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创业生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07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创业生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讲创业生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讲创业生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讲创业生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讲创业生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讲创业生存.docx

《第三讲创业生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创业生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讲创业生存.docx

第三讲创业生存

创业培训第五单元之—

创业生存阶段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计划课时:

4课时

主讲:

陈昌平

一、单元教学目标:

使学员了解创业初期的常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掌握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经营法规的主要内容,增强法制观念,认识合法经营的重要性,依法办企业。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节:

创业者对生存问题的认识0.5课时

1.创业的首要问题是生存

2.创业者面对生存与困难的态度

3.微小型企业生存比发展更重要

第二节:

创业生存阶段的常见问题1课时

1.财务方面常见的问题

2.管理方面常见的问题

3.销售方面常见的问题

4.人员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第三节:

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1.5课时

1.财务问题的解决办法

2.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3.销售问题的解决办法

第四节:

创业应该注意的问题1课时

1.浮躁是创业的大忌

2.诚信是经营之本

3.提高危机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4.正确认识合法经营的重要性

①合同法

②反不正当竞争法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④劳动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创业生存阶段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对合同法、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

难点:

相关经营法规的知识要点

四、课外作业:

上网查找、学习和了解相关经营法规的知识要点

五、讲义部分:

第一、二课时

课题:

创业生存阶段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一)

主讲时间:

2008-11-5

第一步骤:

导入课题

朋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在创办一个企业之前,需要收集和利用大量的信息。

在按照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完成了创办一个企业的所有步骤后,现在你要做的就是了解和学习创业生存阶段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常见问题的对策。

第二步骤:

组织教学

本堂课主要介绍创业者对生存问题所应有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创业生存阶段常见的问题有哪些,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第三步骤:

讲授新课

一、创业者对生存问题所应有的认识:

(一)创业的首要问题是生存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生理需求:

指的是人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

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寻找食物。

一个企业从创立到生存到发展,就好像是从福利部门领养了一个小孩,办好了相关的领养手续之后,领养者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这个小孩健康的成长。

因此有人说“商道即人道”。

企业也像人一样是有生命力的,要么健康的、一年一年的发展壮大;要么因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或者病死、累死、饿死、冻死、撑死、拖死。

当代社会是知识型经济社会,生产要素不再侧重于人力、土地、机械而是创意。

从财务角度看,盈利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

而要有盈利能力,就是必须有自己的产品并且找到忠诚的客户。

因此农业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就是找寻商机,不断创新求变,紧贴时代脉搏。

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紧密联系,只有遵循“诚信、双赢、互利”的生存原则才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创业者面对生存与困难的态度

一个企业刚创立时所面临的困境,是不身临其境者所难以想象的。

真可谓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缺管理经验、缺往来客户、缺诚信合作的基础等等。

朋友!

在这个时侯,你一定要头脑冷静的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的政策同样的背景同样的经济条件甚至在同一个村同样的自然条件下,别的农户一家一家的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而自己还在受穷?

想想看你是不是还存有这样的一些不良心态:

一是守旧心态,遇到困难马上退缩,习惯于重复过去,得过且过。

有的农民朋友只知道传统养植的方法,对新技术、新市场采取观望态度,甚至觉得那是人家的事,于自己无关,不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努力也可以掌握可以应用。

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不去分析和了解市场。

看到去年什么东西卖价高今年就一窝蜂的种养什么,结果是违背了市场供求规律,当然导致致富落空。

还有的人根本无视市场的任何变化,年年种着同样的农作物养着同样的家禽家畜,你要问他为什么年年重复同样的事年年牢牢的守住穷日子不做改变,他会告诉你他没有条件做任何的改变。

难道真是这样吗?

二是缺乏冒险意识。

任何经营活动都会有一定的风险,而有的农民朋友怕的就是风险。

他们怕失败,总是在看、在等,看到别人失败了暗自庆幸,看到别人成功了又懊悔不跌。

这种自持“聪明”的人将永远被机遇和财富所抛弃。

三是缺少敢为天下先的意识。

有的人随大流不敢出头,怕别人说风凉话,反过来自己想干又不敢干的事又怕别人去干,怕别人成功,因此如果有人想干就又泼冷水说风凉话。

希望大家都不出头,要穷大家穷或者不好也不坏,彼此心态平衡,家家贫苦皆大欢喜。

比如在坐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他曾经有过三个肯定赚钱的点子(在此我首先郑重感谢这位朋友对我的信任!

):

一是在水稻田里大面积发展种植湘莲,因为湘莲一身都是宝:

穿心莲、莲子心(清心去火)、藕、藕粉、藕梢、荷叶茶(减肥),成片的湘莲开花和莲蓬成熟时节还是一个城市居民假期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二是在小山坡上大力发展土鸡、乌骨鸡、土鸭、野猪等养殖,三是利用山坡上自然生长的各种野生桃子、李子、桔子、枇杷等建一个蜜饯或者果脯加工厂。

遗憾的是这位朋友因为没有资金、缺乏条件,自己没有做,都让别人做了。

四是小富即安的心态。

这部分人缺乏长远考虑,没有忧患意识。

受这种心态支配,他们多把资金用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上,而不是用在发展生产、开发新项目上,更不要说花钱考察市场、掌握信息学习新技术了。

至于说富了一家就可带动全村甚至全乡致富的事迹对于这部分人来说简直就是脑袋进水了。

同样还是那位朋友告诉我说,他们那里有一个靠加工果脯蜜饯的半成品发家致富的,半成品也就是把收购来的野生桃李等简单的清洗干净晾干后用盐或者糖腌制一下即可,因为这样便于储藏、运输,再将半成品销售给其他大的蜜饯果脯加工厂。

听到这个故事我就在想,为什么这位老板没有想过要把这些野生桃李直接加工成可以上市出售给消费者的最终成品呢?

刚开始创业时因资金、技术、经验等问题可以不想,但是现在为什么还是满足于现状呢?

五是急功近利的心态。

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创业阶段,表现在有些特色养殖者和上新项目者身上。

他们总是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相信“养一组种狐狸,一年可以繁殖出多少只小狐狸,回收后可以赚多少万元”的公式。

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他们轻信炒种者的谎言,受骗上当。

结果是及损失了时间、精力和资金,还损失了尝试冒险和致富的信心;不仅致富不成,反而穷的更彻底。

因为“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六是浮躁、畏难心态。

这些人缺乏坚定执着的精神和百折不饶的决心。

要知道,许多人的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才找准项目、逐步扩大规模的。

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从此歇手不干,恐怕今后也无缘致富。

机会不等人,时间不饶人。

但是创业不分早晚,创业不分年龄大小,青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干的优势,老年有老年人一辈子积累的经验、稳扎稳打、步步为赢。

七是等、靠、要的心态。

“谁能告诉我,今年种什么”是这种心态的最好写照。

他们不是积极的寻找市场、发现商机,而是等上面的号召,等上面的资金和项目。

不错,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致富是当地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农户自己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开拓市场,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开发新项目,而不是一味被动的等。

若能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岂不更好?

熟话说的好:

“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朋友你是那只早起的鸟儿吗?

你身边已经致富的人呢?

(3)微小型企业生存比发展更重要

生存是一门科学,企业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更需要企业管理者有很强、信息十足的生存意识和生存学问,生存的学问中包含着内在的基本定律和法则。

一旦掌握了这些法则并且遵循这些法则去做,生存就不难。

农业微小企业生存的基本定律和法则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八要”和“九忌”:

“八要”是指:

一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

所有的企业都想要致富,但是却不知道靠什么致富,因此确定经营目标是企业生存致富的第一步。

二要有周详的发展计划。

熟话说的:

“草鞋冇样,边打边像”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是小农经济时代的写照,这种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了。

否则不等草鞋打造出来或者不等过河就被淘汰了。

三要有精通的专业知识。

隔行如隔山,无论向哪一行发展,都必须熟悉这一行业,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即使自己不精通,也应聘请专家顾问或者与相关大学、科研所挂钩,定期对企业所面临的技术、管理、创新等问题进行会诊、进行指导。

要有针对性的参加各种“种、养、加”培训班,订阅相关的科技报刊和科技资料,到项目基地或科技大户去学习取经。

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案例一:

今年33岁的李平国是湖南省石门县楚江镇二天门社区普通农民,只身闯荡深圳打工近二十年,最后干到深圳市昊洋医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位置,掘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6年12月,他放弃优厚待遇回到家乡,决定利用老家有利条件,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有机农业。

平场地,修猪舍;挖水池,建鱼塘;租荒地,植枇杷。

先后投资90多万元,三幢1200平方米的猪舍次第排开,600平方米的鱼池碧波荡漾,80亩枇杷园生机盎然,加上挂果多年的20亩橘园……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猪场是又脏又臭的地方,大家都敬而远之。

但是走进“当代猪倌”李平国家,只见三幢大猪舍依山错落,南北两侧敞开,猪儿们有的在嬉戏,有的在拱食,有的在打呼噜睡觉,阵阵酒糟香味扑鼻而来,丝毫见不到传统养猪场猪粪狼藉污水横流的“惨境”,闻不到刺鼻的腥臊臭味。

采用“生物发酵床”进行生态养殖,实现环境零污染,废物零排放,发展循环农业,大家称之为“飘香猪场”。

生态农业象模象样,李平国将自己的新天地命名为“蜈蚣寨生态农庄”。

 按照“种养结合,种养互补,以短养长”的思路,李平国把养猪当作农庄建设的主营项目。

在县农业局、畜牧局、楚江镇政府的引导下,李平国以日本鹿儿岛大学柳田宏一教授倡导的“发酵床环保养猪法”为技术标准,当起了新时代的“猪倌”。

虽说是国际先进技术,李平国还是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

2008年初,他按要求将锯木屑、稻壳等材料与一定量的微生物混合,发酵成有机垫料,铺成70厘米至90厘米的“养殖床”,引进20头仔猪进行试验观察。

猪的排泄物被有机垫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充分发酵后成为酒香浓郁的有机物,完全免除了扫除、冲洗猪舍之劳和环境污浊之忧,猪的拱食爱动习性得到保障,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和肉质优良。

发酵床温度基本维持在25℃左右,冬暖夏凉,有利于猪的育肥。

三个月时间下来,每头猪每天增重1公斤以上,全被抢购一空,每头净赚200多元,“发酵床养猪法”取得成功,李平国决定放手大干。

2008年7月18日,李平国引进三元良种仔猪210头,迈开了大规模生态养殖之路。

两个月时间不到,初时6公斤左右的小猪仔已长成70公斤左右的大个头,体态匀称,毛色光亮,健康活泼。

用发酵床有机垫料作饲料,500公斤泥鳅茁壮成长;作肥料,柑橘压弯枝头,甜美无比……“蜈蚣寨生态农庄”一片兴旺景象。

 “年出栏生态猪3000头,年收获生态果2000吨,年出售生态鳅1000公斤,年收入100万元”,身为镇人大代表的青年农民李平国,决定当好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最近,他又牵头与5个种养大户成立了“咸阳山生态农业合作社”,要把自己的发展经验传授给更多的父老乡亲,促进共同繁荣。

四要有正确的理财方法。

切记开源节流乃生存致富之本。

开源要求我们在必要的开支项目上要舍得投入,舍得花钱,比如:

技术投资、员工培训、聘请专家顾问、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经营规模等等。

节流要求我们精打细算,一分钱要有一分钱的作用,要有一分钱的效益;绝不大手大脚、盲目开支、奢侈浪费(婚丧嫁娶大摆排场)。

五要把握机遇。

随时掌握国家支农富农政策动向,随时了解掌握市场供求变化规律、消费者喜好的变化等等,围绕科技致富多动脑筋,广开思路,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种、养、加”项目,并且适时调整经营方向,永远保持与市场需求基本同步。

 

六要有毅力、绝不放弃。

生存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任何企业都曾面临过也还将面临的一道道难题,一旦突破这个“瓶颈”企业就能起死回生,一旦失败放弃就会将企业和自己限于一种永劫不复的境地。

七要勇于创新。

创新求变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受制于市场供求规律以及消费者喜好的改变等等诸多因素,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滚滚长江水,日夜不停的流淌着,你如果不跟着顺着这滚滚的流水一同往前流向大海,你就随时有可能被淘汰,被埋葬。

老话说的好:

“不进则退”,“穷则思变,变则通”。

案例三:

九月份正是围场县土豆大量上市的季节,很多经销商都开始上围场县来收购土豆。

腰栈乡的董仁做了多年的土豆生意,但是他觉得近年来很多外地人也上围场来收购土豆,自己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

来收购土豆的经销商越来越多且全国各地都有,收购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也随之水涨船高,现在很多当地人都因种土豆而发了财。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前几年,这里的土豆销售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早几年由于土豆便宜,丰产不丰收,供大于求不赚钱,很多老百姓都改种了其它农作物,有改种玉米的,改种白菜的,觉得种土豆不如种白菜玉米赚钱。

2003年春季的一天,冯国军的村子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在当地乡政府干部的带领下来动员冯国军他们种土豆,并且承诺老百姓种出来的土豆他们可以签合同按照保护价收购。

不仅收购价格高,而且无论土豆大小都要,看到这个似乎很划算的收购合同,冯国军他们当时都心存疑虑以为是骗人的把戏。

村民:

“一开始不相信,怕不收,就是签了合同以后最后怕不要。

”当时那个敢以高价收购土豆的人就是李永成,当时为了打消老百姓的疑虑,李永成决定提前给老百姓一些实惠。

他提供老百姓一些像地膜,种子,化肥等前期给农户付费。

由于前期不需要自己投入,所以后来很多老百姓和李永成签订了土豆种植合同,那么李永成为何要花高价来动员老百姓种植土豆呢?

高价回收的土豆又有什么用途呢?

原来李永成是围场县一家粉丝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以前粉丝厂都是用豌豆粉来做粉丝,但是随着围场县及国内豌豆产量的锐减,李永成的加工厂不得不上国外购买豌豆来加工粉丝。

而进口的豌豆现在是3800元一吨,做成淀粉就得合到7000元,做成粉丝就得合到1万,卖到老百姓的手里得合到1.5万。

价格高了买的人就少了。

加工厂面临开工不足的局面。

2003年夏季,李永成听说泰国有用土豆淀粉做粉丝的,而且成本很低,于是李永成马上赶往泰国,在泰国,他发现人家是豌豆淀粉混合一定的土豆淀粉来加工粉丝,也没有完全利用土豆淀粉来加工粉丝的,但他还是聘请了一位泰国师傅回国,开始完全利用土豆淀粉试制粉丝。

然而最初的试验并不理想。

李永成:

“做不出来,他也费了很大劲,这个马铃薯做完了就碎了,做完了就成这么一小块一小块的了。

”记者:

“一次试验要花多少钱?

”李永成:

“一次试验怎么也得花个三万、四万的。

”就这样李永成前后做了二十多次试验,耗时一年多,花了一百多万元,虽然大家不顾疲劳加班加点的干,但是每次试验都还是解决不了粉丝不成形容易断的毛病。

李永成现在回想起来:

“面对一次次的失败,钱就像打水飘飘一样不见了,我当时心里也是很矛盾很着急很苦闷,到底行不行?

要不要继续坚持试验?

如果不成功,我这个100万瞎了,我企业可能也就面临着关门歇业了。

”后来那位泰国来的师傅又回国内向其他人请教,2005年年底终于找到了解决粉丝容易断办法,这样粉丝的成本下降了不少。

李永成:

“降了一倍的成本,进口豌豆加工一吨粉丝要达到1.2万元钱,那么我们这个加工是6000元钱。

”现在李永成的加工厂每年要消耗三万多吨的土豆来加工淀粉。

在国内,用土豆淀粉做的粉丝占整个粉丝产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土豆淀粉除了用于食品行业来做粉丝等产品外,还广泛用于工业,例如造纸织布,石油钻探等行业都要用到土豆淀粉。

所以国内土豆淀粉用量逐年增加。

李永成:

“国内消耗200万吨的马铃薯淀粉,现在咱们国产的基本差不多,但是还不足,还有一大部分需要进口,马铃薯淀粉要进口。

”本来是利用土豆淀粉来做粉丝,但围场县的一些人却发现了土豆淀粉的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在国内市场土豆淀粉卖到了五千多元一吨,一些人看见加工淀粉也有利可图,于是很多人都开始干起了土豆加工。

杨奎先是山东人,他从2005年开始就上围场来收购土豆,但他加工的不是淀粉而是马铃薯雪花粉——是马铃薯经过蒸汽去皮以后捣碎烘干而成,所以又叫马铃薯全粉。

而淀粉是马铃薯经过深的加工把渣去掉,出来的干物质是淀粉。

由于杨奎先以前加工厂在山东,所以每年的运输费用也不少。

2007年,为了节省运输费用,杨奎先干脆把厂子搬到了围场县,由于原料就近,加工量大增,现在每年能加工五千多吨马铃薯全粉。

杨奎先加工生产的马铃薯雪花粉主要销往欧洲和非洲,年出口量5000吨,出口价一般在1.2万元左右一吨。

而我国目前马铃薯雪全粉年产量保持在一万吨左右,而国内需求量就达到了三万吨左右,国际市场需求缺口也比较大,所以马铃薯全粉目前是供不应求。

土豆全粉是膨化食品的原料,像薯条、薯片等都是用这个做原料,成了型以后再油炸。

现在在围场县,用土豆做深加工的企业现在有七八十家,它们每年要消耗上百万吨的土豆,由于每年大家都要抢购原料,所以李永成和一些加工企业开始和老百姓签订土豆种植收购合同,加工企业的发展促使当地土豆种植面积得以不断扩大,现在全县土豆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六十万亩左右,产量保持在六亿多公斤,而且收购价格也比较让老百姓满意,如今,围场县老百姓仅靠种植土豆每年就能获得近五个亿的收入。

八要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

小富即安是一种典型的小农意识。

人在江湖走,谁不想千古留名?

小富仅仅是人的需求的第一个层次,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要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不仅为自己、更要为乡里乡亲、为国家、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多的财富。

只有具备这样的信念,企业才会越做越大。

九忌:

一忌信息不灵,不善应变;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对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积极发展趋势等等,缺乏足够的了解,闭门造车,种养出来的产品无人问津。

二忌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不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去生产和经营,而是一味的追风。

今天看这个好,试一试;明天看那个赚钱,搞一搞。

朝三暮四,始终不能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结果什么都做了,什么都没有搞好没有赚到钱。

三忌心中无数,盲目上马;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面前,显得很盲目。

在对市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常常心血来潮,凭着热情和胆量一哄而上,有的因此赔的一无所有。

四忌前紧后松,重上轻管;经营一开始,热气腾腾,决心大,劲头足。

可是没几天功夫,便热情消退,甚至疏于管理,最终以失败告终。

五忌重大轻小,贪大求新;不顾客观事实,也不顾各方面的制约因素,单纯追求高、大、全,总想一口吃成胖子。

结果小钱看不起,大钱赚不来。

既丢芝麻又丢西瓜。

六忌囫囵吞枣,照抄照搬;看什么产品热销,就生吞活剥的全盘照搬,结果你搞我搞他也搞,千军万马齐上独木桥。

使得产品由热销转为滞销,丰产不丰收。

七忌掺杂使假,忽视质量;个别人为了赚钱,不在质量上下功夫,却一门心思耍小心眼,施鬼把戏,虽然得了一时之利,却最终丢了信誉,断了自己的生财之道。

八忌杀鸡取卵,掠夺式生产;单纯从自己个人局部利益出发,瞻前不顾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杀鸡取暖。

九忌缺乏远见,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不思长远。

宁可安分守己赚一分,不愿闯过风险赚一块。

经营中该扩不扩,该改不改,该缩不缩,该转不转。

老本经营,死水一潭。

 

  

第三、四课时

课题:

农业微小企业创业生存的十项法则 

 一、选准市场,集中突破。

微小企业和农业企业要扬己之长,避人之短,选择那些大中型企业无暇顾及或无法顾及的市场空档,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集中企业的全部力量,进行开拓、巩固和发展。

近年来,特色种植、养殖、名特优新农作物、观光农业、反季节蔬菜等脱颖而出,成为地方经济支柱。

原因是他们瞄准消费者的购物心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不仅要求农产品好吃,而且要求好看养眼、要求鲜嫩、奇特有营养等,因此如果您能瞄准这一消费喜好的改变并进行“来福枪”式的瞄准和射击,何愁不会发家致富?

案例一:

这是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开幕的第一天,上千平米的展厅里集满了各种有特色的展品,有一个人也带着他的宝贝来参展,而且他的展台前围观的人特别多。

他的宝贝是什么呢?

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看客呢?

原来他的宝贝是一头重量达800多斤,长的像一头牛一样大小的白条猪。

到底这头让他的主任出尽风头的400公斤的大猪是怎么养出来的呢?

牛富全说:

他把圈养到90公斤的猪,赶到果园里再放养2个月,就是像养牛一样,让猪在苹果树下溜达,不管白天黑夜,哪怕是刮风下雨、甚至下雪这些猪也照样是以树林为家。

下雪天最多用一些玉米秆垛成垛,猪就会全往里钻,在那里进行夜间栖息。

等到猪的体重达到165公斤就能出栏,他把这样的猪叫做“溜达猪”。

牛富全一年能卖出6000头溜达猪,有上百万的收入。

而牛富全养上“溜达猪”,全是因为当初帮了朋友一个忙。

牛富全原本是沈阳市东陵区的奶牛养殖大户,家里养了近百头奶牛,也有着几百万的积蓄。

2002年年底,一个市里的朋友找牛富全,说是请他帮忙买点特别的年货,他问你们乡下有没有一家一户养三头两头的笨猪,肉贵点也买。

农户用玉米、豆粕花将近一年的时间喂出来的猪叫笨猪,这可是酸菜汆白肉、猪肉炖粉条的最好原料。

一连帮七八个朋友买了年货后,牛富全做了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决定,他也要养猪。

牛富全想:

城里人每到逢年过节都到农村来买这种笨猪肉,而现在这种一家一户养几头猪的已经很少了,这不就是新的商机吗?

2003年开春,牛富全就去了内蒙买猪崽儿,一个月后他带回来了这样的黑猪——脸上有褶,耳朵比较大,鬃毛比较长,发怒或者受惊吓的时候鬃毛会立起来——这种看起来又黑又丑的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品种,叫民猪。

上个世纪60年代,东北三省生猪饲养量三分之二是“民猪”,可民猪上膘慢,随着新品种猪的引进,到90年代末期,东北民猪几乎没人养了。

牛富全的妻子杨冬梅:

“咱们当地都养白猪,白色的看着猪崽可好,他整内蒙那个猪耳朵还大还是黑的,那猪瞅着给人印象就是这是什么猪啊,心里凉半截,这猪能行吗。

”妻子不明白,牛富全要养的就是这种传统品种,他要让大家吃到过去的味道。

养了六七个月,眼见着猪崽从20几斤就快长到200斤了,牛富全下达了新命令——把猪统统赶出圈,放到奶牛活动场散养。

猪正是要上膘的时候,怎么能往外赶呢,家里人立马就急了。

牛富全的大舅哥杨维勇:

“胡闹,这句话肯定是我说过他的,我说你这么干是不是能行。

”牛富全的妻子杨冬梅:

“我说这猪本身就是在圈里养的东西,你非要撒出去养,它能行吗。

”家人不同意,就连猪也不情愿出圈,牛富全和工人折腾了将近一天才把200头猪赶了出来。

好不容易赶了出来,可过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乍一放到野外的猪不会找食吃,一天比一天瘦。

牛富全的大舅哥杨维勇:

“掉膘,糟践老了钱了,就说这一头三百斤的猪,掉五斤十斤不费事,你撒出去200头掉多少,糟践多少钱?

”不但掉膘,猪之间还会互相咬架,家人心疼,可牛富全却一点也不急。

牛富全说:

没事,没问题。

因为这种猪是一种传统的品种,它不像进口肉食猪那样娇,它特别,用咱们农村话叫皮实。

适应一段时间就没啥问题。

180斤以上的猪已经基本长成,防疫也全部过关,把这样的猪散养,就是为了让猪肉真正达到笨养猪肉的口感。

饿了一个礼拜,猪开始会自己找食吃,牛富全这才每天给猪补喂一些饲料。

“溜达”了两个多月,每头猪又长了50多斤。

2003年底,第一批“溜达猪”终于养成了,牛富全赶紧给家人尝尝鲜,可得到的反应却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

牛富全的妻子杨冬梅:

“不好吃,肥膘特别大,一般的都有三指厚的膘,没有多少瘦肉。

”生活困难时,吃肉格外香,可现在人们很难接受太肥的肉了。

自己费劲心思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