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757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

2009-12-1118:

43

 

湖南同升湖实验学校

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选择题(33分)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怪癖pǐ    生肖xiào    忤逆wǔ         惊魂甫定bǔ

B、勖勉xù    太监jiān    拓片tà         一蹴而就cù

C、熟稔rěn   舐犊shì     绯闻fēi        良莠不齐yǒu

D、洞穴xué   湖泊bó      重创chuāng     怙恶不悛quān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记者在北京遇到了久违的前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

尽管他已逾古稀之年,但是身板依旧硬朗,精神矍铄,脸上依旧挂着那一如既往的标志性微笑,与记者谈笑风生。

B、静心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似乎翻阅自己曾有的体验,一切肢离破碎的过往,所有的苦涩、彷徨、迷惘都真实地在这一刻扎根。

C、远方青山凝碧,绵延直至天边;近处河网纵横,沙洲芦荻,一湖蜿蜒至海;脚下屋舍俨然,犹如世外桃源:

站在山上举目远眺,眼前徐徐展开是一幅写实的山水画。

D、一个人在青春期读些什么书可不是件小事,书籍、友谊、自然环境三者构成了心灵发育的特殊氛围,其影响毕生不可磨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人要是有一颗象草木一样“不怨寒暑移”的心,就不会抱怨天气变化、寒暑交替,遇事就会处变不惊,安之若素。

B、在希腊圣托里尼岛,在随处可见的白色教堂和露天的咖啡座中,我第一次看到洁白丰满的鹈鹕,就像一位优雅的绅士特立独行地从我们身边走过。

C、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

“七月流火,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D、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B、审计建议,对奥运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招投标问题,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吸取教训,并加大对责任者的处罚力度。

C、瑞士著名制药企业诺华公司6月12日宣布,该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用于临床试验,并预计于今年秋季开始正式批量生产。

D、从今年3月份起,拥有陕西神木县户口的城乡居民,只要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将享受近乎免费的住院报销制度。

5、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张。

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

请选出恰当的一项                                                (     )

甲、         大启尔宇,长发其祥

乙、         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         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分店开张,乙送乔迁新居,丙送七十大寿。

B、甲送七十大寿,乙送乔迁新居,丙送分店开张

C、甲送七十大寿,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乔迁新居

D、甲送乔迁新居,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七十大寿

二、现代文(论述类,实用文体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茶与诗的结合,基本上可以说是盛唐以后的事,因为盛唐以前,文人饮茶既没有形成普遍风尚,也没有自觉地与文学艺术活动发生密切关系。

进入中唐,茶成为城乡贵贱“无异米盐”“难舍须臾”的日常生活饮料,饮茶之风亦从寺院“刮”到世间,形成了好茶风尚。

起先的茶会是以寺院为地点以诗僧与文人为主体的,如皎然、陆羽等组织的杼山茶会,实际上是一种大型诗会。

后来即使不约集正式的茶会,文人也好与僧人品茗赋诗,并以此为清雅之举。

而大量颇具诗意的茶的别名进入诗人的审美领域,如“瑞草魁”“甘露”“涤烦子”等。

从这些别名中,我们既可以看出唐人对茶的喜爱程度及对茶的品味的提高,又可以看出茶已经成为文人的重要审美意象。

此外,一批好茶文人雅号的出现,证明唐代的“茶人”已经“成熟”。

如陆羽,以其《茶经》首开中国茶道净胜而被尊为“茶神”;如白居易,自称是“别茶人”;如卢仝,以其一首“饮茶歌”而获茶中“亚圣”的美称。

中晚唐好茶风尚是相对于盛唐嗜酒风尚而言的。

作为诗国高潮的唐代,茶,酒与唐诗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而唐代“嗜酒风尚”的形成与“盛唐之音”紧密相随,而随着高扬的时代精神的退去,低迷的时代精神的形成,好茶风尚便代替酒风尚而起,诗风亦随之变化。

茶主和谐与酒主愤激的特性的差异,自然造成了盛唐诗歌外拓、天然、昂扬的风格向中唐内敛、锻炼、低沉的风格的转变。

嗜酒到好茶的转变,并不是酒、茶两种饮料的简单异位,而是时代精神使然。

清,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是由魏晋的人物品评引入诗歌领域的。

如钟嵘《诗品》评范云诗“清便婉转”,属柔美;评刘琨,卢谌诗“自有清拔之气”属壮美。

而《文心雕龙·风骨》则发展出“风清骨俊”的审美标准。

中唐以后兴起,茶和诗融合更紧,形成了以清为基调的一系列特征——清寒、清苦、清瘦、清硬等。

清新是茶的精神和本质,也是诗歌求新发展的催生剂。

当然,茶、诗之清新追求是社会心理及生活的折射。

经安史之乱而入中唐,以理性反省为前提的“哲学的突破”,成了诗歌变新的哲学基础。

而这种“变新”首先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选择与偏爱。

文学史告诉我们,中唐的诗歌偏于近体,其古体的偏于清新,是中国诗歌体格的大新变。

而律诗体轻,便于弄巧,与茶体清、质清的特质及制茶、烹茶、斗茶、分茶之精巧密切相关。

茶以它芳冽、清神的特性,激起文人墨客无穷的雅兴,即如薛能《留题》所云“茶兴复诗兴”,这说明茶与诗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

茶使人在冷静中反思现实,产生感慨与联想,茶成了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女神”,而诗正是这种“灵感”的载体。

至此,我们说如果酒之“尚陈”代表了厚重典雅的古典美,那么茶之“尚新”则代表了浅近轻灵的近世美,这正与盛唐、中唐诗美得转型相对应。

6、下列对唐代茶与诗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盛唐以前,文人饮茶还没有形成普遍风尚,茶与诗也没有发生什么密切的关系。

B、中唐的好茶风尚,为茶与诗的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C、唐代有些茶会实际上是一种大型的诗会。

D、盛唐以后,好茶风尚取代了嗜酒风尚,白居易等人的诗风也随之变化。

7、下列不能作为盛唐以后茶与诗关系密切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进入中唐,茶成为城乡贵贱“无异米盐”“难舍须臾”的日常生活饮料,饮茶之风亦从寺院“刮”到世间。

B、即使不约集正式的茶会,文人也好与僧人品茗赋诗,并以此为清雅之举。

C、大量颇具诗意的茶的别名进入诗人的审美领域,如“瑞草魁”“甘露”“涤烦子”等。

D、卢仝,以其一首“饮茶歌”而获茶中“亚圣”的美称。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中唐,一批好茶文人的雅号往往与茶有关,如白居易,自称是“别茶人”。

B、盛唐诗歌外拓、天然、昂扬的风格与盛唐人的嗜酒风尚密切相联;而中唐内敛、锻炼、低沉的风格与他们好茶的习惯有关。

C、清新是茶的精神和本质,也是中唐诗歌求新发展的催生剂。

茶、诗对清新的追求是社会心理及生活的折射。

D、中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后,诗歌出现了变新,而这种变新的哲学基础是以理性反省为前提的“哲学的突破”。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翻译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游三游洞记(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

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

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

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

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

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

背有石如床,可坐。

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

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

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

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

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

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

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

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

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

若予者,虽其穷幽徙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

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呜呼!

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9、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溪之外,翠壁千寻           寻:

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一寻

B、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     适:

到某地去

C、谁摈斥予乎?

               斥:

斥责

D、虽其穷幽徙险              徙:

变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

 /吾尝终日而思矣。

B、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而地得因人以显。

         /蒙故业,因遗策。

D、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11、下列各句对本文的阐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像白乐天、元微之等所谓的名人,其所经历的地方,即使是贬官泛游的地方,也可能流传后世,作者在没有被贬的情况下游览了此地,并写下了本文。

B、本文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描写了自己的游览经历,并集中笔墨对“三游洞”的景致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并进而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C、白居易等多人都是因为被贬于此或因贬路过此地才来此游玩,三游洞的名称由此得来,三游洞也成为成为贬官们自得其乐的地方,因此三游洞与便贬官之间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

D、作者通过对三游洞的描写,流露出寻幽探险的欣然心态,并表达出美景常藏于偏远而游人不至的遗憾。

非选择题(117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九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译文:

                                                                                    

(2)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

译文:

                                                                                   

(3)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译文:

                                                                                    

1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作者所说的“有幸”和“不幸”的理由。

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戏题仕女图·出塞 (清吴伟业)

玉管秋尽雁连天,碛里明驼路几千。

夜半李陵台前月,可能还是汉宫圆。

【注】①《出塞》图画的是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的情景。

②碛(qì):

沙漠。

【双调】大德歌·春 (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

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予雁无消息,则是双燕斗衔泥。

(1)吴诗中的“雁”和关曲中的“燕”,在作品中都是反衬的作用。

吴诗中的“雁”南飞和昭君的北行,形成反衬,突出昭君内心的悲伤。

关曲中的“燕”                                    (3分)

(2)关曲中“虚飘飘柳絮飞”是实写,                                             (2分)

吴诗中的“可能还是汉宫                                                          (2分)

15、古诗文默写。

(6分,每空1分)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以为固。

(贾谊《过秦论》)

(2)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9分)

秋天,秋天  (台湾)张晓风

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

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

是哪个聪明的古人想起来以木像春而以金象秋?

我们喜欢木得青绿,但我们怎能不钦仰金属的灿白。

对了,这就是灿白,闭着眼睛也能赶到的。

在云里,在芦苇上,在满山的翠竹上,在满谷的长风里,这样乱扑扑地压了下来。

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久,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

但秋是永远不会被混淆的——这坚硬明朗的金属季。

让我们从微凉的松风中去认取,让我们从新刈的草香中去认取。

已经是生命中第二十五个秋天了,却依然这样容易激动。

正如一个诗人说的:

“依然迷信着美。

是的,到第五十个秋天来的时候,对于美,我怕是还要这样执迷的。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的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

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

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

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的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

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

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

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

我仍然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后来,到了柳州,一城都是山,都是树。

走在街上,两旁总夹着橘柚的芬芳。

学校前面就是一座山,我总觉得那就是地理课本上的十万大山。

秋天的时候,山容澄清而微黄,蓝田显的更高了,没有人能忘记柳州的,没有人能忘记那苍郁的、沉雄的、微带金黄色的、不可描摹的山。

日子被西风吹尽了,那一串金属性,有着欢乐叮当声的日子。

终于,人长大了,会念《秋声赋》了,也会骑在自行车上,想象着陆放翁“饱将两耳听秋声”的情怀了。

秋季旅行,相册里照例有发光的记忆。

还记得那次倦游回来,坐在游览车上。

车子一路走着,同学沿站下车,车厢里越来越空虚了。

“芷”,我忽然垂下头来,“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我们生命中的同伴一个个下车了,作为慢慢稀松了,你会怎么样呢?

”“我会很难过的。

”她黯然地说。

分别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无恙,我们的梦也都无恙——那些高高的山,不属于地平线上的梦。

而现在,秋在我们这里的山中已经很浓很白了。

偶然落一阵秋雨,薄寒袭人,雨后常常又出现冷冷的月光,不由人不生出一种悲秋的情怀。

你哪儿呢?

窗外该换上淡淡的秋景了吧?

秋天是怎样地适合故人之情,又怎样地适合银银亮亮的梦啊!

随着风,紫色的浪花翻腾,把一山的秋凉都翻到我的心上来了。

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

我并非不醉心春天的温柔,我并非不向往夏天的炽热,只是生命应该严肃,应该成熟,应该神圣,就像秋天所给我们的一样——然而,谁懂呢?

谁知道呢?

谁去欣赏深度呢?

远山在退,遥远地盘结着平静的黛蓝。

而近处的木本朱兰仍香着,(香气真是一种权力,可以统辖很大片的土地。

)溪水从小夹缝力奔窜出来,在原野里写着没有人了解的行书,它又是一首小令,曲折而明快,用以描绘纯净的秋光。

而我的扉页空着骂我没有小令,只是我爱秋天,以我全部的虔诚与敬畏。

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太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漂浮夏云、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淳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红枫一样热切殷实的梦。

秋天,这坚硬而明朗的金属季,是我深深爱着的。

16、文中两次把秋天称为“坚硬”的金属季,“坚硬”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久,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

 

(2)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

 

18、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眼里秋的特点。

(4分)

 

19、有人说文中作者和“芷”的一段对话与本文主旨的表达关联不大,应该删去。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六、语言表达与探究(5分)

20、有人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女性之美最高妙的莫过于宋玉。

他写“东家之子”说: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有人却认为宋玉写“东家之子”的笔法不如曹雪芹描写林黛玉的笔法: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声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双方争论的焦点是:

刻画人物形象,概括描写(宋玉)和具体描写(曹雪芹)那个更适合,更有效。

假如你正在进行相关创作,你更倾向采取何种方法?

请结合上述例子,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200字左右)

 

 

七、选作题(6分) (甲、乙只能任选一题做)

甲、阅读下列两节文言短文,按要求回答21——22题。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

“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①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②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21、用/为划线句子①“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断句。

(2分)

断句: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22、结合两段短文,概括王子猷的形象特点。

(4分)

答:

                                                                                

乙、根据要求完成21——22题。

21、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据报道,国名党官员李建荣表示,7月11、12日在长沙举行的国共“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原先制订了四类议题,包括“文化交流合作”、“教育交流合作”、“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及“经贸议题”,现在“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一项。

李建荣说,国民党学者已经拟定相关议题的论文,将在论坛分组会议中提出讨论。

据了解,在2008年“大选”时,马英九就在其文化政策白皮书中,提及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构想,以整合两岸分割60年在文字、语汇等各方面形成的分歧,并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答:

                                                                               

22、下列表格是某机构对我国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状况的调查。

请根据表格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

(4分)

新修订的《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都突出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内容。

女性就业人员站全社会就业人员百分比:

45.5℅,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百分比:

38℅

2007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99.5℅ 小学六年巩固率:

99.4℅ 初中毛入学率:

98℅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991年6℅       2007年约2℅

妇女的平均期望寿命:

1990年70.5岁    2007年74岁

根据调查显示:

我国妇女儿童发展总体状况令人欣喜。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2)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A  。

(4) B  。

答:

(3)                                                                            

(4)                                                                            

八、作文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过历史之桥,令人倍觉感慨;透过《论语》我们感动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使命感;透过沉思者,我们惊讶于罗丹对躯体的诠释……

现在假设你走过历史之桥,回到了过去,在你可以任意安排情境的条件下,如果你要重温旧梦,你会选择哪一段“故事”?

如果你要开创新局,你会做什么安排?

如果你有遗憾,想要重新选择,你会如何取舍?

甚至,你可以选择过往不同年代,出现在不同空间,那么你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和那些人接触,推动什么样的事物?

请依以上的提示,以“走过历史之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答案

1、C,A、惊魂甫定fǔ,B、太监jiàn,D、湖泊pō。

2、B、肢:

3、A、安之若素: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象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特立独行:

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七月流火:

本指夏历七月,天气转凉。

惨淡经营:

①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②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