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355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常德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诗史一体,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下列两首诗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个不平等条约?

A.甲:

《南京条约》乙:

《天津条约》

B.甲:

《天津条约》乙:

《《马关条约》

C.甲:

《南京条约》乙:

《马关条约》

D.甲:

《南京条约》乙:

《北京条约》

2.曾经是中国至宝的圆明园十二兽大量流散国外,目前已经有7个回归中国,不过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下落不明.导致这些国宝被迫离开故土的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辨析下图漫画,请你判断它与哪一文件有关()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资治通鉴》D.《农政全书》

4.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这些人”应包括

A.李鸿章B.康有为C.章炳麟D.孙中山

6.下列近代化运动中,最早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的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7.哪次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甲午中日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若想了解当时的情况,可查阅的刊物是

A.

B.

C.

D.

9.1885—1998年间,一系列学会、报纸纷纷创办(见下表)。

这些学会、报纸大力宣传

名称

地点

报纸

强学会

北京

《中外纪闻》

上海强学会

上海

《时务报》

南学会

长沙

《相学报》

蜀学会

成都

天津

《国闻报》《直报》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C.维新变法D.民主科学

10.如下图漫画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多国侵略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下列分析不能从上述材料直接获取的是()

A.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状况B.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

C.义和团运动的性质D.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1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在此时期,控制福建等省的是

A.直系军阀B.皖系军阀C.奉系军阀D.桂系军阀

13.有人说:

“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

”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废除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B.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来侵略势力

C.谋求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14.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该起义发生在中国农历辛亥年

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③孙中山直接领导了这次起义

④清军败逃,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5.如图是1994年我国台湾地区发行的中国国民党建党100周年纪念邮票。

国民党将下列哪一组织的成立作为自己的创党之始?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强学会

D.中华革命党

16.张艳同学是在去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7.口号十分鲜明地体现特定的时代气息。

下列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有()

①驱除跶虏,恢复中华②将一革命进行到底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他们抛弃了之乎者也,学做白话文;他们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

”这种状况始于()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9.“犹如一把利刃,插向敌人心脏,威胁南京和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军的压力。

”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

A.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解放了东北全境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解放了华北全境

20.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

对此,毛泽东说: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为此,他采取的对策是

A.开展土地改革B.发动孟良崮战役C.参加重庆谈判D.主动撤出,转战陕北

21.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设立下图两个纪念日,对设立“纪念日”理解正确的是()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①牢记历史,勿忘国耻②缅怀纪念革命先烈和遇难者

③维护和平,正义和良知④警示国人:

发展强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山西全省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的青壮年达70多万人,参加之前的打游击的民兵自卫队有数百万人之多。

在山西发生的各种惨案中,群众与国共两军抗日将士伤亡之和达300万人。

许多优秀中华儿女把鲜血洒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等一大批抗日英雄,血染黄土高原,魂归三晋大地。

这段材料的叙述,充分说明了抗日战争期间()

A.山西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B.山西军民前赴后继为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牺牲

C.山西为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和精神动力

D.山西的抗战为全国性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23.作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主力部队,国民党也牺牲了很多高级将领,但不包括()

A.赵登禹B.佟麟阁C.张自忠D.傅作义

24.(2017年广东深圳卷)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

A.八一三事变B.卢沟桥事变C.西安事变D.九一八事变

25.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

“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6.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认为“黔军易打,黔北空虚”,提出“回兵黔北”的方针,结果红军攻占遵义城并歼敌20个团。

这件事

A.冲破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窘境B.暴露了国民党军事力量的薄弱

C.表明黔北地区人烟稀少的事实D.印证了毛泽东军事主张的正确

27.在“迎接建党92周年”活动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收集到的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资料,绘制了下边的折线图。

他们发现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呈大幅度上升态势。

你知道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吗?

A.五四运动的发生B.抗日战争的爆发

C.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D.解放战争的胜利

28.“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9.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报刊陆续创办,与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时务报》—一维新变法B.《民报》——中国同盟会

C.《新青年》一一新文化运动D.《申报》——报道太平天国

30.19世纪后期,西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方便了人们的出行B.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C.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31.谈判桌、签约是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场景,一些场景定格了一场战争的终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结果?

其结果有何共同之处?

你认为出现这种共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图四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结果?

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国在图二的条约中被占领的什么地方终于在图四反映的战争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对比前三次战争,你对图四反映的战争结果有什么认识?

32.(近代的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列强发动对中国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的哪些条款能反映出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

材料二:

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的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为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2)材料二中“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为怎样的实际行动?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3)材料三中历史称量“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有什么“真正意义和重量”?

33.历史上使用8年抗战的提法,是考虑到对当时特殊历史环境的尊重。

恢复14年抗战史的提法,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解读漫画)

(1)如图1为漫画家张仃的《十四年前的一幕童话》。

该漫画寓意是什么?

(看图说史)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是相互配合、互为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请你指出图2和图3分别是哪一重大战役。

(编制抗战大事年表)

(3)请你在①②③处填上相关内容,完成抗战大事年表。

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

重大事件

影响

国际地位

九一八事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面抗战开始

八一三事变

南京沦陷,迁都重庆

中国抗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图2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

图3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

为夺取抗战胜利,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胜利画面)

图4为何应钦(左)代表中图接受日本投降书”的历史场景。

(4)请你指出图4的场景发生于哪一年。

就在这一年,分离了50年而又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是哪一地区?

(感悟历史)

(5)回顾十四年抗战光辉历程,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详解】

依据诗歌甲“海边五口又通商”“问君港岛可曾留”可知反映的是《南京条约》,据所学,《南京条约》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等;诗歌乙“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等给日本。

C正确;《天津条约》增开了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没有涉及到割地,AB排除;《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D排除;故选C。

2.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并抢劫财物烧毁圆明园全园,圆明园十二兽首就是那时被迫离开故土,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点睛】

解析:

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并抢劫财物烧毁圆明园全园,圆明园十二兽首就是那时被迫离开故土,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国宝兽首被迫离开故土”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并抢劫财物烧毁圆明园全园,圆明园十二兽首就是那时被迫离开故土。

3.A

【详解】

依据漫画信息“太平天国”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故漫画与《天朝田亩制度》有关,故A符合题意;《资政新篇》与漫画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巨著,故C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农业科学著作,与漫画信息无关。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紧扣漫画信息“太平天国”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4.C

【详解】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条约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时间是1894和1900年,分析此段时间中国的历史,得出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5.A

【详解】

考查点:

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

根据“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中国近代化的先驱”等信息可知,这批人物所掀起的运动是洋务运动。

这批人物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他们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救亡图存,虽然改革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A正确;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章炳麟、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所领导、参与的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组成,与题意不符,排除BCD。

综上故选A。

6.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运动中,最早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的是洋务运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故选A。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时务报》属于是维新派人士创办的报刊,故了解戊戌变法运动的情况可查阅《时务报》,C正确;《猛回头》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排除A;《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排除B;《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排除D。

故选C。

9.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强学会创办的《中外纪闻》,上海强学会创办的《时务报》等结合所学可知是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途径,这些学会、报纸主要宣传维新变法主张,推动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故选C;A是魏源提出的主张,主要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主张,排除;D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

10.D

【详解】

根据“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多国侵略的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拼凑了2000多人的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D正确;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国,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联军,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

故选D。

11.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没有涉及义和团运动的结果,D符合题意;根据材料“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等可知,材料涉及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状况,A排除;根据“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可知,材料涉及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B排除;材料反映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C排除。

故选择D。

1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其中,段祺瑞的皖系军阀控制了福建省,B项正确;直系军阀控制直隶,奉系军阀控制东北,桂系军阀控制广西,排除ACD三项。

选B项。

13.A

【详解】

根据“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可知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摆脱了卑躬屈膝,并且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没有体现对清朝和外来侵略势力的打击,排除B项;辛亥革命不是一次制度变革,而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辛亥革命不是反对外来侵略,排除D项。

故选A项。

14.C

【详解】

依据图片提示:

武昌起义。

结合课本所学,1911年湖北的革命党积极谋划起义。

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所以被称为武昌起义;因为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①②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不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③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择C。

15.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

1994年我国台湾地区发行的中国国民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分析可知,1994-100=1894年,国民党将兴中会的成立作为自己的创党之始。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项与戊戌变法有关,D项是1914年成立,以讨袁为己任。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青年节”一般是指五四青年节,它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立的节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193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时候,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决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又称“五四青年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选D项。

17.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因为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所以这一时期的口号主要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①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ACD。

18.C

【详解】

根据“他们抛弃了之乎者也,学做白话文”指是的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运动,故C项正确;ABD项与白话文无关,排除。

19.A

【详解】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

解析:

A

【详解】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A符合题意;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排除;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排除;淮海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D排除。

故选择A。

2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

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最后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故D符合题意;开展土地改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孟

解析:

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

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最后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故D符合题意;开展土地改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孟良崮战役发生在山东解放区,排除B;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排除C。

故选D。

21.A

【详解】

依据题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设置纪念日是为了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了缅怀纪念革命先烈和遇难者,也为了维护和平,正义和良知,①②③符合题

解析:

A

【详解】

依据题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设置纪念日是为了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了缅怀纪念革命先烈和遇难者,也为了维护和平,正义和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④警示国人:

发展强大不是设置纪念日的原因和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故选A。

22.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军队的青壮年达70多万人”“在山西……群众与国共两军抗日将士伤亡之和达300万人”“许多优秀中华儿女把鲜血洒在山西这块土地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

解析:

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军队的青壮年达70多万人”“在山西……群众与国共两军抗日将士伤亡之和达300万人”“许多优秀中华儿女把鲜血洒在山西这块土地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山西军民在抗战时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选项B符合题意;山西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不符合史实,A排除;为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和精神动力,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C排除;山西的抗战,支撑了中国敌后抗战的战略全局,D排除。

故选B。

2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傅作义是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和新中国领导人之一,促成北平(北京)和平解放,不属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主力部队,国民党中牺牲的高级将领。

选项D符合题意;1937年7月7日

解析:

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傅作义是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和新中国领导人之一,促成北平(北京)和平解放,不属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主力部队,国民党中牺牲的高级将领。

选项D符合题意;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在:

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牺牲于枣宜会战。

赵登禹、佟麟阁、张自忠属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主力部队,国民党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但是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进入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阶段。

卢沟桥事变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进入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阶段。

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

因此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