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
生活中常见的盐单元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钙的化合物,小明同学将稀盐酸滴在鸡蛋壳上,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鸡蛋壳一定含有
A.Ca(OH)2B.CaCO3C.CaCl2D.CaO
2.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Na2CO3(NaCl)
水
溶解、过滤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C
KCl(NaOH)
盐酸
溶解、蒸发结晶
D
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A.AB.BC.CD.D
3.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
①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有锌或铁②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可能呈蓝色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4种溶质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至少存在3种溶质。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实验室有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小李同学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
你认为X是()
A.纯碱溶液B.水C.稀盐酸D.石灰水
5.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Cl、NaHCO3B.KCl、NaNO3C.NaCl、AgNO3D.H2SO4、NaOH
6.下表是某同学用多种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要鉴别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氯化铁溶液
用pH试纸检验
B
碳酸钙和硫酸钡
加入稀盐酸
加入足量水
C
稀盐酸和稀硫酸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滴加氯化钡溶液
D
水和双氧水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A.AB.BC.CD.D
7.已知A,B,C,D,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是气体。
有关物质之间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可能会有红色固体析出
B.A可能是硝酸铜溶液
C.反应③可能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反应①和反应③可能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
8.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过滤P点时的混合物,向滤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加入的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沉淀质量为14.35g
B.M点时,上层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C.O点和P点所得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
D.R到M点过程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
9.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10.根据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现象
①
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2KOH+CuSO4=Cu(OH)2↓+K2SO4
②
A.①有蓝色沉淀
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11.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A
Na2CO3(NaCl)
水
溶解、过滤
B
H2(HC1)
NaOH溶液
洗气
C
KCl(NaOH)
盐酸
溶解、蒸发结晶
D
KNO3溶液(KOH)
FeCl3溶液
沉淀、过滤
A.AB.BC.CD.D
12.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除去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氢氧化钙溶液D.稀盐酸
1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
A.CH4+2O2
CO2+2H2OB.3Fe+2O2
Fe3O4
C.NaOH+HCl═NaCl+H2OD.H2CO3═CO2↑+H2O
14.只能用与酸反应的方法,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的一步转化的是()
A.Zn→ZnSO4B.CaCO3→CO2
C.BaCl2→BaSO4D.MgO→MgCl2
15.有四位同学在分析一种含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时,得出以下组合.可能正确的一组是( )
A.CuSO4、Ba(OH)2、NaClB.Na2SO4、HCl、Ba(OH)2
C.KCl、HCl、H2SO4D.HCl、Na2CO3、H2SO4
16.欲检验高温煅烧后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可选用的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
17.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在碳酸钠B.可能有氢氧化钠
C.一定有碳酸钙D.可能有氢氧化钙
18.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
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物质
氯化钡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CuSO4溶液B.(NH4)2CO3粉末C.稀硫酸D.CuO固体
19.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A.NaOHB.NaHCO3C.H2SO4D.K2SO4
20.将C、CO、CO2、O2四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2个B.3个C.4个D.5个
21.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
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22.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Fe2O3+3CO
2Fe+3CO2置换反应
B.用NaOH检测溶液中的FeCl3:
3NaOH+FeCl3==Fe(OH)3↓+3NaCl复分解反应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化合反应
D.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O2
CO2分解反应
2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C.烧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
24.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
A.HClNaNO3K2SO4Na2CO3B.CuCl2Na2SO4KNO3NaCl
C.NaOHK2CO3NaClNa2SO4D.BaCl2KNO3CaC12Na2SO4
25.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则A、B分别为
A.氯化钾、碳酸钠B.氯化镁、硝酸钠
C.氯化钡、硫酸钠D.氯化钡、碳酸钠
26.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烧碱B.消石灰C.纯碱D.生石灰
27.某化合物是由氢、氧及另一种元素组成,下列对该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碱B.可能是盐
C.可能是氧化物D.不可能是酸
28.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NaCl、KNO3、(NH4)2SO4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D.K2SO4、NaCl、K2CO3、NaOH
29.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图乙所示。
将图甲与图乙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B.实验中所使用的NaHCO3溶液的碱性比Na2CO3溶液弱
C.实验中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一样多
D.图乙中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含有NaHCO3
3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Zn2+、Cl−、CO32-B.H+、Cu2+、NO3-、HCO3-
C.K+、Ba2+、OH−、Cl−D.K+、Mg2+、SO42-、Cl−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B
【解析】
澄清石灰水通常用来验证二氧化碳,将稀盐酸滴在鸡蛋壳上,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鸡蛋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证明蛋壳中含有碳酸根,结合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说明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NaCl、碳酸钠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C、NaOH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B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
铁>锌>氢>铜>银,可知,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
①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滤渣中不可能有锌,说法错误;
②在滤渣中有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反应完全,硝酸铜可能有剩余,滤液可能为蓝色,说法正确。
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硝酸银,则硝酸银未被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
硝酸亚铁、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说法正确。
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反应完全,此时滤液中至少存在硝酸亚铁、硝酸锌,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4.A
【解析】
【详解】
A、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又升高,故A正确;
B、向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可能等于7、大于7,故B错误;
C、向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减小,故C错误;
D、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时,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使pH值增大,但不会与氯化钡反应,曲线不会有水平一段,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5.B
【解析】
【详解】
A.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B.两种物质中的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能够共存,故正确;
C.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的银根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D.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故选B。
6.A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会和氯化铁生成红褐色的沉淀而盐酸不会和氯化铁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用pH试纸测出的盐酸的pH小于7,氢氧化钠的pH大于7,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B、碳酸钙和硫酸钡都不会溶于水,现象相同,不能够鉴别;加入盐酸后碳酸钙能够溶解产生气泡,而硫酸钡不反应,可以区分,故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滴加氯化钡,稀硫酸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而稀盐酸不能,该方法能区分两者,故不符合题意;
D、双氧水能够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快速产生氧气,而水不能,可以鉴别;双氧水和水都是无色的液体,不能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7.D
【解析】
【分析】
A、B、C、D、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是气体,则E是二氧化碳,E能D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D是氢氧化钠,D能与C反应,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能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则C可能是硝酸铜或硫酸,C能与B反应,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可能铁,A是硫酸或硝酸铜。
将猜想代入关系图,猜想正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②可能是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会有红色固体析出,故A正确;
B、A可能是硝酸铜溶液,故B正确;
C、反应③可能是硝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故C正确;
D、反应①是硝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这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反应③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或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这两个反应都复分解反应,反应①和反应③不可能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8.A
【解析】
【分析】
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CuCl2+Fe=Cu+FeCl2。
过滤P点时的混合物,向滤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FeCl2+2AgNO3=Fe(NO3)2+2AgCl↓。
由图1可知,O点时,铜离子反应完全,铁参与反应的质量为5.6g。
【详解】
A、设滤液中的含FeCl2为x,
,则
,可得x=12.7g,
则设生成氯化银沉淀为y,
,则
,可得y=28.7g,选项A不正确;
B、M点时,氯离子反应完成,则上层溶液中只有溶质AgNO3和Fe(NO3)2,选项B正确;
C、O点时铜离子反应完成,此时溶液的溶质为FeCl2;P点时,溶液的溶质为FeCl2,选项C正确;
D、R到M点过程中,加入的硝酸银质量大于沉淀氯化银质量,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选项D正确;
故选A。
9.B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
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10.D
【解析】
【分析】
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详解】
A、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则①有蓝色沉淀,故A正确;
B、②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故B正确;
C、两个反应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两种化合物,则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A、NaCl、Na2CO3均易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1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NaOH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KOH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与杂质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产生了新的杂质,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质的条件.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C
【解析】
【详解】
A、CH4+2O2
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3Fe+2CO2
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NaOH+HCl═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
D、H2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14.D
【解析】
【分析】
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氯化钡也能和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
【详解】
A、锌和硫酸能生成硫酸锌,也能和硫酸铜发生置换生成硫酸锌,故A不正确;
B、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也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氯化钡也能和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故C不正确;
D、氧化镁只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15.C
【解析】
【分析】
本题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详解】
A、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该溶液是无色溶液,并且硫酸铜可以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三种溶质相互作用,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在溶液中能够共存,故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可以和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通过本题可以看出物质溶于水可能得到带颜色的溶液,在判断能否共存的同时还要注意习题的要求。
16.D
【解析】
高温煅烧石灰石会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若石灰石未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是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当加入稀盐酸时,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则说明石灰石未完全分解,否则完全分解;故答案为D。
17.C
【解析】
【详解】
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有不溶物说明有碳酸钙,滤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有碳酸钠,故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
碳酸钙可能是固体粉末中就有的成分,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故固体粉末中可能有氢氧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钙,可能有碳酸钙;
故说一定有碳酸钙不正确。
故选C。
18.A
【解析】
A、硫酸铜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铜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沉淀;硫酸铜溶液与HCl溶液不能反应,无明显变化,正确;B、碳酸铵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铵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碳酸铵与HCl溶液反应,产生气体,错误;C、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稀硫酸与HCl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错误;D、氧化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铜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氧化铜溶液与HCl溶液反应,溶液变为蓝色,错误。
故选A。
点睛:
熟悉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19.C
【解析】
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B、NaHCO3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C、H2SO4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20.C
【解析】
【详解】
将C、CO、CO2、O2四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C与O2有两个反应(生成CO和CO2);CO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