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38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docx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docx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沙»学案

一、核心整合——围绕“地表形态的塑造”重构知识网络

二、高考真题——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

(2014年全国I卷36题)(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三、实战经验——认真审题、答题技巧、应变能力、规范书写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

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思维导图:

四、课后练习——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

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

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

据图文资料回答题。

1.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A.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2.该景观位于

A.喜马拉雅山的南麓B.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C.印度洋水汽通道上D.河流转向西流的拐弯处

3.该景观因沙丘之形与其在江面中的倒影酷似一合掌祈祷的佛掌而得名。

游客去该景点旅游

A.需要选择特定的季节B.应精选观赏位置和角度

C.发现沿途植被稀少D.可以看到大片棉田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

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下图中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下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冰川堆积D.海浪堆积

5.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A.印度洋海滩B.沿岸疏松的土壤C.新疆沙漠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丹娘沙丘 位于河流凸岸B.该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该地区容易出现泥石流或滑坡D.该河段水流平缓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克罗斯角的海豹自然保护区不到1平方千米的海滩上,常年聚集着8-10万头海豹。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克罗斯角海豹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B.高岸风和上升流明显,鱼类丰富

C.地势低平,沙滩广布

D.寒暖流交汇,鱼类资源丰富

8.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观,红色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这种奇景的形成原因是

A.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B.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比拉大沙丘长3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

该沙丘是在距海岸线约1千米的沙洲影响下形成的。

落潮时,海风将沙洲沙子吹上海岸,沙子逐渐堆积,每年大致以5米的速度向内陆移动。

下图示意比拉大沙丘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比拉大沙丘所在海湾及其周边地区

A.火山地震频发

B.气候温和湿润

C.有季节性海冰

D.常绿硬叶林广布

10.图示沙洲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的搬运与堆积B.岩浆的固结与风化

C.风力的搬运与堆积D.海浪与风力的侵蚀

11.比拉大沙丘移动速度最快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是中国海岸沙丘分布的典型地区,尤以集中分布与其南端翡翠岛的海岸沙丘最具代表性。

该地风况复杂,在东亚季风与海陆风作用下向岸风与离岸风交替出现。

下图为翡翠岛地理位置及海岸沙丘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据图推断海岸沙丘沙源主要来自于

A.通过风力输送的内陆地区沙尘B.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

C.海浪携带泥沙在沿海地区沉积D.沿海地区岩石风化形成的碎屑物

13.该地最大风频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14.冬春季节,图示沙丘脊线移动趋势是

A.向陆移动B.向海移动C.稳定不动D.往返移动

沙捞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其森林、石油资源丰富,但经济较落后。

读“沙捞越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巴兰河河口无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高,泥沙含量少

B.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

C.风高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D.地形平坦,支流汇入少

16.目前为促进沙捞越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不可行的是

A.发展石油加工业B.适度开发热带雨林

C.发展观光旅游业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是地质时期形成的断陷湖,其形成初期原是一个淡水湖泊,13万年前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湖,后来逐渐形成咸水湖。

现在青海湖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

湖区风沙活动频繁,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土地荒漠化曾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促使青海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地壳断裂下陷

②地壳隆起

③风沙活动频繁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18.湖区东岸N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化作用B.风力堆积C.流水堆积D.湖水堆积

19.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B.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

C.风力堆积作用强烈D.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20.材料一近年来,随着鄱阳湖面积缩小,湖畔出现了面积达20平方千米的沙山,一湖清水、金黄沙砾一起构成了黄绿相间的“山水沙漠”。

鄱阳湖附近沙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大气运动现象。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沙山”的形成原因。

(2)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最为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3)有专家提出,为改善鄱阳湖区的环境,可在鄱阳湖与长江之间修建大坝。

你认为是否可行?

并简述理由。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

(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径流与海流作用力大小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判断拦门沙由甲时期演变到乙时期的可能原因。

(3)说明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学案参考答案

1.C2.C3.B

【解析】

试题分析:

1.关键在于审题,题目情景是先河沙出露,然后风吹,最后沉积成为沙丘,即可判断外力作用的过程,故选C项。

2.该景点在雅鲁藏布江的北岸,故A项错误;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而不是东南季风,故B项错误;该地河谷迎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故是印度洋水汽通道,C项正确;根据雅鲁藏布江的流向,该处位于河流自西向东流转向南流的拐弯处,D错误。

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为亚热带、热带湿润地区,植被相对茂密,C项错误;西藏不应该是棉花的主产区,D错误;而结合题干信息分析:

该景观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体现的,所以无论有无河水都需要有一定的观赏位置和角度,故选B项。

考点: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过程、我国的区域地理和旅游景观的欣赏等内容。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能抓住材料信息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分析,注意结合图示内容分析。

4.B5.D6.B

【解析】

4.丹娘沙丘位于大峡谷中,不可能是海浪堆积、冰川堆积,故C、D项错误;流水沉积往往形成平原,故A项错误;该地的沙丘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B对。

故选B。

5.该地沙丘的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其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漫滩,故D项正确;附近土壤不会形成沙丘,故B项错误;距离印度洋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较远A、C错。

故选D。

6.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沙丘位于河流凸岸,A对。

雅鲁藏布江补给以降水和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错。

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降水变率大,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C对。

图示河段落差小,水流平缓,D对。

故选B。

7.B8.B

【解析】

7.克罗斯角地处副热带,为沙漠环境,降水少,A错;这里有本格拉寒流经过,该寒流为上升流,且沿岸有离岸风,饵料丰富,鱼类丰富,为海豹提供充足的食物,B对;这里海拔较高并非选项中的地势低平,同时这里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谈不上沙滩广布,C错;这里无寒暖流交汇,D错,据此选B。

8.“倒沙入海”是指红色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这是由于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海边落差大,离岸风吹拂沙源飞泻入海。

这里入海河流少,且含沙量也不大;倒沙入海是一种自然景观,不能表示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类填海造陆无关,选B。

9.B10.A11.D

【解析】

9.图示比拉大沙丘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处西风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这里不是板块交界带,火山地震较少;全年平均温度在0℃以上,无季节性海冰;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选B正确。

10.图示比拉大沙丘位于欧洲西部沿海,沙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是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并在河口地带大量堆积形成的。

选A正确。

11.比拉沙丘,是大西洋西风不断把沙子吹上岸沙后形成的巨大沙丘;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该纬度受西风影响大,冬季西风更强劲,沙丘移动速度最快。

选D正确。

12.B13.A14.B15.A16.D17.D18.B19.B

20.【答案】

(1)鄱阳湖流域多低山丘陵,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2分)大量泥沙被河流搬运到湖区沉积;(2分)冬季风强劲,将湖盆内裸露的泥沙搬运至沿岸地区堆积(2分)

(2)7-8月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宽广,水陆热力差异显著(2分);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水陆热力差异显著(2分),所以7-8月湖陆风显著。

(3)可行。

理由:

建坝后可增加翻阳湖枯水季节水量,可减轻鄱阳湖区丰水季节的洪水威胁,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旅游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不可行。

(2分)。

理由:

建坝拉截湖水不入长江,可能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可能影响鄱阳湖的天然调查调蓄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可能改变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鱼鸟生存。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仅答可行或不可行而无理由叙述,不得分)

21.【答案】

(1)乙时期径流作用力小于海流作用力;判断理由:

乙时期拦门沙位置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或远离外海方向);粗泥沙位置位于外海方向,细泥沙位置位于河流方向

(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流作用力加强;流域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减少,径流作用力减弱;流域用水量增多,河流入海处水量减少,径流作用减弱(3)河口拦门沙使水道淤浅,不利于水运;阻碍洪水下泄,加剧洪涝灾害

(2014年全国I卷36题)【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较大。

(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路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分)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水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1分)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2分)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2分)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 风沙在此沉积。

(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3)观点A:

扩大

     论据:

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

不会扩大

   论据:

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2分)

(2014年全国I卷36题)【命题立意】本题以青藏高原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风沙的成因、铁路交通的危害及防治风沙的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居中。

【解析】

(1)—

(2)春季多风沙参考沙尘暴,即风源和沙源。

(3)从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风沙多,且风沙大,可能会掩埋铁路,影响铁路运行;另,该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可能会对铁路基础设施等造成危害。

(该题答案语言不太好组织,应该是失分较多的一题)

(4)为了应对风沙危害,就需要提高植被覆盖率、修草方格沙障(宁夏沙坡头最典型)

【解题思路】

(1)根据题中材料“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读图可知桑曲和巴索曲在错那湖东北部,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河流携带泥沙流入错那湖,泥沙沉积在湖底;图中河流为内流河,湖泊为内陆湖,冬春季节河流水量小,水位低,湖泊缺少河水补给,水位也低,故河滩和湖泊边缘裸露泥沙面积较大,为风沙活动提供沙源。

(2)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冬春季节盛行西风,大风日数多,而河谷基本为东西走向,与风向平行,错那湖面积较大,对西风阻挡作用很小,而冬春季节地表植被稀少,对西风阻挡作用也小,所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沙源冬春季易起沙。

(3)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风沙的侵蚀和堆积对铁路产生破坏,风沙流会磨损损害列车的相关设备,从而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4)由图可知该路段为干旱地区,地表缺水,不适合采取生物措施防风因沙,应当采取工程措施防止防风固沙,如设立沙障、沙墙等。

【试题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较大。

(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路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分)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水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1分)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2分)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2分)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 风沙在此沉积。

(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3)观点A:

扩大

     论据:

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

不会扩大

   论据:

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2分)

【命题立意】以文字和区域图为信息载体,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命题立意重点是能力立意。

试题难度:

(1)中等,

(2)容易,(3)难。

【解题思路】

(1)题:

由文字材料获取信息,该地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又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提供沙源。

H地有风口,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上风向为温带荒漠,春季强劲的西北风引发沙尘天气,出风口在此地发生风力沉积。

(2)题,风力的大小主要有大气环流及在气压场中的位置和下垫面状况决定。

提取图像信息,H县城处在40ºN,116ºE附近,靠近东亚冬季风源地,等高线信息和文字信息显示处在河谷地区,且河谷为西北-东南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河谷导致狭管效应,加大风力。

第(3)题:

该题为开放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其一并提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

若选择观点A,M处沙丘规模会扩大,思路要沿着沙源丰富且沙源的提供是持续不断的方向考虑。

此沙源

(1)题已经解决,故选择该观点答题比较容易。

另外原因分析问题,除考察自然原因外,还需进一步考察是否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若选择观点B, M处沙丘规模不会扩大,则在

(1)题中有沙源提供的基础上,考察存在着遏制沙源扩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考察,人为因素从沙源区水土保持方面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