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991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docx

《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docx

完整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

 

机密★启用前

2017年湖南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阐述类、适用类)阅读(6分,每题2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题。

念书的“体”与“用”杨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念书”的动物。

陪伴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生产的积累,

念书愈来愈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计方式。

过去,“念书人”的称呼专属于少量精英阶层。

现在,在“全民阅读”的时代,念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广泛拥有的

权益义务。

但是,为何念书,读什么书,如何念书,念书实用抑或是无用等等环绕“念书”而来的问题仿佛都悬而未决。

 

对于念书,能够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大概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天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利,学致使用。

这里的“有利”和“致用”都意在表示念书的确包括着适用功利性的诉求。

全世界化、经济发展、时代巨变、信息爆炸人类碰到的问题素来没有像今日这样多变、复杂,各样疑惑烦忧纠葛于心,如何理性地对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样问题,需要我们念书。

从适用功利性角度考量,念书实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

经过念书,人们能够获取生计技术以创建财产改良生活;经过念书,人们能够通畅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但是,适用功利性不过念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重申这类念书适用论,常常会遮盖念书的根本要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

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一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类劝学篇,主要用念书的利处和用途来激励人们学习,必定会养育狭小的念书看法。

 

从“体”的层面看念书,也就是研究念书这件事情的根本义义是什么。

当我们说“人是一

种念书的动物”,这意味着,念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念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

 

人们常说,“想认识一个人,看他读什么书。

”也是此意。

实质上也就是在讲念书与做人的道理:

 

念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念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

从这类本体意义出发来

 

理解念书才可能达至念书的至境。

 

1/12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的诉求所驱遣的念书可归为“要念书”一类;而怀有形而上“体”

 

之情怀的念书则可称之为“好念书”。

“要念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念书”恰恰是闲来无事好念书。

从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好念书,囫囵吞枣;每有会心,

 

便欣然忘食”,经常感觉不着边沿。

由于既然要念书,便应当正襟危坐、皓首穷经,权衡得失,怎么能“囫囵吞枣”呢?

这分明是“学而不思则殆”呀!

念书而不好勤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勤学长进?

此后,渐有所悟,理解了孔子的叹息:

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但是到了四十却不惑了。

这不是孔子的自夸,而是孔子对于知识和人生宿命的叹息。

同时,知天数尔后耳顺,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回到为所欲为的意会人生方面去了。

归根究竟,“要念书”致力于适用知识,“好念书”致力于人生体悟。

后者常常能够不执着于书,不单“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且还可能“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前者倒是必定锱铢必较如落街市,必定就有“知见障”——带着一片患得患失的心去念书,有时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掉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念书的本

体意义之所在吗?

(选自《光明天报》2017年04月24日第02版)

1.以下对念书适用功利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念书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碰到的各样纠葛于心的疑惑、烦忧,利人利己。

B.念书能让人理性地对待社会的人与事,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利国利民。

C.念书能够创建财产改良生活,能够让人通畅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D.念书靠“书中自有千钟粟”等来激励,这样可能会美育人们狭小的念书观。

2.以下对念书“用”与“体”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念书的“用”是指念书的功用性功能,念书的“体”则是指念书的根本义义。

B.“要念书”是受功利之“用”的诉求驱遣的,“好念书”要怀有形而上“体”之情怀。

C.“要念书”应勤读“五经”,权衡得失;“好念书”是读“闲书”,兴之所至,随性自然。

D.“要念书”致力于适用知识,锱铢必较;“好念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常常不执着于

书。

3.以下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念书是现代大众广泛拥有的权益义务,愈来愈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或生计方式。

B.念书可从“体”和“用”两个层面理解,过分重申“用”常常会遮盖念书的根本要义。

C.念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以此来理解念书才能达至念书的至境。

D.“好念书,囫囵吞枣”表现了陶渊明念书的功利性,作者对其是持责备态度的。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选择题8分,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边文言文,达成4-8题。

2/12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

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品类之盛,因此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以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以外。

虽趣

 

舍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

 

随事迁,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遗迹,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

期于尽。

先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

 

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因此兴

 

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

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俯察品类之盛

盛:

繁多

..

B.不知老之将至.

至:

极点

C.何尝不临文嗟悼

临:

面对

D.不可以喻之于怀

喻:

理解

5.以下选择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拘于时,学于余

..

B.及其所之既倦其孰能讥之乎

..

C.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

..

6.以下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事过境迁,感触系之B.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

....

7.以下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觉有四个方面的原由:

聚会人员众多,聚会地址环境优美,聚会活动文雅风趣,聚会之时天气明朗。

B.在作者看来,对生的执着和对死的排挤是全部人共有的感情,他提出“一死生为虚诞”的看法与老庄齐存亡的看法是一致的。

C.综观全篇,作者先喜后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沉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沉静,极尽波涛起伏、顿挫抑扬之美。

D.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抒怀、谈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荡,语言奇异精警,很好地表现了富裕真理的思辩内容。

8.请把上边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3/12

 

(1)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分)

 

译文:

(2)死生亦大矣。

(2分)

 

译文: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默写出以下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诗经·卫

风·氓》)

(2).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3).莫道不销魂,,。

(李清照《醉花阴》)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余音袅袅,。

(苏轼《赤壁赋》)

 

10.阅读下边的唐诗,达成题目。

(4分)

塞下曲李白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①,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②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

①虎竹:

兵符,分铜虎符和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

兵时相对合作为凭据。

②玉关:

玉门关。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

诗歌描述了边地艰辛强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

将士们的情怀。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方寸田园琦君

①一位文友自美回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此后,就静静地回到她乡下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

中,念书译作,静静地度过阴历新年。

她可说真懂得大家皆忙我独闲的窍门..。

难怪另一位文友

欣羡地说:

“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

但又感觉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体没有那种福气。

 

②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蔽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成天里不用看时钟,漫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能够睡一大部分天。

太阳、月亮、星星,轮番与你静静相对,这份隔断尘寰的清静,的确令人向往。

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觉寂

4/12

 

寞呢?

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急忙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的“畅叙离情“。

可见田园的清静,仍是敌可是友谊的温馨。

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

喜。

由于“鸟语”究不及“人语”能够互通情素。

陶渊明先生只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以外,仍旧要“悦亲戚之情话”。

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

招待洞外闯进的陌生人,也关怀着洞外的人间光阴。

我想那时代假如已有电话,陶先生必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衲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相互谈论一番。

由于“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山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③我认为山川令人理智清明,友谊令人心灵温厚。

名山胜迹,总愿与挚友同游;美景良

辰,亦望与挚友共享。

张心斋把朋友分红五类,他说:

“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他诚然趣话连珠,亦见得古人有此悠闲。

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一生,其乐其实不亚于徘徊于

 

青山绿水之间。

辛弃疾不是说吗: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

”溪山就是挚友,挚友胜似溪山。

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仇家,但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此后,东坡去看望他,

安石留他同住山间。

东坡答诗云:

“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

”仍旧是无穷文章知音之感。

 

④人到中年此后,心情由灿烂趋于平庸,原来都会偏向山川田园,但是生为一个繁忙的

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行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找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够充分一下心灵。

不然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可以平

 

静。

杜甫固然歌颂“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其实不甘愿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丽。

由于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大愿,也有“希望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

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忱,也失掉了生活的情味,唯恐连山川田园之乐,

 

都不可以领会了。

 

⑤提及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特别简单知足的。

比方说,走走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会一下名家笔下的境界;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襟;抽闲去买点鲜

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活力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精神焕发一番;学习一下烹饪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可以说是豪侈的俗愿,倒能够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

活得快乐。

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这样则固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觉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⑥近来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一样风格的书画。

文雅的主人了如指掌似地为我们讲解画法、笔意。

他的书斋里更有很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

 

5/12

 

玩,意兴无量。

最风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

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

 

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⑦这样看来,我们临时无田园可归时,不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只自己

能徘徊此间,亦能够此境与朋友共享。

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能够“心远地自偏”了。

 

(选择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上海词典第一版社)

11.请解说第①段中“窍门”的含义。

(3分)

答:

12.文中第④段划横线句子在构造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剖析。

(4分)

答:

13.联系全文,谈谈文章以“方寸田园”为题有什么妙处。

(4分)

答:

14.身处都市中的人们应如何在方寸灵台之间去自辟一片田园?

请联合文意回答。

(4分)

答:

 

五、语文文字运用与表达

(17分。

选择题10分,每题

2分;20题4分;21题3分)

15.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筹集(chóu)

B.点缀(zhuì)

C.流浪(piāo)

D.眩晕(xuàn)

酝酿(yùn)

揣测(cǔn)

踉跄(pán)

厌恶(zēng)

真理(dì)锱铢必较(zhū)

..

匿迹(nì)愤愤不平(yīng)

..

作揖(jī)沸反盈天(fú)

..

狭小(ài)平安无事(yàng)

..

16.以下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河边洋溢紫荆花逍遥自在B.舒畅慈详芦柴棒礼上来往

C.苛刻疏朗护身符长吁短叹D.仰慕宽慰丹凤眼安之若素

17.以下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哈姆莱特》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一位妄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理想主义者和敏感多思的

....

人文主义者形象。

B.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仇敌等笑话令人忍俊不由,可他怜悯弱者、疾恶如仇

....

的品行却让人敬重。

C.林黛玉纤弱清丽的倩影,幽怨含情的媚眼,呼天抢地的低泣,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

....

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D.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以熟练的艺术技巧,刻画了不一样的人物形象,描述了很多富裕戏

剧性的场面,情节波涛起伏,动人心魄。

....

18.以下句子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矫捷的才情、广博的知识和充分的准备是争辩取胜的前提,而流利的表达则是争辩输赢的重点。

B.固然“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有一些夸张,但是精读细研《论语》的确能使我们得益无量。

 

6/12

 

C.亲情陪伴着我们的生命历程,浸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像暖和的阳光照射在我们心灵深处。

D.那些不惜牺牲可贵时间、放弃优胜生活条件、无私地为社会服务的青年志愿者都是是值

得我们敬重的人。

19.挨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以我观物,帮物皆着我之色彩”,面对春光,有人高歌“”,有人低吟

“”;面对秋景,有人但见“”的明媚,有人却见“”的

凄婉。

①满园春光关不住②秋季万里净,山暮澄江空

③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④流水落花春去也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

20.古代男子行冠礼后,都要取字。

请从下边供给的两个人物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参按例句加以讲解,并研究先人名与字意义的关系。

(4分)

(1)曹操,字孟德:

“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意思是希望其拥有美好的品德操守。

(2)韩愈,字退之:

“愈”为赛过、高出之意,“退”为拘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告之意。

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

讲解:

 

研究:

 

21.名著阅读(3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题目。

 

《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在桃园结为兄弟,立誓要丹诚相许,

同心戮力,兴复汉室。

此后,三人干出了一番震天动地的事业。

这个故事给了你如何的启迪?

 

启迪:

六、写作(40分)

 

22.以“收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许多于700字;③不得流露个人有关信息。

 

7/12

 

2017年湖南省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卷

 

班级

姓名

编号

选择题(共

24

分,2分/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15

16

17

18

19

 

答案

 

8.请把上边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分)

译文:

(2)死生亦大矣。

(2分)

译文:

9.默写出以下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诗经·卫

风·氓》)

(2).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3).莫道不销魂,,。

(李清照《醉花阴》)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余音袅袅,。

(苏轼《赤壁赋》)

 

10.阅读下边的唐诗,达成题目。

(4分)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

诗歌描述了边地艰辛强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

将士们的情怀。

 

11.请解说第①段中“窍门”的含义。

(3分)

答:

 

12.文中第④段划横线句子在构造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剖析。

4分)

答:

 

13.联系全文,谈谈文章以“方寸田园”为题有什么妙处。

(4分)答:

 

14.身处都市中的人们应如何在方寸灵台之间去自辟一片田园?

请联合文意回答。

4分)

答:

 

8/12

 

20.(4分)

讲解:

 

研究:

 

21.名著阅读(3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题目。

《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在桃园结为兄弟,立誓要丹诚相许,同心戮力,兴复汉室。

此后,三人干出了一番震天动地的事业。

这个故事给了你如何的启迪?

 

启迪:

 

9/12

 

22.作文(40分)

 

10/12

 

11/12

 

2017年湖南学考语文参照答案

 

1.D2.D3.D4.B5.D6.A7.B

 

8.

(1)足够极尽眼观和耳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2)死与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呀。

9.

(1).子无良媒秋认为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4).如泣如诉不停如缕

10.边塞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

 

11.指“友谊的温馨”以及“归隐田园的乐趣”

12.承前启后,由上文作者对“归隐生活”的见解,转入下文对现代都市人找寻心灵安逸的追求。

 

13.运用比喻,将“心灵田园”“精神田园”用“方寸田园”形容,表达了人生活在都市,只需心中有田园,在都市仍旧享受田园生活。

 

14.沉静、淡泊,追求心灵的充分,看重友谊。

15.C16.B17.C18.A19.C

 

20.诸葛亮,字孔明:

“亮”为光芒充分之意,“孔明”为很亮之意,名与字有共同关系。

先人的名与字之间有共同关系或相反相成关系。

21.关羽、张飞

团结就是力量(同心合力办大事)。

 

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