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095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docx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docx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现将急诊对留观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1.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了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2.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2.1通俗性特点:

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

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4.2随机性特点:

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4.3短暂性特点:

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4.4综合性特点:

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4.5强化性特点:

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4.6礼貌性特点:

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3.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

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

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示范教育:

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

  通过上述七种系统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急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率提高。

4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4.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

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集体交班时提问:

在交班时不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4.3发表调查:

定期向病人发放意见征询表,通过收集信息,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修正制定措施、促进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将更加被病人及家属所接受,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健康教育是建立健康行为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各种治疗有增效的作用。

老年住院病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第11期第35卷护理研究

作者:

孙玉梅 阮海荷 孟春英

单位:

北京市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100083

关键词:

老年住院病人;抑郁;心理护理

  摘要 为提高老年住院病人护理质量,应用CES-D量表对137例老年内科住院病人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38.0%的老年住院病人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健康自我评价、经济负担是影响其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

本文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消除老年住院病人的抑郁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DepressiveSymptomsandFactorsInfluencingtheminElderlyIn-patients

SunYu-mei,RuanHai-he,MengChun-ying

  (SchoolofNursing,PekingUniversity,100083)

  Abstract 137elderlyin-patientsintwoteachinghospitalsofBeijingMedicalUniversitywereinterviewedusingCES-D.Theresultsshowedthattheprevalenceofdepressivesymptomsinthisgroupis38.0%.Multivariateanalysesindicatedthatactivitiesofdailylife,self-perceivedhealth,andfinanceswerethemainfactorscontributingtothedepressivesymptomsofelderlyin-patients.

  Keywords ElderlyIn-patient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nursing

  国外有研究显示,抑郁症状是老年人常见的负性情绪。

它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而且当抑郁症状严重且持久时,可能发展为抑郁症,对个体生活质量及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目前,国内的有关研究多集中于正常人群,关于老年住院病人抑郁症状的研究报道甚少。

本研究对137例老年内科住院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老年住院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做好老年病人的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1999年4~5月在我校两所教学医院住院,年龄≥60岁,住院时间≥7天,无智力及语言障碍且愿意合作和接受访谈的内科住院病人(肿瘤病人除外)137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为69.03±6.42(60~86岁),其中60~64岁组42例,65~69岁组32例,70~74岁组37例,75~岁组26例;小学及以下27例,初中33例,高中24例,大学及以上53例;已婚119例,丧偶18例;退休117例,未退休20例。

  1.2 方法与工具

  采用访谈式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

  

(1)病人的人口社会学资料;

  

(2)健康自我评价:

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

  (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有关量表自行设计,包括基本日常生活活动(basic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和工具式日常活动(instrumentalactivitiesofdailyliving,IADL),共12个项目。

每项活动按完全自理(2分)、部分自理(1分)、完全不能自理(0分)记分。

[1,2]

  (4)社会支持系统:

包括有人倾听诉说、探视、家人照顾、情感支持四个方面,按其满足程度评定。

  (5)负性生活事件:

参考张明园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按累计生活事件单位(LEU)的分值计算。

[3]

  (6)经济负担:

按住院费用给病人带来的经济压力大小评定。

  (7)抑郁自评量表(CenterofEpidemiologicalSurvey-Depression,CES-D):

该量表引入国内后,已经验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CES-D总分T20≥16分,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重。

[4]

  1.3 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学方法主要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老年住院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

  137例病人中CES-D评分范围为0~48分,平均分为14.28±10.15,其中T20≥16分者52例,即有38.0%的病人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

  2.2 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自我评价、ADL评分、IADL评分、负性生活事件评分、经济负担、社会支持评分等为自变量,以CES-D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是IADL评分、健康自我评价、经济负担(表1)。

表1 CES-D评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进入变量

B

标准回归系数β

常数

28.761

IADL评分

-1.464

0.511

健康自我评价

-2.621

0.233

有无经济负担

4.535

0.222

  R=0.716,R2=0.513;F=46.285,P<0.001

  3 讨 论

  3.1 老年住院病人的抑郁症状应受到重视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正常人群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的发生。

张明园等人报道国内正常人群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在15.1%~22.5%之间;[4]Comstock等人对Washington的1672名及Kansas城1173名居民的调查显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8%、20%。

[5]Magni等人报道老年住院病人抑郁的发生率为42%,[6]与本研究结果接近,且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提示抑郁症状是老年住院病人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3.2 影响老年住院病人抑郁症状发生的有关因素

  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主要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

各种研究显示,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

[7~9]本研究中,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ADL是影响老年病人抑郁症状的最主要因素,显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病人抑郁症状程度重。

这与何燕玲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7]Gail等人的研究也提示老年人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能力下降将引起抑郁症状。

[8]ADL和IADL是目前常用于评定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工具,它可以从功能的角度反映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

[1]本研究中,ADL评分未进入回归方程,考虑与本次调查对象的ADL功能较好有关。

Blazer认为,[9]老年人良好健康功能的丧失和伴随的自我照顾能力的丧失会引起抑郁症状。

在本调查中,许多老年病人说:

“我现在什么都不能干了,生活上全靠家里人照顾,你说我心里能不着急,心情能好吗?

”。

本研究进一步支持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是引起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

  

(2)健康自我评价

  Lawrence、吴文源等人[10,11]均报道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与其健康自我评价相关,即健康自我评价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重。

本研究亦支持这一结果。

健康自我评价,也称主观健康,是健康测量和生活质量评价中广泛应用的指标,它主要反映病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主观体验,与客观的情况可能并不一致。

有些老年病人的健康状况并不一定好,但由于其性格乐观,自我评价往往较好,他们认为自己年龄已大,现在的身体状况与同龄人相比还算是较好的,能够乐观地对待生活,较少有负性情绪;相反,有些老年病人虽然健康状况不错,但由于其对疾病过分担心、焦虑、对死亡恐惧等,自我评价较差。

他们往往容易消极地对待生活,易发生抑郁情绪,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3)经济负担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住院有无经济负担也是老年病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由于患有慢性躯体疾病,常反复发作,需多次住院及常年服药,而大多数老年人均已退休,经济收入不多,而且目前国内医疗保险制度还未健全,住院费用主要以单位和个人共同支付为主要形式,所以对于经济条件不很宽裕的老年人来说,住院费用便构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影响着病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这提示应注意到经济负担对老年住院病人情绪的影响。

  (4)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系统

  有文献报道,[12,13]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系统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即负性生活事件多、社会支持系统较差的老年人,抑郁情绪较重。

但本研究未发现近一年来病人的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系统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分析其原因:

①老年住院病人目前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健康状况,故疾病引起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成为促使其产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从而掩盖了负性生活事件对情绪的影响作用;②本调查中的老年住院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普遍较好,表现为经常有人倾听诉说、探视、家人提供照顾和患病后家人给予支持等,这可能与老人住院后成为家庭的焦点,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和重视有关。

  4 建 议

  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做好老年住院病人躯体疾病的护理,还必须对抑郁的发生及相应的护理给予高度重视,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4.1 全面准确评估病人情况

  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病人情况,包括病人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病人对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系统等,以了解有无抑郁症状的易发因素,并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干预措施。

  4.2 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或消除老年病人抑郁情绪的重要措施之一。

老年病人由于工作、社交活动等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孤独感、无用感,甚至负罪感或被遗弃感等不良情绪。

因此,对于老年病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病人,积极主动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

  4.3 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要鼓励病人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慢性病,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

其次,协助病人制定和实施具体的保健及康复方案。

同时,应注意帮助病人充分认识自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

  4.4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病人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影响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4.5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冲应激事件对病人情绪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抑郁的发生。

对于住院病人来说,除了医护人员应成为其重要的支持者外,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支持以及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支持的作用,如鼓励家属、亲友经常探视,给予情感上的支持、照顾,寻求社会团体的援助等。

  参 考 文 献

  1,BarkauskasVH,Stoltenberg-AllenK,BaumannLC,etal.Health%26PhysicalAssessment.Mosby-YearBookIncorporation,1994.817-868.

  2,李立明主编.老年保健流行病学.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98-103.

  3,张明园,樊彬,蔡国钧,等.生活事件量表:

常模结果.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13

(2):

70-73.

  4,张明园,任福民,樊彬,等.正常人群中的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

(2):

67-71.

  5,BoydJH,WeissmanMM,ThompsonWD,etal.Screeningfordepressioninacommunitysample.ArchGenPsychiatry,1982,39:

1195.

  6,MagniG,De-LeoD,SchifanoF.Depressioningeriatricandadultmedicalinpatients.J.ClinPsychol,1985,41:

337-344.

  7,何燕玲,瞿光亚,张梅清,等.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老年学杂志,1990,10(5):

266-268.

  8,WilliamsonGM,SchulzR.Pain,activityrestrictionandsymptomsofdepressionamongcommunity-residingelderlyadults.J.Gerontol,1992,47(6):

367-372.

  9,BlazerD,WilliamsCD.Epidemiologyofdysphoriaanddepressionintheelderlypopulation.AmJPsychiat,1980,137:

439-444.

  10,PalinkasLA,WingardDL,Barrett-ConnorE.Chronicillnessanddepressivesymptomsintheelderly:

apopulation-basedstudy.J.ClinEpidemiol,1990,43(11):

1131-1141.

  11,吴文源,俞勤奋,张明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6):

256-257.

  12,范振国,陈加美,卢胜利,等.老年抑郁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5):

230-231.

  13,GoldbergEL,Van-NattaP,ComstockGW,etal.Depressivesymptoms,socialnetworksandsocialsupportofelderlywomen.AmJEpidemiol,1985,121(3):

448-455.

1999-11-09收稿

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第10期第35卷心理卫生

作者:

任巧玲

单位:

272051 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神经内科

  脑血管病患者除有神经系统症状外,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精神症状。

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为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特点,作者应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2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8例抑郁症患者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脑血管病患者为我科1999年2~7月间的住院患者,共120例,均经临床与CT确定诊断。

年龄≥40岁,病程≥2周;排除伴明显失语、失认等症状不能配合检查者、精神障碍既往史或家族史阳性者、脑血管病病情严重或伴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

  18例抑郁症患者为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者,排除器质性抑郁和反应性抑郁。

其性别年龄与脑血管组相匹配。

  1.2 量表测查

  采用HAMD量表、SDS量表、SAS量表进行测查。

测查时让患者仔细阅读问卷,测试时间均限制在30min内。

  1.3 颅脑CT扫描

  120例脑血管病患者均行颅脑CT平扫。

扫描结果均按以下方式分类。

受损部位分前部、后部;受损层次:

皮层、皮层下;受损为左侧、右侧、双侧。

  2 结 果

  2.1 脑血管病后抑郁的检出率

  120例脑血管病中,52例HAMD量表前17项量表分总分达17分以上,抑郁检出率达43.33%。

  2.2 脑血管病后抑郁特点

  52例脑血管病后抑郁患者中,16例表现为轻度抑郁,36例表现为重度抑郁。

重度抑郁与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之比较见表1。

表1 脑血管病后重度抑郁与抑郁症临床症状比较

 

例数

SDS量表

  (第15项)

SAS量表

  (第9项)

焦虑躯体

  化因子

晨轻夜重

晨重夜轻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脑血管病后

  重度抑郁

36

2.20±0.71

3.20±0.68

0.22±0.05

16

44.44

2

5.55

抑郁症

18

1.75±0.85

2.73±0.46

0.18±0.03

3

16.66

9

50.00

P

 

<0.05

<0.05

<0.05

<0.05

<0.01

  2.3 脑血管病后抑郁与受损部位关系

  9例脑皮层受损组HAMD24项总分及前17项总分分别为38.30±7.61、25.92±6.34,明显高于12例皮层下受损组者(分别平均为33.56±4.92、22.24±4.24),P均<0.05。

10例大脑半球左侧受损组SDS分平均为55.79±7.65,明显高于双侧受损组(SDS分平均为49.59±5.74)P<0.05。

左、右侧受损者SDS分无明显差异(P>0.05)。

16例脑前部受损组HAMD24项总分平均为37.50±6.87,明显高于5例脑后部受损组(HAMD24项总分平均为30.96±5.12)P<0.05。

  3 讨论

  本文显示脑血管病后抑郁检出率达43.33%,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

[1]表明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后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脑血管病后抑郁与抑郁症相比,其抑郁情绪晨轻夜重者较多,晨重夜轻者较少,易激惹症状及焦虑、躯体化症状较重。

大脑皮层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较皮层下受损者严重,大脑前部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重于后部受损者。

Pickel等[2]分析前部受损可能对生物胺能神经通路的破坏更大,故产生的抑郁严重。

大脑半球左侧受损者抑郁程度重于双侧受损者。

Bear[3]推测右侧受损可能出现淡漠和疾病否认等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左侧受损后出现的抑郁表现,故双侧受损者抑郁程度较轻。

有关脑血管病后抑郁发生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抑郁反应的特征性症状为:

①悲观心境,自身感觉很坏;②睡眠障碍,失眠或早醒;③食欲差;④动力不足,缺乏活力;⑤兴趣和愉快感丧失;⑥生活不能自理,自责自罪,消极想死;⑦体重下降;⑧性欲降低。

焦虑反应的特征性症状为:

①紧张不安和忧虑的心境;②伴发的心理症状,如注意困难、记忆不良,对声敏感和易激惹;③伴发的躯体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胸闷、呼吸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