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877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docx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docx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

2015年度报告

 

学术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12月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2015年度报告

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第二十三条规定要求,学术委员会年度报告向校教代会汇报。

根据我校工作实际,学术委员会2015年度报告由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能力、学术影响力、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术制度建设和学术事务管理、学风建设、结束语等八个部分组成。

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16日止。

一、学科发展

1.人才队伍

2015年,学校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搭建用才平台,优化人才环境,全面推进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

全力引进领军人才,2015年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1人;继续打造“黄山学者”品牌效应,引进学科带头人,2015年度共引进“黄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黄山青年学者”7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人、特聘教授2人;加大海外人才招聘力度,引进青年学术骨干,2015年度共引进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0人,讲师3人。

扎实做好在职教师的培养选拔,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加大在职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国外大学进修访学的力度,2015年度共遴选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36人、《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人,学校公派出国留学人员4人、国内1年期进修访学10人。

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外语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选派了33名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英语集中培训,为2016年公派出国访学储备人选。

2.学科建设

2015年,学校瞄准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部署,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

启动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支持仪器科学与技术、地质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及工商管理6个已立项的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组织校内学科平台建设项目验收会,同时遴选一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投入建设,扶持和发展若干学科方向和学科交叉领域,制定学科建设项目库管理办法;各学科依据现有基础和建设情况,以服务国家需求、突出重点和特色、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原则,分析学科优势和发展潜力,编制学院和学校的“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实施全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预评估工作,将预评估分为自我评估和专项评估两种类型;组织落实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工作;参考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对我校不同的学科分层量化具体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对学院分别从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年度建设成效等4个方面进行考核;完善学科建设目标管理。

3.基地建设

重点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

组织完成了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绩效项目验收和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16年绩效考核补助申报工作;完成了安徽省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工作;组织我校牵头建设的34个重点科研基地按时完成了科技部每年度开展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填报工作;组织完成了教育部对重点科研基地实验室危化品安全检查的自查和整改工作;组织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显示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了实验室网站信息化建设工作;2015年全年积极配合相关学院和老师完成省、市工程研究中心等共建科研基地相关项目的申报30余项。

组织开展2015年度实验室自制设备项目的立项申报与评审工作,确立研制项目23项;继续加强实验室自制仪器设备项目的过程管理;开展自制仪器设备项目的中期检查与验收工作。

继续推进实验室达标行动。

加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实验室和重点科研基地的环境建设工作,推进大精仪共享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校分析测试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管理委员会和教育部组织的实验室计量认证现场考核,正式获得CMA证书,标志着校分析测试中心迈入国家队行列,为中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人才培养

1.招生与就业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有关招生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招生录取原则顺利完成招生任务;按时完成三级学位的申请受理、审查和授予(见表1)。

表1:

招生、就业情况

年度

招生情况

授予学位情况

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

学士

硕士

博士

2015

8190

2615

194

6800

2333

101

2.质量工程建设

积极组织国家级、省级2015年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申报。

2015年获批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包括:

特色专业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3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5项、教学名师3人、教坛新秀5人、教学团队2项及名师(大师)工作室2项、名师工作室(辅导员)4项、教学成果奖17项、教学研究项目20项和13项重大教改项目。

组织安徽省振兴计划项目申报,获批1项专业结构调整服务地方发展计划中新专业建设项目。

组织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申报和建设,获批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成功在爱课程网上线。

积极组织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

2015年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办学类型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为办好英才计划的重要一环,经过深入研讨,决定下放管理权限,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政策,切实落实办学中心下移。

目前正在对英才计划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工作思路等进行重新定位。

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整合学院、学校、企业的资源和力量,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目前我校共有11个专业开展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9个专业开展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时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试点工作,土木工程和自动化2个专业同时开展本科、硕士试点工作。

4.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

积极组织协调相关学院申请国家专业评估和认证。

2015年建筑学本科和硕士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住建部组织的第五次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评估,获得五年有效期;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和车辆工程等3个专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组的专业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申请2016年度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的要求,向已通过认证的专业下发“关于考查“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通知”,要求各学院准备并完成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补充材料。

根据学校本科专业评估方案及指标体系,组织、协调相关学院有关专业的校内评估工作。

2015年组织了微电子、应用物理学、财政学、工业设计、风景园林、测绘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地理信息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12个专业的校内评估工作。

5.留学生情况

录取“中国政府国别奖学金”留学生3人、“高校研究生项目”留学生31人、“支持地方政府项目”留学生8人,在校留学生近200人,毕业留学生12人。

开设中华传统武术特色课程,组织留学生参加第二届中国(亳州)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并获得大会表演第2至第7名的好成绩。

策划、主办了我校第二届留学生国际文化艺术节。

选派7名项目学生赴美进行为期2年(大二、大三)的学习。

荣获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2015年度《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突出贡献奖”。

选拔、录取、培训了22名学生进入德国硕士生项目;并成功派出16名毕业学生赴德国深造。

三、科研能力

2015年,围绕学校全局目标和工作计划,着重在科技成果培育、重大项目预研、创新团队建设、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科研环境优化等方面实施开展。

1.科研经费与项目

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校科研到账总经费28805.35万元,包括纵向科研到账研制经费17144.28万元,横向到账经费11661.07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163项,首次获得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和仪器研制3项;获批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21项。

2.科研奖励

2015年度我校共获各类科技奖励32项,其中获安徽省政府奖励共20项,其中安徽省一等奖5项(为合作单位);教育部二等奖1项。

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家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合作单位)。

3.产学研合作

组织参加政府、企业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11次,征集、发布技术需求信息16次,累计1133项;推荐技术成果221项,形成合作意向63项;每月定期向安徽省科技厅技术转移工作系统报送科技成果信息;编印最新成果宣传册、专利清单,编印《产学研工作简报》;学校连续7年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奖。

 

四、学术影响力

1.专利情况

学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科技成果培育力度,大力组织开展科研专利申报,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贡献度。

(见表2)

2.学术报告讲座

学校继续加大学术报告邀请力度,积极营造校园良好学术氛围,进一步推进学术信息资源共享和师生学术交流。

(见表2)

3.外聘兼职学术职务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需要,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我校外聘兼职学术人员。

(见表2)

表2:

学术影响力情况

年度

专利

学术报告

外聘兼职学术职务

专利申报

专利授权

专利转化

学术交

流场次

院士报告

顾问教授

客座教授

兼职教授

2015

581

368

8

465

12

1

3

17

4.学术论文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科技论文的统计发布结果,学校每年对我校的论文数据组织统计核对和发布,我校2014年论文被收录及引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见表3)。

表3:

2014合肥工业大学论文被收录及引用情况

检索系统

2014

数量(篇)

全国高校及研究机构排名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1414篇

69

47

48

51

61

科学引文索引(SCIE)

631篇

81

93

91

101

95

工程索引(EI)

780篇

52

55

56

56

60

国际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S,即原ISTP)

116篇

81

71

75

82

87

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

3175篇

5649次

49

59

58

61

63

科学引文索引(SCI)

2705篇

19459次

91

92

98

94

89

8篇学术论文成功入选2015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提名论文。

(见表4)

表4:

校2015年度F5000提名论文列表

序号

第一作者

论文题目

期刊

页码

1

张旭东

改进的PMD距离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12

17

04

480-486

2

吴良海

大气粒子散射特性及其对空间偏振分布的影响

光学学报

2011

31

07

27-33

3

范裕

宁芜盆地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及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岩石学报

2010

26

9

2715-2728

4

李叶

面向时变的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信号的处理方法研究与实现

仪器仪表学报

2010

31

1

8-14

5

汪荣贵

基于照度分割的局部多尺度Retinex算法

电子学报

2010

38

5

1181-1186

6

丁明

独立风光柴储微网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电网技术

2013

37

03

575-581

7

储昭碧

基于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频率和幅值估计

自动化学报

2010

36

1

60-66

8

姜绍通

茶多酚和大蒜素在冷却肉涂膜保鲜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

2010

31

10

313-316

2014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我校有2篇入选,分别是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茆美琴教授发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论文“包含电动汽车的风/光/储微电网经济性分析”和李叶(导师:

徐科军教授)发表于《仪器仪表学报》的论文“面向时变的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信号的处理方法研究与实现”。

根据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于2015年2月2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我校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任伟新教授入选“土木和结构工程”榜单,排第3位。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派出师生员工出国(境)开展交流、合作等共计625人次。

其中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133个、教职工214人,赴海外交流、学习学生411人。

协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第三届中德非晶研讨会”;协助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举办“第七届国际精密机械测量学术研讨会”;协助经济学院举办“澳大利亚中国经济研究学会-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会议暨第四届皖江经济论坛”。

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外国专家局2015年度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项、“单位重点聘专项目”10项,教育部“海外名师项目”1项、常规外专引智项目91项,安徽省“外专百人”项目1项、培育项目2项,安徽省教科文卫引智项目2项。

争取外专经费合计657万元人民币。

聘请中长期外籍教师25人,教授各类专业课程、英语课程和通识课程。

六、学术制度建设和学术事务管理

1.学术制度建设

2015年4月29日,校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学部分委会学术事务管理暂行办法》(合工大学术函〔2015〕4号)、《合肥工业大学拟聘兼职学术职务聘任管理暂行办法》(合工大学术函〔2015〕5号)。

2.学术事务管理

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合肥工业大学学术事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合工大政发〔2014〕123号)文件规定,2015年度学术委员会开展学术决策、审议、评价、咨询等事项清单如下所示。

(见表5-8)

表5:

2015年度学术决策清单

序号

实施办法规定内容

实际开展工作

1

(一)校务部

1.教师职务聘任的学术标准。

2

(二)教务部

1.自主设置或者申请设置的专业;

2.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

3.教学成果的评价标准;

4.学历教育的培养标准;

5.教学计划方案;

6.招生的标准。

教学指导委员会完成

3

(三)科学技术研究院

1.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

4

(四)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1.学术评价、争议处理规则,学术道德规范;

2.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组织规程,学部分委员会章程。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学部分委会学术事务管理暂行办法》

5

(五)其他需要提交决策的学术事务。

表6:

2015年度学术审议清单

序号

实施办法规定内容

实际开展工作

1

(一)校务部

1.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2.教师职务聘任的办法。

(1)1月,关于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规定(初稿)

(2)3月,合肥工业大学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

2

(二)教务部

1.专业建设规划;

2.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办法;

3.教学成果的考核办法;

4.招生的办法。

(1)1月,合肥工业大学合肥校区、宣城校区2017年在浙江、上海招生时的各专业的选考科目

(2)5月,2015版本科教学计划

(3)7月,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新专业申报

3

(三)研究生院

1.学科建设规划;

2.交叉学科、跨学科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设方案;

3.学科资源的配置方案。

(1)3月,合肥工业大学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方案

(2)4月,合肥工业大学学科建设项目库管理办法

4

(四)科学技术研究院

1.科学研究重大学术规划;

2.学术机构设置方案;

3.科研成果的考核办法。

(1)1月,组建合肥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合肥工业大学社科联)

5

(五)国际事务部

1.对外学术交流合作重大学术规划。

6

(六)其他需要提交审议的学术事务。

(1)4月,合肥工业大学学术交流资助办法

(2)4月,合肥工业大学拟聘兼职学术职务管理暂行办法

(3)4月,学术委员会2015年度1-4月学术事务管理情况

表7:

2015年度学术评价清单

序号

实施办法规定内容

实际开展工作

1

(一)校务部

1.高层次人才引进岗位人选;

2.推荐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的任职人选;

3.人才选拔培养计划人选。

(1)4月,职称评审中涉及的部分期刊的学术水平

(2)5月,副高代表作的学术鉴定

(3)6月,高级职称的学术评价初评

2

(二)教务部

1.对外推荐教学研究成果奖。

2.学校教学研究成果和奖励;

3.自主设立各类教研基金、教研项目;

4.自主设立各类教学奖项等。

教学指导委员会完成

3

(三)科学技术研究院

1.对外推荐科学研究成果奖;

2.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和奖励;

3.自主设立各类学术、科研基金、科研项目;

4.自主设立各类科研奖项等。

(1)1月,2015年度“秋实计划”项目的学术评价

(2)4月,2015年度“春华计划”项目的学术评价

(3)9月,2016年度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拟推荐项目的学术评价

(4)10月,2015年度省科技重大专项拟推荐项目的学术评价

(5)10月,第十六届安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及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拟推荐候选人的学术评价

(6)11月,安徽省2016年度科技计划拟推荐项目的学术评价

4

(四)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1.外聘兼职学术职务人员的聘任人选。

(1)已聘任顾问教授1名、客座教授3名、兼职教授17名

5

(五)学生工作办公室

1.研究生交流年会的学术成果评定。

(1)11月,学生工作办公室:

研究生交流年会优秀论文和科技标兵的学术成果的学术评价

6

(六)其他需要评价学术水平的事项。

(1)3月,2014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学术成果能否等同于在“2010校定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认定

(2)3月,学术成果评审中国外期刊(会议)是否与“2010校定核心期刊”相当

表8:

2015年度学术咨询清单

序号

实施办法规定内容

实际开展工作

1

(一)校务部

1.制订与学术事务相关的全局性、重大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1)1月,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行政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4月,“十二五”以来师资队伍“三种经历”执行情况

(3)12月,合肥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讨论稿)

2

(二)教务部

1.教学重大项目的申报及资金的分配使用。

(1)4月,2015版本科教学计划设计要点暨“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工作

3

(三)财务部

1.学校预算决算中教学、科研经费的安排和分配及使用。

4

(四)科学技术研究院

1.科研重大项目的申报及资金的分配使用。

5

(五)国际事务部

1.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赴境外办学,对外开展重大项目合作。

6

(六)其他需要听取学术委员会意见的事项。

(1)3月,征求《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专家建议稿)意见

(2)3月,征求“学术成果评审流程”的意见 

七、学风建设

1.大学生学风建设基础性工作

加强学生课堂、早操、晚自习考勤等学风管理,2015年,检查早操110次,晚自习130次,抽查各学院主干课程150余门次,课堂检查830多节次。

组织开展“优良学风班级评选”等活动,浓厚学风建设氛围。

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在本科生中开展2015年度“十佳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等评选表彰,共评选出“十佳学生党员、十佳素质标兵、十佳班长”等各类十佳大学生70名,优秀学生干部311名,优秀三好学生156名;研究生中以研究生科技标兵、优秀毕业生等评奖评优活动为载体,先后评选出研究生先进个人342人,先进集体10个,许琨、汪俊、武晓妹等三位研究生入选合肥工业大学第二届“感动工大人物”;在全校学生中依托“华英朋辈学校”,组建优秀学生标兵巡回报告团,组织主题宣讲报告30余场,主题交流活动20余场,覆盖学生18000余人。

深入开展学风调研,形成2015年学风建设报告。

制定院级学风检查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学风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拓展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加强考风考纪教育管理。

通过制度解读、案例警示、文明倡议、主题班会加大诚信考试诚信学术教育宣传力度,扎实推进辅导员监巡考制度。

及时处理违纪学生并做好处分学生的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工作。

全年12名学生因违纪受到处分。

加强考试诚信、课堂诚信、学术诚信、还款诚信、网络诚信宣传教育,开展研究生学风建设宣讲等教育活动20余项,开展“一封家书”等感恩教育活动10余项。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成功举办2015年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评选出获奖论文60篇,科技标兵10人,举办主场报告6场,分会场报告244场,编制《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交流年会论文集》,促进了优秀知识成果的交流、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2.师德师风建设

围绕“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四有’好教师”教师节主题,组织开展庆祝第31个教师节相关活动,对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增强全体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选树师生先进典型,弘扬尊师重教传统。

组织开展第二届“感动工大人物”评选表彰,大力宣传10位在教书育人、抗击病魔、英勇救人等方面的突出事迹,感人至深的优秀师生典型传为佳话;参与组织“同泽优秀园丁奖”评选活动,倡导全校形成尊师重教,教师潜心教学,教书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

大力宣传师德先进个人、首届“同泽优秀园丁奖”获得者,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

3.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和处理

2015年,共受理了关于“某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操作不规范”和关于我校某教授学术不端行为等2起举报,现均已完成举报的调查和学术认定工作。

八、结束语

总体来看,2015年学校以构建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教育教学体系为中心,科学谋划学科发展战略,狠抓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强化高水平科研成果导向,各项学术指标稳步上任,总体学术水平明显提高,学术治理能力大为增强。

但是,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奋斗目标要求、与学校肩负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职责与担当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与不足。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形势,我们深感学校学术发展仍任重道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学术委员会将在学校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按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和《合肥工业大学章程》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术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学术事务决策、审议、评价和咨询管理规范化工作;加强基层学术单位的组织建设,成立学院分学术委员会,进一步理顺校学术委员会、学部与学院分学术委员会的关系及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