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687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docx

《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docx

软考高项培训整理笔记共25页

前言

1.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上午考试分5部分:

项目、技术、法规、集成、英语(5道题),项目35分,30分;下午是案例和论文,全是项目管理。

2.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4项内容:

基础、立项、整体、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需求、合同和配置管理。

3.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考某某与某某的区别:

一定要从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关联”三方面讲。

一、基础知识

1.知识点

1.1项目:

(1)特点:

产出结果是产品或服务、一次性的,核心区别是独特性。

(2)项目的分类:

重点在项目组合、项目群,特别是论文中,这两块很重要。

(3)项目和运作的区别

1.2项目管理

(1)目标及约束

(2)理念

1.3干系人和组织结构:

(1)干系人的分类及职责

(2)项目经理的角色和职责

(3)组织结构

1.4项目管理流程:

(1)阶段特点

(2)生命周期**

2.项目管理概述

目标:

多、快、好、省、广。

3.项目

(1)分类:

子项目、项目、项目群、项目组合。

A、项目群:

将多个相关项目整合在一起。

运作:

把多个相关的活动整合在一起。

B、项目组合:

把项目和运作整合在一起,提供资金支持。

(2)项目与运作的区别:

区别

关联

项目

一次性的

知识积累

运作

周而复始

(3)项目成功因素:

(尽量少做事,最小化范围)

A、人的因素:

意识、培训;

B、技术方法的因素;

C、流程的因素:

有序。

取非就是失败的因素。

一个团队,合适的方法加正确的流程。

4.项目管理

(1)TQCS(时间、质量、成本、目标):

多、快、好、省。

(2)目标:

要满足SMART原则。

(3)约束:

进度、范围和成本。

(4)5个技能:

管理、技术、法规、沟通、识别环境。

5.干系人和组织结构

(1)干系人的分类和职责

A、分类:

14类干系人,包括高层、核心团队(管理团队、实施团队)、外围团队、项目经理、发起人、投资人、PMO、CCB、职能部门、客户、用户、供应商、OA人员、配置管理员。

B、PMO职责:

排项目优先级(资源池、关键路径)、资源调配、流程建立和完善。

C、变更控制委员会CCB:

C1、由项目经理、高层、客户、主席(主持人)等组成。

C2、职责:

批准和否决变更请求的。

C3、CCB不做事。

(2)项目经理的角色和职责

A、计划:

谁负责谁计划。

B、领导才能:

把握方向,调配资源;如果项目经理不具备领导才能的话,找到提高领导才能的途径。

C、整合:

分过程整合和资源整合。

D、沟通:

80%-90%的时间在做沟通;55%非语言信息,38%是表情和语气,7%表达真正内容。

避免处位不当,角色职责不明确。

E、阳光心态。

(3)项目组织结构

分类

特点

优势

弱势

适用于

职能式

1.项目经理权利小

2.项目经理是联络员或协调员(协调员权利大些)

3.乌合之众

专业性好

工期长

规模小、预演

项目式

1.项目经理权利大

2.收尾时压力大(因为要遣散项目成员)

高效沟通、工期有保障

成本高

复杂度大

矩阵式

1.项目经理权利中,分弱、强、平衡三种

2.一仆二主

分享技术优势

两头报(则要先确定规则)

技术复杂度大

6.项目管理流程

(1)概念:

A、过程:

是段。

B、里程碑:

是点。

C、阶段:

将具有逻辑关系的活动组织在一起。

D、生命周期:

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

(2)ISO有18个标准过程,5个大的过程:

A、启动:

定项目章程。

B、计划: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评审打基线。

C、执行:

产生可交付物。

3定(定:

时间、成本、要求)

D、监控:

绩效信息(变更请求、绩效报告)

E、收尾:

了结本阶段所有工作、交付、PAL。

(3)项目阶段:

概念、开发、实施、收尾。

(4)阶段特点:

A、一个阶段至少要有一个里程碑(要有交付物)。

B、阶段要有评审。

C、有顺序。

D、快速跟进。

(5)生命周期分类:

产品生命周期≥项目生命周期

模型

特点

瀑布

本阶段的输出作为下阶段的输入;小项目,阶段确认

快速

需求明确

进化

需求不明确,从需求就迭代

迭代

需求部分明确,后期迭代(但不交付),从需求到确认不断迭代,最后交付

螺旋

先进行风险分析,可行再继续

喷泉

OO模型

二、立项管理

1.知识点

流程识别、可行性分析方法、财务分析。

2.流程识别

(1)甲方(建设方)流程:

可行性分析。

A、分为:

机会分析、初步分析(4个结果:

项目上马、项目下马、专题研究、可行性研究)、详细分析。

B、内容:

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环境可行性和人员可行性。

(2)乙方(承建方)流程:

A、项目识别;B、项目的论证;C、项目的投标。

3.可行性方法

(1)定性和定量两类。

(2)收益和支出分析。

(3)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分析。

4.财务分析模型

(1)概念:

A、EMV:

期望货币价值。

B、ROI:

投资回报率,也叫投资收益率,=利润/成本。

C、NPV:

净现值(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NPV越大,利润越高。

(2)投资回收期:

项目投产后的投资净收益的回收时间。

分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不考虑折现。

(正年份-1+负数/正数)

PV=FV/(1+r)n(FV终值,PV现值,r利率,n年限)

三、整体管理

1.知识点

(1)章程:

作用、内容、注意事项。

(2)项目管理计划:

内容、注意事项。

(3)变更:

来源、流程、配置管理。

(4)移交:

合同收尾、行政收尾。

2.章程

(1)作用:

A、宣布项目成立。

B、明确项目用途和项目目标。

C、给项目经理授权。

5拍:

拍脑袋、拍手、拍胸、拍大腿、拍屁股。

PMIS: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步骤:

A、自身能力评价。

B、技术可行性(写论文时要抛出问题)。

C、制定章程。

D、启动大会。

(3)内容:

A、目标;B、项目经理和组织结构;C、团队;D、确定流程;E、假设条件;F、约束因素。

(4)注意事项:

A、干系人的签字;

B、高层来发布(比项目经理职位高);

C、假设条件和约束因素后面以风险出现;

D、无规格说明;

E、无资源。

(5)怎样召开一个高效的项目启动大会?

A、会前:

做好充分准备,列出会议议程,并邮件通知与会人员;

B、会上:

高层介绍项目背景、总体规划和对本项目的期待;项目团队根据高层的期望表达决心;

C、会后:

总结记录,完善章程,并让相关干系人签字。

3.项目管理计划

(1)内容:

明确目标,定方案;定计划。

(2)步骤:

1)、明确目标,定方案;

A、进行多方案决策(如何进行多方案决策:

A1.制定多个方案;A2.确定评价标准;A3.召开决策会;A4.选定方案;A5.风险分析)。

B、确定人员能力和计划方针。

2)、定计划;

A、步骤:

A1.明确需求,确定生命周期。

A2.进行任务拆分。

A3.估算,形成进度计划和测试计划。

B、注意事项:

B1.一定要有计划。

B2.计划没有富余量。

B3.只有分计划,没有总体计划。

B4.计划里面要明确验收标准。

3)、评审,打基线(基线:

为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组文档)。

A、监控内容:

了解现状、偏差分析、变更走流程。

(监控:

计划线和执行线作比较)

B、监控步骤:

B1.确定监控方式;

B2.确定收集信息;

B3.QQA;

B4.计划的更新。

C、监控注意事项:

C1.没有监控。

C2.监控不力。

C3.监控时主观臆断。

4.变更***

(1)来源:

内部、外部和强制变更。

(2)工具:

流程、配置管理、沟通模型。

(3)流程:

A、提出变更申请;

B、评价变更:

超越客户需求,追求完美品质的需求都是不必要的变更。

(项目经理通知CCB,召开评审会议,如果涉及合同变更,得找合同仲裁)

C、实施变更:

作者确认文档;QA确认;再通知干系人。

(配置变更和需求变更是常见的两种变更)

(4)配置管理

A、定义:

(配置库不单是DB)

B、配置库的组成

组成

特点

管理员

转换流程

开发库

也叫动态库,可随意签入签出

作者

开发库评审后,有配置人员签出放入受控库,再由配置人员放入基线库

受控库

也叫主库,只能看,不能改

配置人员

基线库

也叫静态库、产品库,不能看,甚至不能看(开发人员不能看需求,测试人员可以),有变更基线、阶段基线、需求基线和发布基线

CCB

C、配置管理任务(或内容)*:

C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C2.配置项的识别与标识(标识是唯一的)。

版本状态:

草稿:

0..YZ;修订:

X.YZ(0-1,99);发布:

X.Y(1-9,0-9)?

配置项:

文档和代码。

C3.配置审计:

包括功能审计和物理审计。

C4.配置项的变更。

C5.配置状态报告。

C6.基线及统计报告:

打阶段基线和变更基线。

5.项目收尾

(1)步骤:

A、制定收尾流程;

B、合同收尾:

甲方通知乙方;产品验收;甲方行政收尾。

C、行政收尾:

文档归档,公司内部项目核实;开结项会;解散人员。

(2)合同收尾和行政收尾的区别

收尾分类

相同点

不同点

关联

合同收尾

1.产品核实

2.项目有序收尾

条款决定收尾次数

1.行政收尾后不会执行合同收尾;合同收尾后会进行行政收尾;

2.合同结束一定会有合同收尾。

行政收尾

每个阶段进行

四、范围管理

1.知识点

2.范围规划

(1)两次含义:

确定范围;管理范围。

(2)先有项目管理计划,然后进整体管理中,出项目管理计划。

3.范围定义

(1)5个输出物:

边界、验收标准、规格说明、预算、风险。

(2)V=F/C(V价值,F功能,C成本)。

4.WBS***

(1)展现形式:

A、层状:

结构性强、可读性强,不易修改;适合报告和小项目。

B、竖状:

可缩进,可包含多任务;适合团队大项目。

(2)作用

(3)分解步骤

A、识别可交付物;

B、确定分解方式;

分解方式(考点):

B1.根据任务分;

B2.根据客交付成果分;

B3.根据子项目分。

C、细分成工作包;

D、核实分解;

E、分解WBS编码;

作用:

与会计科目对应;方便汇总。

F、形成范围基线。

WBS、WBS词汇表、项目范围说明书。

(4)注意事项

5.范围确认

(1)范围核实:

对本阶段有效工作进行评审。

(2)范围确认:

对本阶段工作于别的阶段的比较。

6.范围控制

(1)特殊工具:

也就是补充规则。

(考点)

范围确定要更新,要变更的内容就是补充规则。

(2)怎样确定范围不蔓延?

(怎样防止范围蔓延?

A、确认合理的范围基线;

B、实时了解现状;

C、进行偏差分析;

D、对发生的重大偏差,按整体管理流程实施变更。

五、进度管理

1.知识点

(1)活动定义:

滚动计划、3个输出物。

(2)活动排序:

排序的4种方法。

(3)活动资源估算:

资源日历。

(4)活动时间估算:

工期和工作量的区别、获得工作量的方法。

(5)制定进度计划表:

A、形式和特点;

B、获取工期的3种方法(关键路径法、关键链路径法、PERT)。

C、优化方法:

进度、资源、成本。

(6)进度控制:

工具(偏差分析、比较、甘特图、香蕉曲线)。

2.活动定义

(1)滚动式计划:

根据目标,近期来细化,远期下一阶段再来细化。

(2)3个输出物:

活动清单、活动属性、里程碑清单。

活动清单:

活动的列表。

活动属性:

活动的详细信息。

3.活动排序

(1)依赖关系:

强制性依赖关系(硬依赖关系)、选择性依赖关系(软依赖关系)、外部依赖关系。

考试以强制性依赖和外部依赖为主,外部依赖为重。

(2)4种方法:

A、PDM:

单代号网络图、前导图。

特点:

A1.活动在圆圈里;

A2.有4种关系:

SF、SS、FF、FS(S:

Star;F:

Finish),最常用的是“完成后开始FS”。

B、ADM:

箭线图、箭头图、双代号网络图。

说明:

B1.有虚活动(没有资源和时间的活动)的,一定是ADM;

B2.一个节点后有多个节点,只一个画实线,其余画虚线。

C、CDM:

条件格式图,通常采用GERT表现。

特点:

C1.有条件分支和回路;

C2.网络节点,都只有一个起始节点和一个结束节点。

D、网络计划模板:

为提高效率,把常规的活动放在一起。

4.活动资源估算

(1)确认资源和确认资源种类。

(2)项目日历通常决定资源日历。

5.活动时间估算***

(1)工期和工作量的区别:

工期就是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的范围。

工作量就是工期内花费的时间。

(2)估算方法:

单值估算、多值估算、后备分析。

说明:

第2个特殊工具。

(3)单值:

分两类。

A、有历史数据:

参数、类比、外推。

A1.参数:

精准度取决于模型。

A2.类比:

比较客观,不考虑历史。

A3.外推:

分前推、后推、旁推(根据别的历史估算现在)。

B、无历史数据:

专家判断、Delphi(评标委员会就是典型的Delphi)、自底向上(特点是比较精确)。

(4)多值估算***:

3点估算,加权平均法得出平均值。

A、114:

期望值=(1*乐观值+1*悲观值+4*可能值)/6。

B、110:

σ=(悲观值-乐观值)/6。

σ也就是标准差。

C、正态分布:

面积是1(第一个标准差68,第2个标准差95,第3个标准差99)。

6.制定进度计划表

(1)形式:

甘特图、里程碑图、网络图。

形式

特点

甘特图

有资源,无依赖关系;适合制定团队计划;能看出工期;管理成本高。

里程碑图

无资源,有依赖关系;适合高层报告;能看出工期。

网络图

无资源,有依赖关系;适合优化进度;看不出工期。

(2)工具计算方法***

A、关键路径法CPM:

不考虑资源约束。

又分数路径法和计算法两种。

A1.关键路径:

在项目网络图中持续时间最长的路径。

A2.计算法:

A21.活动有4个值:

最早开始ES、最晚开始LS、最早结束EF、最晚结束LF。

A22.从左往右,取大值;从右往左取小值。

A23.总时差TF:

当前节点所在路径上,最多的富有时间。

自由时差FF:

本节点在不影响后续节点最早开始的富有时间。

在关键路径上,总时差和自由时差都为0。

A24.公式:

TF=LF-EF。

TFi=LSi-ESi或TFi=LFi-EFi

FFi=min(ESi+1-ESi)-EFi

说明:

垂直减:

下-上;平行减:

右小-左值。

B、关键链路径法:

考虑资源约束。

C、Pert法:

考虑风险,计算工期和完工概率。

多个活动并行计算:

活动概率相乘,得出完工概率。

(3)优化:

A、进度优化:

在进度大于工期要求情况下,同时要考虑风险。

B、资源优化:

资源尽量平滑。

B1.好处:

使计划更合理;使项目执行中避免出现冲突。

B2.有两种情况:

B21.资源限定,优化工期;

B22.工期限定,优化资源(资源直方图,削峰填谷,资源平移)。

C、优化方法:

8种,4类。

C1、T:

赶工;快速跟进;提高资源效率(提高利用率和生产率)。

C2、Q:

降低质量等级。

C3、C:

加入;分包。

C4、S:

范围缩5C0F

7.活动进度控制

(1)香蕉曲线

说明:

越靠近ES线,越能早完成。

六、成本管理

1.知识点

(1)成本估算:

内容、分类。

(2)成本预算:

输出(成本基准S曲线、资金需求)。

(3)成本控制:

挣值分析技术。

2.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和成本预算,两者差值就是资金需求。

(1)分类

阶段

早期

中期

近期

分类

量级估算

概要估算

确定性估算

偏差

-25%+75%

-10%+25%

-5%+10%

(2)3方面内容:

A、项目本身的费用:

直接和间接。

B、质量成本:

B1.分3种:

预防成本、评价成本、测试成本(内外测试成本,也叫失效成本)。

B2.两类:

一致性成本(预防成本和评价成本)和非一致性成本:

测试成本。

B3.提高一致性成本,降低非一致性成本;非一致性成本占项目成本5%比较合适。

C、风险成本:

早期多用:

专家判断、参数方法;后期:

类比估算方法。

3.成本预算

资金需求大于成本基准,资金需求=管理储备金+成本基准。

(1)成本基准:

包括风险储备金和项目成本。

项目成本有不同的分法:

A、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

在WBS里面能找到的成本。

B、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随工作量改变而变化的成本。

固定成本:

不会随工作量改变和变化的成本。

C、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

因选择方案A,放弃B,B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

因选择方案A,放弃B,投入到A的前期成本。

(2)项目资金需求:

A、直线折旧:

P/n

B、加速折旧:

(在前1/3时间折旧了大部分),分为以下两种:

B1.年数和折旧:

P*(n-i+1)/S,S=n*(n+1)/2。

例如:

100万,年折旧10万,第4年折旧=100*(10-4+1)/((10*11)/2)。

B2.双倍余额折旧:

2*P’/n(P’设备原值减去折旧)。

说明:

P包含:

原值、残值、处置率。

4.成本控制

考试重点。

(1)原理图***

说明:

A、BAC:

完工预算;AC:

完工实际成本;PV:

计划成本;EV:

挣值。

B、BAC=∑PV

C、AC、PV和EV在同一垂直线上。

D、EV一般小于PV,AC大于PV。

(2)EV有两种方式计算:

A、百分比

B、AB法则:

开工就算A%,完成后算B%。

一般有:

0%-100%;100%-100%;20%-80%;50%-50%几种。

(3)概念及公式:

A、进度偏差SV=EV-PV’;SVP(SV比)=SV/PV;

B、成本偏差CV=EV-AC;CVP(CV比)=CV/EV;

C、进度绩效指数SPI=EV/PV;(SPI小于1说明延期,大于1说明提前,例如:

SPI=3/5,则只完成了任务的60%)

D、成本绩效指数CPI=EV/AC;(CPI=1/2,说明超支了50%)

E、完工尚需估算ETC=BAC-EV(非典型性偏差;ETC=EAC-AC(典型性偏差);

F、完工估算EAC=AC+ETC(严重偏差);EAC=AC+BAC-EV(非典型性偏差);EAC=BAC/CPI(典型性偏差)。

EAC经常考。

注意:

EAC=AC+ETC和ETC=EAC-AC这两个公式无关。

七、质量管理

1.知识点

事前预防--->质量管理计划、过程改进计划【质量规划】QP

事中纠正--->质量提升【质量保证】QA

事后补救--->测试活动、确认产品、文档有效【质量控制】QC

(1)质量规划:

工具(实验设计、质量成本分析、过程决策程序图法)、3个内容、4个输出物。

(2)质量保证:

内容、工具(质量审计、过程分析)。

(3)质量控制:

内容、工具(7个工具)***

2.CMMI

(1)五层:

初始级、管理级、已定义级、量化级、优化级。

(2)图例:

A、SP包括:

A1.获取需求;

A2.分析需求;

A3.定义需求;

A4.评审需求;

A5.需求的双向可维护性;

A6.产出RTM(需求跟踪矩阵)。

B、RTM的作用:

B1.了解状态;

B2.发生变更时,识别影响。

3.质量规划

(1)3个内容:

A、确定各阶段的质量标准。

B、制定质量相关计划。

C、评审,打基线。

(2)3个工具:

实验设计、质量成本分析、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3)4个输出物:

质量管理计划、过程改进计划、检查表、质量基线。

4.质量保证

(1)3个步骤:

A、按计划执行;

B、找出不符合项,并改正;

C、完善流程,提升质量。

(2)2个工具:

A、质量审计:

找出目前绩效过程。

B、过程分析:

对绩效过程进行根源分析。

5.质量控制***

(1)2个步骤:

A、通过测试,收集问题,了解可交付物的质量等级。

B、确认可交付物,不满足,提出补救措施。

(2)7个工具:

A、因果图(鱼骨图):

根据问题查找原因,归纳思路。

3个因素:

人、技术、流程。

B、控制图:

确保产品的过程受控于组织的标准流程。

C、直方图。

D、28原则图(最重要的):

也就是帕累托图(也叫排列图),关注关键的少数。

后期80%的问题都是由前期20%的问题引起的。

E、散点图:

找两因素之间的关联。

F、趋势图:

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

G、检查表:

结构化识别当前问题。

H、统计抽样:

在有效时间,抽样检查。

7个工具一般指的前7种。

(3)质量控制与范围核实的区别:

前者对内;后者对外。

八、人力资源管理

1.知识点

招人【规划】

人员---确定目标、建团队【团队建设】

管理---问题、冲突【团队管理

(1)规划:

人员配备管理计划、RAM角色职责表。

(2)团队建设:

目标、特点、阶段、方法(必需记住)。

(3)团队管理:

2个工具(问题和冲突管理、绩效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