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682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

《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争分夺秒10天 整体性和差异性.docx

高中地理争分夺秒10天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争分夺秒10天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选择题

1.2010年10月26日9点,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5米,这意味着我国治水伟业被推上新的台阶。

三峡水库蓄水升高后,库区泥沙淤积增加,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

【解析】选C。

三峡水库蓄水升高后,水文状况发生变化,水流变缓,所以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来。

(xx·福建漳州市xx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模拟)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回答2~4题。

2.图中Ⅰ、Ⅱ、Ⅲ代表的地理事件正确排序的是()

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

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

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3.气候冷暖交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为()

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

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

C.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

D.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

4.青藏高原是否隆起与地理环境变化不吻合的是()

A.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内部出现寒旱化

B.青藏高原隆起加剧西北地区干旱化

C.若青藏高原移走,东亚季风将增强

D.青藏高原隆起,与黄土高原堆积无关

【解析】2选B,3选C,4选D。

第2题,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会导致海进与海退的发生,剧烈的新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大幅度隆起,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和现代季风形成造成了区域(西北)干旱化。

第3题,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侵蚀,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堆积,最暖时期海平面会显著上升,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南移。

第4题,青藏高原的隆起,会加剧西北地区干旱化,有利于黄土高原的堆积。

(xx·重庆卷文综)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

6.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

【解析】5选B,6选B。

第5题,由于该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在干旱时期典型树种的特征就是要耐旱性突出,其根系比较发达,叶面比较小,气孔少,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因此其叶质坚硬,树皮厚。

第6题,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A、C两项错误;结合图例可以看出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地形影响不大;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洋流的不同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xx·江苏扬州市xx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下图为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类似的是()

A.巴西高原B.西伯利亚地区

C.华北地区D.江南丘陵

8.最能体现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诗词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

C.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D.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解析】7选B,8选C。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所处海拔高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应为亚寒带针叶林,四选项中只有西伯利亚的代表性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第8题,结合①~④地水平方向植被的类型可判断出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项可反映出该地域分异规律。

9.(xx·江苏卷地理)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

【解析】选A。

影响垂直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地理纬度和相对高度,地理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越丰富。

(xx·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xx届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下图是我国鄂尔多斯(中部某地)地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自然地带摆动关系示意图。

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该地区自然地带()

A.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B.数量的增加与热量相关

C.数量的减少与水分相关D.数量的变化与地形有关

11.该地区()

A.湿润期来自西部的水汽增加,使自然地带向西部摆动

B.湿润期森林草原农牧业带扩大,可以大规模进行开垦

C.干燥期沙地面积有扩大趋势,应注意营建防护林体系

D.短时期内发生湿润期和干燥期转变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解析】10选C,11选C。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自然带呈西南-东北方向延伸,自然带数量的变化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有关。

第11题,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于太平洋,湿润期水汽增加,自然带数目增多,森林草原农牧业带扩大,但要注意合理开发,营建防护林,避免沙漠扩张。

 

二、非选择题

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遗漏图例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3)分析乙图中B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

【解析】第

(1)题,根据图例①、②、③、④在两图中的地理位置可以推断出它们的名称。

(2)题,甲图中A处位于70°N附近,气温低,只能生长苔原植被。

第(3)题,乙图中B处深居大陆内部,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不大,但山地的顶部有冰川存在,高山冰雪融水能滋润草的生长。

答案:

(1)针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2)A(3)B处有高山冰雪融水,能滋润草的生长。

13.读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及南美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基多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指出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该地区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解析】第

(1)题,结合基多的气候统计图,可得出其气候特征;原因可从基多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进行分析。

(2)题,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的分布与其地形特点和沿岸的寒流有关。

第(3)题,图示地区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与地形条件的改变有关。

答案:

(1)特征:

四季如春,气候凉爽;10月~次年4月(5月)为雨季。

成因:

地处赤道附近,地势高;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向低纬延伸。

(3)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高考创新预测

图1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

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

图2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

据此回答1、2题。

1.若a形成化石,b形成图2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大气圈B.乙表示生物圈

C.丙表示岩石圈D.甲影响丙的演化

2.图2所示的区域()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③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

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1选B,2选B。

第1题,化石的形成与生物圈、岩石圈有关;图2中的景观为风蚀蘑菇,其形成与大气圈、岩石圈有关,由此可以确定出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生物圈会影响大气圈的演化。

第2题,图2所示的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风力作用强烈,而流水作用微弱。

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A.横断山脉B.秦岭山脉

C.天山山脉D.青藏高原

4.该地形区海拔2100~3000米左右的高度,南坡为荒漠、草原,北坡为云杉林,主要因为北坡()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B.受西风带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

D.受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解析】3选C,4选B。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形区的山麓基带为荒漠带,说明该地形区气候干旱,结合基带的海拔高度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天山山脉。

第4题,天山山脉的北坡可受到西风带来自大西洋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水分条件适宜森林的生长。

 

5.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自A到D一线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A自然带有甲、乙两处的分布,其中________处的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导致A自然带在该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从甲地区自然带的特征分析,该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及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

(1)题,结合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可以判断出四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四自然带南北更替,反映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题,A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其应分布于赤道两侧地区,而图中乙处热带雨林带的分布到达了南纬20多度,因而为非地带性现象;该现象的形成与信风、地形和洋流因素有关。

第(3)题,甲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由此可判断出该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和河流的水文特征。

答案:

(1)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草原带,C:

热带荒漠带,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乙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

(3)海陆间水循环。

水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争分夺秒10天水的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xx·江西吉水二中xx届第四次月考)下图是我国某河流近30年径流量、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的统计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

A.雨水B.冰川

C.湖泊水D.地下水

2.该流域位于()

A.温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热带沙漠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

【解析】1选B,2选B。

从图中可知,该流域气温年较差接近40度,最冷月均温约为零下10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北部地区;同时还可以看出该地蒸发量等于径流量,说明蒸发旺盛,多内流河;径流量和蒸发量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且有断流现象;说明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由此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xx·山东济南市xx年5月高三针对性练习)下图为南极大陆和周边海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代表水循环蒸发环节的是()

A.①⑤B.③④

C.②④D.③⑤

4.水循环⑥环节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降温减湿B.形成“U”型谷地

C.形成冲积扇D.决定全球能量转换

【解析】3选B,4选B。

第3题,结合水循环模式图可知③表示海水蒸发环节,④表示南极大陆表面冰川的蒸发环节。

第4题,⑥环节为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由于南极大陆表面为冰川,该环节实际上是冰川缓慢的移动过程,在冰川的移动过程中,会形成“U”型谷地。

    (xx·北京海淀区xx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文综模拟)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D.全流域航运价值大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

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

C.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

D.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

【解析】5选B,6选D。

第5题,乌拉尔河注入内流湖——里海,因而其参与的为陆地内循环;乌拉尔河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最大径流量出现在4、5月的春季,因而可判断出季节性积雪融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第6题,②至③河段流经地区气候干旱,支流汇入少,蒸发和下渗量大。

 (xx:

江西省九校xx年高三联合考试文综)   洋流可以影响海水的水温,从而导致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发生变化,若下图海水表面水温仅考虑洋流影响,据图回答7、8题。

7.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实线所示,且a=20、b=18,该现象发生在大西洋,那么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

A.西风漂流B.北大西洋暖流

C.巴西暖流D.加那利寒流

8.如果海水表面水温等温线如虚线所示,且c=21、d=19,那么其沿岸可能会形成()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解析】7选C,8选C。

第7题,根据表层水温的分布判断该海域位于南半球,根据实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出洋流为暖流,因而只可能为巴西暖流。

第8题,根据虚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出洋流为南半球的寒流,由于水温较高,因而洋流位于中低纬度,所以其附近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

   (xx·泰安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大陆,箭头表示洋流。

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A.图中,箭头表示的洋流是北太平洋暖流

B.图中,箭头表示的洋流是北半球寒流

C.受该洋流的影响,洋流流经区等温线始终向北凸

D.受该洋流的影响,洋流流经区等温线始终向高纬凸

10.若该图中的洋流位于副热带海区,则有可能是()

A.千岛寒流B.日本暖流

C.西澳大利亚寒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

【解析】9选B,10选D。

北太平洋暖流为东西流向的洋流;由于图示洋流流向向南,因而洋流流经区等温线始终向南凸;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可知,若该洋流位于北半球,其表示位于副极地海区的寒流;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其表示位于副热带海区的暖流,有可能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或巴西暖流。

11.(xx·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

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该船逆水航行B.②处风平浪静

C.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D.④地森林密布

【解析】选C。

图中①地的地理坐标为(30°S,45°E),其地方时比世界时早3小时;结合题意可知①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时,因而该日①地昼短夜长,为南半球的冬季。

①处有自北向南的洋流流经,因而轮船顺水航行。

②处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浪较大。

③地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多雨,河流正值丰水期。

④地位于20°~30°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同时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疏。

二、非选择题

12.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部分海域洋流、航线分布图

材料二2010年4月22日,美国海上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爆炸沉没,原油在海底像“香槟泡沫”般以每日一千桶的速度不断喷出。

在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于7月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1)图中a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__________流;b洋流从性质上分,属于____

______流。

(2)图中从上海到温哥华的航线有两条(②为传统航线),①、②航线相比各有什么优点?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域的秘鲁沿海水温________

__,对秘鲁沿岸及临近海域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标出墨西哥湾漏油地点所在海域,泄漏的石油在哪些洋流的作用下可能流至A处?

洋流对石油污染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泄油区,大量鱼类迅速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洋流a为南赤道暖流,是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形成的;b为西澳大利亚寒流,为补偿流。

(2)题,航线①沿线有北太平洋暖流,航速快,且航程短,但风大浪急,多大雾天气;航线②的特点与之相反。

第(3)题,主要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表现及影响。

第(4)题,在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下,在墨西哥湾泄漏的石油可流至欧洲西部沿海地区。

第(5)题,油膜会阻碍海水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使海水中氧气减少,另外石油本身对鱼类也是有害物质。

答案:

(1)风海寒

(2)航线①航程短,顺着北太平洋暖流,速度快;航线②雾少,浪小,航行安全。

(3)异常升高沿岸地区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或诱发滑坡、泥石流;增加湿度,有利于植物生长;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

(4)标注略。

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①使污染范围扩大,②使油污浓度降低,加快净化速度

(5)①油膜覆盖在海洋表面,鱼类缺氧;②鱼类中毒而亡

13.(xx·上海卷地理)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

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农业生产基地。

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得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河源上建坝截水。

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1)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变化的原因。

(2)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3)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

【解析】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乍得湖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导致了湖水水位的季节变化。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迅速缩小,这既与自然原因有关,又与人为原因有关;其后果是造成了湖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功能的下降和生存条件的恶化。

第(3)题,刚果河水量丰富且与乍得湖距离近,易于调水。

答案:

(1)乍得湖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水位上升;干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水位下降。

(2)演变趋势:

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

演变原因:

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

(任答两点即可)

产生后果:

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缺失(任答一点即可);干旱程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任答一点即可);农牧渔业生产难以维系,生存条件恶化(任答一点即可)。

(3)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

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

高考创新预测

1.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随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污染物质被排入海洋。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排入海洋的污染物可能最先到达()

A.我国东海B.加拿大西海岸

C.美国东海岸D.俄罗斯东海岸

【解析】选B。

排入海洋的污染物先在日本暖流的影响下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受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向东漂向北美大陆西岸,在到达北美大陆西岸后,再分别折向高纬度海域和低纬度海域,因而可能最先到达加拿大西海岸。

《管子·度地》“水有大小,又有远近。

水之出于山而流入于海者,命曰经水;水别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之沟一有水一无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

此五水者,因其利而往之,可也;因而扼之,可也。

”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所划分的河流中“经水”、“谷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分别是()

A.湖泊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B.地下水、大气降水

C.大气降水、冰川融水

D.冰川融水、地下水

3.目前我国很多区域的“渊水”蓄水量都在不断地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降水量减少B.围湖造田

C.植树造林D.工业用水量过大

【解析】2选C,3选B。

根据材料中信息可知,“经水”为外流河的干流,“谷水”为季节性的内流河,其主要补给来源分别为大气降水、冰川融水。

“渊水”为湖泊,主要是由于人们围湖造田导致湖泊的面积减小,从而使其蓄水量不断下降。

4.色林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内流区。

监测表明,色林错湖面面积从1975年的1621.77平方千米增长到xx年的2171.46平方千米。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色林错的主要补给水源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色林错流域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

(2)说出上世纪70年代以来色林错湖面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色林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解析】

(1)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色林错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是其主要的补给水源;结合图示内容可知色林错为内流湖,因而其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2)题,色林错湖面面积的增加主要与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和大气降水增多有关。

第(3)题,色林错成为咸水湖主要是由河流将盐分带入湖泊后常年积累而形成的。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降水陆地内循环

(2)色林错湖面面积持续增大。

该区域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同时大气降水增加,湖泊补给增加。

(3)色林错流域属内流区,河流的补给较少而蒸发旺盛,盐分通过径流被带入湖泊后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咸水湖。

(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