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49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docx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docx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综合题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

“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_____g。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

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

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

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SO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_____(填微粒符号)。

(4)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

现代研究表明:

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

注:

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δ(CO)

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

【答案】H23Fe+4H2O

Fe3O4+4H28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acO2和H+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CO再氧化成CO2

【解析】

【分析】

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详解】

(1)由“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知,“可燃空气”是氢气,化学式为

(2)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设生成1g氢气,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的质量为x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3)①a、水中加入少量的稀Na2SO4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正确;

b、电解过程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不正确;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c正确。

故选ac。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物质是氧气未来得及转移到B管的氢离子,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

O2和H+。

(4)根据题干和图示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CO再氧化成CO2。

2.2018年1月11日,广西某地高速公路大桥上用于融冰作业的2包共100公斤含有亚硝酸钠的工业盐遗失,当地迅速组织警力开展搜寻遗失的工业盐,确保不流入市场和家庭。

(资料卡1)亚硝酸钠与食盐氯化钠相似,为白色有咸味的固体,但误食会使人中毒。

腌制食品、泡菜等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钠。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盐融冰的原理是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的是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下图是用不同浓度盐水腌制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曲线图。

据此回答:

当盐水浓度为6%时,第____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

为了安全,泡菜腌制时盐水浓度最好是____并在腌制____天后再食用。

(3)兴趣小组欲测定某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

(资料卡2)实验室常用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NaNO2+NH4Cl

NaCl+N2↑+2H2O(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资料卡3)在酸性环境中高锰酸钾能与亚硝酸钠发生如下反应:

2KMnO4+5NaNO2+3H2SO4=K2SO4+2MnSO4+5NaNO3+3H2O

(方案一)取1g该工业盐样品与足量氯化铵溶液于如图装置中充分反应(该工业盐中其他成分不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实验时加热片刻后,即可移去酒精灯,其原因___。

最终量筒中收集到300mL水,已知该条件下氮气的密度为1.25g/L,则该工业盐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结束后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可能原因是____。

(方案二)为更准确地测定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含量,称取4.00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含量为15.8g/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反应,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KMnO4溶液体积(mL)

20.60

20.02

20.00

19.98

上述第____次实验所得数据明显异常,剔除异常数据后,计算出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

【答案】降低凝固点(或凝固温度降低)物理变化58%13节约能源,防止反应太剧烈(合理即可)92.4%分液漏斗中液体的体积算成了氮气体积/没等完全冷却就读数(合理即可)186.25%

【解析】

【详解】

(1)因为加盐后冰的熔点降低,所以用盐融冰的原理是:

降低凝固点(或凝固温度降低),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主要发生的是:

物理变化。

(2)从用不同浓度盐水腌制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曲线图可以发现,当盐水浓度为6%时,第5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

因为三种浓度的盐水中,浓度最大即8%的盐水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所以为了安全,泡菜腌制时盐水浓度最好是:

8%,图中还可以看出,腌制时间达到13天,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达到低点,并比较稳定,所以在腌制13天后再食用比较安全。

(3)方案一:

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会越来越高,粒子的运动就越剧烈,反应速度就越快,所以实验时加热片刻使反应开始进行后,即可移去酒精灯,其原因是:

节约能源,防止反应太剧烈。

根据量筒中收集到300mL水,可以推知,生成的氮气是300mL即0.3L

设工业盐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92.4%

答:

工业盐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2.4%。

实验结束后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可能原因是:

分液漏斗中液体的体积算成了氮气体积或没等完全冷却就读数等。

方案二:

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第1次数据与其他3次数据相差较多,所以上述第1次实验所得数据明显异常,剔除异常的第1次数据后,根据其他3次数据的平均值,可以计算出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

根据实验中称取4.000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每次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所以每次实验中样品的质量为0.4g,实验中三次有效的KMnO4溶液体积平均值是20.00mL即0.02L。

设:

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y。

解得y=86.25%

答:

该工业盐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6.25%。

【点睛】

本题方案一中计算出的结果偏大的原因要认真分析,比如加入的分液漏斗中液体的体积算成了氮气体积或没等完全冷却就读数,这些都是实验中常犯的错误,要吸取教训。

本题的计算比较多,题材来自于高一级学段,只要严格按照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做,就不会犯错。

3.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并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问题: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沉淀b中含有物质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中某同学对溶液b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b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根据实验①②③④⑤的操作后,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还含有碳酸钠;

猜想二:

还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三:

还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

1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_________

溶液b中还含有________溶质

2

取步骤1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后,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填指示剂)

_______________

溶液b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经过兴趣小组的实验分析,判断猜想___________是正确的。

【反思与拓展】为了使制得的精盐水只含有水和氯化钠,步骤⑥的作用是除去杂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MgCl2+2NaOH=Mg(OH)2↓+2NaClMg(OH)2CaCO3产生白色沉淀溶液b中还含有碳酸钠(或Na2CO3)取步骤1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后,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三HCl+NaOH=NaCl+H2O或2HCl+Na2CO3=2NaCl+H2O+CO2↑

【解析】

(1).过滤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沉淀中有Mg(OH)2和CaCO3(4).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不反应,所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b中还含有碳酸钠(或Na2CO3)(6).由于步骤1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所以碳酸钠被除尽,取步骤1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后,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判断猜想三是正确的。

(9).为了使制得的精盐水只含有水和氯化钠,步骤⑥的作用是除掉除杂时引入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杂质,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或2HCl+Na2CO3=2NaCl+H2O+CO2↑

点睛:

验证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验证碳酸钠时,不能影响氢氧化钠的验证;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

(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入器上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这是因为它_____。

(填字母代号)

a.易加工b.密度小c.熔点高d.耐腐蚀

(2)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用盐酸清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的质量等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①请分析所得固体的成分_____。

②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钢铁是基本的结构材料,称为“工业的骨骼”。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模拟炼铁反应。

a

b

①写出A装置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虚线框内选择D装置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c接_____,_____接d。

③请设计实验证明C装置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5)国产C919大型客机上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冶炼铝,同时得到氧气。

计算电解20.4t氧化铝,理论上能生成铝的质量是多少_____?

【答案】dFe2O3+6HCl=2FeCl3+3H2O银、铜或银、铜、锌Zn+2AgNO3==2Ag+Zn(NO3)2或Zn+Cu(NO3)2=Cu+Zn(NO3)2Fe2O3+3CO

2Fe+3CO2ba取C中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有碳酸钠,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如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中除有碳酸钠外,有氢氧化钠,如不变色,则溶液中只有碳酸钠。

10.8t

【解析】

【分析】

【详解】

(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入器上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这是因为它耐腐蚀性强,故选d;

(2)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盐酸清除铁锈的原理是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16份质量的银,使固体质量增加;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加入的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64份质量的铜,使固体质量减少。

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的质量等于加入锌粉的质量,说明硝酸银、硝酸铜都与锌发生了反应。

①据上述分析可知所得固体的成分银、铜(锌刚好完全反应)或银、铜、锌(锌过量);

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AgNO3=2Ag+Zn(NO3)2或Zn+Cu(NO3)2=Cu+Zn(NO3)2;

(4)①A装置玻璃管内发生反应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Fe2O3+3CO

2Fe+3CO2;

②虚线框内选择D装置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c接b,a接d;

③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中的溶质一定有碳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即溶质可能是Na2CO3或Na2CO3、NaOH;

设计实验证明C装置烧杯中溶质的成分的方法:

取C中溶液适量,放入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验证并除掉碳酸钠(排除对氢氧化钠的验证的干扰),燃烧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如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如不变色,则溶液中只有碳酸钠;

(5)设电解20.4t氧化铝,理论上能生成铝的质量是x

x=10.8t

5.根据下列数型图像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

(3)图三是a、d、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可以析出ga物质。

(4)下图托盘天平两边是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跟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时间t与生成氢气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图四。

试回答:

从开始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天平指针偏转情况是

【答案】

(1)H+、Na+、Cl-

(2)①反应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要放出热量(3)①降低温度②30(4)先偏向右边,最后回到分度盘中央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m点对应的溶液的PH值小于7,即此时溶液为酸性。

说明该点对应的溶液中酸还未反应完。

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有:

盐酸(未反应完的)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

所含的离子为:

H+、Cl—、Na+

(2)①根据图示可知,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

当加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达到最大值。

可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够放出热量。

②如改用氢氧化钠固体,则不能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

因为氢氧化钠在溶解于水时也能放出热量。

无法确认温度的升高来源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3)①t1℃时,C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即可继续溶解C物质,所以可通过再加入C物质的方法使其饱和。

因为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还可以通过升温的方法,使C物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质量变小,从而使其溶液由接近饱和变为饱和。

②根据图示可知,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50g。

即在t2℃温度下,a物质在100g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50g。

所以在t2℃时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a50g,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

当溶液的温度降低至t1℃时,其溶解度为20g。

即在t2℃温度下,a物质在100g水里最多溶解20g。

所以此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

50g—20g=30g。

(4)开始时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有等质量的金属和酸,所以开始时天平平衡。

随着反应的进行,镁反应较快,所以天平放镁的一方偏轻;天平偏向放铁的右盘。

当反应停止时,二者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两盘中质量的减少值是相等的。

所以最终天平左右两盘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即天平最平衡。

考点:

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氢氧化钠的性质、溶解度曲线等图像题、

6.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

①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

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

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_____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

_____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_____。

【答案】分液漏斗BECaCO3+2HCl═CaCl2+H2O+CO2↑ACu、Cu2O 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解答;【猜想假设】根据猜想①②结合Cu和Cu2O都是红色解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分析解答;【实验反思】根据Cu2O+H2SO4=CuSO4+Cu+H2O解答。

(1)①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猜想假设】③Cu、Cu2O;【设计实验】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7.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研究小组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1)同时将足量的稀盐酸倒入锥形瓶甲和锥形瓶乙中。

反应至5s生成气体的速率:

碳酸氢钠___碳酸钠(选填“>”,“<”,“=”)。

(实验2)分别将足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中,边滴边振荡。

现象为:

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2)(反思1)在(实验2)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大量气泡产生?

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绘制出微观示意图。

①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

碳酸氢钠_______碳酸钠(选填“>”,“<”,“=”)。

(3)(反思2)为何(实验1)中碳酸氢钠最终产生气体的体积较大?

请你列式计算:

(实验1)中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各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g)?

【答案】>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1.0g0.8g

【解析】

【分析】

(1)【实验1】根据气球胀大的程度进行分析;

(2)①根据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②根据过程中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进行分析;(3)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

【详解】

(1)【实验1】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滴加等质量的盐酸后气球胀大的程度,碳酸氢钠胀大的程度大,所以反应至5s生成气体的速率:

碳酸氢钠>碳酸钠;

(2)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②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显浅红色,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所以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

碳酸氢钠<碳酸钠;

(3)解:

设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碳酸氢钠生成的质量为y,

x=0.8g

y=1.0g

答:

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1.0g;碳酸钠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0.8g。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

(2)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

(3)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

(4)t1℃时,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2:

11的甲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答案】乙>甲=丙降温结晶丙<甲<乙不饱和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乙>甲=丙;

(2)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t3℃时,将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