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466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6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docx

《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docx

生产调度楼结构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本方案为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5080合成氨尿素项目生产调度楼土建(结构部分)施工方案。

1.2主要技术参数:

建筑面积为1764m2,占地面积为5078m2,建筑高度为19.5m,

~

/

~

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

~

局部为五层,

~

/

~

为三层。

长82.4m,宽30.9m.。

主要工程实物量如下

序号

分项工程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筋

t

350

2

模板

m2

12500

3

混凝土

m3

4000

4

土方开挖

m3

9000

1.3工程特征及特点: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埋深-3.5m。

基础混凝土采用采用C30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

基础持力层为2A细沙层,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总高度为19.5m,结构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

楼板厚150mm,框架梁最大截面为300×850,最小截面为250×400,柱最大截面为500×500,最小截面为450×400,柱一次浇筑最大高度为5.77m。

2、编制依据

2.1施工图纸:

(05035-35000-ST25-01~11,05035-35000-ST21-01)

2.2施工合同

2.3施工组织设计

2.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共六册)

2.5执行相关规范

项目

名称

编号

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DBJ01-21-95

地基

基础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钢筋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J64-200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081-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GBJ146-90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GB50119-200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9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CJ/T23-20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96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标准

JGJ/T27-200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有关标准图集

设计指定

3、施工程序

3.1定位放线控制流程

3.2基础分部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3.3主体分部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3.4施工顺序

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承台施工→短柱及地梁施工→土方回填→脚手架搭设→EL4.77梁板柱施工→脚手架搭设→EL8.67梁板柱施工→脚手架搭设→EL12.57梁板柱施工→脚手架搭设→EL16.5梁板柱施工→脚手架搭设→EL19.5梁板柱施工→墙体砌筑→装饰工程。

4、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基础工程

4.1.1土方开挖

4.1.1.1基础采用大开挖,开挖前放出土方开挖线,基础工作面按每边300mm考虑,放坡系数按1:

0.5考虑。

4.1.1.2土方处置:

现场开挖土方运至业主指定区域,运土回填。

4.1.2.3土方开挖方法:

a.土方开挖采用一台1.8m3反铲开挖,预留300m改用人工清槽。

b.开挖时派专人测量标高并指挥挖掘机,挖至设计标高清槽后,请相关部门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若需加深处理,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c.开挖时在基坑周围搭设防护栏杆,栏杆采用Φ48×3.5脚手架钢管搭设并刷黄黑油漆。

栏杆高为1.1m,设双道护栏,栏杆立杆间距为2m,在基坑内绑双管踏步式斜梯供作业人员上下。

d.土方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基底标高,严禁超挖。

e.土方开挖施工中,如遇地下管道、电缆线及文物等地下障碍物要及时向监理、业主及有关部门报告,共同商定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4.1.2基础及基础梁施工

4.1.2.1施工缝留置:

基础施工缝设置在基础承台顶面,基础柱施工缝设置在地梁顶面,基础梁不留施工缝。

4.1.2.2支模方法

a.基础垫层模板:

用50×100木方做侧模。

外用钢筋钎固定@1000mm。

b.地梁模板:

模板采用15厚木模板,模板内背楞采用50×100木方,外背楞采用Φ48×3.5脚手架钢管,模板支撑系统为钢管支撑系统。

见地梁模板支撑图。

c.框架结构基础底板模板:

模板采用15厚木模板,模板内背楞采用50×100木方,外背楞采用Φ48×3.5脚手架钢管,模板支撑系统为钢管支撑系统。

详见基础模板支撑图。

4.1.2.3钢筋绑扎注意事项:

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横向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和搭接混合使用。

a.钢筋使用前原材料必须复试合格且钢筋焊接接头试验合格后方可绑扎。

b.基础钢筋网的绑扎:

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在基础垫层上放置垫块已保证钢筋保护层。

c.基础钢筋网片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d.基础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e.基础梁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

f.基础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

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

梁把那绑扎前在梁底放置钢筋垫快,绑扎完毕后在两侧垫好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

4.1.2.4混凝土浇筑

a.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从搅拌站运至浇筑现场,采用混凝土泵车输送。

b.泵送混凝土浇筑顺序:

当采用混凝土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应由远而近浇筑;在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先按留施工缝的规定处理。

c.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

d.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两遍以上。

必要时,还应先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4.1.2.5混凝土养护

基础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浇水法,混凝土浇筑完12h后覆盖麻袋一层,覆盖浇水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进行。

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

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宜与拌制水相同。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4.2主体结构

4.2.1框架结构

4.2.1.1垂直运输方法:

在生产调度楼区域设置一台QTZ315型塔吊,塔台安装拆除施工方案另行编制。

4.2.1.2脚手架工程:

结构施工时在框架结构内搭设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1200×1200mm,步距1800mm。

在生产调度楼外侧沿四周搭设外双排架,纵距1200mm,横向间距1000。

脚手架施工方案另行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4.2.1.3模板工程

4.2.1.3.1柱模板:

(一)模板设计框架柱截面最大尺寸为500×500,一次浇注最大高度为5.77m,采用1800×900×15木模板,柱边背楞采用50×100木方,中间背楞采用脚手架钢管竖向布置间距200mm,柱箍采用Φ48×3.5脚手架钢管间距500mm,柱下1/3柱箍背双扣件。

(二)模板支撑验算

1.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柱一次浇注最大高度5.77m。

侧压力为

F1=0.22rct0β1β2v1/2

F2=Hrc

rc=24KN/m3

t0为新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间,取t0=4h

v取2m/h

H=5.77m

β1=1.2(按掺外加剂考虑)

F1=0.22×24×4×1.2×1.15×21/2=41.22KN/m2

F2=5.77×24=138.48KN/m2

取最小值为41.22KN/m2

②倾倒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水平荷载取4.0KN/m2

q1=1.2×

+1.4×

(验算强度)

q2=

(验算刚度)

q1=1.2×41.22+1.4×4=55.06KN/m2

q2=41.22KN/m2

2.内背楞间距验算

模板厚15mm,E=104N/mm2,Ф48×3.5钢管截面特性:

W=4.49×103mm3,i=15.94mm,A=424mm2。

按200计算。

模板计算宽度取500,W=1.875×104mm3

模板承受均布荷载(强度验算)q=q1×0.5=27.53KN/m

模板承受均布荷载(刚度验算)q=q2×0.5=20.61KN/m

M=0.1ql2=0.1×27.53×0.22=0.110KN.m

σ=M/W=0.110×106/1.875×104=5.9N/mm3﹤10N/mm3强度满足要求

按模板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设计跨度的1/250

W=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均布荷载(N·mm)

E—模板的弹性模量(N/mm2)

I—板的截面惯性矩(mm4)

I=500×153/12=1.41×105mm4

L≤[(100EI)/(0.667×250q)]1/3

=[(100×1.41×105×104)/(0.667×20.61×250)]1/3=345mm

内楞间距200满足刚度要求。

3.柱箍间距验算(间距按500计算)

柱箍采用Ф48×3.5钢管,截面特性:

W=4.49×103mm3,i=16.7mm,A=424mm2,I=15.94×104。

承受内背楞传来的集中荷载。

强度验算P=55.06×0.5×0.2=5.506KN

刚度验算P=41.22×0.5×0.2=4.122KN

M=0.333PL=0.333×5.506×0.5=0.917KN.m

σ=M/W=0.917×106/4.49×103=204N/mm2﹤205N/mm2强度满足要求

δ=2.31PL3/100EI=2.31×4.122×0.53×1012/(100×2.06×105×15.94×104)=0.4mm﹤500/1000=0.5mm,刚度满足要求。

4.扣件抗滑移验算

柱角处扣件受力F=55.06×0.5×0.25=6.883KN

单个扣件抗滑移力为8KN,施工时在柱箍处背双扣件。

(三)模板安装示意图

4.2.1.2.2框架梁板模板:

(一)模板设计:

梁最大截面按300×850,最小截面250×400,板厚150mm,梁高小于600mm的梁侧模板内背楞、板底模内背楞采用间距50×100木方300mm,外背楞采用脚手架钢管间距600mm,支架立杆间距1200×1200mm,步距1800mm,梁侧模外背楞间距600mm,梁底小横杆间距600mm。

梁底模板内背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200mm,大横杆与立杆连接处背双扣件。

梁高大于600mm小于850mm的梁侧模板内背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200mm,外背楞采用双道脚手架钢管间距600mm,并在梁中部设置M12对拉螺栓一道间距600mm,梁底小横杆间距600mm,梁底模板内背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200mm,并在梁底中部增设一道立杆,大横杆与立杆连接处背双扣件。

示意图如下

(二)梁模板支撑验算(梁底模及支架)截面高度小于600mm梁

1.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

0.95KN/m3;

砼标准值24KN/m3

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m3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2.5KN/m2

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标准值:

2.0KN/m2

梁高按600计算

荷载标准值F1=(0.95+24+1.1)×0.6+2.5+2.0=20.13KN/m2。

荷载设计值F2=(0.95+24+1.1)×0.6×1.2+(2.5+2.0)×1.4=25.056KN/m2。

验算刚度荷载:

F2=(0.95+24+1.1)×0.6×1.2=18.756KN/m2。

2.计算内背楞间距

单位面积模板宽度示为梁,次龙骨作为梁支点按单跨梁考虑,梁宽取1000mm。

(1)梁高按600计算

按抗弯强度验算:

M=q1L2/8,σ=M/W≤fm

式中:

M=弯矩设计值(N·mm)

fm=10N/mm2

q1=作用在顶板模板上的均布荷载(N/mm)。

q1=F2=25.056KN/m

L——内背楞间距

σ——受弯处应力设计值(N/mm2)

w——截面抵抗矩(w=bh2/6)。

σ=M/W≤fm

得:

L≤[(10×1000×8×152)/(6×25.056)]1/2=346mm

按模板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设计跨度的1/250

W=1.302×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均布荷载(N·mm)

E模板的弹性模量(N/mm2)

I—板的截面惯性矩(mm4)

I=1000×153/12=2.81×105mm4

L≤[(100EI)/(1.302q)]1/3

=[(100×2.81×105×104)/(1.302×18.756×250)]1/3=358mm

取最小值L=346mm,施工中底模内背楞间距200﹤L=346mm满足要求。

3.计算梁底小横杆间距(验算内背楞强度刚度)按600验算

按抗弯强度验算:

M=q1L2/10,σ=M/W≤fm

式中:

M=弯矩设计值(N·mm)

fm=10N/mm2

q1=作用在木方背楞上均布荷载(N/mm)。

q1=F2×0.2=5.011KN/m

L——小横杆间距

σ——受弯处应力设计值(N/mm2)

w——截面抵抗矩(w=bh2/6)。

σ=M/W≤fm

得:

L≤[(10×100×10×502)/(6×5.011)]1/2=912mm

按木方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设计跨度的1/250

W=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木方上的均布荷载(N·mm)

E模板的弹性模量(N/mm2)

I—木方的截面惯性矩(mm4)

I=100×503/12=10.42×105mm4

L≤[(100EI)/(0.667q)]1/3

=[(100×10.42×105×104)/(0.667×3.75×250)]1/3=1036mm

取最小值L=912mm,施工中小横杆间距600﹤L=912mm满足要求。

4.计算梁底大横杆间距(验算小横杆强度刚度)按1200验算,Ф48×3.5钢管截面特性:

W=4.49×103mm3,i=15.94mm,A=424mm2。

按抗弯强度验算:

M=0.175FL,σ=M/W≤fm

式中:

M=弯矩设计值(N·mm)

f=205N/mm2

F=作用在大横杆上集中荷载(KN)。

F=F2×0.3×0.6/2=2.255KN

L——大横杆间距

σ——受弯处应力设计值(N/mm2)

w——截面抵抗矩

σ=M/W≤f

得:

L≤(205×4.49×103)/0.175×2.255×103=2332mm

按大横杆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设计跨度的1/400

W=1.146×FL3/(100EI)≤L/1000

F—作用在大横杆上的均布荷载(N·mm)

E模板的弹性模量(N/mm2)

I—钢管的截面惯性矩(mm4)

L≤[(100EI)/(1.146F)]1/2

=[(100×2.06×105×10.8×104)/(1.146×1.688×103×400)]1/2=1696mm

梁底大横杆间距1200满足施工要求。

(四)立杆稳定验算(立杆纵向间距1200,横向间距1200,步距1800)

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为大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最大竖向力与支撑自重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之和。

(取1KN)。

N=R+1×1.2=25.056×0.3×1.2+1×1.2=10.22KN

立杆计算长度l0=kμh

取k=1.155,μ=1.5

l0=1.155×1.5×1.8=3.12m

λ=l0/I=3.12×1000/15.94=196〈[λ]=210

查表得:

ψ=0.188

N/(ψA)=10.22×103/(0.188×424)=128N/mm2﹤205N/mm2满足要求

(三)梁模板支撑验算(梁底模及支架)截面高度小于850mm大于600mm梁

1.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

0.95KN/m3;

砼标准值24KN/m3

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m3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2.5KN/m2

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标准值:

2.0KN/m2

梁按600计算

荷载标准值F1=(0.95+24+1.1)×0.85+2.5+2.0=26.643KN/m2。

荷载设计值F2=(0.95+24+1.1)×0.85×1.2+(2.5+2.0)×1.4=31.971KN/m2。

验算刚度荷载:

F2=(0.95+24+1.1)×0.85×1.2=26.571KN/m2。

2.计算内背楞间距

单位面积模板宽度示为梁,次龙骨作为梁支点按三跨连续考虑,取1000mm。

梁高按850计算

按抗弯强度验算:

M=q1L2/10,σ=M/W≤fm

式中:

M=弯矩设计值(N·mm)

fm=10N/mm2

q1=作用在顶板模板上的均布荷载(N/mm)。

q1=F2×1=31.971KN/m

L——内背楞间距

σ——受弯处应力设计值(N/mm2)

w——截面抵抗矩(w=bh2/6)。

σ=M/W≤fm

得:

L≤[(10×1000×10×152)/(6×31.971)]1/2=342mm

按模板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设计跨度的1/250

W=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均布荷载(N·mm)

E模板的弹性模量(N/mm2)

I—板的截面惯性矩(mm4)

I=1000×153/12=2.81×105mm4

L≤[(100EI)/(0.667q)]1/3

=[(100×2.81×105×104)/(0.667×26.571×250)]1/3=398mm

取最小值L=342mm,施工中底模内背楞间距200﹤L=342mm满足要求。

3.计算梁底小横杆间距(验算内背楞强度刚度)按600验算

按抗弯强度验算:

M=q1L2/10,σ=M/W≤fm

式中:

M=弯矩设计值(N·mm)

fm=10N/mm2

q1=作用在木方背楞上均布荷载(N/mm)。

q1=F2×0.2=6.394KN/m

L——小横杆间距

σ——受弯处应力设计值(N/mm2)

w——截面抵抗矩(w=bh2/6)。

σ=M/W≤fm

得:

L≤[(10×100×10×502)/(6×6.394)]1/2=807mm

按木方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设计跨度的1/250

W=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木方上的均布荷载(N·mm)

E模板的弹性模量(N/mm2)

I—木方的截面惯性矩(mm4)

I=100×503/12=10.42×105mm4

L≤[(100EI)/(0.667q)]1/3

=[(100×10.42×105×104)/(0.667×5.314×250)]1/3=1055mm

取最小值L=807mm,施工中小横杆间距600﹤L=807mm满足要求。

4.计算梁底大横杆间距(验算小横杆强度刚度)按1200验算,Ф48×3.5钢管截面特性:

W=4.49×103mm3,i=15.94mm,A=424mm2。

按抗弯强度验算:

M=0.175FL,σ=M/W≤fm

式中:

M=弯矩设计值(N·mm)

f=205N/mm2

F=作用在大横杆上集中荷载(KN)。

施工时在梁底的中部增设一排立杆间距1200

F=F2×0.3×0.6/2=2.877KN

L——大横杆间距

σ——受弯处应力设计值(N/mm2)

w——截面抵抗矩

σ=M/W≤f

得:

L≤(205×4.49×103)/0.175×2.877×103=1828mm

按小横杆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设计跨度的1/400

W=1.146×FL3/(100EI)≤L/1000

F—作用在大横杆上的均布荷载(N·mm)

E模板的弹性模量(N/mm2)

I—钢管的截面惯性矩(mm4)

L≤[(100EI)/(1.146F)]1/2

=[(100×2.06×105×10.8×104)/(1.146×2.391×103×400)]1/2=1424mm

梁底大横杆间距1200满足施工要求,施工时在梁底的中部增设一排立杆,以减少大横杆荷载,保证施工安全。

5立杆稳定验算(立杆纵向间距1200,横向间距1200,步距1800)

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为大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最大竖向力与支撑自重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之和。

(取1KN)。

N=R+1×1.2=31.971×0.3×1.2+1×1.2=12.71KN

立杆计算长度l0=kμh

取k=1.155,μ=1.5

l0=1.155×1.5×1.8=3.12m

λ=l0/I=3.12×1000/15.94=196〈[λ]=210

查表得:

ψ=0.188

N/(ψA)=12.71×103/(0.188×424)=159N/mm2﹤205N/mm2满足要求

(四)楼板模板支撑验算(板厚150)

1.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

0.95KN/m3;

砼标准值24KN/m3

钢筋自重标准值1.1KN/m3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2.5KN/m2

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标准值:

2.0KN/m2

楼板按150计算

荷载标准值F1=(0.95+24+1.1)×0.15+2.5+2.0=8.408KN/m2。

荷载设计值F2=(0.95+24+1.1)×0.15×1.2+(2.5+2.0)×1.4=10.989KN。

验算刚度荷载:

F2=(0.95+24+1.1)×0.15×1.2=4.689KN。

2.计算次龙骨间距

单位面积宽度的面板示为梁,次龙骨作为梁支点按三跨连续考虑,梁宽取1000mm。

板厚按150计算

按抗弯强度验算:

M=q1L2/10,σ=M/W≤fm

式中:

M=弯矩设计值(N·mm)

fm=10N/mm2

q1=作用在顶板模板上的均布荷载(N/mm)。

q1=F2×1=10.989KN/m

L——次龙骨间距

σ——受弯处应力设计值(N/mm2)

w——截面抵抗矩(w=bh2/6)。

σ=M/W≤fm

得:

L≤[(10×1000×10×152)/(6×10.9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