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75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

《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4 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

专题04熔化与凝固第01期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

专题04熔化与凝固(第01期)

导入:

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倒入后很快就能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地降低到和容器外壁的水温相同,这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

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水又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水温不会降得过低,这一过程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时什么呢?

物理知识:

熔化,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1.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判断物质的物态变化是凝固还是熔化,不能只看最终形成的物质状态,还必须分析变成这种状态的初始状态是什么,熔化的初态是固态,末态是液态;凝固的初态是液态,末态是固态。

典型例题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解析】:

A、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不是熔化现象;B、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C、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是气态变为液态不是熔化现象;D、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物品,放一会儿就会在物品上有一层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选B.。

【答案】:

B.

易错点拨:

溶化是指固态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开来,最后变成液态的现象,如糖在水中会溶化;而熔化是固态物质吸热变成液态物质的现象,如冰吸热变成水。

针对练习1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湿衣服结冰B.铁水浇铸成零件

C.河水结冰D.雪化成水

1.D解析:

A、湿衣服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B、铁水浇铸成零件,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C、河水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D、雪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选D。

针对练习2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钢变成钢水B.盐溶于水形成盐水

C.用铜水铸造一个铜球D.用水和面

针对练习3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

3.D解析:

A、雨是有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A错误;B、雾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B错误;C、霜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C错误;D、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正确.故选D。

针对练习4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4.B解析:

物质的熔化是受热由固态的变成液态的过程;而物质的溶解是指物质溶于水成为溶液的过程。

其中冰棒受热(吸热)溶化成水,而棒棒糖则是溶于水中(也就是溶解)。

答案选B

2.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规律:

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温度变化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温度一直升高;另一种是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后保持不变,待全部变为液态时温度继续升高。

1.海波、冰、各种金属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解析】:

晶体在熔化前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熔化后吸热温度上升。

A图象是晶体凝固图象。

B图象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图象是晶体熔化图象,D图象是非晶体凝固图象,故答案选C。

【答案】:

C

【方法总结】:

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关键是观察图象是否有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线,若有则是晶体,没有则是非晶体;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只需看整个线段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若是上升的则是熔化图象,若是下降的则是凝固图象。

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1.C解析: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BC段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体是晶体,熔点是48℃,A正确;不符合题意;BC段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正确;不符合题意;BC段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晶体在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不是用来升高温度的,而是用来完成熔化过程的,C错误;符合题意;第10分钟后处于熔化后,此时物质处在液态,D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针对练习2物体在吸收热后,它的温度将()

A.一定上升B.一定不变C.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不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

2.C解析: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所以物体在吸热后温度可能上升,也可能不变。

针对练习3水银的凝固点是—39℃,液态煤油的凝固点是—3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而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员要测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A.体温汁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

3.C解析: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是靠其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表现温度变化的。

也就是说,液体温度计中的工作物质一定要保持液态。

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为—39℃,液态煤油的凝固点为—30℃,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南极的气温低,在—90℃的低温下煤油和水银早已凝固成固体,用这两种液体做成的温度计已“失效”。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用酒精做成的温度计仍能正常工作,故选C。

针对练习4下图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晶体在EF段呈液态,温度不变B.晶体在FG段处于凝固过程,温度上升

C.晶体在FG段处于凝固过程,温度不变D.晶体在GH段呈固态,温度不变

4.C解析:

晶体的凝固与晶体的熔化互为逆过程,根据晶体的熔化图象,我们可以对比分析晶体的凝固图象,在EF段,晶体呈液体状态,并且从E点到F点过程中:

晶体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达F点时,达到晶体的凝固点。

在FG段,晶体呈固液并存状态,是晶体的凝固过程,并且从F点到G点时的过程中,固体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晶体在放出热量,温度却不变,到达G点时,液体全部变成固体。

在GH段,晶体呈固体状态,并且从G点到H点过程中,晶体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答案选C。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我们经常看到卖鱼的人常在鱼的周围放上一些冰;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

问题:

为什么要在鱼的周围放一些冰?

菜窖里为什么要放几桶水?

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同样凝固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凝固点,二是继续放热。

典型例题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

若对烧杯底部加热,当烧杯中冰块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块能熔化吗?

为什么?

【解析】:

冰是晶体,冰熔化时须满足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0℃;

(2)持续吸热。

本题中,烧杯里的冰块虽然已熔化了一半,但熔化过程尚未结束,温度仍保持在熔点0℃,试管中的碎冰块通过热传递,温度也达到了冰的熔点0℃,但由于此时烧杯和试管间没有温度差,故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内的冰块无法继续吸热,也就不能熔化。

【答案】:

试管内的冰块不能熔化,因为冰是晶体,冰熔化时须满足两个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0℃;

(2)持续吸热。

烧杯里的冰块虽然已熔化了一半,温度仍保持在熔点0℃,试管中的碎冰块通过热传递,温度也达到了冰的熔点0℃,但由于此时烧杯和试管间没有温度差,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内的冰块无法继续吸热,也就不能熔化。

针对练习1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

如图8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

1.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解析:

利用水结冰来防止桔子被冻坏,是利用了水凝固时放出热量。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样桔子的温度不致于降到太低,把桔子冻坏。

针对练习2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  )

A.游泳结束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

2.B解析:

A、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是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符合题意;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会使周围更凉快,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故选B。

针对练习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

各举一个例子.

答: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3.

(1)熔化吸热的例子有:

在长途运输海鲜时会放些冰块(利用冰块熔化时吸收热量,降低鱼箱内的温度,从而使海鲜不容易变质).夏天吃冰棒感觉凉爽(冰块熔化时吸收热量,降低人体的温度).医疗上用冰袋降温;饮食行业用冰袋降温(如往葡萄酒中加冰块)等.

(2)凝固放热的例子有:

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放出的热量使菜不会冻坏.在北方的果园,冬天很冷的时候,需要往果树上洒水,这时就是利用凝固放热,使果树不易被冻坏.

1.【山西省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在AB段是液态

C.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min

1.C解析:

晶体是指具有固定熔点的物体,即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48℃不变,由此可知海波是晶体,所以A错误,C正确;晶体在AB段时是固态,吸收热量,当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BC段是晶体熔化的过程,用时4min,此时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结束后,CD段的海波处于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所以B、D错误;选择C。

2.【山东省泰安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图象,由图可判断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晶体解析: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图示的物质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这种晶体的熔点是0℃.

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

3.A解析:

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错误.故选A.

4.【2013•湖北省武穴市龙坪中学年秋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

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

4.A解析:

水变成白雾,并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白雾还是液态的小水滴,由小水滴变成雪,则是由液体变成固态,为凝固。

5.在“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小组设计如图1甲、乙所示的两套实验方案.

(1)请分析评估两套实验方案

(2)下表是某小组的测量数据:

时间/min

0

2

4

5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温度/℃

33

36

40

38

46

48

48

48

48

48

49

50

51

52

53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所示的坐标中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是晶体其熔点是  .

6.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  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6.

(1)均匀受热、

(2)B、42、(3)吸收、不变、增加、固液共存、(4)升高.解析:

(1)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所以在做实验时把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应该使试管受热均匀.

(2)读数时视线就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是俯视、C是仰视都会使读数不正确.温度计所对应的示数是42℃.(3)海波是晶体,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同时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4)蜂蜡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温度上升.

1.【甘肃省兰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1.D解析:

A中白雾,B中雨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水,是液化现象;C霜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的固态,是凝华现象;D冰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正确选D。

2.【辽宁省葫芦岛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马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

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后其内能减小

2.A解析:

本题是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认识,沥青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A正确。

B、沥青属于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故B错误。

C、沥青熔化时吸收热量,故C错误。

D、沥青被烤化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D错误。

3.【广西河池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2分)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的状态为  (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3.晶体;固液共存解析:

由图示可知,图像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可知此物质为晶体;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5min到第15min,所以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4.【福建省龙岩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下图中能在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B.C.D.

4.D解析:

温水被冷冻的过程中,温度是降低的,并放出热量,故AB错;水在0℃时开始结冰,温度保持不变,所以C错,D正确;应选D。

5.【辽宁省盘锦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5.D解析:

冰棍是由液态变成的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冰棍包装袋上“白粉”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态的冰,属凝华现象,故B错;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周围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吃冰棍解热是固态变成了液态,属熔化现象,故D正确;应选D。

6.【福建省郊尾、枫江、蔡襄教研小片区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6.A解析:

读题知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酒精的熔点是-117℃,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南极最低温酒精不会凝固,符合要求,A选项正确,选填A;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31℃,-39℃,若使用煤油或酒精温度计测量南极最低温,煤油在-31℃凝固,水银在-39℃凝固,无法测量,故B.C.D选项错误。

7.【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1)当实验进行到2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态;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选填“高”或“低”)。

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7.

(1)B-11

(2)-6固液共存(3)晶(4)低越低解析:

(1)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是,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注的液面相平,读数时,注意分度值,注意在零摄氏度以上还是以下。

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11℃;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从表格中能够看出晶体固液共存时温度是-6℃,因此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6℃,在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有一个固液共存的状态,继续放热,温度不变,因此此固体属于晶体;(4)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

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越低。

8.【湖南省邵阳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

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

A.密度大熔点高B.密度小熔点高C.密度大熔点低D.密度小熔点低

8.B解析:

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密度应该小的,耐高温则熔点高。

9.【吉林省长春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B、冰C、松香D、石蜡

9.B解析:

晶体:

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常见的晶体有冰、金属、海波、食盐、奈等;

非晶体:

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松香、沥青、石蜡等。

故选B

10.【湖南省常德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10.B解析:

雾的形成是气态变液态,属液化放热,所以A错;冰变成水是固态变液态,属熔化吸热,所以B正确;.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气态变液态,属液化放热,所以C错误;樟脑丸变小,是固态变气态,属升华要吸热,所以D错误;应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