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003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0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docx

《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docx

课外地理四川是四条河流吗

▲此图包含重庆在内,并非现在的四川。

“四川形胜当前险,三峡波涛据上游“

 

关于四川如何得名,我的中学老师是这样讲的:

因里有四条主要的河流——川,即河流,所以得名四川。

成语“川流不息”中的川,就是河流的意思。

至今,日本地图上还多将河流称为“川”。

▲ 四川省版图及四川盆地主要河流

不过,四川来自四条河流的说法,老师们并没有给出确切根据,到底是哪四条河,也有各种版本。

它是如何流传开的呢?

近些年走红的晚清民国字典式通识书《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对四川的解释就是采用了这一说法:

“称四川省者,以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四大川,因以为名也。

这说明,至少在清代就有这一说法。

然而,这种解释是不靠谱的。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四川得名于境内有青川、北川、汶川、沐川(还有其他不同版本),这种说法更为荒诞。

因为,青川北川汶川地名是很晚才有的,而四川作为地区代称,从宋代就开始了。

著名文学家流沙河先生曾专门否定四川得名的四条河流说:

“省名四川,非谓此省有四条川。

长江三峡,古称川峡。

元代分为川峡东路、川峡西路、川峡南路、川峡北路,共四个行政区,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而建行省。

先生的这一解释有助于正本清源,但其中的细节说得并不对,我们也不能苛求他老人家,因为人家是文学家,而不是搞地理研究的。

 

四川之名,始于宋,成于元

先秦时期,四川有巴、蜀两大势力,蜀在西、巴在东,秦灭巴蜀后,分别在其故地设置巴郡、蜀郡;汉代将三峡以西的巴蜀地区称为益州;四川北境有要塞剑阁,故又称剑南,唐贞观时期设为剑南道,山南道西南部也有今四川地区的一部分;唐代中晚期,剑南道又分为剑南川西节度使、剑南东川节度使——二者大体为原来的蜀郡、巴郡故地。

 

▲ 秦:

巴郡与蜀郡

▲三国:

蜀汉疆域

 

▲ 唐代:

剑南道范围

▲ 宋代:

川峡四路

▲ 元代:

四川行省

公元997年,北宋境内设置十五路,其中四川地区为西川路、峡路——四川地区因此也称为川峡地区,峡,说的是三峡,川,指的是不是河流,而是四川盆地西部的平川沃野。

流沙河先生说三峡古称川峡,是不准确的,川峡是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古称。

公元1001年,在西川路、峡路基础上,宋朝又将其分为四路:

夔州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

名称因治所而得名,如夔州路行政中心在夔州,今重庆奉节;益州路行政中心在益州,今四川成都;梓州路行政中心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南宋初期迁到今四川泸州;利州路行政中心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北宋晚期迁到今陕西汉中。

这四路行政区,总称为“川峡四路”,四川得名于此。

宋朝的诗文里边,已经普遍使用“四川”一词。

“柔远楼高豁寸眸,白盐赤甲锁关头。

四川形胜当前险,三峡波涛据上游。

鸟道极天云日近,靴城匝地市烟浮。

时平久矣无戎马,回首当年老杜忧。

——南宋湘阴人邓深《柔远楼》

“人似隆中汉卧龙,韵如江左晋诸公。

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

玉垒顿清开宿雾,雪山增重起秋风。

近来廊庙多西帅,出相谁言只在东。

——南宋诗人杨万里《送丘宗卿帅蜀三首其一》

元朝建立后,在宋代四路基础上设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或四川省,作为省区的四川正式诞生。

元代四川行省覆盖今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并不包括今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流沙河先生说的“元代分为川峡东路、川峡西路、川峡南路、川峡北路,共四个行政区,合称川峡四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真相是:

川峡四路诞生于宋代;四川行省诞生于元代。

 

清代四川,川西高原加入

明朝改四川行省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仍称四川省,辖区除今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市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

清朝成立四川省,将遵义划归贵州,东川划归云南,确定了今四川南部省界。

民国时期,四川及大西南地区军阀混战,行政区划变化频繁。

▲ 明代: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 清代:

四川省

▲ 民国初期:

四川省

不过,元代到清代划省之前,四川地区并不包括今川西高原——今人所谓的“蜀山之王”贡嘎山,并不在传统的蜀地。

元代,这里属于宣政院辖地,明代早期属乌斯藏都司辖区,后期属朵甘思宣慰司,清代才将其纳入四川省,民国其又被划入西康省。

 

▲ 1950-1951:

川东川南川西川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年后,即1950年,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

1952年9月,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成立四川省,包括今四川省中东部及重庆市。

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其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省。

1997年,重庆直辖市成立,今四川、重庆版图确立。

今天重庆和四川省区域,比元代四川多了川西高原,少了贵州和云南省的一部分。

 

“四川”之“川”小结

▲ 四川、重庆在中国的位置

·四川的川,不是指河流,而是指的平川沃野;

·唐代后期的“剑南西川”和“剑南东川”,以流域划分,岷江流域称为“西川”,沱江流域称为“东川”;

·四川地区东到三峡,西为平川,故称“川峡地区”;

·四川得名始于宋代“川峡四路”,故简称“四川”;

·四川省区正式命名,始于元代四川行省;

·新中国初期四川分为4个川:

川西、川东、川北、川南;

 

“四川”的含义是多元的:

·地理上的四川,一般指的是四川盆地

·文化上的四川,一般指的是巴蜀文化区域包括今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市区域

·狭义上的四川,特指今四川省行政区,不包括重庆市

·广义上的四川,为巴蜀文化及其影响地区,包括汉代益州及三国时期的蜀汉疆域,覆盖今四川省大部、重庆市及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云贵高原地区。

此外,广义的川话区,即西南官话分布区,范围更大:

如武汉、桂林均说“西南官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