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773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生物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课标中,对这节课的要求是:

搜索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实例,为理解水平。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遗传变异基础知识和有关规律后,进一步认识和学习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这是本节重点讲述内容,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如何指导实践应用的同时,更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社会的整体性方面有更成熟的思考、更多的启示。

(二)核心素养

培养遗传变异规律是如何指导育种实践的能力,认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的一体性

(三)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原理,并举例说明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比较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例子。

2.能力目标: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3)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

重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应用。

(五)教学难点

1、分析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2、用遗传图解表达育种过程。

三、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可遗传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有过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册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变异类型,为理解各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及可能结果分析和优缺点分析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以及分析事物具备的两面性,即育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生活经验方面: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育种有关的物品,如杂交水稻(大米)、各种类型的猫狗等宠物,对育种有一些感性认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最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导入法,合作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两种育种都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创设情境;探究问题;归纳总结;习题反馈。

五、教具

PPT课件、白板

六、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分两组搜集我国在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面的成就,并了解培育的过程。

导入:

通过育种方面的成就,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远古时代就出现了育种,直至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兴起了多种育种方式,并取得丰硕成果。

新授课:

一)、 选择育种

(1)古印第安人的育种方式是什么?

(2)这种育种方式的局限性有什么?

那如果想将某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能否用这种育种方法?

如果不行,那应该如何做呢?

二)、杂交育种

1.概念:

P99

2.应用:

P99、

3.过程和方法:

思考:

杂交育种概念中的核心特点是什么?

探究活动一:

如何“集优”

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矮秆能抗倒伏,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

怎样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ddTT)?

简要说出育种方案并写出遗传图解(各组讨论)

问题引导

1.怎样将矮杆和抗病两种性状结合到一起?

杂交后可能出现几种性状?

2. 我们得到的这种品种可以代代遗传吗?

(不可以) 什么样的品种可以代代遗传呢?

3. 那么如何得到纯种并保留下来呢?

 4. 如果这样需要的时间要多久呢?

规范书写

学生上黑板板书遗传图解,需要进行纠错并规范化遗传图解的书写步骤和内容。

问题导引:

上述结果是如何出现的呢?

4、杂交育种所应用的原理、及发生时间

问题导引:

性状的重新组合过程中有没有新基因的出现?

如果不能的话,那应该怎样做呢?

5、杂交育种的优点和缺点:

三)、诱变育种

引入太空育种案例

问题导引:

1.诱变育种的概念?

遗传学原理是什么?

P100

2.引起基因突变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P100

3 .新品种中有没有产生新基因?

与杂交育种相比有哪些优点?

4.诱变育种是否获得的都是我们需要的理想果实?

从太空中下来的品种有没有可能是不好的呢?

宇航员上天的时候为什么要穿宇航服呢?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基因突变有利变异少)

5.基因突变还有什么特性呢?

(不定向性)

6.该育种方式有哪些不足?

又可以这么克服呢?

7、诱变育种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

1.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

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生产中一般选用的育种方法是()

A.诱变育种B.多倍体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

2.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

A:

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生物杂交

3.现代农业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B、产生的突变全部是有利的

C、提高了后代的稳定性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答案:

[]

4.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法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A.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B.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

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5、我国运用返回式运载卫星搭载水稻种子,返回地面后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长粒大,亩产达600kg,最高达750kg,蛋白质含量增加8%-20%,生长期平均缩短10天。

请回答:

1)水稻产生这种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产生变异的原因是

2)这种方法育种的优点有__________

五)小结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比较:

列图表

方法归纳:

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从基因组成上看,目标基因可能是纯合体,可防止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便于制种和推广;也有可能是杂合体,即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如杂交水稻、玉米的制种。

六)课后作业:

分层练习

七)板书设计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可遗传变异,来源有三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有过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册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变异类型,为理解各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及可能结果分析和优缺点分析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以及分析事物具备的两面性,即育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生活经验方面: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育种有关的物品,如杂交水稻(大米)、各种类型的猫狗等宠物,对育种有一些感性认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最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效果分析

在学习了遗传变异有关规律后,今天学习育种相关知识.是对遗传变异内容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入,也是科学指导人的生活实践、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充分展现。

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今天的教学:

 

一、从学生的角度:

 

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交流,乐在发现,乐在有感,乐在悟道。

在整堂课中是灵动的,收获较多。

二、从教师的角度:

 

1、围绕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组织教学,达到课堂的高效性、和谐性。

本节课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生物学科特点,恰当的制定了符合德育一体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从浅至深,具体、明确,符合课标精神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让学生回顾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还培养了学生进行实践的能力。

2、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符合学生发展实际。

 

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机智,双边活动的气氛活跃;从经典案例图片入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等。

突出过程原理优点缺点的教学重点,辅以恰当的例题,让学生轻松巩固课堂内容。

 

3、使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育种过程,将科学知识与艺术观赏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使学习积极性高涨。

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方法灵活,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引发质疑,引导学生思维活跃,从感性到理性,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高效性,让学生归纳总结,突破重点和难点,带给学生成就感。

4、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教学效率高。

充分做到在呈现教学内容上的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而且有效。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遗传变异基础知识和有关规律后,进一步认识和学习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这是本节重点讲述内容,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如何指导实践应用的同时,更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社会的整体性方面有更成熟的思考、更多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原理,并举例说明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比较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例子。

能力目标: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3)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点

重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

1、分析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2、用遗传图解表达育种过程。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评测练习

1.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

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生产中一般选用的育种方法是()

A.诱变育种B.多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

2.20世纪50年代以前,水稻都是高杆的,由于高杆容易倒伏,不利于密植而影响产量。

为了培育出矮杆水稻新品种,以利于合理密植提高产量,应选择下列哪种育种方法()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3.育种专家用高杆抗锈病水稻与矮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杆抗锈病水稻,这种育种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

环境条件的改变

4、杂交育种进行选择优良品种是从______开始的()

A.亲本B.子一代

C.子二代D.子三代

5.现代农业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

()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产生的突变全部是有利的

C、提高了后代的稳定性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

6.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法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A.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

中到一个品种上

B.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

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7.2003年1月,100粒洛阳牡丹种子随“神舟四号”飞船一起遨游了太空。

经太空试验的牡丹种子将发生()

A.花朵会更大更艳B.花朵会变小

C.变成“另类”牡丹D.A、B、C均有可能

8.通过诱变育种培育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 B.青霉素高产菌株

C.二倍体无子番茄 D.八倍体小黑麦

9.诱变育种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材料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为稳定,因而可加速育种进程

A.①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④

10、我国运用返回式运载卫星搭载水稻种子,返回地面后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长粒大,亩产达600kg,最高达750kg,蛋白质含量增加8%-20%,生长期平均缩短10天。

请回答:

1)水稻产生这种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产生变异的原因是

2)这种方法育种的优点有__________。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后反思

这节课,感觉既有闪光点,当然也有不足。

总结如下:

一、目标达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合作,思维对话,已经水到渠成得达成。

学习效果比较满意。

教学整体思路明确,教学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

讲解过程中,采用视频、图片展示、设疑和问答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语言精练和准确。

二、亮点分析: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分析,将课下活动与课上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有了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在讨论中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体会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训练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过程。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入手提出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研讨,亲身体验了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加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研讨活动中,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和结果,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大胆质疑,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态度、求新、求异精神的主旨。

(4)教学效果良好。

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

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交流,乐在发现,乐在有感,乐在悟道。

在整堂课中是灵动的,收获较多。

三、不足之处

最明显的就是因为时间的制约,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对于每个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解析。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课标分析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课标中,对这节课的要求是:

搜索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实例,为理解水平

本模块前5章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本章集中讲述遗传和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得到更多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