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318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1-2题。

保尔又问那女子:

“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

”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

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

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这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

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1)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________ ,保尔认为她现在的缺点是________ 。

(2)________ 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

阴冷潮湿的工作环境使他染上________ 和________ 疾病。

【答案】

(1)冬尼娅

;个人主义,爱出风头,爱慕虚荣,贪图安逸生活

 

(2)筑路

;伤寒

;肺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联系相关的情节回答即可。

 

2.片断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________。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答案】

(1)周恩来

(2)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等。

【解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根据对《红星照耀中国》的积累可知,经由周恩来引荐,斯诺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2)在斯诺笔下,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他这种以身作则,与民同甘共苦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故答案为:

⑴周恩来

⑵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重要的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

考生要熟读文本,掌握名著的内容,注意对名著经典内容、精彩片段、人物形象等理解和掌握,解答时要结合名著的内容进行作答。

3.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小题。

献给列翁·维尔特

   我将此书献给一位成年人,还请小朋友们能够谅解。

我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微,首先:

这位成年人是我一生中最要好的挚友.我这样做尚有另外一个原因:

这位成人懂得一切,就连写给儿童阅读的书他也能够完全理解。

我的最后一个理由是:

这位成年人在法国居住,他在那儿忍饥挨饿,非常需要别人的安慰.倘若你们认为这些理由还不够充分的话,那我只好将本书献给小时候的这位成年人。

每一位成年人都曾经历过童年时代,遗憾的是,只有极少一部分成人没有忘却这一点。

所以,我便将献辞改成:

   献给孩提时代的列翁·维尔特

圣埃克苏佩里

   1900年生于法国里昂。

他曾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为空军一员.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对各种不同的职业。

1939年参加抗德战争,1940年流亡美国。

1943年回到法国在北非的抗战基地。

1944年参加第八次飞行任务中,年仅44岁的他驾机飞上湛蓝的天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王子》写于1942年,次年美国率先出版了《小王子》的法语版和英译版。

其阅读率在西方仅次于《圣经》。

《小王子》书籍目录

   第一章一幅大人不理解的图画

   第二章在大沙漠邂逅小王子

   第三章小王子与外星球   

   第四章来自一颗小行星

   第五章星球上的猴面包树

   第六章喜欢看夕阳西下

   第七章需要守慰的秘密

   第八章那朵独一无二的花

   第九章小王子与花儿告别了

   第十章小王子访问国王

   第十一章访问爱慕虚荣先生

   第十二章访问忧郁的酒鬼

   第十三章访问忙碌的商人

   第十四章访问可怜的点灯人

   第十五章访问地理学家

   第十六章来到了伟大的地球

   第十七章在沙漠中遇到一条蛇

   第十八章在沙漠中见过一朵小花

   第十九章呼唤高峰大山

   第二十章发现一座玫瑰园

   第二十一章要求“驯服*的红狐狸

   第二十二章遇到一个铁路扳道工

   第二十三章商人的止渴药

   第二十四章在荒漠中寻找水井

   第二十五章小王子准备离开了

   第二十六章我看见小王子离开了

   第二十七章六年后的思念

第六章

噢,小王子,就是这样,我渐渐地了解了他那并不顺心的生活。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中他唯一的消遣就是欣赏那太阳西落的美丽晚景。

这件新的事情,是我在第四天早上发现的。

他那个时候对我说:

 “我爱夕阳。

我们去看一次夕阳吧!

   “但是要等着……”

   “等着什么?

   “等着太阳下山。

   起初,他露出非常惊讶的神色,然后他又觉得自己很可笑。

他对我说道:

 “我经常认为是在我自己家中!

   的确,尽人皆知,在美国是中午时分,在法国,正是夕阳西落,如果在一分钟之内能够赶到法国就能观看日落。

遗憾的是法国这么遥远。

而在他那小小的行星上,只消把椅子移动几步就行。

这样,就能在任何时候看见要看的夕阳的余晖。

   “一天,我看到过四十三回太阳落山。

   过了片刻,他接着说:

 “你知道,当人们感到十分愁闷的时候,都想看太阳落山的。

   “一天看了四十三次,你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糟糕呢?

 小王子没说话。

(1)简要概括作者把《小王子》一书献给列翁·维尔特的原因。

 

(2)阅读《小王子·第六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在小王子自己的星球上,他唯一的消遣就是欣赏太阳西落的美丽晚景。

B.因为小王子居住的行星非常小,所以只要把椅子移动几步就可以看见夕阳。

C.小王子内心愁闷,想通过看夕阳来排遣,可是一天看了那么多次,心情依然不好。

D.在地球上的小王子误以为在自己的小行星上,所以认为看夕阳是随时可以的事情。

(3)文中画横线句子在情节中显得有点突兀,请你结合作者简介和阅读体验作简要分析。

(4)《戏剧的技巧》一书中,把古典戏剧的叙事结构分为五个部分:

铺垫、发展、高潮、回落和灾难。

请你结合《小王子》一书的目录,分析《小王子》的叙事结构并作简要评价,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章节

叙事结构

内容概括

简要评价

第一章

铺垫

叙事者(即飞行员)的自述

________

第二章到第九章

发展

________

________

高潮

________

________

回落

________

第二十四章到第二十七章

灾难

又继续讲述飞行员和小王子的相处,并以小王子的消失告终。

(5)下面这段话选自《小王子》的另一个版本,和原文相比,你觉得哪个更好,试举一例阐述你的理由。

   “有一天,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

   “你知道,悲伤的人会爱上日落的。

   “那么你是很悲伤了?

”我问, “看了四十四次日落的那天?

 小王子没有回答我。

(6)请结合整书内容及你的阅读体验,分析作者为什么将献辞改成“献给孩提时代的列翁-维尔特”。

【答案】

(1)列翁·维尔特是作者一生中最好的挚友;他能理解写给儿童的阅读的书;而且他在法国忍饥挨饿,非常需要别人的安慰。

(2)A

(3)因为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人,写《小王子》时身在美国,对沦陷的法国怀有深深的眷恋。

(4)本书篇幅短小,但包含如此完整的结构,并且丝毫不显得局促,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小王子》的一个中国翻译者李继宏这样评价该书:

“从篇幅上来讲,翻译过来只有两万五千个汉字的《小王子》绝对是短篇小说,但其叙事结构之完整,却足以媲美出色的古典戏剧或长篇小说。

”);讲述飞行员和小王子的相遇和互动;第十章到第十五章;讲述小王子走访六颗小行星的经过;第十六章到第二十三章;讲述小王子在地球上的遭遇

(5)示例1:

我认为原文更好。

例如“你知道,当人们感到十分愁闷的时候,都想看太阳落山的。

”比“你知道,悲伤的人会爱上日落的。

”更通俗,更明白易懂,符合儿童文学的特点,因为毕竟这本书还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儿童作品。

示例2:

我更喜欢补充的版本,因为“你知道,悲伤的人会爱上日落的。

”这样翻译更有文学性,比另一译本更简洁、含蓄,意蕴深刻,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示例3:

我更喜欢补充的版本,因为我认为看了“四十三次日落”更合理。

1942年圣埃克苏佩里写《小王子》时,他在地球上经历了43个年头。

他这样写传递的意思是,地球人的43年,对小王子来说,只是一天。

示例4:

我认为原文更好。

例如,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更能让人接受,因为《小王子》原著是“四十三次日落”,第二年作者不幸去世,这个“四十四次”更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纪念。

(6)略

【解析】【分析】

(1)《小王子》是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

其在献辞中说:

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

有人考证说这本书是献给列翁.维尔特,也可以说是小男孩时期的列翁.维尔特,他是作者生前最好的一个朋友。

(2)A项“他唯一的消遣就是欣赏太阳西落的美丽晚景”的说法有误,小王子过着很孤独很忧郁的生活,唯一的消遣就是欣赏夕阳西下的温柔夜色。

好在他的星球很小,把椅子挪动几步,就可以再看一次日落。

小王子一天可以看四十三次日落。

(3)“在美国是中午时分、在法国、正是夕阳西落、遗憾的是法国这么遥远”等词句表明法国和美国距离十分遥远,联想到作者的国籍和经历,就容易明白:

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人,《小王子》创作于1942年,当时正是二战最关键的时刻。

1940年法国战败,随着欧战开始,圣埃克苏佩里曾应征入伍,参加空军侦察行动,目睹法国空军大溃败。

维希政府与希特勒签订停战协定后,他复员沉没彷徨了一段时间,辗转北非、葡萄牙来到了美国。

当时写《小王子》时身在美国,对沦陷的法国怀有深深的眷恋。

(4)《小王子》主要梗概:

小说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在故事一开始告诉读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因为大人都太讲实际了。

接着,飞行员讲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故事。

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

飞行员讲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

小王子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哪些星球。

他转述了小王子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我们的叙述者飞行员本人。

飞行员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拥有过一段极为珍贵的友谊。

当小王子离开地球时,飞行员非常悲伤。

他一直非常怀念他们共度的时光。

他为纪念小王子写了这部小说。

(5)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评价,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比如:

原文更好。

例如“你知道,当人们感到十分愁闷的时候,都想看太阳落山的。

”更通俗,明白易懂,符合儿童文学的特点。

(6)小王子是童年的象征,在他的身上,呈现出的是人们生命初始最天真善良的童年影子,而在成人世界里,童心的缺失使成人们无法和小王子交流沟通。

小王子是圣-埃克苏佩里向成人世界派遣的天使,帮助成人们重新思考人生,重新感受人生。

小王子以无忧无虑的孩童形象出现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纯真童心的渴望。

所以作者将献辞改成“献给孩提时代的列翁-维尔特”。

故答案为:

(1)列翁·维尔特是作者一生中最好的挚友;他能理解写给儿童的阅读的书;而且他在法国忍饥挨饿,非常需要别人的安慰。

(2)A;

(3)因为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人,写《小王子》时身在美国,对沦陷的法国怀有深深的眷恋。

(4)①本书篇幅短小,但包含如此完整的结构,并且丝毫不显得局促,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小王子》的一个中国翻译者李继宏这样评价该书:

“从篇幅上来讲,翻译过来只有两万五千个汉字的《小王子》绝对是短篇小说,但其叙事结构之完整,却足以媲美出色的古典戏剧或长篇小说。

”);②讲述飞行员和小王子的相遇和互动;③第十章到第十五章;④讲述小王子走访六颗小行星的经过;⑤第十六章到第二十三章;⑥讲述小王子在地球上的遭遇。

(5)示例1:

我认为原文更好。

例如“你知道,当人们感到十分愁闷的时候,都想看太阳落山的。

”比“你知道,悲伤的人会爱上日落的。

”更通俗,更明白易懂,符合儿童文学的特点,因为毕竟这本书还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儿童作品。

示例2:

我更喜欢补充的版本,因为“你知道,悲伤的人会爱上日落的。

”这样翻译更有文学性,比另一译本更简洁、含蓄,意蕴深刻,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示例3:

我更喜欢补充的版本,因为我认为看了“四十三次日落”更合理。

1942年圣埃克苏佩里写《小王子》时,他在地球上经历了43个年头。

他这样写传递的意思是,地球人的43年,对小王子来说,只是一天。

示例4:

我认为原文更好。

例如,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更能让人接受,因为《小王子》原著是“四十三次日落”,第二年作者不幸去世,这个“四十四次”更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纪念。

(6)略。

【点评】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写作目的。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3)本题考查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答题时应注意,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结合文章写作的背景经历;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捕捉材料信息,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5)本题考查阅读的看法体会。

答题时应注意,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

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6)本题考查分析主旨和目的。

答题时应注意,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即知人论世。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图书推介

【出版信息】

书名:

群体性孤独

作者:

【美】雪莉·特克尔著

周逵、刘箐荆译

定价:

66.90元

ISBN∶9787213059841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03-01

印次:

1 开本:

16

字数:

37.2万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

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

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

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

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

   本书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人身上。

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作者简介】

   雪莉·特克尔(SherryTurkle),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

采用“实地研究”和“临床诊断”两种方法,对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5年的系统研究,成为人与技术关系领域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

【作品目录】(节选)

引言 技术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了吗?

第一部分 机器人时代:

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

第1章 最亲密的伙伴“拓麻歌子”:

有生命的电子宠物

第2章 栩栩如生的“菲比”:

涉足情感地带

第3章 一起长大的“爱宝”:

我们都有美好童年

……

第二部分 网络化生存:

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

第8章 永远在线:

网络自我的三种新状态

第9章 网络技术改变成长历程:

“分开”和“独处”都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

第13章 焦虑:

科技提供便利,也带来焦虑

……

【书评】

①《群体性孤独》一书将人与计算机、人与互联网互动时产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最新发展,以及特克尔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了读者。

可以说,要了解人类的未来,就必须要了解人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

这一切,可以从这本著作开始!

(王煜全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

②关于我们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创造虚拟“自我”的,雪莉·特克尔说得最清楚。

她是我们技术界的“弗洛伊德”,远在我们洞察自己的内心之前,她就阐明了我们内心的转变。

《群体性孤独》是一本令人回味的书,是洞悉未来自我的一次深度之旅。

(凯文·凯利《连线》创始主编,畅销书《失控》《科技想要什么》作者)

③有一天,我们将习惯用文字而非声音,用数据而非抚摸,来传递感情。

有一天,我们将依赖技术,超过依赖彼此。

这就是真正的“机器人时代”。

对于这种所谓的“机器的美好和技术的美好”,我有一种由衷的恐惧与憎恶。

(周涛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

【精彩片段】

   技术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它能弥补人性中脆弱的一面。

而我们的确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物种。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

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

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

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彼此连接,同时也可以互相隐身。

比起面对面交谈,我们更习惯于发短信交流。

   ……

   当我们和机器人谈情说爱、和智能手机难舍难分时,我们通过机器重新定义了自己,也重新定义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当人类寂寞难耐时,网络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商品评论】

商品评论(2873)

好评率99.8% 好评(2866) 中评(7)

差评(0) 晒图(0)

买过的人觉得

整体感觉不错(67) 包装不错哦(55) 性价比很高(29) 印刷很正(16)

排版不错(15) 纸质好(14) 纸质一般(3) 包装一般(3)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面图案既指计算机中核心元件集成线路,又寓指现代人们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迷失,与本书内容契合。

B.这本书写作是基于实践研究的,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和规律,是一部关于心理学的著作。

C.这本书指出现代人矛盾的生活状态——信息技术使我们享受便利又导致孤独,而解决的方法还有待研究。

D.这本书呈现了人与信息技术的全新发展,阐明了人们内心的转变,是深度了解未来自我的著作之一。

(2)第三则书评与前两则有所不同,请探究编者将其选入的原因。

(3)你认为这篇推介能吸引人们购买《群体性孤独》这本书吗?

请结合推介简述理由。

【答案】

(1)C

(2)评论①,②是从主要内容出发,评价该书的研究范围、研究价值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但评论③另辟蹊径,以阅读的心理感受为切口,从未来的视角,用抒情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对书中所描述时代的恐惧和憎恶,写出了本书对读者产生的心灵冲击,是对其他书评的重要补充,也丰富了整篇推介的内容和风格。

(3)示例一:

我认为可以。

理由:

①推介内容翔实,多角度地介绍了《群体性孤独》的情况,使读者能较全面地了解;②推介中列举了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写的书评,全面地评价该书的内容和价值。

可信度高,也提高了知名度;③推介中选取了本书最为精彩的片段,可以吸引读者;④推介中的客户评价用具体的数据介绍了读者购买后的反馈,使想要购买的读者有更客观的了解和参照。

示例二:

我认为不可以。

理由:

①推介未能提供书中具体的案例,仅从主要内容和目录不能对这本书有更直观的了解;②这本书的主题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比较适合相关研究者阅读;③从目录和主要内容来看,本书的专业性很强,需要较多的背景知识。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关键信息;最后结合题干要求,筛选并整合其提取到的关键信息来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具体分析本题:

“信息技术使我们享受便利又导致孤独,而解决的方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2)可从内容,方法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评论①,②是从主要内容出发,评价该书的研究范围、研究价值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但评论③另辟蹊径,以阅读的心理感受为切口,从未来的视角,用抒情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对书中所描述时代的恐惧和憎恶,写出了本书对读者产生的心灵冲击。

(3)可从推介的内容、推介者的态度等方面来考虑。

故答案为:

(1)C

(2)评论①,②是从主要内容出发,评价该书的研究范围、研究价值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但评论③另辟蹊径,以阅读的心理感受为切口,从未来的视角,用抒情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对书中所描述时代的恐惧和憎恶,写出了本书对读者产生的心灵冲击,是对其他书评的重要补充,也丰富了整篇推介的内容和风格。

(3)​示例一:

我认为可以。

理由:

①推介内容翔实,多角度地介绍了《群体性孤独》的情况,使读者能较全面地了解;②推介中列举了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写的书评,全面地评价该书的内容和价值。

可信度高,也提高了知名度;③推介中选取了本书最为精彩的片段,可以吸引读者;④推介中的客户评价用具体的数据介绍了读者购买后的反馈,使想要购买的读者有更客观的了解和参照。

示例二:

我认为不可以。

理由:

①推介未能提供书中具体的案例,仅从主要内容和目录不能对这本书有更直观的了解;②这本书的主题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比较适合相关研究者阅读;③从目录和主要内容来看,本书的专业性很强,需要较多的背景知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主题的理解和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具体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炼文章主题;最后结合具体内容简述理由即可。

回答此题时,先要表明态度(能或者不能),再陈述理由。

如陈述能时,要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整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