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609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docx

《《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docx

《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

《唐诗四首》教案及训练

   诗歌一般分为古诗和新诗。

古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是继承汉魏六朝的诗体。

近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有绝句、律诗。

近体诗,在诗句字数、声调、韵脚、对仗(对偶)等方面都有讲究,所以要讲格律。

古体诗,跟近体诗比较,格律不严,大致讲究就可以了。

新诗,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用现代汉语创作的诗歌,大致讲究押韵和节奏。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审言之孙。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任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一说饫死耒阳。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世人传诵。

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

有《杜工部集》。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

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

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

历夔州、和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一.字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金樽      珍羞      投箸      歧路      岱宗      造化

 决眦      凌绝顶    凄凉      烂柯       侧畔      白沙堤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区分形似字                                       

 

二.词

 1.解释下列字词

 珍羞:

通“馐”,味美的菜肴。

 

 箸:

筷子。

 

 塞:

阻塞。

 

 济:

渡过。

 岱宗:

泰山别称。

 

 造化:

大自然。

 

 钟神秀:

聚,集。

 

 割昏晓:

分。

 

 决眦:

睁大眼睛注视。

 

 会当:

一旦,必将。

 

 凌绝顶:

登。

 

 2.积累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三.诗文分析

 

(一)《行路难》

   《行路难》(其一),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云:

“《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胡震亨云:

“《行路难》,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之感。

古辞亡,鲍照拟作为多,白诗似全学照。

   这首诗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

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谊,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豪饮的。

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他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望,但心绪茫然。

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吕尚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

虽然现实是那么地艰难,前途是那么地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本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诗人不畏艰难,不放弃自己人生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望岳》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

“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

“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

”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王勃《春思赋》:

“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

”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萧涤非)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了白居易。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公亭西,西湖的水面刚刚涨起来,朵朵白云好象和湖面连成了一片。

几只早早飞出来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枝,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忙着啄衔软泥,它们要在哪家的屋檐下做窝?

缤纷的花朵就要渐次开放,将会迷人眼目;嫩绿的春草还只能盖住马蹄。

我最喜欢湖东一带风景,特别是那柳树成荫的白沙堤,走了一遍又一遍还是逛不够。

全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春到西湖的景象写得生意盎然。

思考:

   1.诗抒情,又言志。

李白受到排挤,四顾茫然,还是壮志凌云,乘风破浪。

刘禹锡受屈23年,还是跟朋友“杯酒长精神”。

杜甫远望泰山,豪情满怀,一心“会当凌绝顶”。

诵读李白、杜甫的诗歌,说说他们的豪情壮志。

   抒情诗中的“情”和“志”常常是相通的。

李白受到排挤,壮志难酬,更激发了他的豪情,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兼济天下。

杜甫青年时代也是壮志凌云,“甫昔少年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胸怀这样的远大志向,一旦“望岳”,感悟到泰山的宏伟和生命力,杜甫顿生“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并且暗含效法孔子的宏愿。

   2.这四首诗篇幅短小,境界开阔,构思精巧。

试以杜甫《望岳》为例,体味诗歌创造的意象美。

   《望岳》塑造了泰山这个意象:

“齐鲁青未了”写它的旺盛的生命力,“阴阳割昏晓”写它的气势宏伟,“造化钟神秀”写它耸立在齐鲁大地的独特地位,还有层云、归鸟,塑造了一个神秀、宏伟、青翠的泰山意象,特别是用“一览众山小”显示了泰山的神圣地位。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

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深入探求

 李白诗两首欣赏

蜀道难

   【题解】此诗为李白杰出代表作之一。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多写蜀地山路之险峻难行。

而关于此诗所作本事,众说纷纭。

唐孟棨《本事诗》载: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

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

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此说多为人附会,认为作于开元末年首次入长安时。

   【原文】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扶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将进酒

   【题解】《将进酒》,乐府旧题,是鼓吹曲辞《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十六《将进酒》解题云:

“古词曰:

‘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

”“大白”,大酒杯。

“将”,即“请”的意思。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另一友人嵩山隐者元丹丘颍阳山居会饮。

诗以豪放的气概抒写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传统主题,郁勃之志中深含着怀才不遇之愁闷和政治失意之苦郁,气势汪洋却不落消沉。

   【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考解析

 莱西市中考作文题:

   三年的初中生活,你肯定有着许多新起点。

也许是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也许是思想上的一次变化。

在起点面前,有些人勤奋努力,拼搏进取,享受人生的乐趣;有些人徘徊犹豫,咀嚼生活的苦涩……请你以“起点”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

1.自拟题目

     2.文中注意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议论抒情。

起点

   “再见了,亲爱的家!

再见了,爸爸妈妈!

”他默默拿起背包,走出家门。

   外面的天灰蒙蒙的,有一层薄薄的雾。

一阵风儿吹来,他不由得想起那件令他痛苦的事。

昨天,考试成绩发下来了,他的成绩很不好,语文76分,英语65分,数学更是惨不忍睹,只有53分。

他觉得,自己升入初三以来,已拿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旱冰不滑了,电子游戏早已“戒掉”,连电视节目也压缩到每周星期六、星期日两次。

然而成绩还是一跌再跌,这次更是跌入谷底,全没有达到老师和父亲的要求。

下午,老师把他“传”到办公室,虎着脸问他,他支支吾吾回答不出。

老师生气地把他的试卷扔在地上。

晚上回到家,父亲看了成绩单,甩手扇了他一巴掌,扔出一句话:

“给我滚!

   他恨自己,又有些无奈,他要只身逃亡。

   路上行人很少,他心里也空荡荡的,老师的“高压”,父亲的打骂……一切似乎都远离了他。

他想轻松地笑笑,但很不自然,与哭差不了多少。

   离开家,到哪儿去?

他也不知道。

前几天听一个同学说,广州很好,找工作容易,工资也高,何不到广州去呢?

路过报栏,他停下看了看,报上正好有一则招工启事,是广州某公司的,待遇优厚。

他打定主意,对,就到广州!

   来到十字路口。

往左是通向学校的路,往右是通向火车站的路。

他拐向右边,走了两步又忍不住停下来,回头看看,那条路是那样熟悉。

路面平平展展,他曾和同学一起抬土铺路;山上的溪水流下来,顺着路边的水沟淌,那水沟是他和同学们一起挖的;路旁的白杨修直挺拔,那是他和同学们一起栽的,晨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

刹那间,他觉得树上长满了眼睛,有班长的,团支书的,好朋友的……一双双直盯着自己,似乎还带着鄙夷的神色,好像在说,这么点挫折就受不了,算什么男子汉!

   “不!

”他差点喊出声来,心中那道马奇诺防线在崩溃,于是,转身向回走去。

   雾散了,太阳红红的,照在他身上一层金色。

来到十字路口,停了一停,深深吸了一口气,以此为起点,继续向前走去。

[评点]

   这是一篇以第三人称写的考场佳作。

作者以主人公的一段学习经历为基础,表达了站在新的起点上,就要开始新的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文章在叙事中,有较浓的抒情氛围,对于心理变化的描写也较细腻,让主人公成功地实现了自我教育,立意深刻独到。

   另外,文中景物描写的恰当运用烘托了人物的心境,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推移,如“外面的天空灰蒙蒙的,有一层薄薄的雾。

”“雾散了,太阳红红的,照在他身上一层金色。

”等。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全诗以____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感受。

(2)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淡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________的图景;后两句中一个“____”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附答案:

(1)方塘    微妙难言的读书

(2)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3)清新明朗  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