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4505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docx

《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docx

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

从18段文言短文中领会18个文言虚词

一、而

【基本用法】

1.连词:

(1)转折关系。

(但、却)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例:

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例:

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例:

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例:

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例: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

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

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

(1)而已:

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

才、方才。

          (3)既而:

不久、一会儿。

    ▲注意:

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董卓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文言短文】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

(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

(2)战乎?

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

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0)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

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

所以冯宛贞说:

“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

”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

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

大家回应她。

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

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

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二、何

【基本用法】

1.疑问代词:

(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

大王来何操?

(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

(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

何人?

何物?

何时?

何地?

何事?

(4)做主语,“什么”。

例:

何谓阁子也?

2.副词:

(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

开国何茫然?

(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

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

(1)何如:

“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

不久、没多久。

(3)何以:

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

怎能。

(5)何之:

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文言短文】

“徐公何

(1)能及君也?

”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

(2)也?

其所据何(3)为?

原其理,乃爱之深也。

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

然何(5)人能忘情耶?

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这样说)本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

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

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自己的老公很深啊。

哎,感情造成的谬误多么大啊!

但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

拿什么消除这种弊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办法,怎么样?

 

三、乎

【基本用法】

1.句末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

例:

壮士,能复饮乎?

(2)反问语气,答案明确在句中,译为“吗、呢”。

例: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猜测语气,译为“吧”。

例:

其皆出于此乎?

(4)感叹语气,译为“啊、呀”。

【形容词+乎】

例: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宜:

适宜的,正确的。

(5)作词尾,译为“地、……的样子”。

【乎+形容词/副词】例: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6)在句中的停顿,不译。

例:

于是乎书。

(对于这本书。

2.介词:

相当于“于”,多位于句中,译为“在、比、对、对于、于”。

【乎+名词/代词】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文言短文】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

(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

“可塞赋敛也。

”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

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

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

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

(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

(2)介词,相当于“于”,“在”。

(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

(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

(7)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

(8)句末语气 助词,表疑问。

译文:

大王喜欢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

但是我曾经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停下来,问他原因,(他)说:

“(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

”哎,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害啊!

然而大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溺于音乐呢?

如果大王在治理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大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

为臣愚钝,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大王能原谅我吗?

 

四、乃

【基本用法】

(1)代词。

你(们),你(们)的。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2)副词。

①表承接。

就,便,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②表时间间隔之长。

才。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

③表意外。

竟然,却。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

④表判断,相当于“是”“本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3)连词。

①表承接。

于是,就。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归去来兮辞》)

②表转折。

却,反而。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触龙说赵太后》)

推导提示 “乃”主要有两个意义:

一是代词“你”,一是连词“于是,就”。

成语助记 何其相似乃尔 胜败乃兵家常事

 

【文言短文】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

(1)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

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

“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

(1)副词,表承接,于是。

(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

(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

(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

(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

(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

(7)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译文:

曾经听说陆放翁的节操气节,全都表现在《示儿》这首诗里,于是读了读它。

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深深地受到感动并佩服他,(陆放翁)(真是)忠诚正直的臣子啊!

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说;“这只是沽名钓誉罢了。

”大家向他询问道理,他无话可说,才不得不道歉。

推究他说的话,恐怕是炒作来抬高自己(的名气)吧。

 

五、其

【基本用法】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a.领属关系,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

【其+名词】

例: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一般代指人,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他们”。

【其+动词/形容词】

例: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第一人称代词,可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自己(的)”。

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指示代词

a.远指,作定语,译为“那、那些”。

【其+名词】例:

则或咎其欲出者。

b.近指,作定语,译为“其中的、其中、这些”。

【其+数词】

例:

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

2.语气副词

(1)反问语气,译为“怎么、难道”。

例:

其孰能讥之乎?

(2)猜测语气,译为“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

其皆出于此乎?

(3)祈使语气,表示委婉、期望、命令或商量,译为“可(要)、还是、一定(要)”。

例:

汝其勿悲。

(你一定不要悲伤。

3.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

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

例:

其若是,孰能御之?

4.音节助词: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固定结构

【何其】译为“多么”。

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文言短文】

狐谓狼曰:

“羊肉其

(1)鲜乎!

君其

(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

”狼曰:

“其(5)如猛犬何?

”狐间于犬曰:

“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

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

君其(11)许之!

”犬笑曰:

“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

”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2),连词,表假设,如果。

(3)指示代词,其中的。

(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

(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

(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10)指示代词,那种。

(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

(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译文:

狐狸对狼说:

“羊肉真鲜美啊!

”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

狼说:

“那如何对付猛犬呢?

”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

“羊好多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呢?

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

希望您答应我!

”猛犬笑着说:

“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

”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

狐狸与狼就离开了。

 

六、且

【基本用法】

1.连词

(1)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况且、再说”。

例:

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而且)b.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况且)

(2)让步关系,译为“尚且、还”。

(先让步,再推进一步)

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并列关系。

标志:

a.“形容词+且+形容词”译为“而且;又……又……”

例:

“清且浅。

”译为“又清又浅。

b.“动词+且+动词”译为“而且;一边……一边……”

例:

“笑且入。

”译为“边笑边入。

2.副词。

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