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党内民主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45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党内民主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强党内民主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强党内民主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强党内民主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强党内民主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党内民主建设.docx

《强党内民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党内民主建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党内民主建设.docx

强党内民主建设

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党校副书记刘国华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党的十六大把党内民主提到了“党的生命”的高度,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了近年来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这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写一部书做一个课题都是可以的,今天和大家一起就《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这个主题进行一些探讨,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党内民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二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要求。

三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一、党内民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1、党内民主的主要内容。

①民主的由来。

民主这个词的英语词汇Democracy,它是来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思是人民的统治。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虽然资产阶级政党,都打着民主的旗号,但是当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后,比如早期的英国、后期的美国,都不把它的制度称为民主制度,比如美国它叫美利坚合众国,它不说它是民主制度。

直到十九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公民选举权的扩大,随着社会等级观念的逐步淡化,民主才得到了真正发育的机会,从而在西方的一些国家,民主由理论到实践,由观念到制度,慢慢开始发展开来了,直到二十世纪民主化的这个概念才在世界上流行开来。

但当该词翻译为“民主”时,与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民主”便产生了字同而涵义不同的现象。

中国古代“民主”一词大多是指为民做主,为民寻求一个好主人、清官、好皇帝,与中国古代久已有之的明君、贤臣、顺民的理想社会是一脉相承的。

只是到了近代,伴随着近代社会的变革,“西学东渐”,民主一词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成为推翻旧的封建制度、进行人民革命的武器,成为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的理想与目标。

这在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有精辟的论述,此处不再转述。

②党内民主:

指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党内民主的基本内容是:

所有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享有党章规定的权利并应履行其义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应由选举产生;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内讨论决定问题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党员有权了解和直接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

民主实际上是一个系统。

在党内民主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授权民主、决策民主、执行民主和监督民主等若干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缺一不可。

因此,必须重视民主制度的系统性。

从系统推进的角度说,今天,选举环节的民主与其他环节的民主相比,已经成了党内民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③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区别。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动革命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强大动力。

党员是人民的一部分,所以,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一部分,党内民主寓于人民民主之中。

但是由于党处于国家领导核心地位,党的民主化对于国家的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把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区别开来。

地位不同。

党的十六大指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这表明党内民主在党的建设中处于头等重要的地位。

人民民主,体现在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两方面,人民民主是人民共和国的生命。

主体不同。

党内民主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而人民民主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其中当然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员。

形态和层面不同。

党内民主属于政党层面,是纯粹的党内政治民主,而非国家形态的民主。

人民民主属于国家层面,是国家形态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

适用范围不同。

党内民主适用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

人民民主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2、党内民主的发展阶段。

执政六十年来,党内民主的探索之路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1949到1956,8年坚持与完善。

中共一方面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另一方面也面临新的问题。

通过民众和民主党派对党的监督完善党内民主,是这时期的一个特点。

毛泽东的“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也万岁”和周恩来的两个鼻孔出气、肌体才健康的提法,则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此问题所持理念的生动体现。

二是1957到改革开放前,20余年曲折发展。

这一时期,中共党内陆续出现个人崇拜、个人专断、无政府主义等不正常的情况。

然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共为完成党内民主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颇有代表性的是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

这是建国后规模最大的干部大会,县委书记以上官员齐聚北京,听取毛泽东有关民主集中制的报告。

在毛泽东倡导下,“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成为党内的共识。

三是改革开放至今,30年健全发展。

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行使职权、领导干部终身制取消……都是这一时期党内民主与监督的重要举措。

特别是十六大、十七大以来,中共形成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新理念,将党内民主提到新的地位和水平。

我们注意到,过去我们常常讲,发扬党内民主,到了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经常讲的是发展党内民主,到了这一次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提法变成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党内民主建设的这些提法,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提法的演变表明了我们党对党内民主建设越来越重视,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发扬党内民主,通常是从作风上理解的,把党内民主当做一种作风。

发展党内民主,就不仅仅是作风了,包括体制、机制等一些要求,而党内民主建设就不仅仅是一般的发展,是把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加以部署、加以实施,所以说是越来越重视。

3、党内民主的重要意义。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党内民主是一个政党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一个不讲民主的政党,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政党。

纵观建党80年来,在党的建设上出现的官员权力失控,贪污腐败横行等问题,都与党内民主建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一些地方官员出问题,首先就是出在“党内民主”上。

特别是一些单位部门的“一把手”,重权在握、大权独揽,只讲集中、不讲民主,搞一言堂、家长制,“一个人说了算”。

民主成了“聋子的耳朵”,官员失去了应有的监督。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不讲民主的权力,就像会脱缰的野马,失去了控制。

我们党是一个特别善于总结经验的党,是一个特别敢于纠正错误的党。

对于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从来都是不回避、不避讳,敢面对、敢解决。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我们党面临着世情国情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要求

1、新时期党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取得巨大成就。

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

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

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在这个会议当中出现了一句将来在多少年内都会引为经典、引为共识的话,叫“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当然主要的对象是对我们的党来说的。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新的形势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2、党内民主的发展新趋势。

十七大以后我们党内民主的趋势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未来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趋势有五:

趋势之一,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实行党务公开制度。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这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

党务公开是指党的工作、党内生活的内容、程序、结果等对外的公布,它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向它所属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公开。

党组织做出的重大决策,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还应该面向社会公开。

趋势之二,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根本制度,是党内民主的最重要的载体。

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要着重做好两项工作。

第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任期制。

第二,改革党内的选举制度,要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扩大候选人预备人选和候选人的差额比例,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候选人的提名权由常委会讨论决定改为全委会讨论决定。

趋势之三,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全委会的功能。

十七大规定,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安排,它有利于全委会充分发挥党内的重大决策主体和监督主体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要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的规定,凡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都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全委会来讨论决定。

趋势之四,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趋势之五,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要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的使用以及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的条例。

加强民主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时效。

还要进一步地实行和完善巡视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由点及面,由易及难的方针,不能操之过急。

3、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内民主的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党的建设做出了两个重要的决定,一个是十四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个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两个决定主要内容相同,都是对党内民主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路线和队伍建设作出决定。

两个决定分别体现出改革开放前15年和后15年关于执政党建设与时俱进的成果。

第一个决定当时中央称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纲领,其重要意义表现在我们党首次有了一个怎样建执政党的纲领性决定。

经过15年实践,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党内民主建设的新决定,是党建理论与时俱进的集中反映。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的一大亮点,就是把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提了出来,进一步明确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思路、重大原则和重要举措。

《决定》共8个部分,其中第4部分集中强调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第5部分同样涉及到党内民主建设。

相对于15年前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内民主的创新,主要有:

第一,明确党员民主的本质界定。

党的十四大指出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按照这个表述,党内民主主要体现党员的表达权和一定的参与权。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

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

这里强调党员的民主不仅体现在知情权、参与权,更主要在选举权、监督权和党内生活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狭隘的理解党员的民主,以为党内民主也就是给予党员一定的参与、知情权,党内民主就是决策民主化,这种低水平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在理论上对党内民主狭隘的理解所决定的。

民主的实质是主体当家作主,“我的地盘我做主”属于法律和党章所规定的党员权力,任何人或组织不可侵犯。

“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这是民主的基本精神。

因此,只讲知情权、参与权,并不足以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还应该体现选举、罢免、监督申诉等。

从这个意义讲,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内民主本质的创新是划时代的。

第二,确立党内民主程序和路径。

将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种制度的优势互补,是民主集中制的政治优势,也是民主集中制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

但如何通过一定的工作机制、流程,将两者有效结合,我们采取的是先民主,后集中,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实践证明,这种机制和流程,存在着过于粗放的问题。

“魔鬼总是出在细节之中”,现实大量存在的民主和集中“两张皮”现象,与我们工作流程的过于粗放是相关的。

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民主程序和路径的创新,确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民主基本路径,是将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结合关键性的设计。

第三,从试点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

吸收近年来,尤其是十七大以来的试点经验,使一些党内民主的试点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

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内民主建设

1、开展党内民主,必须记取6条经验教训。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来之不易,是党不断探讨党内民主遭致破坏的原因,深刻总结经验教训而取得的成果。

开展党内民主,必须记取6条经验教训:

 

一是要贯彻好民主集中制。

党内开展民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与集中是实行党内民主不可缺少的两个过程,民主过程即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不同意见;集中过程则是对各种议论、建议进行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即作出决定。

二是要克服个人崇拜和家长制。

在党的组织结构中,领导班子、领袖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维护领袖人物一定的威信。

但是,不能不适当地把领导班子和领袖个人的作用夸大,特别把领袖个人的作用过分突出,凌驾于领导班子甚至于全党之上。

三是要破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党内所有的领导职务都是经由选举产生的,而且职务不是终身的,有一定的任期。

党内领导职务变成终身,是对党内民主的破坏。

推进党内民主,必然要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即必须明确领导职务的任期和届期,规定一任为几年,连选连任为几届。

四是要克服党内留存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

个人崇拜、家长制和终身制现象的形成,都同封建主义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在发展党内民主过程中,一定要把反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五是要落实党员的党内民主权利。

党员最重要的民主权利就是“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

党内民主权利就在于党员拥有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就在于党员在纪律约束的范围内享有言论自由、参与议论党务和政务的权利;就在于党员拥有选择干部的权利;就在于党员能够对其他党员包括党的干部拥有监督的权利。

六是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邓小平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因此,开展党内民主,制度问题至关紧要。

2、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确立党员主体地位。

我的地盘我作主。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讲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民主权利,最直接表现就是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

要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从党规党法上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

一是强化《党章》的最高权威。

二是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三要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条例,切实保障好党员的民主权利。

3、强化党员的民主权利意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党员的民主素养,创造党员积极参与党的领导和管理党内事务的形式,营造党内讲真话的良好氛围,逐步解决一些党员中存在的不愿民主、不会民主、不敢民主的问题,调动广大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确实建立。

一是逐步推进党务公开。

二是营造党内民主的良好环境。

三是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的工作制度。

四是进一步理顺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和常委会的关系。

4、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们在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从神秘到公开,从伯乐相马到公开赛马,从讲究艺术到讲究科学,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力度不断加大。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本的趋向就是要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要继续坚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等制度。

在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知识性等方面继续探索。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对选拔出来的领导干部的满意度。

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近年来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指出:

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在于“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

一是“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是作为原则性要求提出来的;二是同时又把它与“机制”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的表述富含新意,让人们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充满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