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页。
【教学目标】
1.充分体验解决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过程和形成竖式的过程,借助数形结合直观感受算理。
2.初步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4.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乘的顺序与口算算理。
2、第二部分积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一)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这是我们上节课欣赏过的《美丽的街景》,市政大楼前有漂亮的街灯,五颜六色的气球,高耸的大楼。
节日期间,街心花园也装扮的异常美丽。
其中有这样一组数学信息:
“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3盆花,一共有12排。
谁能读一下?
你先来?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二)引入课题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
23×12(师板书)
师:
为什么这样列式?
(请你来)
生:
每排23盆,一共12排,也就是求12个23是多少?
所以23×12来计算。
这是你的想法。
还有谁想说说。
“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3盆,一共12排。
如果老师用23个小方格来表示每排有23盆花,你说我应该画这样的几行呢?
(12行)我们一起来数一下,现在是一行,一起数……还差几行?
也就是12个23(课件出示)
师:
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
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而这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
是呀,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比如23×2;还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比如像23×10。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谁能来估算一下23×12大约是多少。
生1:
大约200个。
师:
说说你的想法。
生:
把23估成20,把12估成10,20×10=200.
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
生2:
大约240个。
师:
怎么想的?
生:
把23估成20,20×12=240.
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
生3:
大约有230个。
师:
怎么想的?
生3:
把12估成10,23×10=230.
师: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3种估算方法,我们以第二种为例(估算成23×10=230)来看一看估算出来的这个得数230,和实际得数相比,是大还是小呢?
为什么?
生1:
肯定是小了。
因为你把12看成10,少乘了2。
师:
想法不错,能不能说的再清楚一些呢?
生2:
他的意思就是:
23×12是让我们算12个23是多少,现在呢只算了10个23,还少了2个23,所以肯定比实际得数要小。
师:
这样一说大家就听得更清楚了。
2.口算
师:
估算的结果比准确得数要小,那准确得数到底是多少呢?
现在就请大家开动脑筋口算一下得数。
把你的口算的过程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想法板演。
(找两个同学板演)
算完了的同学,把你的想法和同位交流一下。
师: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两种做法,还有谁是这样做的?
谁不是这样做的?
你看明白了吗?
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是怎么算的?
介绍:
23×10=23023×2=46230+46=276
师:
好像有的同学还是不明白?
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图,一行画了23个正方形,有这样的12行。
请同学们在图中用笔来圈一圈:
23×10是算的哪一部分?
23×2又算的是哪一部分?
谁能到前面来说说?
边圈边讲讲?
师:
刚才这个同学先圈了10行,实际算的是23×10=230,又圈了两行,这两行算的是23×2=46
,最后把230和46加起来,算的是一共12行的。
师:
是呀,这个同学很有办法,既然算12个23不好算,那就先算10个23,再算2个23,然后再相加,就变得简单了。
这种思路实际是把我们没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这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转化(板书:
转化)。
师:
再看第二种算法:
20×12=2403×12=36240+36=276
能看明白吗?
有问题吗?
后面这一步为什么相加?
先算其中一部分,又算一部分,再加起来。
师:
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觉得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1:
我觉得是把12拆成10和2再分别相乘的方法简单。
生2:
我也觉得是这种简单。
师:
两种算法都算出了得数,都是把一个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比较简单。
3.笔算
师:
像这种横式是表示口算过程的一种方式,而我们以前还学过用竖式计算,其实用竖式计算也是表示计算过程的一种方式。
现在就请同学们试一试,23×12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在练习本上试一下。
生试做,师巡视。
展示
(1):
23
×12
276
师:
一部分同学是这样写的竖式,你觉得这样列竖式行不行?
生1:
行,以前我们就这样列竖式。
师:
是呀,我们以前在学一位数的乘法时就是在横线下面直接计算出得数。
生2:
不行,虽然得数是对的,但看不出276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
有道理,以前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确实是只需要一步就可以计算出得数。
但现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了,我们刚才费了好大得劲才计算出得数,这样直接把最后得数写出来没法展现计算的过程呀!
展示
(2):
2323230
×2×10+46
46230276
师: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是不是展现出了计算过程。
针对他这种竖式计算的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生1:
这种算法我觉得挺好,让人一看就知道每一步算的什么。
生2:
他这种算法我看就是把刚才的口算过程用竖式写出来了。
师:
真会学习,能主动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
生3:
我们以前学习用竖式计算都是用一个竖式,他这样用三个竖式太麻烦了。
师:
直接写出得数大家觉得不能体现计算过程,3个竖式大家又觉得太麻烦了。
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呢?
既能看出计算过程,又不那么麻烦。
生:
有,把那三个竖式合并一下就行了。
师:
合并一下?
挺奇特的想法!
怎么合并呢?
生:
你看他这几个竖式中好多地方都是重复的,比如说里面有2个23,有2个46,还有2个230,这些我觉得都可以去掉一个。
师:
多好的想法呀!
把重复的去掉,能合并的都合并起来,不就简单了吗。
接着说。
生:
把那个230写到46下面,然后画上一条横线,再把46和230加起来就行了。
生边说,老师边改。
23
×12
46
+230
276
师:
这样列竖式是我们大家经过共同努力想出的方法,你能用这样的竖式计算下面的这两道题吗?
请同学们拿出1号练习纸。
42
×12
84
+420
504
4.梳理计算过程
师:
看,这样用竖式计算可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探索出来的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以后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可以这样来列竖式计算。
现在我们再一起梳理梳理计算的过程。
师:
(边梳理边板书)
23
×12
师:
先用个位上的2和23相乘。
(板书)
23
↖↑
×12
46
师:
再用十位上的1和23相乘。
一三得三,3写在哪里?
为什么?
师:
在十位下面写3就表示3个十了。
一二得二,2写在哪?
为什么?
23
↑↗
×12
46
23
276
师:
230个位上的0能不能省略?
生1:
不能,不写0就成了23了。
……
生2:
我觉得可以,那个3在十位上肯定表示30,不写0也不会看成23的。
……
师:
好想法,数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大小。
3在十位上肯定表示30,而不会把它看成3的。
所以后面这个0也可以省略。
师:
竖式中的46是怎么来的?
23实际上是多少?
它是怎么来的?
(板书:
23×2和23×10)
23
↖↑
×12
46——23×2
23 ——23×10
276
师:
这个加号可以省略吗?
生:
不行,省略了就不知道是加还是乘了。
生:
可以省略,你分两次算完了,当然得把两次的得数加起来了。
师:
说得好,省略掉加号也不会引起歧义,我们干嘛不把它省略掉呢?
三、巩固练习
1.尝试练习
师:
我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再算两道题的得数吗?
(做在练习纸上)
1231
×44×23
□□
□□
□□□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一题
师:
有两个48,有什么不同吗?
生:
上面的48是12乘个位上的4,下面的48是12乘十位上的4。
师:
下面的48表示什么?
生:
表示48个十(480)。
第二题
师:
竖式中的93是怎么来的?
62呢?
生:
……
2.小结
师:
我们通过解决一共多少盆花的问题,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之后,最终的结果是276,单位是盆。
学到这里,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1:
要对齐数位。
生2:
用十位乘的时候要和十位对齐。
师:
是呀,在用个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就要和十位对齐。
3.辨析
师:
提醒的很有必要。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两位同学在用竖式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呢?
4334
×12×21
4634
68
102
生找错因,师评价。
师:
(第一道)乘的时候和每一位都要相乘,可不能拉掉。
师:
(第二道)用十位乘一定要和十位对齐。
四、总结
师:
这节课你学的好吗?
生:
好!
师:
怎么好?
生:
我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
还有哪些收获?
生:
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两位数乘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
师:
说的多准确。
我们刚才一起学习的23乘12,如果是123乘12,就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么计算呢?
请同学们课下开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学情分析
张春
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标特别提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方格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期待着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像。
化抽象为形象,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三步有序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由抽象算理到直观算法的过渡,进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算法的真正掌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效果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是一节计算课。
本节的课堂与以往的课堂有所不同:
首先,不再是让学生匆匆地成为竖式计算的使用者,而是期待着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形成竖式的过程;其次,不再是在课堂上表面化的贴上数学思想方法的标签,而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慢慢地感悟蕴含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过程中的多种思想和方法。
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方格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期待着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像。
课堂上,教师借助方格图,把两位数乘两位数分三步计算的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前两歩分别算出整十行的和余下的不足整十行的,第三步加起来。
学生由估算到分布计算在过渡到竖式,在头脑中建立起了很清晰的第一步、两步、三步和相应的直观图形。
这是他们对竖式每一步的理解就不再仅仅是一种计算程序,而是活生生的直观在现。
这也是本课老师设计利用方格图来进行“数形结合”辅助教学的优势所在。
同时,本课老师在设计教学时也清楚的明白:
竖式计算过程中第二步———积的书写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
应该说,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基本可以突破,但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认识充分,老师又多花了一些时间,首先是将作品中第二步写0和第二步不写0的两种情况进行充分对比,接下来在板书规范竖式时,又进行了一次梳理。
最后在练习过程中再次进行了强调,这样就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教材分析
张春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课后反思
张春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教学的重点。
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本节课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
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
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估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图找出要求出一共,就是把估算部分和未估算部分加起来。
学生由估算到分布计算在过渡到竖式,在头脑中建立起了很清晰的第一步、两步、三步和相应的直观图形。
这是他们对竖式每一步的理解就不再仅仅是一种计算程序,而是活生生的直观在现。
这也是本课老师设计利用方格图来进行“数形结合”辅助教学的优势所在。
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每做一道题,都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优秀生教后进生;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笔算的过程;设计层次性强、生活化的练习,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数学。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
如:
一、如果说精确计算的核心是算法,那么估算教学的灵魂就是意识。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步渗透的过程。
在今天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先估23×12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再计算对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提高计算准确率会有很大帮助。
二、本节课虽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或者用语言表达思路有困难时,总是害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害怕别的孩子听不懂,因此我经常性的把本应该学生说的抢着说了出来,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不利。
在今后的计算教学中,我要坚持把枯燥的计算插上生活的翅膀,注入生活的灵性,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能说、能做的,教师坚决不代替、不包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
1.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利用方格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提倡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思维能力。
2.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之美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图片抽象成方格图,使数学对象由尽可能少的要素通过尽可能简洁、统一的方式组成,并且蕴含着丰富和深刻的内容。
渗透数学的简洁性、普适性及规范性,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激发学生数学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