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705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二

专题质量评估

(二)

(专题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  )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解析】选C。

考查学生获取图片材料信息与分析理解能力。

流程图反映了茶叶至洋行的销售过程,说明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C正确;A、B题干材料无从体现,D说法错误。

【补偿训练】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  )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解析】选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是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织”与“耕”分离;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因此选B。

【拓展延伸】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组成、变动

(1)组成:

自然经济、中国近代工商业(含官办企业和民族资本)、外国企业。

(2)变动:

①自然经济:

日益解体,但主要体现在沿海,在广大内地仍占统治地位。

②官办企业:

包括历经晚清的洋务企业,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国营企业,又称官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

③民族资本:

在曲折中发展,民国初期是发展的黄金时代,抗战开始以后处境日益艰难。

④外国资本:

鸦片战争后不断发展,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2.(2017·扬州高一检测)1872年,左宗棠上奏朝廷称:

“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

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这表明他 (  )

A.主张购买西方新式军舰以自强

B.要求引进西方科技创办福州船政局

C.希望朝廷革除官办企业的弊端

D.认识到发展近代中国洋务工业的重要性

【解析】选D。

依据题干中“实中国自强要著”“请易购雇为制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等信息可以看出左宗棠认识到制造轮船的重要性,即认识到发展近代中国洋务工业的重要性,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

【补偿训练】

(2017·信阳高一检测)吕思勉指出,“当是时,外有五口通商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内则有太平天国和捻、回的反抗,几于不可收拾了。

其所以能奠定海宇,号称中兴,全是一班汉人,即所谓中兴诸将”。

“中兴诸将”创办的企业有(  )

A.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D.江苏大生纱厂

【解析】选B。

由材料“外有五口通商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内则有太平天国和捻、回的反抗”可以看出这是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不属于洋务运动发展的工业,故A错误;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故B正确;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属于近代民族工业,故C错误;江苏大生纱厂也是民营企业,不属于洋务企业,故D错误。

3.(2017·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解析】选B。

本题设问语为“这种变化反映了”,要求回答的是本质问题,本题的主语为“协造”,本质上反映出洋务运动中,企业经费不足的问题,需要用船一方出部分资金才能生产,故选B。

在洋务运动中,军用工业一直是官办,商办的是民用工业,A表述错误;清政府为了保证军队的所有权,军事工业没有市场化趋势,C不正确;近代中国轮船制造业从设计到建造、使用,基本上操控在外国资本主义手中,D不正确。

4.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

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4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从中看出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是

 (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

②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

③行业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

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C。

荣氏兄弟先后投资的都是面粉厂或纱厂,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可知③正确。

由题中时间、地点等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可知①④符合史实。

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2017·保定高一检测)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通过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

1890—1894年

1895—1899年

1910—1914年

出口

100

142

315

进口

100

153

417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解析】选D。

根据题意,甲午战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度增长,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表现为在华投资设厂,题干内容与此不符,故A错误;清朝调整税收政策在题目中体现不出,故B错误;“实业救国”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针对国内市场,对进口影响较小,故C错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从殖民地进口原料,还进行资本投入,故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增长的现象,故D正确。

6.(2017·三明高一检测)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

是 (  )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解析】选D。

根据所学可知,“民国初年”指的是1912-1919年,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A、C、D是内因,B是外因,其中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部分政治障碍,因此政治前提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D正确,其余三项排除。

7.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解析】选D。

解答本题注意时间“1932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有利于民族企业发展的政策,所以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8.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商品的进口税,到1933年,对棉产品、纸张的进口税率甚至高达货价的80%。

此举 (  )

①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②推动了民族工业更快的发展

③使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

④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题干提到进口税率提高,故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外国资本来华,故①错误,②正确;提高关税,有利于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看不出官僚资本垄断国家经济,故③错误;提高关税,不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有利于抵制外货倾销,故④正确,选择C符合题意。

9.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控制奖学金和资助实现“不鼓励学习文学、艺术、法律、社会、教育和商学,而强调学习实用性课程,即科学、技术、农业和医学”的政策。

这一政策 (  )

A.为抗战胜利培养人才

B.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C.受苏联教育体制影响

D.造成了高等教育的比例失调

【解析】选B。

为抗战胜利培养人才,与材料中“强调学习实用性课程,即科学、技术、农业和医学”不符,故A错误;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材料中“强调学习实用性课程,即科学、技术、农业和医学”的政策相符,也与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相符,故B正确;材料只是鼓励学生去学习实用性课程,并没有涉及教育体制问题,故C错误;材料中“不鼓励学习文学、艺术、法律、社会、教育和商学”,并不等于不开设这些课程,所以不会造成高等教育的比例失调,故D错误。

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

它 (  )

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B。

中国的厂矿内迁,首先有利于中国工业的资源、技术的保存不被掠夺,为抗战作了物质保障。

其次,工厂的内迁,进一步开发了中国内地的矿产资源,创造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从而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也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11.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解析】选B。

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法币从1937-1947年大幅度贬值,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

所以本题选B。

12.下图为晚清漫画《实业家之比较》,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不高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解析】选D。

近代中国并没有四分五裂,国内市场是统一的,故A错误;漫画信息主要反映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如欧美和日本,未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故B错误;C不是主要原因,故C排除。

由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其产生时就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造成其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

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二 (张謇)大生纱厂自1899年投产的当年就赢利38712两白银,以后连年赢利,到1911年,13年中赢利321万5千两白银……自1912年到1921年,大生纱厂的利润平均水平高达44%,10年盈利累计1161万9千两白银,相当于1899-1911年13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

……从1922年以后,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走下坡。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的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大生纱厂前13年(1899-1911年)和后10年(1912-1921年)赢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并分析1922年后走下坡的原因。

(10分)

【解析】第

(1)题据材料一中“洋货‘充积于厦口’”“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归纳影响;第

(2)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答案:

(1)变化: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影响:

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共同原因:

政府不同程度的支持;“实业救国”的影响。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特别是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

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

工业资金

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

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

1894

50多

500多

1.92

19.2

1895—

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

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

1919

600

13000

75

1625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8分)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6分)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

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4分)

【解析】第

(1)题第一问结合教材可知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洋务运动;第二问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结合教材可知洋务运动侧重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外国,主导阶层来自封建统治集团等。

(2)题结合材料二中的“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归纳。

第(3)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三中表格数字的对比可以看到时段是1912—1919年;第二问结合这一阶段国外和国内的背景回答。

第(4)题结合第

(1)(3)题的答案,可以得出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为列强侵略、思想观念、国内政局、世界形势等。

答案:

(1)标志:

洋务运动。

特点:

在外国侵略下起步;侧重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外国;主导阶层来自封建统治集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

(2)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发展近代工业认识不一;存在抵触心理。

(3)时段:

1912—1919年。

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因素:

列强侵略、思想观念、国内政局、世界形势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