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病史现病史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750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病史现病史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病史现病史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病史现病史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病史现病史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病史现病史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病史现病史模板.docx

《现病史现病史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病史现病史模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病史现病史模板.docx

现病史现病史模板

现病史现病史模板

篇一:

[现病史]现病史怎么写

现病史(historyofpresentillness)是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可按以下内容和程序询问:

①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

包括起病时间,发病急缓,原因或诱因,均与疾病的诊断有关,如脑栓塞、心绞痛、急性肾盂肾炎等,均起病急骤,而肿瘤、风湿性心脏病等则较缓慢。

不少疾病在发生前多有一定的原因或诱发因素,如激动或劳累可诱发心绞痛,进不洁饮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

有的病人也可能把某个偶合情况当作病因或诱因,均应注意分析辨别。

如果先后出现数个症状或体征,则应按顺序记录,如心悸3个月,劳累后呼吸困难2周,下肢浮肿3日。

②主要症状的特点:

同一症状可为不同疾病所共有。

如上腹痛可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所有,也可为胃炎、胰腺炎所有。

而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同样以咳嗽为主要症状。

故主要症状的特点应全面记述,包括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

如腹泻腹痛病人,菌痢为左下腹痛,大便为脓血便;阿米巴痢疾则为右下腹痛,大便为果酱色。

又如消化性溃疡,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在几年之中可以时而发作、时而缓解,与进食有一定关系,有秋末春初加重等特点。

因此,弄清主要症状的特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③病因与诱因:

尽可能了解疾病有无明显的病因和诱因。

如急性肠胃炎、痢疾多有饮食不洁史,支气管哮喘可能与季节和过敏史有关;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多以受凉为诱因,而情绪激动、饮酒则可能是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的诱因之一。

因此问清楚以上因素,有助于明确诊断与拟定治疗措施。

但有的疾病病因复杂,病人不可能提供明确病因与诱因,并可能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因素,医师不可不加分析而完全记入病史中。

④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在疾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或新症状的出现,都可视为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出现严重贫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新症状,可能是发生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心绞痛病人突然转为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性疼痛时,则应考虑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又如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气肿和肺心病,出现气紧、心累、双下肢水肿等。

因此,问清楚疾病的发展与演变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⑤伴随病状:

是指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的一些其他症状,伴随症状常常是鉴别诊断的依据。

如咯血可为多种病因所引起,单凭此症状则难于明确诊断,问清伴随的症状则诊断的方向会豁然明确。

如大量咯血伴反复发热、咳嗽、吐脓臭痰,则可能为支气管扩张症;如咯血伴长期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者,应考虑肺结核的可能;咯血伴心悸、呼吸困难、左房室瓣面容者,应考虑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的可能。

反之,按一般规律应出现的伴随症状实际上没有出现时,也应记录于现病史中,以备进一步观察,因为这种阴性表现往往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如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巩膜无黄疸、肾炎病人无水肿等。

一份好的病史不应放过任何一个主要症状之外的细小伴随症状,因为这往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线索。

⑥诊治经过:

本次就诊前已经接受过的诊断检查及其结果,治疗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及疗效,应记述清楚,以备制定诊断治疗方案时参考。

⑦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病后的精神、体力状态、饮食情况、睡眠与大小便等,对评价病人的一般全身情况,采取何种辅助治疗也十分有用。

篇二:

[现病史]主诉及现病史的记录要点

一、主诉:

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主诉应围绕主要疾病描述,简明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能导出第一诊断。

二、现病史:

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应当按时间顺序书写。

内容包括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伴随症状、发病后诊疗经过及结果、睡眠和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以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等。

(一)发病情况:

记录发病的时间、地点、起病缓急、前驱症状、可能的原因或诱因。

(二)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描述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或加剧因素,以及演变发展情况。

(三)伴随症状:

记录伴随症状,描述伴随症状与主要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发病以来诊治经过及结果:

记录患者发病后到入院前,在院内、外接受检查与治疗的详细经过及效果。

对患者提供的药名、诊断和手术名称需加引号(“”)以示区别。

(五)发病以来一般情况:

简要记录患者发病后的精神状态、睡眠、食欲、大小便、体重等情况。

书写现病史时应注意:

1.现病史描写的内容要与主诉相样相符。

2.书写应注意层次清晰,尽可能反映疾病的发展和演变。

3.凡与现病直接有关的病史,虽年代久远亦应包括在内。

模板如下:

主诉:

反复咳嗽、咯痰22年,伴心慌、气急2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

患者自1990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白色泡沫样痰,每年多在秋末冬初时发作2~3次,每次发作持续7~10天,经阿奇霉素、咳必清等药治疗可好转。

2001年以来,咳嗽、咯痰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早晚尤剧,每日痰量约10~20ml,为白色泡沫样,咳嗽咳痰加重时伴有心慌和活动劳累后气短,日常生活尚可自理。

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经常不规律服用止咳、祛痰、平喘药,效果尚可。

2年前开始,咳嗽及咯白色泡沫痰终年不停,心慌、气急逐渐加重,且无明显季节性。

有时伴有发热,多在38℃左右,不伴有盗汗,每日痰量50~60ml,急性加重时痰量可增至100ml左右,呈黄色脓性痰,并出现双下肢浮肿,日常生活明显受限。

曾在本市__医院住院三次,均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经“青霉素”、“氨茶碱”、“氨苯喋啶”等药物治疗,上述症状好转,浮肿消退。

但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半月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咯黄色脓性痰,不易咯出,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食欲差伴有轻度恶心,无呕吐、腹泻,尿量减少。

当地医院经“青霉素”、“消咳喘”等药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病情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11×109/L,中性80%。

X线胸片:

两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紊乱、增多。

右肺下动脉干横径18mm,心影大小正常。

影像学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表现。

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肺心病”收入院。

本次发病以来,精神差、饮食不佳,睡眠欠佳,小便量减少,体重无明显变化。

篇三:

[现病史]各类疾病现病史

患者于五年前因配偶去世,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不适,伴出冷汗,症状持续约5分钟,当时无放射性痛、无意识障碍、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症状自行缓解,患者未予重视,未及时就诊。

平时偶有胸闷发作,一般持续时间3-5分钟,均自行缓解,从未随访,也不治疗。

近一年患者出现活动后气急,患者曾于2009-10-19全身体检时发现:

1.EKG:

窦性心律,左室肥厚,T波改变;2胸片:

两肺纹理增多,亦未行治疗。

近一周患者情绪波动后胸闷症状频繁发作,入院前七天活动后出现胸闷,为心前区闷堵感,伴大汗淋漓,无放射痛,无明显气促,症状持续约15分钟,当时来我院门诊就诊,测血压170/100mmHg,查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左室肥厚,T波改变。

考虑“高血压、冠心病”给予灯盏草静脉点滴及麝香保心丸对症治疗,症状缓解。

入院前三天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伴头晕,无黑朦、晕厥,症状持续15分钟左右,当时赴第十人民医院就诊,查心电图结果同上,心肌酶谱正常,给予“丹参”等治疗,患者胸闷症状仍时有发作,无明显气促,无发热、咳嗽,夜间尚能平卧,尿量无明显变化。

今来本院急诊复诊,查头颅CT:

基底节腔梗。

急诊遂以“脑梗,高血压病”收入病房。

患者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软,胃纳欠佳,睡眠可,二便正常,无近期体重下降。

患者,李鹤忠,男,53岁。

入院时间:

2010-07-13。

主诉:

发现肌酐升高3年,维持性血透10月,浮肿半年。

现病史: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泡沫尿、夜尿增多,一般3-4次,当时无关节疼痛,无发热,无皮疹,无口腔溃疡,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眼睑、双下肢水肿,于长海医院检查,查尿蛋白阳性,血肌酐大于300umol/L,给予肾衰宁、开同等药物治疗。

以后复查肾功能指标进行性升高,同时发现血压高,血压最高时约为180/100mmHg,服用洛丁新等治疗,血压控制欠佳(140-190/60-100mmHg)。

09.7查肌酐600umol/L,于长海医院行“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术”,并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09.11月就近转我院血透室治疗,维持每周3次血液透析,每次血透4小时,每次脱水4KG左右,后尿量逐渐减少(具体不详),同时应用益比奥纠正贫血。

近半年患者饮食、饮水均不控制,透析间歇体重增长5,8kg,给予增加透析剂量,但患者依从性仍差,并逐渐出现全身浮肿、双下肢乏力,时有站立不稳,经常跌倒。

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且伴咳嗽、咳白色粘痰,无痰血,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失语,无耳鸣,无二便失禁,无肢体偏瘫,头晕。

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慢性肾衰竭”收入病房。

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差,精神差,食欲尚可,睡眠欠佳,大便秘结,小便量约150ml/24小时,否认近期体重明显减轻。

15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增高,在外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初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近10年因血糖控制不佳,应用胰岛素治疗。

近5年视力进行性下降,现仅有光感。

患者平时不注意饮食控制,自规律性血透后,患者经常暴饮暴食,更不注意血糖控制,胰岛素应用极不规范(或少用,甚至不用),血糖波动大,最高时为血糖50mmol/L,低时2mmol/L。

09.9因尿储留予长期留置导尿。

09.10月前“脑梗”住院,未遗留后遗症。

否认“心脏病”史。

否认肝炎、血吸虫、伤寒等其他传染病史。

否认食物过敏史,否认青霉素类、链霉素类等药物过敏史。

否认输血史。

否认外伤史。

随社会预防接种。

持续头晕7小时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7小时在冷水冲头后突然出现头晕、耳鸣,出冷汗,伴视物旋转,反复恶心、呕吐8次,非喷射性,均为胃内容物,无明显头痛,无意识障碍,无黑朦、耳聋,

1/41页

无两便失禁、四肢抽搐,无胸闷、心悸,无肢体偏瘫,无腹泻、腹痛,无呕血、黑便,遂呼叫120送入本院急诊。

当时测血压183/92mmHg,查快速肌钙蛋白I0.01ng/ml快速葡萄糖20.0mmol/L?

快测定尿素4.98mmol/L快测定肌酐70.00umol/L快测定尿酸342.00umol/L快肌酸激酶112.00U/L快速钾3.6mmol/L快速钠138.0mmol/L快速氯104.0mmol/L快速CK-MB8.0U/L,血常规:

血常规白细胞6.4×10^9/L红细胞4.63×10^12/L血红蛋白146g/L,血气分析:

PH7.39PCO236.00mmHgPO282.00mmHgHCO3-21.00mmol/L?

tCO223.00mmol/L?

SBE-3.00mmol/LSBC22.00mmol/L?

ABE-2.00mmol/L?

sO296.00%。

复测血糖14.0mmol/L。

头颅CT:

1.轻度脑萎缩2.双侧筛窦轻度炎症。

心电图:

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给予消心痛、法莫替丁等治疗并予留观,留观期间患者曾呕咖啡色液体1次,约20ml,查呕吐物隐血试验(化学法)++。

现患者仍觉头晕不适,故急诊拟“头晕待查:

高血压、糖尿病?

上消化道出血”收入病房。

主诉:

咳嗽、咳痰4年,再发1天伴气急。

现病史:

患者4年余前始出现咳嗽、咳痰,多于冬春季发作,每年发病时间小于3月。

入院前1天傍晚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再次发作,痰量中等,为黄脓痰,不易咳出,伴气急,但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稍有胸闷,无畏寒、发热,无胸痛,无心悸,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

无咯血、痰血,无盗汗、乏力。

即来我院急诊就诊,测血压220/90mmHg,查胸片:

1.两肺纹理增多2.主动脉硬化。

心电图:

1.窦性心律2.I?

房室传导阻滞3.左室高电压,拟“支气管炎”予头孢呋辛抗感染、氨溴索曲坦、喘定平喘及吸氧治疗,患者自觉气急无好转,又予消心痛扩冠,甲强龙平喘治疗,患者症状仍无好转。

今为进一步诊治,急诊拟“肺部感染”收入病房。

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精神稳定,食欲尚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

否认近期体重减轻。

咳嗽、咳痰半月伴发热4天。

【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2010.6.24)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初症状不明显,患者未引起重视,后咳嗽、咳痰症状渐加重,痰为黄粘痰,有时不易咳出,初时无畏寒、发热,无盗汗、咯血、乏力,无胸闷、心悸,无气促,无胸痛、刺激性咳嗽,无消瘦,在家口服“头孢类”及“川贝”等药物,症状无缓解。

入院前1周来我院急诊求治,测体温37.4?

,查血常规:

白细胞9.9×10^9/L红细胞4.71×10^12/L血红蛋白131g/L红细胞压积0.431红细胞平均体积91.5fl平均血红蛋白量27.8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4.2g/L?

血小板193×10^9/L淋巴细胞比率21.5%中值细胞比率6.1%中性细胞比率72.4%C反应蛋白35mg/L。

胸片:

两肺支气管炎改变,心影增大,予“头孢美唑”抗感染治疗2天,症状无明显缓解,复测体温37.8?

,改用“克林霉素”抗感染治疗3天,体温退至正常,但咳嗽、咳痰症状仍明显,再次改用“磷霉素”抗感染治疗3天,疗效仍欠佳。

今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肺部感染“收入病房。

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精神欠佳,食欲欠佳,睡眠可,二便正常。

否认近期体重减轻。

【既往史】既往往否认有慢性咳嗽、咳痰史。

有“高血压”病史41年,最高血压170/100mmHg左右,平素服用“赖诺普利”,血压控制于140/90mmHg左右。

今年5月因左侧下肢不适于第十人民医院诊断“腰4椎间盘滑脱”,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

7年前偶有胸闷、心悸症状,于我院急诊诊断“冠心病永久性房颤”,长期服用“倍他乐克”治疗,症状发作时加用地高辛。

1985年于外院诊断“甲亢”,服药4年后控制良好。

否认糖尿病史。

2/41页

否认食物过敏史,否认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过敏史。

否认认肝炎、血吸虫、伤寒等传染病史。

否认外伤、输血史。

随社会预防接种。

近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嗜睡,感后颈部牵拉不适,曾于4.27在我院门诊就诊,测血压150/90mmHg,头颅CT:

右侧基底节、双侧半卵圆中心腔梗,予血栓通、脑复康等治疗12天,症状好转。

此后也偶有头晕不适,门诊给予拜阿司匹林、培元通脑等口服药物治疗。

本次于入院前1天夜间如厕时突然出现头晕,无头痛,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二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肢体偏瘫,无言语不利,无昏迷、无意识障碍,无胸闷、心悸,遂来我院急诊求治,当时神清,测血压220/120mmHg,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予甘油果糖、硝酸异山梨脂扩血管等治疗,患者头晕稍缓解。

入院当天中午午休后起床再次出现头晕症状,仍无恶心、呕吐,无头痛,遂来我院门诊复诊,测血压210/120mmHg,今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脑梗塞”收入病房。

主诉:

口干、多饮、多尿1月伴消瘦,加重一周。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1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口干、多饮(每日约1热水瓶)、消瘦(近一月减轻约6kg),尿量较前稍有增多,具体量未测。

感乏力,当时无明显纳亢、多食、心慌、怕热、多汗、情绪易激、四肢感觉异常、双手震颤等症状。

6月3日来我院糖尿病专科就诊,查空腹血糖13.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6.3mmol/L,尿酮体++,尿蛋白-。

同时测血压140/100mmHg,本拟“高血压、糖尿病”予以药物治疗,但患者未遵从治疗,仅控制饮食。

近1周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双下肢明显乏力,无麻木、疼痛,无浮肿,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泡沫尿,无夜尿增多,无头昏,无视物模糊,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无意识不清等症状。

故患者再次来我院门诊就诊,查糖化血红蛋白9.4,C-肽3.17ng/ml胰岛素59.61pmol/L,血粘度正常,总胆红素20.1umol/L?

直接胆红素7.4umol/L?

谷丙转氨酶41U/L谷草转氨酶31U/L碱性磷酸酶83U/L总蛋白79.1g/L白蛋白50.1g/L球蛋白29.0g/L白球比值1.7总胆汁酸1.7umol/L谷氨酰转肽酶67U/L?

尿素7.7mmol/L?

肌酐69umol/L尿酸382umol/L葡萄糖19.1mmol/L果糖胺417umol/L?

总胆固醇5.8mmol/L?

甘油三酯2.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4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79mmol/L?

载脂蛋白A1.0g/L?

载脂蛋白B1.4g/L?

脂蛋白(a)25.0mg/L,下肢动脉彩超:

双侧下肢动脉内膜毛糙。

颈动脉彩超:

两侧颈动脉血流通畅。

腹部彩超:

脂肪肝,测血压120/90mmHg,今为进一步治疗,门诊拟“2型糖尿病、高血压”收入病房。

反复胸闷、气促5年,再发1周伴双下肢水肿。

【现病史】患者近5年来出现反复胸闷、气促,以劳累或活动后多发,无胸痛,无心悸,无恶心、呕吐,无端坐呼吸,无夜间呼吸困难,无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曾就诊于第十人民医院,目前诊断为“冠心病”,并予SSS型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具体诊治经过不详。

但患者胸闷、气促频繁发作,多次在外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多次查心电图:

房颤,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房颤”,给予“地高辛、异乐定、捷赐瑞”等口服药物治疗,病程中患者时有间歇性双下肢浮肿,服用“速尿、安体舒通”后浮肿可消退。

本次于入院前1周患者又出现胸闷、气促,无胸痛或肩背部放射痛,无端坐呼吸,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咯血,无大汗淋漓,无意识障碍,无咳嗽、咳痰、发热等,病初未予重视,但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故昨于家属陪同下至仁和医院急诊内科就诊,胸部CT:

右上肺纤维化、钙化灶,两下肺感染,左下肺占位性病变不除外,心影增大,起搏器安置中,右侧叶间胸膜结节状增厚,双侧胸腔积液伴胸膜增厚;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

正常,脑利钠肽:

277pg/ml,

3/41页

随机血糖:

7.4mmol/L,肾功能:

尿素7.2mmol/L,肌酐125umol/L,心电图:

窦律,室内传导阻滞,T波倒置,ST-T异常,左心室肥大,予“头孢西丁、银杏达莫”等静滴,患者症状稍有好转,今来我院内科就诊,未予特殊处理,直接拟诊为“冠心病、肺部感染”收入我科病房以进一步诊治。

主诉:

口干、多饮、多尿1月伴消瘦,加重一周。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1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口干、多饮(每日约1热水瓶)、消瘦(近一月减轻约6kg),尿量较前稍有增多,具体量未测。

感乏力,当时无明显纳亢、多食、心慌、怕热、多汗、情绪易激、四肢感觉异常、双手震颤等症状。

6月3日来我院糖尿病专科就诊,查空腹血糖13.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6.3mmol/L,尿酮体++,尿蛋白-。

同时测血压140/100mmHg,本拟“高血压、糖尿病”予以药物治疗,但患者未遵从治疗,仅控制饮食。

近1周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双下肢明显乏力,无麻木、疼痛,无浮肿,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泡沫尿,无夜尿增多,无头昏,无视物模糊,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无意识不清等症状。

故患者再次来我院门诊就诊,查糖化血红蛋白9.4,C-肽3.17ng/ml胰岛素59.61pmol/L,血粘度正常,总胆红素20.1umol/L?

直接胆红素7.4umol/L?

谷丙转氨酶41U/L谷草转氨酶31U/L碱性磷酸酶83U/L总蛋白79.1g/L白蛋白50.1g/L球蛋白29.0g/L白球比值1.7总胆汁酸1.7umol/L谷氨酰转肽酶67U/L?

尿素7.7mmol/L?

肌酐69umol/L尿酸382umol/L葡萄糖19.1mmol/L果糖胺417umol/L?

总胆固醇5.8mmol/L?

甘油三酯2.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4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79mmol/L?

载脂蛋白A1.0g/L?

载脂蛋白B1.4g/L?

脂蛋白(a)25.0mg/L,下肢动脉彩超:

双侧下肢动脉内膜毛糙。

颈动脉彩超:

两侧颈动脉血流通畅。

腹部彩超:

脂肪肝,测血压120/90mmHg,今为进一步治疗,门诊拟“2型糖尿病、高血压”收入病房。

脑梗:

患者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伴视物旋转,尤其在体位改变时症状明显加重,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黑朦、耳鸣、耳聋,无两便失禁、四肢抽搐,无胸闷、心悸,无肢体偏瘫。

慢支:

患者4年余前始出现咳嗽、咳痰,多于冬春季发作,每年发病时间小于3月。

入院前1天傍晚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再次发作,痰量中等,为黄脓痰,不易咳出,伴气急,但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稍有胸闷,无畏寒、发热,无胸痛,无心悸,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

无咯血、痰血,无盗汗、乏力。

即来我院急诊就诊。

坠积性肺炎:

入院前3天家属发现患者咳嗽,痰多,痰液白色粘稠不易吸出,无明显畏寒发热,无明显胸闷、气促,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无明显意识障碍,无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无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家属曾在家中自行用吸痰器吸出少量白色粘痰,无黄脓痰、腥臭痰,患者症状呈缓慢进行性加重,遂于今日来本院门诊求治,门诊直接以“肺部感染,脑梗后遗症”收入病房。

反复咳、痰3年,再发伴气喘1天

【现病史】患者3年前开始每于秋冬季节或天气变化时,易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咳白痰,

4/41页

无气喘,无胸闷、胸痛、咯血、刺激性干咳、盗汗,每年累计超过3个月,病初多于附近地段医院及我院内科门急诊随访,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曾明确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昨日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为少许白色脓痰,不易咳出,伴有气喘,夜间气喘有所加重,静息状态下即有气喘,不能平卧,有胸闷、双下肢浮肿,无发热、畏寒、盗汗,无胸痛、心悸,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咯血、痰中带血,无咳粉红色泡沫状痰,无腹痛、腹胀、腹泻。

至同济医院就诊,查胸片:

右下肺炎症,血常规:

白细胞12.2×10^9/L,中性细胞比率68.2%。

予以“喘定、速尿、硝酸甘油、西地兰、头孢唑肟”抗感染、扩冠、利尿、改善心室率等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拟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住入我科。

急性胰腺炎:

中上腹胀痛不适伴恶心1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天晚餐少量饮酒后出现腹部不适,初不适部位为中下腹偏右,渐至中上腹部,以胀痛为主,为持续性,伴恶心欲吐,并出现尿色加深呈深茶水样,伴胸闷、心悸,无腰背部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无呕吐,无胸痛、气促不适,无呕血、便血,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未及时就诊,自服“丹参滴丸”后症状未见好转,至入院当日晨急诊于临汾地段医院,当时查血常规示“WBC8.7×10^9/l,N81.1,”,FPG9.06mmol/l,EKG示“窦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并查血淀粉酶(结果未出),予抗生素(具体不详)静滴后患者腹部不适症状明显缓解,至下午血淀粉酶示879U/L,考虑“急性胰腺炎”,建议患者住院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于今日下午转诊我院急诊内科,未予特殊处理,直接拟“急性胰腺炎”收治入我科病房。

否认既往类似发作史。

否认发病前进食油腻食物及暴饮暴食史。

追问病史,患者6年前于铁路医院行“胆囊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