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4187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docx

《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docx

根据LCL滤波器的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

高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报告

基于LCL滤波的逆变器双闭环控制

年级专业:

14电气工程学号:

S14085207021姓名:

于尚民

日期:

2015.7.3

并网逆变器通常采用L滤波器,虽然结构和控制简单,但是随着功率级别的增加会地带来体积重量增大等问题。

LCL滤波器使用用于功率较大的场合。

高等电力电子课程所讲述的正是这种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电力电子变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使电力电子系统完成既定

的点萌变换,并输出期望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那么,对于电力电子系统的控制将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般采用双闭环控制,而控制所采用的反馈信号又根据不同的要求而不同。

本文是基于有源逆变系统来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采用基于LCL滤波器的并网系统。

主要讨论控制系统的结构、调节器设计和参数整定。

主要参数有功功率:

Pl=28.5kW电容:

C=20犷逆变器侧电感:

Li=1.6mH

电网侧电感:

L2=1mH

 

首先给出基于LCL滤波的电压型有源逆变器的主电路,这主要是根据此图可以建立数学模型。

图1基于LCL滤波的电压型有源逆变器的主电路

需要注意的是参数中将电感的等效内阻忽略,直流侧用直流电源代替。

二逆变器控制系统的内环结构

外环采用输出电流反馈。

内环则有多种方式,下面主要基于电容

电流ic和网侧电感电压uL2反馈的单位调节器内环进行控制说明。

图2基于电容电流ic反馈的单位调节器结构框图

对上图进行简化后可得到开环传递函数

CKsL2C

Gk(S)=S2LiL2C+(Li+L2)

因为是单位调节器K=1?

KpwM,即开环增益,如上式。

根据参数和开环传递函数可以画出闭环传递函数极点的根轨迹

4

X10

0.760.640.50.340.16-l

016

0.94

0.5

0.985

-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2000

ReAXS

图3基于电容电流ic反馈的单位调节器内环根轨迹

无论内环增益K如何变化,基于电容电流ic反馈的单位调节器内环控

制始终是稳定的。

2基于网侧电感电压UL2反馈的单位调节器

与上述同理先画出结构框图

图4基于网侧电感电压UL2反馈的单位调节器结构框图

对结构框图简化同样可以得到开环传递函数

KL2

Gk(s)=s2LiL2C+(Li+L2)

画闭环传递函数极点根轨迹

图5基于网侧电感电压UL2反馈的单位调节器内环根轨迹

无论内化增益K如何变化,基于网侧电感电压Ul2反馈的单位调

节器内环控制均不稳定。

综上所述,并不是任何反馈内环调节器都能使系统稳定,基于前

面的分析,下述仿真内环控制将基于电容电流ic反馈。

三PI参数的整定

并且

直观,但需要考虑多环之间响应速度及频带相互这影响与协调,在实际整定时还需满足结构简化近似条件。

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整定方法,闭环极点配置法。

本文选用闭环极点配置法对PI参数进行整定,电流外环采用PI调节器,电容电流内环采用P调节器。

结构框图。

<1

图6电流双闭环系统控制框图

如果忽略电网电压Ug的影响,只考虑电容电流lc(s)与逆变器侧电

压Ui(s)的关系以及电容电流lc(s)与电网电流IL2(s)的关系,将得到如下关系式

L2Cs

lc(s)=L止2S2+(Li+1_2)

lL2(s)=s2L2C

lc(s)

通过上式可以将图6的结构框图改进

图7电流双闭环系统改进的控制框图

因此,电容电流内环可以化简表示为

 

图8电流外环控制框图

M(Kps+Ki)

通过化简可以得到电流双闭环的传递函数如下式

Go(s)=2

s2(s2+2Eoress+ores)+M(Kps+K|)

可以看出电流双闭环系统是四阶系统,采用零极点配置法时。

特征方程有两个主导共轭极点和两个非主导的共轭极点或者非主导的两个实轴的根。

如式所示

22

N(s)=(s2+2*3门s+3n)(s2+2S[3[s+3[)

主导极点与非主导极点的关系为,当0<〈<1时,三1匕>4S叫。

将配置极点的N(s)与电流双闭环的特征方程比较,可得到如下关系式。

2S3+2S3=23

11nnres

222

3+3+4S3S3=3

1n11nnres

222S3

res

2S3,+2S,33=Kp

nn111nL2C

222S3

res

33=K|——

1nIL2C

当S=1时,3=4S3为最大值。

可以将上式化简为

1Inn

3

res

3=—=

n2

V1+32S

n

Kc=10S3L1

nn

22

(16S+4)3L

Kp=—n_

53L1

res

四仿真

3=2826.2

n

Kc=27.13

Kp=0.253

Ki=352.15

图10控制模型

仿真所观察的是电网侧的a相的电压和电流如图11所示。

图11电网侧a相电压电流

从图11所示,可以得到电流与电压同相位,无功抑制较好。

现在单独观察a相电流波形如图12所示。

ia

图12电流波形

电流幅值为64.5和所给定值一致,但是,在仿真开始阶段电流有振荡,这是由于调节器参数整定时出现误差,使的电流没有准确跟踪,这是以后改正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