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5831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docx

《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docx

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

高二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检测(有解析苏教版)

专题检测

专题一科学之光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裸露/露宿叶脉/脉脉含情症结/对症下药

B.镌刻/隽永氛围/恰如其分绿茵/封妻荫子

C.隐藏/藏蓝枕藉/狼藉一片果蒂/结缔组织

D.阐明/禅让淹没/湮没无闻老趼/胼手胝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各地要大力推进公共租赀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住房制度,努力使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B.各地借名人之名举办的节庆活动、祭祀庆典,以及建设的文化圆区、文化广场等数不胜数,各地纷纷加入“名人故里争夺战”,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C.印尼位于几个板块交界处,周围火山环绕。

近期的火山爆发和由强震引发的海哮,显示了印尼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

D.在诞生世界上第一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深圳市,读书已经成为新风尚,人们在这座以淘金而闻名的城市里感受到了书香的浓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

B.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雅俗共赏,广受观众喜爱。

C.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工作开展得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快人心,在已发布年报的公司中,交出满意答卷的有百余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鉴于盗墓活动猖獗,西安市临潼区政府成立了专案组破案,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因无足够定罪级别的赃物都声称没有盗窃文物。

B.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遵守规则,认真做好服务收费的管理工作,深入论证收费项目的可行性和收费标准的合理性。

C.中国羽毛球名将林丹当选第16届广州亚运会“最有价值运动员”,他的成功靠的是个人拼搏奋斗取得的。

D.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加强,我们可以轻松地将现实世界的信息用三维技术直观、本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一个精练而意义深刻的语句作为结尾。

(3分)

十多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数千座房屋,遭遇火灾的人们返回家园时,有不少家庭陆续发现了自家饱受大火摧残而留存下来的瓷器。

这个发现让大家惊讶不已:

如此易碎的物品,竟然能在这场凶猛无情的大火中幸存下来。

灾难后学校重新开学的第一天,当地一位很有名的教授带给他的学生们一样东西——一个丝毫没有受损的花瓶,这是教授家中唯一残留的物件。

他问学生:

“为什么我的房子都烧成了灰烬,而唯独这个小小的花瓶却能留下来?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最后,教授抑制不住激动,自己回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力”是今年流行的新词。

根据它在下列标题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4分)

(1)高物价时代需财政“给力”民生(国际在线专稿)

(2)浙江医院又曝商业贿赂丑闻

惩罚不给力难绝“回扣门”(《中国青年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一则广告语征集结果公告的正文部分,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表达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5分)

“×××征集广告语”征集活动已于××××年×月×日结束。

①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应征作品3000多份。

在此,②×××有限公司对各位的热情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活动评审委员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入围奖”10名,“最佳人气奖”1名(投票数最高者),③由于此次所征集广告语中未有符合最佳创意奖要求的作品,所以“最佳创意奖”暂时空缺。

获奖名单将于××××年×月×日——×月×日期间在×××官方网站公布,④请相关奖项获得者在3个月内至本公司领取奖品,逾期不予保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影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

它其实是一种隐性广告。

据一些学者考证,植入式广告是与电影共生的。

19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之后,就曾多次找商人提供产品做布景和道具用。

之后,美国福特公司就有了向好莱坞制片商出租汽车拍摄电影的想法。

进入21世纪以来,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开始呈现泛滥之势。

影片《变形金刚》共植入了68个品牌广告,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

恰如一位商界人士所言,我们正从一个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一个“植入时代”。

据分析,好莱坞影片中植入广告最普遍的是汽车产品。

1974年上映的《007之金枪人》多次出现AMC汽车的镜头。

在此后的许多动作大片中,丰田、福特和通用的产品时有登场。

在《黑客帝国Ⅱ:

重装上阵》中,两款凯迪拉克汽车和一台意大利著名的杜卡迪摩托车上演飙车大赛。

除汽车外,电子产品广告也是好莱坞影视作品普遍植入的对象。

在今年3月底播出的美剧《摩登家庭》中,刚刚上市的苹果公司新产品iPad平板电脑粉墨登场,想借这部电视剧的人气,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烟草和酒精饮料的身影也不断在影视剧中出现。

好莱坞硬汉史泰龙曾从美国烟草企业布朗威廉姆森那获得50万美元,用来在至少5部故事片中植入香烟广告。

在美国HBO有线电视网制作的美剧《欲望都市》中,享誉国际的顶级烈酒品牌“绝对伏特加”成为重要内容。

植入烟酒广告有时候甚至成为逃脱法律限制的一种方式。

法国法律明确禁止在电影和电视剧上出现香烟和酒精饮料广告,但植入式烟酒广告却屡禁不止,导演总是以艺术至上为借口来搪塞。

在商业氛围浓厚的美国好莱坞,也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公益团体开始对植入广告泛滥质疑。

一家名为“警惕广告”的团体认为,现在广告植入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许多此类广告与故事情节贴合得严丝合缝,会使受众受到无形影响,影视作品必须在开头或片尾处加以标注。

韩国今年2月也出台了类似的法律。

美国编剧工会也在2005年对公司强迫编剧为植入广告编写剧本的做法提出异议,工会认为这会使成千上万观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广告的狂轰滥炸。

在韩国一家媒体工作的具先生告诉记者,受众对于和剧情融合得较好、不过分露骨的植入广告,还是能接受的。

但如果是生硬的、突兀的广告,甚至对场景和剧情的观感产生了影响,就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也有观众表示:

“与其让演员拿着一个没有商标的饮料,还不如拿某品牌的产品更真实。

”这说明植入广告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植入。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广告植入并不是“在柜台上放一罐可乐那么简单”。

目前的植入式广告大体上分为四种运作模式:

场景植入、对白植入、情节植入和形象植入。

可以说,植入式广告虽然出现已有年头,但作为大规模、成体系的广告投放方式,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到底怎么植入才最好,各国影视产业和相关监督部门都在探索。

(2010年9月9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8.下面对“植入式广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隐性广告,是与电影共生的植入式营销方式,厂家的产品或品牌开始从“打扰时代”进入“植入时代”。

B.它是一种渗透式的广告形式,目的是让观众在不知道或不认为它是一则广告的前提下,加深观众对品牌的印象。

C.汽车、电子及烟酒等名贵产品和知名品牌广告是影视作品经常植入的对象,许多此类广告与故事情节贴合得严丝合缝,会使受众受到无形影响。

D.植入式广告有多种运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广告投放方式,利益驱动和品牌效应使这种方式大行其道。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好莱坞硬汉史泰龙曾从美国烟草企业布朗威廉姆森那获得50万美元,用来在5部故事片中植入香烟广告。

B.植入烟酒广告有时可以成为逃脱法律限制的一种方式,法国、韩国在法律上明确禁止在电影和电视剧上出现香烟和酒精饮料广告。

C.在美国,有公司让编剧专门为植入广告编写剧本,这可能使成千上万的观众在不知情下受到无形的影响,美国编剧工会曾提出异议。

D.由于韩国出台了广告植入方面的法律,所以韩国民众更容易看到剧情融合得较好的植入式广告。

10.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读秋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

”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

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

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

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

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

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

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

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

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

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

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

a.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

b.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

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

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

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

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

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

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到了深秋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

秋天也是一个放下成见的人,不再愤怒不再计较不再轻易害怕未知的人生。

在秋天里,我愿意将心安放下来,将那些生命里的烦扰理清。

我要只留下爱和深思,秋天到来的时候,我愿意是一棵落尽繁花的树。

(选自徐海蛟的作品)

11.第②段和第⑤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味文中加点的两个句子,简析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及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秋天的内涵”具体指哪些内容。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8分)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

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

县召为吏,给农司马。

会谒者阳翟郭玄信奉使,求人为御,司马以苞及邓艾给之。

行十余里,玄信谓二人曰:

“子后并当至卿相。

”苞曰:

“御隶也,何卿相乎?

”既而又被使到邺,事久不决,乃贩铁于邺市。

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

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

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

允谓苞曰:

“卿是我辈人,当相引在朝廷,何欲小县乎?

”苞还叹息,不意允之知己乃如此也。

稍迁景帝中护军司马。

宣帝闻苞好色薄行,以让景帝。

帝答曰:

“苞虽细行不足,而有经国才略。

夫贞廉之士,未必能经济世务。

是以齐桓忘管仲之奢僭,而录其匡合之大谋;汉高舍陈平之污行,而取其六奇之妙算。

苞虽未可以上俦二子,亦今日之选也。

”意乃释。

徙邺典农中郎将。

时魏世王侯多居邺下,尚书丁谧贵倾一时,并较时利。

苞奏列其事,由是益见称。

文帝①之败于东关也,苞独全军而退。

帝指所持节谓苞曰:

“恨不以此授卿,以究大事。

”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

诞等留辎重于都陆,轻兵渡黎水。

苞等逆击,大破之。

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诡道袭都陆,尽焚其委输。

文帝崩,贾充、荀勖议葬礼未定。

苞时奔丧,恸哭曰:

“基业如此,而以人臣终乎!

”葬礼乃定。

武帝②践阼,迁大司马。

自诸葛诞破灭,苞便镇抚淮南,士马强盛,边境多务,苞既勤庶事,又以威德服物。

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因是密表苞与吴人交通。

先时望气者云“东南有大兵起”。

及琛表至,武帝甚疑之。

会荆州刺史胡烈表吴人欲大出为寇。

苞亦闻吴师将入,及筑垒遏水以自固。

会苞子乔为尚书郎,上召之,经日不至。

帝谓为必叛欲讨苞而隐其事遂下诏以苞不料贼势筑垒遏水劳扰百姓策免其官。

遣太尉义阳王望率大军征之,以备非常。

苞用掾孙铄计,放兵步出,住都亭待罪。

帝闻之,意解。

及苞诣阙,以公还第。

泰始八年薨。

策谥曰武。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文帝:

指司马昭。

②武帝:

指司马炎。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意允之知己乃如此也意:

料想

B.而有经国才略经:

治理

C.简锐卒为游军简:

检阅

D.及苞诣阙,以公还第诣:

到……去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司马以苞及邓艾给之使工以药淬之

B.异之,因与结交欲因此时降武

C.苞奏列其事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D.基业如此,而以人臣终乎或百步而后止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苞儒雅豁达,富有智谋,容貌壮伟,仪表俊丽,但是不拘小节,曾因为喜好女色、品行轻薄而受到宣帝的责备。

B.郭玄信、赵元儒都有知人之能,在石苞默默无闻的时候,他们都认为石苞将来能位及人臣。

后来果如他们所料,石苞历任大司马等官职。

C.石苞不畏权贵,曾上奏折弹劾贵倾一时的尚书丁谧,由此被人们称赞;石苞军事才能突出,诸葛诞起兵时,他积极准备,击败了诸葛诞的军队。

D.武帝怀疑石苞图谋不轨,于是罢免了石苞的官职,并且派遣大军征讨石苞以防不测;但由于石苞并没有和朝廷对抗之意,武帝最终没有惩处石苞。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帝谓为必叛欲讨苞而隐其事遂下诏以苞不料贼势筑垒遏水劳扰百姓策免其官。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卿是我辈人,当相引在朝廷,何欲小县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苞虽未可以上俦二子,亦今日之选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6分)

楚吟

李商隐

山上离宫[注]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注离宫:

帝王正式宫殿以外的宫室。

21.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7分)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②。

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注①武城:

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