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125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docx

《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docx

集体备课历史必修一

 

寿县二中2011届高三

历史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寿县二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0-8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

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

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

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

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要求:

1.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重点: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复习要点:

1、中国古代的朝代:

(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

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引导学生了解夏朝建立的过程,并介绍夏商周断代工程,指出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指导学生请观察插图《戴冠冕的夏禹》,指出其反映的问题:

这时的夏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

(举例:

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

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

)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内部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选贤与能”。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

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益而继承王位。

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以商朝为例说明。

在中央,最高统治者为王,设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在地方,商时期方国林立,方国首领被商王封赐为“侯”“伯”等,他们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同时对商王效忠,定期纳贡、朝见,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

西周强盛时控制的地区,已经远远超过商朝。

西周控制区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辽宁,南达长江,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1分封的目的

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最根本的即巩固统治)

2分封制的内容(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分封制的影响

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

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的统治地位。

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同姓王室贵族和周王的关系最亲。

他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

而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1宗法制的含义

简单说即宗族的法规。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庞大的宗族网;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大的特点)。

3影响:

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早期国家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用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禄制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小结;

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

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要求:

1.秦统一六国与秦朝疆域,秦汉中央官制的构成和特点,郡县两级制,焚书坑儒和挟书律。

2.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

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复习要点: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原因:

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主要原因:

商鞅变法,国力强大。

2.统一: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专制主义:

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

全国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

(一)皇帝制度

指导学生了解皇帝称号的来历及其制度的特征。

小结:

秦始皇之所以把“皇”和“帝”两字结合起来,说明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他还要将他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

秦始皇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1)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这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3)皇位世袭。

总结: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中央官制

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讲解:

皇帝将大权交与丞相,丞相事事得请示天子,丞相是由皇帝任命的。

秦始皇为了能将大权紧握,设置的“三公”之间互相牵制。

另外,他还在丞相下设了诸卿,我们通常称为“九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职能部门。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②,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比较第分封制是与宗法制:

第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第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任,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第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的分析中,我们更深地了解了郡县制。

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分别是郡和县的最高地方长官,他们都由朝廷任命。

我们如果把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结合起来,就会发现这套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挂。

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扩大了疆域,秦朝“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

但是,也秦朝最后还是很快灭亡了,当然它的灭亡不在于它的这个制度,而是由于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揭竿而起,秦王朝土崩瓦解。

小结:

秦朝统一后,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牢牢地控制过来,从而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强大和灭亡都有重要影响。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要求:

1.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和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和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重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复习要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分析西汉统治者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什么后果?

汉初,地方上同样是汉承秦制,又有所发展,为巩固封建统治,实行郡国两制并行,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后诸侯国威胁中央皇权,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国的势力。

特别是汉武帝在汉景帝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2.唐中期地方设节度使

地方设节度使。

节度使政治上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财权,经济上拥有强悍的武力。

影响:

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

3.宋地方政治制度

北宋初年,地方上重文轻武(回忆杯酒释兵权),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通判负责监督,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人割据。

4.元行省制度

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了行省制度,除山西、山东、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制度的作用与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各民族友好相处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变

1、汉承秦制

西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目的削弱相权。

2、三省六部

引导学生分析掌握三省六部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门下省。

(2)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隋唐时期,在尚书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措施,三省相互监督与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举。

3、宋设三司

宋初在中央,鉴于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们任宰相职权,为了进一步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中央制度

元世祖健全了中央官制,在加强皇权制度方面有了新发展,在中央设立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同时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元对西藏的统治与治理非常重视,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对维护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取得了卓越成绩。

元朝和历史上的哪些朝代相似?

相似之处有哪些?

(秦隋两个朝代。

秦、隋、元三朝相似之处有:

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统一,都开创了重要的新制度,且为后世沿用。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实行察举制

汉实行察举制。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

选官标准是门第。

3.科举制

(1)概况: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2)影响: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小结: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不断完善与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在分权基础上,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命,监督与考核。

地方官对中央与君主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的职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要求: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复习要点:

思考:

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

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措施

(1)地方:

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

(2)中央:

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借丞相胡惟庸擅权),权分六部。

2.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

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当时朱元璋的丞相胡惟庸即为后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朱元璋要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这实际上是集中央权力于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于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我们已经说了丞相有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的积极作用,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

但废相之后,其积极作用也自然消失。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疏忽的。

我们课文就说到,明太祖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这么多国家大事。

于是,他就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

内阁制的创立

二、内阁的出现

明朝内阁的设立及演变:

时期

职权

明太祖时期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明成祖时期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明宣宗以后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思考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使学生更好理解内阁制

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钱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国史大纲》中的一段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就告诉我们: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

他们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

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可见,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本不可能真正制约皇权。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大事;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

影响:

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帝设南书房,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

3.雍正帝设军机处,选亲信满汉官员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传谕旨。

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名存实亡(后被撤销),内阁也名存实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讨论:

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就达到了顶峰呢?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讲解: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在秦朝的时候是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的。

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

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许多人手中。

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那么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

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那么,通过与前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皇权是一步一步的加强,到了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影响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与当时社会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它对当时社会也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

表现在政治上,这种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各民族之间在不断的交流、融合,版图也在不断的扩大,而专制主义也在不断的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的。

在经济上,这种制度创造了一种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它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

比如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如秦朝修筑的灵渠,隋朝的京杭大运河,这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在当时都是要由国家统一组织才能完成的。

除了这些之外,在这种高度集权的制度之下,行政管理效率也是非常高的。

这种制度对于纠正前朝的弊端,提高地方办事效率都是非常有效的。

从封建王朝的更迭来看,一个新建立起来的统治者往往会吸取前朝的弊端,励精图治,因而在新王朝的前期往往会出现盛世的局面,比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

也就是说这种制度还是与统治者个人的素质、能力都有很大关系的。

如果在暴君或者昏君的统治之下,这种制度就会随之腐朽化。

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的一面则占据主导的地位。

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小结:

在夏商周时期,实行的是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到了秦朝,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两汉时期是得到了巩固,隋唐时期得到了完善,北宋不断的加强,到元朝得到了发展,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

在这发展过程中,首先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央的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宰相的权利,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其次是不断的改革地方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通史概要:

古代希腊、罗马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被称为“海洋文明”。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希腊民主和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史的光辉起点,是古代世界留给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

复习本单元,要求准确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重点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学要求:

1、梭伦改革为希腊民主制度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确定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理解地理环境在古希腊城邦形成中的影响。

2、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衰发展过程中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步骤、分层次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了解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重要内容,感受古代希腊的辉煌,分析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感受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并分析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实质,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从宏观上把握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复习要点: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希腊的地理位置

三面环海,被大海所环绕,所以我们称希腊文明为“海洋文明”。

而我们中国的华夏文明则被称为“大河文明”,由于希腊地形复杂,海洋、山地、平原都有,所以在古代希腊形成了许多的小国家,它们被称之为“城邦”。

2.城邦的形成

城邦于公元前8——前6世纪,它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范围非常小;而且,城邦一般是通过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独立实体。

请大家思考一下,城邦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