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400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docx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docx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

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2007-06-2411:

00:

58)

 

分类:

鄱阳湖专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

  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共青城、鄱阳县、余干县、瑞昌市、九江县、彭泽县、万年县、安义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东乡县、乐平市、浮梁县、贵溪市、余江县、新干县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环鄱阳湖地区(下称环湖地区)开发建设战略部署,为加快环湖地区发展,使之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加快我省实现中部崛起步伐。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环湖各设区市“十一五”规划,编制《环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

一、       环鄱阳湖地区范围及现状

本规划范围涉及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六个设区市,具体包括南昌市9县(区)、九江市12县(市、区)、上饶市12县(市、区)、景德镇市4县(市、区)、鹰潭市3县(市、区)、抚州2县区共42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31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31.86%。

其中重点规划范围为:

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都昌县、湖口县、星子县、永修县、共青城、庐山区、德安县、九江县、彭泽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共15个滨湖县(市、区)。

环湖地区全部人口184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1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42.8%和49.5%。

到2005年区内GDP2199.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4.2%;人均GDP11907元,高于全省平均量的26.5%。

区内财政总收入116.3亿元,占全省的总量27.4%,人均财政收入629.6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186.2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1.7%。

第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17:

48.5:

34.5,与全省相比,第一产业低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0.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2.1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9.3%。

外商直接投资21.3亿美元,占全省55%;利用省外资金260亿元,占全省4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3.0%。

环湖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工业基础较好,是我省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地区。

近年来,区域各市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资、民资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点,当地经济出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

二、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发展目标

(一)有利条件

1、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丰富。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重要的天然调节水库,以其自身巨大的湖泊容积调蓄长江中上游和江西五河的来水来沙,具有显著的削峰蓄洪功能和减灾作用。

多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入海水量的总和,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物环境,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2、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了土质肥沃的鄱阳湖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耕作条件好。

农产品量多质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生态绿色食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粮、棉、油、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许多省优、部优免检产品,注册了一系列著名品牌或商标。

多项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3、区位优势凸显。

该区域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区位优势明显。

京九、浙赣和皖赣铁路在此交汇,昌九、九景、京福和景婺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南昌是京九铁路唯一省会城市,地理优势明显;国家规划建设的山东东营至香港高速公路大通道将纵向穿越本区域,特别是昌万公路、鄱余公路的建设和开通,使未来的对外通达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域内外交通更加发达,各市县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4、生态环境良好。

鄱阳湖及内湖的水质都在二级以上,工业污染源少,而且自然景观独特,是世界著名的候鸟保护区,全球90一95%的天鹅都栖集于此。

开放的水文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排污净化能力,对调节水体水质和发展用水和大运量的现代化产业群有着重大引导作用。

5、城镇化进程较快。

该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环湖经济带,也是我省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

区域内城镇密度为10.8个/千平方公里,区域内每千平方公里城镇比全省平均水平多1.64个;2005年城镇化水平为3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1.3个百分点。

该区域人口众多,科技教育水平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与其它区域相比,认知度不高,优势不够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处于劣势。

二是中心城市影响力小,辐射带动作用小。

三是产业层次低,缺乏大企业支撑,缺少名牌优势产品群。

(二)发展目标

未来五到十年,是环湖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按照做大经济总量,调优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实现率先崛起的目标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政府的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和整合资源的作用,使环湖地区逐步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合理、城市和产业分工明确、经济实力雄厚、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重要增长极地区,成为对接长珠闽、参与国际分工竞争和合作的重要基地,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在中部崛起的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

经济增长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2010年,区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365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51.7%提高到5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0美元;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20%;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0亿美元。

城镇化发展目标:

2010年,区内总人口控制在21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5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工业化发展目标:

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59.3%提高到2010年的65%。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17:

48.5:

34.5优化到2010年的12:

53:

35。

居民生活水平发展目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500元,年均增长10.5%。

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年均增长9%。

三、发展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对接长珠闽,连接港奥台,融入全球化,扩大开放为主题,实施“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内聚外联、辐射周边”的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特色,加强合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工业强区、旅游兴区、商贸活区、水利安区、生态美区,共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使环湖地区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最强板块和核心地区。

(二)功能定位:

1、全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目前我省工业在全国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但环湖地区的工业水平在全省属于相对较强水平,只要依托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做强做优工业园区,吸纳更多的资金、人才和产业,完全有可能成为中部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

2、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中心

对生态的高度重视是世界性的发展潮流,自然、健康、洁净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产品和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环湖地区优越的生态基础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有的优势。

环湖地区经济未来的增长要充分依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绿色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3、江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

鄱阳湖区自古以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目前环湖许多市县已拥有多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在市场上可以叫得响的产品,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

以大物流为着力点,加强鄱阳湖水产品批发、九江粮食批发等市场建设,环湖地区完全可以打造成江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地。

4、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

历史上,鄱阳湖是从中原进入江西的要道,对长江流域的经济交流、文化传播起过重要作用和影响,发生在湖区的重大事件、名人轶事、故事传说、民俗风情、湖光山色和候鸟栖息群,都具有宝贵的旅游开发价值。

环鄱阳湖周边有庐山、龙虎山、三清山、柘林湖和婺源等名胜佳景,有利于接受客源辐射。

充分发挥这些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整合力度,挖掘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着眼于整体保护和提高整体功能,改造人文景观,开发自然景观,开展形式多样的名山名水名湖名库名人名镇游,激发人们回归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和热爱自然的休闲观念。

对接长珠闽,呼应大南昌,定位于发达地区的生态旅游休闲“后花园”,改善交通条件,使环湖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

发展具有鄱湖风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瓷器之韵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集度假休闲、游乐、考察、商贸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和旅游农业观光区。

(三)发展原则

1、综合开发的原则。

环湖地区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自然—经济—人文综合体,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本地区的优势,集农业、旅游、外贸、加工于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把生产、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五大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现代农业、加工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品优势转化,提高开发的综合效益。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牢固树立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观念,切实维护环湖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区域的近期与长远发展、整体与局部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综合和永续利用,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逐步提高。

3、统筹城乡的原则。

就是要加快发展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路子,通过完善和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

要坚持发展小城镇与移民建镇、移民扶贫、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农村服务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相结合,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安置农民就业、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

4、联动发展的原则。

就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互动多赢。

发展经济,既要提倡开放开发新形势下的大协作,又要强调责、权、利相结合,更要打破不合理的条块分割,共同谋求最佳的开发效益,形成巨大的发展乘数效应。

要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推进规划实施、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环境整治等。

5、市场导向的原则。

高度重视信息工程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能够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又可积极引进外资的灵活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

要组建一批高效益和外向型的加工制造业企业集团,尽快形成相对完整的产品系列,并扩大与外商合作开发的领域。

进一步扩大开放,借助于对外开放来促进对内搞活。

抓住国家全局性开放开发的拓展机遇,建立开放式和多元化的湖区经济,加紧改革自身不合理的管理运作体制,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要求。

四、产业发展重点及其布局

按照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要求,立足于环湖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工业、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率先实现工业化

   工业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实现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协调发展转变,由中间产品为主向终端产品和消费型产品为主转变。

要形成发展工业的合力和氛围,坚持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大力提高工业在本区经济中的比重,培养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以工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稳步发展。

不断完善环湖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以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争取省外、境外和国外资金进园建设,设区市和县两级园区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功能互补、有序发展的格局。

继续加强传统工业的配套和改造,重点发展基础工业和原料工业,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发展加工工业,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较为完善的工业群体,把产品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

1、实施支柱产业基地化战略,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

依托大企业,构筑支柱产业基地,按照“五个依托、五个集中”的思路,形成区域“工业脊梁”。

一是依托中国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江西星火化工厂,加强有机硅下游产业的配套工程生产,集中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有机硅生产基地;二是依托铜资源及加工优势,以江铜集团为龙头,大力支持发展铜精深加工及利用的配套产业,集中建成生产工艺国际先进的铜工业基地;三是依托江铃、昌河、洪都飞机和上饶客车为龙头,重点发展轿车、微型车、轻型机等,集中建成产品种类较多,总体实力较强居全国前列的汽车和航空工业基地;四是依托南钢为龙头,重点优特产品,集中建设骨干产品优势明显、后续发展能力较强的钢铁生产基地;五是依托凤凰光学为龙头,建立合资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重组整合,重点发展现代视频、平板显示、关键元器件等优势互补行业,集中建成主导产品突出、核心企业实力领先的光学仪器和电子生产基地。

2、实施中小企业集群化战略,发展特色产业园,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通过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环保标准,引导关联性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抱团发展,加强信息、技术等中介服务,促进关联企业之间的合作,努力构筑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机制灵活、优势突出的县城工业园。

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湖区农副产品的系列加工业。

利用湖区丰富的粮食、畜禽、水产、蔬菜、水果、土特产等,建立规模宏大的食品工业体系;利用湖区出产的棉花、蚕丝辅之以化纤生产,建立纺织和服装工业体系;利用湖区丰富的芦苇、速生林等纤维原料,建立相对集中的林纸一体化产业体系等。

主动迎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地域转移,发展外向型的来料加工和零部件装配,面向国内市场的地方资源加工业和中小型制造业。

工业的发展要注重产业的空间布局。

工业的发展应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沿交通干线来布局。

产业带的建设要做到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

集中力量建好“三带四十园”:

“三带”为:

昌九工业走廊产业带、九景高速公路产业带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鹰潭-上饶高速公路产业带。

“四十园”为:

环湖各县重点发展工业园。

园区的建设要努力形成特色,并要与城市建设相适应,使之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区。

重点园区如下:

南昌市:

以建设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重点,配套建设长、向塘、桑海、小蓝、英雄、昌南、昌东、凤凰山工业园。

重点抓好高新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规划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利税达300亿元以上。

九江市:

以建设出口加工贸易区为龙头,加快建设九江经济开发区、星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青城开放开发区、云山经济开发区、德安、都昌、沙城、瑞昌、湖口、彭泽、星子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对外开发步伐,形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硅产业基地。

形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工业、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石化工业等产业聚集区。

规划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0亿元,利税达100亿元以上。

鹰潭市:

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铜加工基地为目标,重点抓好江西铜工业园、鹰潭、贵溪、余江工业园建设,加大产业聚集,形成高档仪表仪器、生物医药、眼镜、节能灯、化工等产业体系。

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利税达50亿元。

上饶市:

加快建设大茅山工业园、铅山、弋阳、万年丰收、婺源、横峰、广丰、玉山、余干、鄱阳、德兴铜工业园区,充分利用鑫新股份、凤凰光学、月兔集团、德兴异VC钠公司、万年青水泥、华丰铜业、金山金矿等企业的规模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引导这些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做强做大。

机械工业重点发展中高档豪华客车、汽车零部件、轴承、光学产品等,有色金属加工业的发展应依托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重点发展铜材加工业、黄金开采和深加工。

大力推进建材、轴承、锁业、铜材加工等特色工业园的建设,规划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利税达50亿元以上。

景德镇市:

建设好陶瓷科技园、高新开发区和乐平工业园,形成以汽车制造及零配件、医药化工、陶瓷、建筑材料、机械、电子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重点突出汽车零配件、医药化工和陶瓷三大产业。

规划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利税达25亿元,年创汇5亿美元。

抚州市:

围绕“融入大南昌、对接长珠闽”拓展全市工业产业布局,构建以抚州市区为依托,以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抚北工业园为中心、扩散辐射至东乡等县城集中布局的框架。

着力打造汽车及配件、医药、纺织服装、机电、绿色食品、建材及陶瓷五大支柱产业。

到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工业园区总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支柱产业占工业总量比重达80%以上。

   

(二)联合做强旅游业

本着大联合、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把旅游业做强做大环湖地区的新兴支柱产业,携手组合精品旅游路线,高起点建设名山名水名湖名城名村的品牌旅游区。

加强区域性内协作和联合,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化整合,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扩大对外联络。

1、积极实施旅游旺市战略,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南昌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九江市要发挥旅游魅力城市品牌,挖掘瓷文化深厚底蕴,重和塑景德镇瓷都雄风。

逐步建成以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为主体,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美食购物等多功能旅游城市。

2、加快湖区旅游景区建设,努力塑造旅游品牌。

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使公共建筑、居民、园林等与周水景融为一体,滨湖建筑、桥梁和沿湖道路的规划设计更须借重于湖光山色。

重点打造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绿色品牌,建设和保护婺源、浮梁美丽生态家园,增强更多游客吸引力。

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旅游业,以多功能、多层次的方向发展鄱阳湖及周边地区旅游,形成由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的旅游单元组成的综合性旅游业;加强对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

重点搞好景区的建设,做好休闲度假景区的规划开发,发展别墅、度假、会议、休疗养、旅游野营、水上娱乐等旅游设施。

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业界的合作,创办中外合资、合作旅行社,建立以长珠闽市场为基础、以港澳台市场、华中市场为补充的旅游市场体系。

(三)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

1、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现代物流配送业务。

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大型商业服务中心和批发贸易中心,合理布点,建设不同服务层次的商业网点,逐步形成集信息、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专业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网络。

改造市区内现有的商业中心,在新市区建设集购物、娱乐、饮食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和一些大型的高档次商业中心。

加速各类专业市场的建设。

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和完善水产品市场以及农副产品、金属制品、现代装饰建材等批发市场,促进物流业向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在湖区选择一批地理区位理想、交通运输方便的工贸型城镇作为商贸中心或物资集散地,建立大米市场、水产市场、畜禽市场等专业性贸易市场。

2、大力发展金融业。

加快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特别是已在沿海落户的外资金融机构在南昌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

丰富品种,创新制度,推动证券、期货市场。

鼓励金融创新,加快金融信息化、电子化步伐,增强金融业的活力。

推动南昌金融监管机构与其他省市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共享信息,提升南昌金融业的辐射力。

加快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南昌的金融水平,维护金融安全。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 

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发展思路,认真实施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加快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1、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发挥鄱阳湖区大型商品粮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我省粮食主产区地位。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鄱阳湖大型优质粮基地建设,注重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使粮食优质率达到100%。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排灌设施,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2、加快渔业发展。

按照全面提升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渔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的要求,配套建设水产品加工体系,新建鱼片加工、酒糟鱼、醉鱼加工和珍珠深加工企业10家;水产品市场和流通体系,新建南昌、鄱阳、九江和上饶等渔港与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产地专业交易市场5个;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新建乌鱼、鮰鱼、鳜鱼、河蟹等6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力争建成1-2家成为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疫病防疫体系,重点建设10个县级水生物防治站;搞好水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河蟹、珍珠、鮰鱼、乌鱼、彭泽鲫、鳜鱼、黄颡鱼、黄鳝、青虾、小龙虾等十大名优品种养殖基地建设。

在发展鄱阳湖外湖捕捞的同时,加强鱼塘改造,推进宜渔低洼田、稻田养殖和湖库等大水面网箱养殖,新增网箱5万箱。

2010年养殖面积达200万亩,实现渔业总产值230亿元。

使环湖地区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淡水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

使水面资源和渔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一批主导品种、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快速涌现、渔业创汇规模不断扩大、渔民收入快速增加、渔业板块经济优势凸现基地,在全国形成一个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健康有序的捕捞业、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业和货通其流的新型水产品物流业的淡水渔业中心。

3、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水果、蔬菜、棉花、名优花卉种植。

抓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调整林业经营结构,保护生态公益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4、加快畜牧业发展。

充分发挥草山草坡草洲潜力,发展草食家畜家禽养殖,加快优质良种肉牛、生猪生产,做强做大都昌、波阳、广丰肉牛和横峰、万年、东乡、乐平、玉山生猪市场份额;扩大余干乌黑鸡、东乡黑羽绿壳蛋鸡、广丰白翎鹅养殖规模。

配套建设加工基地,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5、加强支农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增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带动效应。

扶持特色农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农业,提高农业整体水平。

巩固发展好当地优良品种。

培育和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农业信息网,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品种推介、生产技术、政策指导和网上交易等信息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五、城市发展布局

按照建设新型城镇化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形成水陆交通方便、产业发展健全、公共设施齐全、生活环境优美舒适、通讯信息高效运行的城市体系,加速要素聚集,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心,有效地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和整体功能发挥。

在城市发展构架上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发展大南昌都市经济圈;第二层级是九江、景德镇、上饶、抚州、鹰潭五个区域中心城市;第三是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形成若干个卫星小城市。

(一)建设大南昌,打造都市圈。

举全省之力,做强南昌市大都市经济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按照“一江两岸、五片区域”布局,努力打造现代化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工业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加快形成1小时都市经济圈,成为辐射周边的现代化大都市。

充分发挥昌北经济开发区和昌东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家电汽车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形成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南昌交通、信息枢纽的区位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加快金融开放步伐,大力发展会计、律师、投融资、建筑和咨询等商务中介服务业。

加快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构筑人才高地。

加强中心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