max[0.6q1l1,q1l2]=max[0.6×11.005×0.6,11.005×0.1]=3.962kN

τmax=3Vmax/(2bh0)=3×3.962×1000/(2×60×80)=1.238N/mm2≤[τ]=1.4N/mm2

满足要求!

5.6.3、挠度验算

ν1=0.677q2l14/(100EI)=0.677×8.791×6004/(100×9600×2560000)=0.314mm≤[ν]=l1/250=600/250=2.4mm

ν2=q2l24/(8EI)=8.791×1004/(8×9600×2560000)=0.004mm≤[ν]=2l2/250=2×100/250=0.8mm

满足要求!

5.6.4、支座反力计算

梁头处(即梁底支撑主梁悬挑段根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1q1l1,0.4q1l1+q1l2]=max[1.1×11.005×0.6,0.4×11.005×0.6+11.005×0.1]=7.263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5=3.377kN,R2=R4=7.263kN,R3=5.928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max[1.1q2l1,0.4q2l1+q2l2]=max[1.1×8.791×0.6,0.4×8.791×0.6+8.791×0.1]=5.802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5=2.872kN,R'2=R'4=5.802kN,R'3=4.719kN

5.7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

Ф48×3.0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2.19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5.08

主梁自重忽略不计,计算简图如下:

5.7.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Mmax/W=0.237×106/5080=46.5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5.7.2、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7.432kN

τmax=2Vmax/A=2×7.432×1000/489=30.396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5.7.3、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034mm≤[ν]=l/250=250/250=1mm

满足要求!

5.7.4、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支座反力依次为R1=3.208kN,R2=10.396kN,R3=10.396kN,R4=3.208kN

5.8可调托座验算

荷载传递至立杆方式

可调托座

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kc

0.8

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

1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5.8.1、扣件抗滑移验算

两侧立柱最大受力R=max[R1,R4]=max[3.208,3.208]=3.208kN≤0.8×8=6.4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5.8.2、可调托座验算

可调托座最大受力N=max[R2,R3]=10.396kN≤[N]=30kN

满足要求!

5.9立柱验算

剪刀撑设置

加强型

立杆顶部步距hd(mm)

6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200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1.386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1.755

钢管类型

Ф48×3.5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89

回转半径i(mm)

15.8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5.08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支架自重标准值q(kN/m)

0.15

5.9.1、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

l01=kμ1(hd+2a)=1×1.386×(600+2×200)=1386mm

非顶部立杆段:

l02=kμ2h=1×1.755×1500=2632.5mm

λ=l0/i=2632.5/15.8=166.614≤[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5.9.2、风荷载计算

Mw=γ0×1.4×ψc×ωk×la×h2/10=1.4×0.9×0.156×0.6×1.52/10=0.027kN·m

5.9.3、稳定性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荷载设计值q1有所不同:

1)面板验算

q1=[1.2×(0.1+(24+1.5)×2)+1.4×0.9×2]×1=63.84kN/m

2)小梁验算

q1=max{3.783+1.2×[(0.3-0.1)×0.6/4+0.5×(2-0.15)]+[1.2×(0.5+(24+1.1)×0.15)+1.4×0.9×1]×max[0.35-0.6/2,(0.7-0.35)-0.6/2]/2×1,10.976+1.2×(0.3-0.1)×0.6/4}=11.012kN/m

同上四~六计算过程,可得:

R1=3.21kN,R2=10.409kN,R3=10.409kN,R4=3.21kN

顶部立杆段:

l01=kμ1(hd+2a)=1.155×1.386×(600+2×200)=1600.83mm

λ1=l01/i=1600.83/15.8=101.318,查表得,φ1=0.58

立柱最大受力Nw=max[R1+N边1,R2,R3,R4+N边2]+Mw/lb=max[3.21+[1.2×(0.5+(24+1.1)×0.15)+1.4×0.9×1]×(0.7+0.35-0.6/2)/2×0.6,10.409,10.409,3.21+[1.2×(0.5+(24+1.1)×0.15)+1.4×0.9×1]×(0.7+0.7-0.35-0.6/2)/2×0.6]+0.027/0.7=10.447kN

f=N/(φA)+Mw/W=10447.186/(0.58×489)+0.027×106/5080=42.059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

l02=kμ2h=1.155×1.755×1500=3040.537mm

λ2=l02/i=3040.537/15.8=192.439,查表得,φ2=0.195

立柱最大受力Nw=max[R1+N边1,R2,R3,R4+N边2]+1.2×0.15×(5.1-2)+Mw/lb=max[3.21+[1.2×(0.75+(24+1.1)×0.15)+1.4×0.9×1]×(0.7+0.35-0.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