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南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南华大学
二〇一四年十月
前言
南华大学由原中南工学院、原衡阳医学院和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及硕博连读资格,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本科一批招生,是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
学校座落于南岳衡山之麓、湘江之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包括红湘和雨母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2600余亩。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24个。
学校设置核科学技术学院、核资源工程学院、医学院、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等19个学院;拥有直属型附属医院4所,其中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南华医院为临床学院。
建有国家级特色、国家国防重点、国防紧缺、省级特色专业30个;建设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300余个,其中协作型附属医院(教学医院)13所,省级优秀实习基地24个。
学校现有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各1个,学校建有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社科研究基地4个;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拥有国家级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43个。
办学55年来,学校秉承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髓,巩固发展原两院一所的传统优势与特色,凝练弘扬“明德博学、求是致远”校训,半个多世纪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培育形成了核特色、医品牌和环保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了13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尤其是为国防科技、核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培养输送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技术和管理骨干。
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荣获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
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按照“提高质量、彰显特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的发展思路,为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根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顺应社会各界关切和期待,特编制印发《南华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培养目标:
以学科为依托,以德育为先导,培养基础扎实、专长突出、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国防科技、核工业、医疗卫生和环保事业;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努力成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库。
(二)教学工作思路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稳定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完善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3年教学工作的主题是:
推进改革,完善管理。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推进卓越计划和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实施,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完善教学管理办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本科专业设置
2013年,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1个(招生专业68个),分布于19个教学院部,涵盖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
其中工学专业39个,医学专业11个,管理学专业6个,经济学专业2个,艺术学专业5个,理学专业4个,文学专业3个,法学专业1个,形成了全面覆盖核产业链的核类专业群、以临床医学为龙头的医学专业群、以辐射防护为特色的环境保护专业群,以及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机械、土建、电气信息、化工与制药等专业群。
工学和医学门类的专业分别占专业总数的55%和15.4%,管理学专业为8.5%,艺术学专业为7.0%,经济学专业为2.8%,理学专业为5.6%,文学专业为4.2%,法学专业为1.4%,形成了以工科、医科为主体的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格局。
(四)在校生情况
2013年,全日制在校生2933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6184人,硕士研究生2986人,博士研究生124人;留学生37人。
普通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89.27%(见表1)。
成人业余学生13608人,函授学生4509人。
折合在校生为35555.3人。
表1南华大学2013年全日制在校生统计表
全日制在校生
人数(人)
比例(%)
普通本科
26184
89.27
硕士研究生
2986
10.18
博士研究生
124
0.42
留学生
37
0.13
总计
29331
100
(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2年,学校被批准为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
2013年,学校本科一批招生省份总数达到27个,87%的省市进入了本科一批招生。
2013年,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6752人,包括普通文科、理科、美术文科、美术理科、核类专业单独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文体特长生、农村订单免费医学生、贫困地区专项、新疆吐鲁番对口支援招生、新疆少数民族内地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12个类别;其中,在湖南招生人数3021人,位于在湘本科一批招生高校首位。
各省招生情况见表2。
2013年,提前批和本科一批招生5412人,占80.15%;省内理科投档平均分位居湖南省新升一批招生5所高校首位;省内理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67分,文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44分;省外理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95分,文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28分。
表2南华大学2013年全国招生分布情况表
省份
人数
(人)
比例
(%)
省份
人数
(人)
比例
(%)
省份
人数
(人)
比例
(%)
北京
28
0.41
安徽
136
2.01
四川
298
4.41
天津
62
0.92
福建
91
1.35
贵州
155
2.30
河北
150
2.22
江西
203
3.01
云南
120
1.78
山西
107
1.58
山东
207
3.07
西藏
8
0.12
内蒙古
120
1.78
河南
228
3.38
陕西
108
1.60
辽宁
92
1.36
湖北
101
1.50
甘肃
187
2.77
吉林
79
1.17
湖南
3021
44.74
青海
25
0.37
黑龙江
105
1.56
广东
260
3.85
宁夏
50
0.74
上海
33
0.49
广西
184
2.73
新疆
71
1.05
江苏
147
2.18
海南
110
1.63
合计
6752
100
浙江
176
2.61
重庆
90
1.3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1.整体规模
学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542名,兼职教师453人,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有医学教师1106人,生师比为17.87:
1。
学校共拥有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14个;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8名,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专家209名。
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
2.师资结构
学校积极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
2013年,培养和引进博士49名,晋升教授12名。
校本部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122名,占比为7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0名,占比为20%;副高以上职称教师779名,占比为50.5%。
(见表3—1、表3—2、表3—3)
表3-1南华大学2013年校本部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统计表
总人数
35岁以下
35-45
45岁以上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542
499
32
623
41
420
27
表3-2南华大学2013年校本部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统计表
总人数
学士
硕士
博士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542
436
28
796
52
310
20
表3-3南华大学2013年校本部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统计表
总人数
初级
中级
副高
正高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542
201
13
562
36
509
33
270
18
专任教师队伍的学科分布与专业数量及其学生规模相适应,较好保证了各专业教学工的顺利进行(表4)。
表4南华大学2013年校本部师资队伍学科结构统计表
学科门类
专任教师人数
占比(%)
哲学
132
8.6
经济学
49
3.2
法学
16
1
教育学
40
2.6
文学
138
8.9
历史学
0
0
理学
84
5.4
工学
464
30.1
农学
1
0.1
医学
527
34.2
管理学
53
3.4
艺术
38
2.5
总计
1542
100
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学校坚持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规定教授须优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授课,并进行年度考核。
2013年,校本部214名教授承担了本科教学工作,开设课程464门,占开设课程总数的17.4%;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94.7%。
4.师资队伍能力水平
全体教师认真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2013年,获得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37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立项教研教改项目114项。
2013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取得好成绩。
参加全国第十三届多媒体课件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组织52名老师参加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全国理工组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湖南赛区省级优秀作品奖8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参加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优秀组织奖;学校组织南华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评选出一等奖22名,二等奖44名。
教师科研成绩稳中有升。
201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项,连续3年超过50项,稳居省属高校第一梯队;省部级项目84项,较上年度增长22.6%;市厅级项目198项;获得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批专利31项,较上年度增长47.62%,其中发明专利获批数量为26项,较上年度增长52.94%。
(二)教学条件
1.教学经费
学校坚持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经费,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本科生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各项教学经费足额投入,有力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3年度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1696.11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242.98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463.95元;投入本科专项教学经费2134.4万元。
2.教学用房
学校现有红湘、雨母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06582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01896.5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3.7平方米,其中实验室、实习场所总面积163542平方米,生均5.58平方米。
3.仪器设备
截止2013年底,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261.17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366.89万元,生均为7948.5元。
2005年—2013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4838.78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为12336.73万元。
2013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2983.48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为1933.54万元。
4.实习基地
2013年,获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
南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批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
南华大学—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有限公司药学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获批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南华大学—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截止2013年底,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3个,正式签约挂牌的校外实习基地300余个。
临床教学实习基地中,有直属型附属医院3个,协作型附属医院13个,临床实习医院(基地)36个;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湖南省校企合作育人基地3个,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24个。
5.图书资料
2013年新购置图书17624种,66665册。
现有纸质藏书242.19万册,电子图书:
80.6万册。
电子期刊:
订购和引进各类文献数据库35个,其中中文数据库23个,外文数据库12个。
电子期刊种数约8000余种。
6.信息资源
南华大学校园网目前已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基础网络,有电信、联通、移动、CERNET等4条互联网出口链路,已实现全校所有办公楼以及学生宿舍接入互联网。
我校着力推进网络辅助教学,南华大学数字化教学平台于2009年投入使用,提供教学资源建设以及互动教学功能,截止2013年12月29日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平台上已开设网络课程349门,参与教师数583人,学生累计88394人次(含往届毕业生),累计开设网络教学班1585个。
多媒体课件资料(省级以上获奖)累计265件,录制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视频资料20门,2013年录制微课56门。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建设
1.专业建设
2013年,资源勘查工程、物流工程2个新专业顺利通过省办学水平合格评估和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新增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车辆工程2个专业。
2013年新获批3个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
学校努力培育本科品牌专业,加强建设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2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项目、2个国防紧缺专业、1个国防重点专业、5个国管专业、17个湖南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3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课程建设
2013年,学校共开设课程2669门,其中公共基础课20门,学科基础课850门,专业课1679门(含学科专业选修课986门),人文素质选修课205门;选修课占比44.6%,学生累计选课63279门次。
各专业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
2013年,遴选建设了《计算思维》等6门校级视频公开课,《临床检验基础》等23门校精品课程,《传热学》等28门校精品建设课程。
至2013年底,学校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各类建设课程182门,校级双语示范课程5门。
2013年,企业经营战略、暖通空调、空气理化检验、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4门省级精品课程通过验收合格并获继续资助。
至此,通过省精品课程验收并获得继续资助的课程达到17门。
3.教材建设
学校规定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必须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以及引进的原版教材。
学校建立了自编讲义审查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对优秀讲义给予立项出版资助,并组织教师积极编写适用教材、辅助教材。
“十一五”以来,学校已出版各类教材330余部,其中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46部。
2013年,通过校企合作加强教材建设,国家核电出资100万元,已联合完成4部核电相关系列教材的编写。
4.实践教学
学校不断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优先保证实践教学学分。
(见表5)
表5南华大学实践(实验)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一览表
学科
实践(实验)教学学分
总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工学
74
183
40.4
理学
71
183
38.8
经济学
46
181
25.4
管理学
57
181
31.5
文学
47
171
27.5
法学
59
171
34.5
医学
129
269
48.0
(1)实验教学。
学校积极推进实验项目库建设,鼓励设置独立实验课程。
2013年,开设实验项目1126个,独立实验课程146门。
(2)实习教学。
学校聘请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承担实习教学任务;企业教师为卓越工程师专业实习学生开设企业课程10余门,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临床实习带教老师,认真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严格出科考核,实行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
(3)毕业设计(论文)。
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确定、过程管理、评阅和答辩、档案资料整理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强调选题要联系科研、生产实际,保证一人一题。
利用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要求重复率低于35%。
逐步推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弹性管理,初步实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模式。
(4)创新创业教育
按照“实施一项计划、打造两大品牌、构建三项机制、完善四个平台”的工作思路,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即:
实施“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打造“大学生创业园”和“扬帆讲坛”两大品牌;构建保障、指导、激励三项机制;完善文化、学分、实践、网络四个平台。
组织了全校大学生GYB、SYB培训,共有4500余人参与培训;继续深化KAB项目的实施,创新性开展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转变大学生创业理念,提升了他们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建立并拓展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加强了与衡阳市轻工业局等的合作,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13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组织开展学校第五届科技文化节,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主讲科技节系列学术讲座;做好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结项工作、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校赛、衡阳市科创大赛等工作。
组织参加了湖南省第十届“挑战杯”竞赛,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及团体优胜杯的好成绩,其中特等奖作品于下半年参加了全国第十三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组织参与了全国节能减排大赛,荣获三等奖4项。
2013年,学校获批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获批湖南省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1项;学校立项自筹经费立项23项。
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达285名。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科技实物作品5项。
撰写论文30篇,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8篇,其中《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等论文入选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论文选集。
(二)教学改革
1.推进卓越培养计划
2013年,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资源工程、安全工程3个本科专业加入教育部第三批卓越计划。
进一步推进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及软件工程等四个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加大与企业联合培养及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推进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二个试点项目:
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与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专业综合改革及“卓越计划”实施专业,开展“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等方式教学,面向全校新生开设公选研讨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
控制授课班级人数,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口语课授课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核心专业课程授课班级人数控制在90人以内,核心公共基础课授课班级人数控制在90~120人以内。
基础课分别实行了分级、模块式、俱乐部式等教学改革,外语、数学以“文化讲座”等形式开展了课外教学活动。
召开了基础课教学与高中教学对接会,调整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3.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
学校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大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的通知》,英语、计算机等有社会等级考试的学科,取得相关资格的学生可申请课程免修或加分。
推动评价考核方法改革,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
要求全校公共基础课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等)开展期中考试。
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单一知识点考核与综合分析评价相结合,从态度、知识、能力等领域进行综合评价,以充分发挥考试考核的导向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学科竞赛管理
学校出台了《南华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获奖学生按《南华大学第二课堂学分计算办法》计算学分,获得与主修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校级一等奖及其以上奖的竞赛成果可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基础,对获得校级一等奖及其以上奖的本科生,给予与竞赛相关一门考试课程一定加分。
5.推出加强实习教学新举措
出台《南华大学关于鼓励本科生结合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社会实践开展实习教学的若干办法》,提高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领导重视,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始终贯彻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指导思想,认真执行落实各项政策。
在《南华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学校坚守“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明确规定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教学单位院长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
学校把本科教学工作列入党委会、校务会重要议事日程,2013年校领导研究本科教学21次,内容涉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建设、本科生招生计划、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专业建设及评估、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建设、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设置及负责人聘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合作办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质量提升工程等方面。
(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2013年,学校对有关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制度进行了修订整理,编印成册2013版的《南华大学本科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南华大学临床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南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文件汇编》。
2013年在教学制度汇编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制订修订了《南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南华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南华大学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南华大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规定》、《南华大学课程设计管理办法》、《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南华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南华大学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南华大学本科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南华大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等制度办法。
(三)持续改进质量监控工作
1.强化校院两级教学督导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强化学院对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意识,形成校院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教学质量监控局面。
2013年,各学院督导组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专项检查评估,先后召开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师以及学生座谈会50余次。
2013年,学校教学督导团共参加教学检查、听课、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