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01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鲁教版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提示:

Cu2(OH)2CO3

2CuO+CO2↑+H2O]

A.4.8%B.9.6%C.50%D.51.2%

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B.BC.CD.D

3.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W

X

Y

Z

反应前质量g

2

22

34

0

反应后质量g

2

40

待测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5.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C

检验H2中混有的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D

鉴别H2O2溶液和H2O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A.AB.BC.CD.D

6.已知:

2KClO3=2KCl+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7.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8.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A.62.3%B.63.2%C.36.8%D.37.7%

9.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现象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

2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

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

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

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

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

 

A.AB.BC.CD.D

10.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

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2HCl=MgCl2+2H2↑

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

C.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11.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SO3C.H2SO3D.H2SO4

12.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未知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A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

C.其化学方程式为:

2C+3D=5BD.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

13.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14.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

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30gB.50gC.100gD.150g

15.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44g丙和27g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  )个

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3g

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

3

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

1

④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

44

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1个B.2个C.3个D.4个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B.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C.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17.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

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

A.7:

25B.50:

21C.21:

50D.25:

14

18.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

2

19.某可燃物1.6g在O2中充分燃烧后,只生成1.8gH2O和2.2gCO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C、H两种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

20.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烷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

2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

C.

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D.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22.在硫酸亚铁

和硫酸铁

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6%B.31%C.66%D.无法确定

2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投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时刻

起始

80g

5g

100g

5g

t1

a

55g

60g

5g

t2

b

c

40g

5g

 

A.甲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70g,c=80gD.该反应可能是N2+3H2

2NH3

24.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6g,剩余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0.6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了2.2gCO2B.剩余CaCO3的质量为10.0g

C.生成了10.6gCaOD.原来CaCO3的质量为15.0g

25.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26.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27.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16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36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

36

2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D.若有17g物质甲参加反应,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g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30.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B.CH4OC.CH4D.C2H4O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根据己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控制产生O2的速度,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制取CO2选用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G装置可用来测盘生成的CO2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最终若仰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则氧气的体积将______________2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甲烷是一种无色,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装置具有多种用途。

①收集气体:

如收集氧气时,只要将气体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通入,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也可以代替上图中的D装置,请简述操作方法:

事先向集气瓶内装满______________,再将氧气从____(填a或b)通入。

②检验气体:

若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瓶中预先装入______然后将气体从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通入。

3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①(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③。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①(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②(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

33.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I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_____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气体a在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34.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内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4)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有(任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采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加入的物质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常温下,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可用____________装置进行收集。

(8)将制取的氧气用于与铁丝反应,铁丝并未燃烧,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9)小明同学探究B装置时,对此装置作了改进,改进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将②换成了a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改进后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以下仪器:

(1)请写出图中②的仪器名称:

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CO2,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也能生成CO2,该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因是_____。

(3)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填仪器的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6.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提示:

酚酞遇氨水变红色)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1)A的名称是___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_____具有挥发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解:

由题意可知:

孔雀石加热分解反应原理:

Cu2(OH)2CO3

2CuO+H2O+CO2↑-----①

碳高温还原氧化铜反应原理:

C+2CuO

2Cu+CO2↑-----②

①+②整理得:

Cu2(OH)2CO3+C

2Cu+H2O↑+2CO2↑-----③,(注:

高温条件下,液态水变为水蒸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总质量=26.2g-15.6g=10.6g。

由③式可知:

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18:

(2

)=9:

44;

则水的质量为10.6g×

1.8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6g-1.8g=8.8g;

通过水的质量1.8g结合①式和②式,

设:

Cu2(OH)2CO3的质量为x,氧化铜的质量为y,碳粉的质量为z,铜的质量为m;

x=22.2gy=16g

z=1.2gm=12.8g

则孔雀石中杂质质量=26.2g-22.2g-1.2g=2.8g

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选:

D。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的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B选项的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C选项为解释性的回答;D选项的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故答案选择D。

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成X的质量为40-22=18g,A选项错误;

W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B选项正确;

Z物质由0变为16g,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分解反应,C选项正确;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剩余0g,所以Y全部参加反应,D选项正确。

故选择A项。

【点睛】

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变化,以及质量不变的部分,从而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做答。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差,可得该物质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质量增加的物质在生成物中,质量减少的物质在反应物中,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

分析表中数据,b反应后质量减少,在反应物中,b参加反应的质量=10g-2g=8g,c反应后质量增加,在生成物中,生成c的质量=21g-10g=11g,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可能是催化剂。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应在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11g-8g=3g,故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10g-3g=7g。

即:

A、由上述分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故A选项叙述正确;

B、a与b反应生成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选项叙述正确;

C、b物质在反应物中,与a反应生成c,b物质可能是单质,故C选项叙述正确;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是7g,不是3g,故D选项叙述错误。

故选D。

5.D

解析:

D

【解析】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点燃,不能达到除去CO2中的少量CO的目的;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只生成水,都有水生成,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不能鉴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而水不能,所以可用二氧化锰将两种物质鉴别开,选D

6.D

解析:

D

【解析】2KClO3MnO22KCl+3O2↑,所以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开始氧气的量是零,反应中质量增加,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达到一定值,不再改变;由于氯酸钾中氧元素以氧气的形式逸出,所以反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选D

7.D

解析:

D

【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B.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不变,C.氢氧化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

16,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

8,电解过程中水减少,所以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变小。

D.

,氢氧化钠中氢氢元素质量分数1÷40×100%,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2÷18×100%,电解过程中水减少,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选D

8.B

解析:

B

【解析】设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x,铝的质量为12xg,铁的质量为12g-12xg

2Al+3H2SO4=Al2(SO4)3+3H2↑

546

12xgm1m1=6×12xg÷54

Fe+H2SO4==FeSO4+H2↑

562

12g-12xgm2m2=2×(12g-12xg)÷56

6×12xg÷54+2×(12g-12xg)÷56=1gx=63.2%故选B。

9.C

解析:

C

【解析】

A、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

2;B、家中天然气泄漏一定不能开启任何电器,因开启电器以产生火花,易引发爆炸;D,张青莲为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选C

1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ZnFe2O4中锌元素+2价,氧元素-2价,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代入可求出Fe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选项错误;

B、根据图示,反应1中ZnFe2O4是反应物,反应2中是生成物,故ZnFe2O4可以循环使用,不需要不断加入,故选项错误;

C、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反应2产生的氢气被贮存后,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氢一部分为反应2的产物,一部分来自稀盐酸,故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

D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