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569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x

《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docx

名师精编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

5.2.1《陈情表》共1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诗词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研读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厚感情。

3.深度探究,体会作者“辞不奉命”的巧妙说辞,学习构思技巧。

4、利用诵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继续积累文言诗词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研读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厚感情。

3.深度探究,体会作者“辞不奉命”的巧妙说辞,学习构思技巧。

4、利用诵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深度探究,体会作者“辞不奉命”的巧妙说辞,学习构思技巧。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给加点的词注音并释义

  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衅:

注音。

释义:

 ⑵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

注音。

释义:

  ⑶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鲜:

注音。

释义:

⑷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洗马:

注音。

释义: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

释义:

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通。

释义:

⑶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通。

释义:

⑷而刘夙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通。

释义:

3、找出活用词并解释

A.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历职郎署活用词活用类型:

释义:

⑵少多疾病活用词活用类型:

释义:

2、名词作状语

  ⑴但以刘日薄西山活用词活用类型:

释义:

⑵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活用词活用类型:

释义:

3、动词的使动用法

臣具以表闻活用词活用类型:

释义:

4、形容词的活用

⑴夙遭闵凶活用词活用类型:

释义:

   ⑵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活用词活用类型:

释义:

  4、多义词解释

⑴志:

  

①舅夺母志释义:

  ②听臣微志释义: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释义:

  ④亭以雨名,志喜也(《喜雨亭记》)释义:

⑵薄

①门衰祚薄释义:

 ②日薄西山释义:

  ⑶矜

   ①犹蒙矜育释义:

  ②不矜名节释义:

5、辨析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⑴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

  ⑵则告诉不许古义:

今义:

  ⑶臣之辛苦古义:

今义:

  ⑷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

今义:

6、文言句式判断  

①生孩六月,父亲见背句式类型

②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句式类型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类型

④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句式类型

7、重点句子翻译。

⑴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译文:

⑵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译文:

⑷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文:

8、我国古代有一种文体,叫作“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诸葛亮的(),文中表露的那份赤诚的忠心着实让人感动,所以,杜甫才这样来评价它:

“()。

”宋代苏轼却另有评价,他说: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从苏轼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知道,李密的《陈情表》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可以和《出师表》堪在伯仲之间的。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

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9、利用诵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①预读。

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②抄读。

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③解读。

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④品读。

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⑤诵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

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

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

10、了解作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

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

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课堂学习案

【新课导入】

有人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 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可见,本文作者用情颇深,今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陈情表》的深情厚意。

【整体感知】

1、内容感知

⑴思路结构

全文共四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⑵研读第一段看本段所述之不幸,共有几个?

试一一列举之。

答:

                                     。

⑶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

答:

                                     。

⑷第二部分中作者怎样巧妙推脱任职?

答:

                                     。

⑸第三部分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答:

                                     。

⑹第四段交代了全文写作目的,是什么?

作者简单地表明了其理由是什么?

答:

                                     。

2、写作特点感知

本文是任何一步步说服晋武帝的?

从写作特点来看,他是凭着什么方式去劝说晋武帝的?

答:

【思考探究】(师生共同探究)

1、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答:

2、《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的语言又是有声的,因为它是有义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

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察:

考察。

D.形影相吊             吊:

安慰。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尝废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不矜名节            ④愿陛下矜悯愚诚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

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

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

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

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将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5、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艰难

B、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举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

6、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夺项王天下者舅夺母志

B、门衰祚薄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逮奉圣朝公之逮所由使也

D、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7、李密写《陈情表》的目的是恳请晋武帝允许他不去赴任,以供养祖母。

但文章的第一段却从自己的艰难身世说起,这是为什么?

答:

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

 ⑵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译文: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

“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

“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

”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

“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

“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

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

“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

注:

牸(zì)牛:

雌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将异居          异居:

住到别处。

B.县司累政不能决          累政:

多次审理。

C.允济遂发蒙              发蒙:

揭示原委。

D.结庵守之                结庵:

搭建草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B.、但归,不烦守也     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C、若遇盗,当来告令   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D、果得盗葱者     如言果得

11、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怀之       称代前文的“张允济”。

B.可以牛归之          称代前文的“女婿”。

C.元武县司闻之        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

D.结庵守之            称代前文的“葱”。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允济曰:

“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 

③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

   ④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⑤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

三、【语言运用】

14、下面是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一段推荐词,请仿照这种形式为王维的《山居秋暝》写一段推荐词。

要求:

突出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容,语言要有文采,不必拘泥于例句形式,不少于60字。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瞻顾遗迹,巧妙用典,借古抒怀,气势恢宏。

他用民生疾苦苦练意,用浩然正气和韵,用报国建功入境,谱写了一曲深宏博大,慷慨悲壮的豪放词华章。

推荐词:

15、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句,构成排比句。

(6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⑴xìn(艰难)⑵qióng(孤独的样子)⑶xiǎn(少)⑷xiǎn(官职)

2、⑴“闵”通“悯”,忧伤

⑵“有”通“又”,加,多。

⑶“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⑷“蓐” 同“褥”,草褥子

3、⑴职:

名词作动词,担任……官职⑵疾病:

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⑴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⑵上:

名词作状语向上。

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⑴凶:

形容词作名词不幸的事,指丧父⑵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4、一词多义

⑴、志

  ①志向②心愿③做标记④记述,记载

⑵薄

①浅薄②迫近

⑶矜

①怜惜②顾惜

5、古今异义解释

⑴古:

不会走路。

今:

不可以,不允许。

⑵古:

申诉(苦衷)。

今:

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

⑶古:

辛酸苦楚。

今:

身心劳苦。

⑷古:

指赴京就职。

今:

(车马等)很快的跑。

 

6、句式解析

 ⑴ 被动句。

(“见”表被动)

 ⑵判断句。

 ⑶固定句式

 ⑷省略句

7、难句翻译

⑴译文: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②译文:

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⑶译文:

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

⑷译文:

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

8、《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天下谁堪伯仲间令伯晋初散文家

课堂学习案

【整体感知】

1、内容感知

⑴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

本段主要通过陈述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力图博得晋武帝的同情。

第二部分:

本段明确提出忠孝难以两全的难题,婉言拒绝朝廷的恩遇。

第三部分:

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第四部分:

本段明确提出自己的目的,即“愿乞终老”,先尽孝后尽忠。

⑵答:

四个不幸。

即六月丧父;四岁母嫁;九岁不行;祖母疾病缠身。

(⑶)答: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⑷答:

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有卧床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

⑸答:

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

⑹答:

愿乞终老。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2、写作特点感知

答:

1、.融情于事的方法。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说服晋武帝的重要因素,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决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

文章语言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等都十分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思考探究】

1、引导: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引导: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

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 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2、我们可以看到:

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3、我们可以听到:

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C(C项“察臣孝廉”中“察”不仅当“考察”讲,还含有“推荐”之意,即考察并推荐我为孝廉。

2、A(“废离”与“废远”的“废”都当“废止”讲,都是动词。

“不矜”的“矜”当“自夸”讲,动词;“矜悯”中的“矜”当“怜惜”讲,动词;两个“矜”字意义不同。

3、C(C项“除臣洗马”应译为:

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4、D(D项“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相同。

A项中“告诉”当“申诉”讲,今为“说给人听”;B项中“奔驰”指“奔走效劳”,今为“快速奔跑”;C项中“辛苦”指“辛酸苦楚”,今为“劳苦”。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5、选A。

险衅:

凶兆,厄运。

6、6、选D。

辞:

动词,推辞。

7、7、开门见山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但李密如果在开头就直接说出推辞就任的意思,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让晋武帝反感,甚或招致杀身之祸。

因此一开头说自己的悲惨身世,让晋武帝生出同情之心,再加上下面的一连串苦情,衬托出祖母对作者的养育之恩,和自己对祖母晚年的重要性,为后面要表达的推辞就任的理由奠定了基础。

8、8、⑴外没有远近的亲戚,内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

孤单一个,只有自身和影子互相慰问。

⑵但是诏书(的言辞)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任职,怠慢朝廷。

郡县层层逼迫,催我上路赴任。

州官到我家里,简直是十万火急。

延伸阅读

9、C(“发蒙”指揭开蒙在女婿头上的衣衫。

10、A(第一个“于”介词,译为“向”;第二个“于”介词,译为“在”。

11、C(应是称代前文的张允济智断赖牛案一事。

12、B(②和③不表明张允济的施政才能。

13、C(C项张允济劝老妇人回家,是因为他觉得葱不必看守,如果被偷,可以报告县令。

三、【语言运用】

14、王维的《山居秋暝》诗画一体,动静相衬,情景交融,清新秀雅。

他以雨霁泉月的幽寂澄澈为底色,以浣女连舟的灵秀可爱为彩笔,以纯美高洁的理想追求为意境,挥洒出一幅蕴含丰富、寄情言志的山水田园胜景。

15、参考答案:

(1)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

(2)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

(3)那么,他就学会了平静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