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285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8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苏教版五年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科学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3.3.4

班级

5.15.2

课题

1,什么叫机械

第(1——1)课时

学习

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评价

方法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教学

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

教学

难点

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起子、刀、蔬菜、盒子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提问:

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出示起子。

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

出示刀。

小结:

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

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

概括:

降低工作难度

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理解:

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总结:

使用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首先眼降低大家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分几步理请机械概念。

并巩固。

从年代上体现机械的不断进步。

把机械、简单机械、复杂机械的概念都弄清。

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发明和使用的?

 

讲古人的机械。

(P3)

概括总结

 

1、像钳子、刀、筷子那样,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

2、机械可以分成()和()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

4、简单机械有()、()、()、()。

5、()是一种简单机械。

 

1,什么叫机械

简单机械

可以降低工作难度

复杂机械

布置

预习

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3.3.6

班级

5.15.2

课题

2,怎样移动重物

第(1——1)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道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能够找到杠杆的支点。

3,知道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研究杠杠省力的秘密。

教学

难点

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杠杆模型,垫片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导言:

看阿基米德的话。

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杆来拖起地球,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

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

学生分组实验:

用杠杆试。

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名称啊?

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

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

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实验。

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

总结:

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广泛。

 

学生读阿基米德的话

由学生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引出杠杆。

学生到这里应该会提到支点、距离的问题。

通过实验就已经知道了,要想省力,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都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也不费。

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

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杆呢?

小结:

明确杠杆不只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

 

概括总结:

1、()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2、杠杆的三要素是()、()、()。

3、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4、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

()、()、()、()、()、()等。

5、阿基米德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但()。

2,怎样移动重物

动力点

杠杠三要素支点应用广泛

阻力点

布置

预习

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例子。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3.3.7

班级

5.15.2

课题

3,斜坡的启示

第(2——1)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

2,实验验证斜面的角度与用力的关系。

3,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例子。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教学

难点

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小车、拉力计、书本、直尺。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导新:

出示P6图

把很重的箱子搬上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呢?

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斜面。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面的呢?

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

分组实验:

斜面的作用。

 

总结:

斜面也是简单机械,省力。

 

首先将斜面也生活建立联系,再进行研究,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

 

促使学生思考斜面可能有哪些特性。

 

这个实验主要是证明斜面确实省力。

这个实验主要结果有哪些因素影响斜面。

交流、改善实验。

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概括总结

 

1,像剪刀、筷子那样能帮助人们()或()的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

2,斜坡就是一种()。

3、斜面坡度(),所需的拉力()。

即坡度越()越()。

4、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等。

5、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的变形。

 

3,斜坡的启示

斜面是简单机械

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布置

预习

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例子。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3.3.11

班级

5.15.2

课题

3,斜坡的启示

第(2——2)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

2,实验验证斜面的角度与用力的关系。

3,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例子。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教学

难点

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小车、拉力计、书本、直尺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什么是斜面?

有什么作用?

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力呢?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做?

设计实验。

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呢?

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一个量。

 

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出示P7图,要想更省力地爬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

 

总结:

斜面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回答

首先将斜面也生活建立联系,再进行研究,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

促使学生思考斜面可能有哪些特性。

 

讨论。

指定实验计划。

交流、改善计划。

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再用斜面的道理解释生活中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斜面。

 

概括总结

 

1、斜坡就是一种()。

2、斜面有()的作用。

3、斜面坡度(),所需的拉力()。

即坡度越()越()。

4、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5、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的变形

 

3,斜坡的启示

斜面是简单机械

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布置

预习

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3.3.13

班级

5.15.2

课题

4.拧螺丝钉的学问

第(1——1)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工具。

3,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通过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教学

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出示P9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出示门的把手。

思考:

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

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

讲解轮轴的概念。

分组实验:

 

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

 

总结:

轮越大越省力

观察

 

讨论分析

 

讨论、交流。

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怎样去做呢?

设计实验。

交流、改善实验。

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观察P10图,

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

再用轮轴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现象。

 

概括总结。

1、有一个()固定在可以转动的()上的机械叫()。

2、轮轴有()的作用。

3、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越()。

4、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等。

5、()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6、()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构造轮越大越省力

预习

内容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产和生活的运用。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3.3.14

班级

5.15.2

课题

5.国旗怎样升上去

第(1——1)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

2,能够在具体情形中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3,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产和生活的运用。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作用。

教学

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导新:

有谁做过升旗手?

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讲解滑轮的概念。

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分组实验。

交流、设计实验。

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实验验证。

总结: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指名回答

 

思考讨论

 

分组讨论

指出滑轮各部分名称

 

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概括总结。

1、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它以改变()的方向;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它能()。

国旗是利用()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

2、能把()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

3、传动装置可分为()和()。

4、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

5.国旗怎样升上去

定滑轮——改变方向,不省力

滑轮类型动滑轮——省力,不改变方向

滑轮组——既改变方向,又省力

预习

内容

了解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3.3.14

班级

5.15.2

课题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第(1——1)课时

学习

目标

1,能够识别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知道传动装置及其作用。

3,能够在玩具和常见机械中找到传动装置。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知道传动装置及其作用。

教学

难点

知道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异同。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交流。

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展示、交流示意图。

展示制作的模型。

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总结:

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观察交流

 

由链条传动过度到齿轮传动。

将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建立联系。

 

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解释

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概括总结

1、能把()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

2、传动装置可分为()和()。

3、钟表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自行车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

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是:

都可以改变运动()。

不同点是:

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不能较长距离传力。

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传力。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齿轮传动——较准确,不能长传

传动装置—改变速度

链条传动——不准确,可长传力

 

预习

内容

收集折形状资料。

第一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像剪刀、筷子那样能帮助人们()或()的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

机械可以分为()和()。

2、学过的简单机械有()、()、()、()。

3、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它以改变()的方向;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它能()。

4、能够传递力量的装置叫做()。

二、选择题

1、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差别是()

A、是否能改变力的大小B、是否能改力的方向C、是否省力2、下列机械属于杠杆的是();属于斜面的是();属于轮轴的是();属于滑轮的是()

A、吊车B、水龙头C、钻头D、螺丝钉E、撬棍F、斧子

G、刀H、门把手I、方向盘J、镊子

3、自行车采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钟表采用的主要传到装置是()A、皮带传动B、齿轮传动C、链条传动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3.3.20

班级

5.15.2

课题

1、折形状

第(1——1)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3,知道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

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纸、胶水、蛋壳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出示图片谈话: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讲述:

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

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

学生活动:

交流:

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

谈话:

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

比比谁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

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谈话:

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

你能预测一下吗?

总结:

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引出本课的内容,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交流:

汇报

 

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概括总结

1、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或(),可以提高材料的()。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不同,其()也是不相同的。

1、折形状

椎体

四种基本形状柱体

台体

球体

预习

内容

收集搭支架资料。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3.3.21

班级

5.15.2

课题

2、搭支架

第(2——1)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道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3,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定性不同。

教学

难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

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揭题:

(板书课题)

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学生动手搭支架。

汇报研究成果。

提问:

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学生活动。

小结:

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谈话:

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总结:

建造支架。

 

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学生回答。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

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

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支架,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概括总结

1、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不同,其()也是不相同的。

2、通常,结构由()构成,()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

3、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的方式增加其(),使它变得稳定。

4、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都运用了()的原理。

2、搭支架

三角形——稳定

正方形

支架类型长方形——不稳定

六边形

三角形结构牢固、稳定、省料。

预习

内容

收集支架图片。

科目

科学

时间

2013.3.25

班级

5.1,5.2

课题

2、搭支架

第(2——2)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道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3,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定性不同。

教学

难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法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