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18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docx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docx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作业本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作业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❶读图13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31

A.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23°26′S

C.a在b的东南方向

D.a比b的地球自转角速度稍大

读图132,完成2~4题。

图132

❷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❸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D.丁>丙>乙>甲

❹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D.丁=丙=乙=甲

读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图(图133),完成5~7题。

图133

❺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B.公转轨道是偏心率很大的椭圆

C.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D.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

❻当我们在享受国庆假期的时候,地球公转位置在图中哪个点附近(  )

A.aB.bC.cD.d

❼从五一劳动节到9月10日教师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  )

A.持续变快B.逐渐变慢

C.先变慢,再变快D.先变快,再变慢

图134中GH⊥PQ。

据此回答第8题。

图134

❽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两点所在的两条纬线之间移动,则角②的度数是(  )

A.23°26′B.46°52′

C.66°34′D.不能确定

读地球表面某地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图135),回答第9题。

图135

❾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千米,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根据材料,完成10~11题。

图136

仅考虑纬度,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

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在北半球晴朗夜空,经过连续观察发现恒星b在绕恒星a运动。

读图137,回答12~13题。

图13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恒星a是北极星

B.恒星b绕恒星a运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

C.恒星b绕恒星a顺时针运动

D.恒星b绕恒星a逆时针运动

如果恒星b北京时间21:

00出现在图示位置,则它第二次出现在该位置的时间是第二天的(  )

A.北京时间21时9分10秒

B.北京时间21时3分56秒

C.北京时间20时56分4秒

D.北京时间21时48分46秒

读图138,回答下列各题。

图138

(1)在图中大圆外侧弧线上画上箭头,表示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360°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

(3)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_,自转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

根据材料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39),完成下列问题。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

“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

”他爸爸笑着回答:

“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图139

(1)如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________。

(2)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

为什么?

 

(3)你知道该宇航员的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吗?

理由是什么?

 

(4)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是北半球的______(节气),太阳直射________。

(5)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①

第2课时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❶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

C.晨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

❷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周期分别是(  )

A.23时56分4秒、24小时

B.23时56分4秒、12小时

C.24小时、23时56分4秒

D.12小时、24小时

❸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图1310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1310

❹下列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

B.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

C.东经5°属于东时区

D.西经52°属于西三区

❺121°E上的地方比120°E上的地方(  )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❻下列河岸①②③④各处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

图1311

A.①

B.②

C.③

D.④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1312,回答7~8题。

图1312

❼该实验能够直观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交替B.区时的差异

C.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D.地方时差异

❽图中P点所在的线(  )

A.是晨线

B.是昏线

C.是0时经线

D.既不是晨线,也不是昏线

图1313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据图回答9~10题。

图1313

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此时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日12时B.7日12时

C.6日24时D.5日12时

图1314为北半球某河道示意图,图中岛屿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图1314

A.大岛与北岸相连

B.大岛与南岸相连

C.大岛北部河道扩展

D.大岛南部河道缩小

读图1315,回答12~13题。

图1315

图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①④B.①③C.③④D.②④

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合建港口的是(  )

A.甲、丙B.乙、丙C.乙、丁D.丙、丁

家在香港的王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时间和日期,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

王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11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8时。

据此回答14~15题。

该岛的经度可能为(  )

A.160°WB.160°E

C.80°WD.40°E

此时,全球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范围比约为(  )

A.1∶2B.1∶1

C.2∶1D.1∶3

某一游客在某旅游“黄金周”期间到青岛(36°N,120°E)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的钟表提示信息如图1316所示(注:

东京采用东九区区时,悉尼采用东十区区时)。

读图回答第16题。

图1316

图中①②③三个钟表,信息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②③D.①②

图1317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317

(1)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2)弧MPN为________线,其中弧MP是________,弧PN是________。

(3)弧MPN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

(4)某军舰在A地海面上,沿当地所在经线向南发射火箭弹,其射程为100千米。

火箭弹将落在(  )

A.东半球低纬度海区

B.东半球中纬度海区

C.西半球低纬度海区

D.西半球中纬度海区

读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图1318

(1)图中GH线是__________(晨、昏)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图中与D点地方时相同的点是________。

C点的地方时比D点的要____(早、晚)。

(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是________。

(4)从B点水平运动到C点的物体会向________(东、西)偏转。

从C点水平运动到E点的物体会向______(东、西)偏转。

从C点水平运动到D点的物体______偏转。

第3课时 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1~2题。

白昼时长

甲地

5小时30分

乙地

9小时9分

丙地

11小时25分

丁地

13小时56分

❶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❷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图1319是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的该校春分日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图1319

❸该校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8°B.62°

C.90°D.0°

❹该校所在地的地理纬度是(  )

A.28°N

B.32°N

C.52°N

D.18°N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是固定不变的,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

图1320为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图1320

❺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的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的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的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的小

❻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南北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南北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低纬度为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1321为某网站上上海某日天气状况的截图。

据此完成7~8题。

图1321

❼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与该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9月23日前后)

B.寒露(10月8日前后)

C.春分(3月21日前后)

D.清明(4月5日前后)

❽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2016年3月19日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全球性的环保活动,其中国区主题是“‘为’蓝生活”。

图1322中①②③示意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据此回答9~10题。

图1322

❾若熄灯活动时间是当地20:

30—21:

30,则下列四城市中最早和最晚熄灯的分别是(  )

A.甲和乙B.乙和甲

C.乙和丙D.丙和丁

夏至时,四地正午太阳入射光线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③B.乙—②

C.丙—①D.丁—③

读遮阳设施设计示意图(图1323),完成11~12题。

图1323

假如图示设施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则低热期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京的昼长大于南京的昼长

假如图示设施位于悉尼,则过热期应是(  )

A.3月B.6月

C.9月D.12月

下表示意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

据此回答第13题。

2小时26分

24小时

0小时

5小时42分

四地纬度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D.①③④②

读图1324,回答下列问题。

图1324

(1)这一天的节气为________。

(2)该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图中AB是________(晨、昏)线。

(4)图中E地的昼长为____________小时;F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地方时________时日落。

(5)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C、D、E、F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季节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图1325为①②③④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图,图1326为图1325四地中某两地的昼长年变化曲线图。

图1325

北半球节气

图1326

(1)图1325中①②③④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四季最分明的是______;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326中,A、B两条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图1325中的地点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

(3)简述我国国庆节后①地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C [解析]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a点在北半球,地理纬度不可能是23°26′S。

南北方向上,越靠近北极点,就越偏北,故a在b的南面;东西方向上,由b到a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故a在b的东面。

综上所述,a在b的东南方向。

地球上各地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地区均为15°/时。

2.A 3.A 4.D [解析]第2题,地球时刻在自转,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1恒星日);赤道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自转一周,赤道上的地点移动的路程约为“八万里”(即4万千米),图中位于赤道的是甲地。

第3题,地球上的地点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极点自转线速度为0),图中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为甲、乙、丙、丁,故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

第4题,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都相等,均为15°/时。

5.B 6.B 7.C [解析]第5题,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很小。

第6题,图中a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时地球的位置,b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地球的位置,c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时地球的位置。

故10月1日前后地球位于b点附近。

第7题,地球7月初时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时公转速度最快。

8.C [解析]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两点所在的两条纬线之间移动,则角①为黄赤交角,为23°26′,角②的度数和角①的度数互余,则角②的度数为66°34′。

9.A[解析]从数据来看,a点的线速度大于b点的线速度;两点纬度相同,因此a点地势高,b点地势低。

10.D 11.C [解析]第10题,发射卫星时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自转线速度越大的发射点越有利于卫星的发射。

第11题,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即它们角速度相同;但由于地球同步卫星飞行的圆周轨迹半径比地球的大,所以其线速度比地球的大。

12.C 13.C [解析]第12题,当我们仰望北极星时,北极星可看作是恒定不动的;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所以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天空,北极星附近其他恒星看起来应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所以此时恒星b绕恒星a逆时针运动。

第13题,一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比太阳日24小时少3分56秒,所以恒星b第二次在该位置出现的时间应早于21时,所以C项正确。

14.

(1)标注略(为逆时针方向)。

(2)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3)A 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

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图示半球为南北哪一半球、确定最外围圆圈为赤道。

(1)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2)题,地球自转360°所需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其时长为23时56分4秒。

第(3)题,除极点外,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都相同,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自转线速度为0)。

15.

(1)自西向东

(2)是真的。

人随地球绕太阳公转1圈为1年。

(3)60岁。

因为他所在的地球每绕太阳1圈是1年,60圈就是60岁。

(4)夏至 23°26′N(或北回归线)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及应用,要懂得题中“转圈”的含义,善于联系生活中的实例。

第2课时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B [解析]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昼半球和夜半球。

即使没有地球自转,昼夜现象照样存在。

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两段,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西边是夜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西边是昼半球。

2.A [解析]地球自转周期是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

3.B [解析]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经过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经过晨线。

4.C [解析]东经5°属于中时区。

5.B [解析]121°E和120°E同属于一个时区;121°E比120°E位置偏东,地方时早;121°E上的地点和120°E上的地点,若不在同一纬度,则两地日出早晚不能确定。

6.C [解析]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较严重,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较严重。

7.A 8.A [解析]第7题,据题干可知,“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故该实验最直接演示的是地球昼夜交替现象。

第8题,从图中看,背对灯一侧为黑夜,P点所在的线是由黑夜到白昼要经过的线,故该线为晨线。

9.D 10.B [解析]第9题,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该图中心为南极点。

由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可知Q点及P点所在经线是日期分界线,而MON表示晨昏线,MON把地球平分为昼、夜两半球,P点所在经线位于其中一个半球中央,据此可知P点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Q点所在经线是180°经线;Q点与P点经度相差120°,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P点的经度为60°W。

P点的地方时为0时,则P点所在半球是夜半球,NO为晨线,MO为昏线。

第10题,P点(60°W)的地方时为0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2小时,且120°E在180°经线以西,故北京时间应为7日12时。

11.A [解析]由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可知,大岛南岸水流较快,泥沙不易堆积,而北岸流速慢,泥沙堆积较快,最终导致大岛与北岸相连。

12.A 13.B [解析]根据纬度可知图示上、下两河流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结合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分析,北半球堆积作用主要在左岸,南半球堆积作用主要在右岸;北半球冲刷严重的是右岸,南半球冲刷严重的是左岸。

14.B 15.B [解析]第14题,该岛区时较北京时间早3个小时,位于东十一区,故该岛的经度可能为160°E。

第15题,因此时北京时间为8时,故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所以全球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范围比约为1∶1。

16.A [解析]北京时间为7时,东京采用东九区区时,其时间应为8时;悉尼采用东十区区时,其时间应为9时;伦敦位于中时区,其时间应为前一天的23时。

图①所示是正确的。

17.

(1)略(提示:

太阳光线从右向左照射,与M点、N点相切,且相互平行,箭头指向地球)。

(2)晨昏 晨线 昏线

(3)自东向西 (4)C

[解析]本题综合性比较强,做题前要明确以下几点:

①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②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③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所经过的线为晨线,由昼到夜所经过的线为昏线;④随着地球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⑤面向运动物体前进的方向确定左和右。

第(4)题,由于该火箭弹的射程是100千米,小于111千米,所以跨越的纬度数小于1°,火箭弹仍落在30°S以北,属于低纬度地区。

同时火箭弹是沿160°E经线向南发射的,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160°E西侧为右,东侧为左,火箭弹将向东偏,而160°E东侧是西半球。

18.

(1)晨 GH线上各地随着地球自转即将进入昼半球

(2)8时 A点 早

(3)16时 8时 (4)西 东 不

[解析]第

(1)题,该图为一幅地球侧视图,GH线上某一点随着地球自转即将进入昼半球,因此GH线为晨线。

(2)题,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6时,D点经度与之相差30°,时间相差2个小时,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地方时早,所以D点为8时。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第(3)题,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是0°经线的地方时。

已知0°经线的地方时是8时,故120°E的地方时为16时。

第(4)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第3课时 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D 2.B [解析]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日期12月22日应该明确:

此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赤道上昼夜等长。

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四个地点的昼长时间,可以判断得出:

丁地昼长超过了12小时,昼长于夜,应该位于南半球;甲、乙、丙三地昼长都小于12小时,应该是北半球的地点。

根据白昼长短判断纬度高低:

由于赤道上一年中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因此可把甲、乙、丙、丁四地昼长与赤道上昼长12小时相比较,看哪个相差最小就越接近赤道。

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是甲、乙、丁、丙。

3.B 4.A [解析]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即正午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图中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为90°-28°=62°。

第4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二者纬度间隔知,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8°,即二者纬度之差为28°;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故该校所在地的纬度为28°N。

5.B 6.C [解析]第5题,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的范围缩小,故B项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的范围扩大,故A项错误;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故C项错误;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随之扩大,故D项错误。

第6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南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