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139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5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docx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docx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

二○○八年十一月

 

(3)规划范围内的排洪渠水质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Ⅴ类标准。

(4)坝头溪、加塘溪和梧垵溪水质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Ⅴ类标准。

一.1.1大气环境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保证规划区内及周边的村庄等环境敏感点人居环境不受污染影响。

区内涉及村庄有林口村、张前村、小浯塘村、曾林村、灵水村、可慕村、林格村、英塘村、大布林村、小布林村、大山后村、后林村、田坑村、坝头村、上宅村、马坪村和力争村(垵内)17个村庄,涉及人口约3.8万人。

区外村庄主要包括可慕村、社坛村、坝头村、马坪村、古厝村、菌边村等村庄,涉及人口约1.5万人。

一.1.2声环境

区域环境噪声满足功能区划要求。

保证本项目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学校等敏感目标处的声环境质量,规划实施过程不发生噪声扰民现象。

一.1.3生态环境

①海域生态环境

评价范围内滩涂、潮间生物机生态系统;海水养殖。

②陆域生态环境

规划区范围内不涉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名木古树用地等敏感目标,主要生态保护目标包括区内的植被群落和耕地。

表1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重点

1

大气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规划范围内的行政办公、生活居住区、学校、医院和村庄;

规划区周边的村庄、学校等;

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的行政办公区、商贸区、生活居住区、学校;

涉及23个村庄,约5.3万人。

2

水环境

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规划区污水汇入后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安海湾海域,安海湾海域水质达到GB3097-97二类标准;

规划区范围内的排洪渠水质达到GB3838-2002

类标准;

坝头溪、梧垵溪和加塘溪水质达到GB3838-2002

类标准。

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

(设计16万吨/日)

3

声环境

规划区声环境质量达到区划要求;

规划区范围内的行政办公区、生活居住区、商贸区、学校、医院及周边的村庄等。

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的行政办公区、商贸区、生活居住区、学校等。

4

生态环境

规划范围内的陆域生态系统;

规划范围内的植被群落、耕地、景观水。

③海域评价范围内的滩涂、潮间生物机生态系统;海水养殖。

耕地

海水养殖

一.2

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表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环境目标

评价指标

评价取值

备注

工业发展水平及经济效益

促进工业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

●工业总产值(亿元/a)

●工业经济密度(工业总产值/区域总面积,万元/km2)

400

160000

规划要求

 

水环境

控制水污染物排放及水环境污染

●安海湾水质达标率(湾内)(%)

●安海湾水质达标率(白沙头湾口)(%)

●工业污水处理与达标排放率(%)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COD污染物排放量(t/a)

●NH3-N污染物排放量(t/a)

≥67

≥100

100

≥70

≤988

≤131.7

注4

注4

注3

注3

区域容量和排放强度

同上

大气环境

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空气污染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水平

●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

●燃气普及率(%)

二级

100

≥90

环境功能区划

规划要求

声环境

控制规划区环境噪声水平

●工业用地环境噪声

●居住、公建设施等用地环境噪声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达标率(%)

3类

2类

≥80

≥90

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功能区划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的最小化、减量化及资源化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t/万元产值)

●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0.044

100

100

100

注3

注2

注2

资源和能源

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的减量化;提倡使用清洁能源,限制用煤;确保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和管理。

推行资源综合利用。

●能源消耗(吨标煤/万元产值)

●水资源消耗(m3/万元产值)

●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工业用地容积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0.05

≤35

80%

1.2~1.5

≥20

注1

注1

规划要求

生态保护

与环境建设

保护陆生生态环境,减少可能造成的对生态敏感区的破坏。

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均公共绿地(m2/人)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三同时”合格执行率(%)

●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

≥13

≥3.5

≥90

100

100

注3

注3

环境管理

加强入区企业的环境管理。

推行清洁生产。

●企业清洁生产企业比例(%)

●规模化企业ISO14001认证率(%)

●入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

≥60

≥60

100

社会环境

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量减少拆迁量,并妥善安置拆迁居民。

完善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协调程度

●拆迁人口生活质量和生活保障度

●自来水普及率(%)

协调

拆迁人口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90

注:

1、《晋江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规划》(2005~2020年);

2、《晋江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5~2010年);

3、《晋江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2020年);

4、《泉州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案》。

 

第二章

规划概述

二.1工业区开发现状

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位于晋江市灵源街道、安海镇和永和镇交界处,距离晋江市区4km。

工业区于1998年动工建设,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开发区,原规划开发建设面积为8.5km2,历经二期的建设,现已基本完成开发。

三期工程位于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南部,规划开发面积11.87km2,目前尚处于开发初期,大部分土地处于征地和平整阶段,有9家企业在建。

工业区一、二期工程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①工业区与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之间的排污干管和污水提升泵站尚在建设,工业区污水排放对周边地表水体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②工业区内的污水提升泵站和排污管网有待完善。

③区内村庄的生活污水尚未纳入工业区排污系统,污水排放附近排洪渠,对周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④由于区内燃气工程实施较迟,部分企业自行配备燃煤、燃油锅炉,这与工业区规划要求不符,也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⑤工业区产业定位与晋江市经济发展和总体规划要求相符,但未明确规划产业的准入条件,在具体项目企业引进过程中,存在个别企业污染较大。

⑥安平水厂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区内企业生产需要。

表3规划区开发利用情况

项目

单位

一、二期工程

三期工程

合计

备注

规划范围总用地

ha

1132

1359

2491

包括保留村庄用地4.54km2

规划建设用地

ha

850

1187

2037

已开发用地

ha

719

130

811

未开发

用地

已平整

ha

43

292

335

未平整

ha

88

765

853

小计

ha

131

1057

1226

已入住企业

投产企业

120

0

120

在建企业

10

9

19

小计

130

9

139

签订协议企业

20

127

147

二.2

规划的目标和定位

规划以发展一、二类工业为主,目标是努力构建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园林式、生态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二.3规划范围和规模

(1)规划范围:

东临佘马公路,西面至可慕村、曾林村,南到大深公路,北侧隔规划的繁荣大道与规划的晋江行政中心相接,规划面积24.91km2。

(2)规划年限: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0~2015年。

(3)用地规模:

2491.14hm2。

(4)人口规模:

27.6万人。

(5)产值规模:

400亿元。

二.4规划结构和功能分区布局

二.4.1产业结构

工业园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当地传统优势产业等一、二类工业为主,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投资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食品、精细化工、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

二.4.2功能分区

规划红线范围内面积为2491.14hm2,其中规划开发用地2037.4hm2,保留村庄用地面积453.74hm2。

规划开发用地中工业用地1072.84hm2(占52.7%),其中89.4%为一类工业用地,占地面积959.50hm2;居住用地118.21hm2(占7.7%);市政公用设施、公共设施、道路广场、绿化等用地846.35hm2(占39.6%)。

规划功能分区详见表4。

二.5相关专项规划内容

规划方案主要涉及给排水规划、雨水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绿地规划等内容。

(1)给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由安平水厂和胜康水厂联合供水。

胜康水厂作为规划区主要的供水水厂,水源取自溪边水库,设计供水能力为15万吨/天。

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拟排入晋江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安海湾。

(2)雨水工程规划

雨水管道系统采用重力流排放方式。

工业园区雨水管渠按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结合道路竖向设置,雨水先排入区内排洪沟,再排至园区外溪流河道。

表4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名称

面积(hm2)

比例(%)

1

R

居住用地

157.67

7.7

一类居住用地

11.35

二类居住用地

132.28

商住用地

14.04

2

C

公共设施用地

66.03

3.2

行政办公用地

11.26

商业金融用地

29.17

文化娱乐用地

16.60

医疗卫生用地

6.76

体育设施用地

2.24

3

M

工业用地

1072.84

52.7

其中

一类工业用地

959.50

二类工业用地

113.34

4

W

仓储用地

9.79

0.5

5

T

对外交通用地

6.85

0.3

6

S

道路广场用地

306.08

15.06

道路用地

302.25

广场用地

2.81

社会停车场用地

1.02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4.33

0.7

8

G

绿地

403.81

19.8

公共绿地

130.73

防护绿地

273.08

小计

城市建设用地

2037.40

100

村庄用地

453.74

合计

2491.14

(3)燃气工程规划

区内燃气管道采用中、低压二级系统,生活用气经中低压调压站降压后进入低压管道系统供给用户。

工业及公建用户采用中压一级系统供给,通过设置箱式调压器等方式自行调压。

燃气管道沿道路东南侧呈环状布置。

(4)道路交通规划

园区对外交通干线主要以“二横两纵”的井字型道路为主,分别是:

泉安公路、大深公路、佘马快速公路和灵石公路。

规划区内路网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三级。

规划区内设公交站1个

(5)环卫工程规划

规划在工业园区设3个环境卫生管理站,设45座公厕和13个垃圾收集点。

(6)环境保护规划

①工业园区地面水域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水质标准控制,排入水域的污水应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②工业园区地面环境质量控制共分为二类区:

一类区控制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一级,控制的噪声环境质量标准为1类,实行范围为大部分居住公建区。

二类区控制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二级,控制的噪声环境质量标准为2类,实行范围为大部分工业区。

③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无污染工业,要实行园区内汽车尾气的监测和治理。

④园区污水应排入市政污水系统,经处理达到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后排放。

第三章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制约性因素分析

三.1海洋环境

三.1.1海水水质

安海湾北部水体为缺氧状况,COD超过四类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和镍均超过二类水质标准;湾内各测站无机氮全部测站超过二类水质标准;湾南部及湾口海域水质较好,除无机氮外,铜、铅、锌、总铬、六价铬、镍、氰化物、石油类等指标均符合海水二类标准。

三.1.2海洋沉积物质量

硫化物除湾口测站外,湾内均超过二类沉积物标准,湾中部测站铜超二类标准,其它各测站重金属项目指标均可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

三.1.3生物质量现状

以牡蛎监测生物质量的数据表明,各种污染物浓度湾内明显高于湾外,除总汞和砷及三个测站的粪大肠菌群符合一类标准外,其它数据全部超标,其中各站镉及湾内东石港铅、铬、铜与石油烃受污染最为严重,全部超二类标准。

以沙蛤监测生物质量的数据也表明了安海湾生物受到重金属铅、铬、砷污染,铅、铬、砷数据超一类标准,污染指数Pi(铅)高达11.1,砷和铬分别为2.22、1.58;铜、总汞、镉和石油烃测值尚符合一类标准。

三.1.4底栖生物生态现状

安海湾底栖生物种类多样性、均匀度、丰度均偏低,并呈现从湾内到湾外逐步升高的趋势。

三.2地表水环境

坝头溪、梧垵溪、加塘溪和区内排洪渠水质现状较差,均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中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超标因子主要为CODCr、氨氮和石油类;而各监测断面中铜、锌、六价铬和镍等重金属浓度很低,均符合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要求。

对比2003年监测数据,工业园区内排洪渠、坝头溪和加塘溪水质从根本上未发生改变,水中的COD、溶解氧、氨氮、石油类等指标依然超标严重。

三.3大气环境

各监测点SO2、NO2、TSP和PM10评价指数Ii值均小于1,为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浓度限值的9%~47%,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低,指数0.01~0.87,其中苯和二甲苯浓度测值多为未检出,各测点三苯浓度均能符合评价标准;可慕村点位甲苯浓度相对较高,最高小时浓度达到0.87,主要是因为该点位靠近可慕制革集控区,周边制革和染整企业较多,空气中三苯浓度受制革企业和染整企业涂饰废气影响较大。

结合区域以往(2002年和2006年)监测数据对比,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不大,各常规监测指标仍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区域大气环境常规指标浓度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

三.4声环境

工业区已建成区(一、二期工程)声环境现状良好,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相应标准。

三期工程大部分区域基本处于自然噪声影响下,大多数测点符合2类标准;而大山后和布林村受施工噪声影响明显,周边区域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噪声测值超标现象严重。

区域交通噪声污染明显,各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超过4类标准。

三.5地下水

规划范围内,居民生活饮用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根据监测调查结果,该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良好,各测点评价因子均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适合居民生活饮用,且绝大部分测值达到地下水Ⅰ类水质标准要求。

结合区域以往地下水监测结果分析,区域地下水水质质量良好,符合居民饮用标准;五里工业区开发建设未对区域地下水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三.6土壤环境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低,各评价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除铅指标外,各点位的铜、铬、锌、镍基本符合一级标准。

区域土壤中金属浓度低,历年监测结果显示区域各评价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五里工业区开发建设未对区域土壤造成不良影响。

三.7生态环境

规划区北部为五里工业区一、二期工程,该地块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以人工生态植被为主。

规划区内待开发用地主要为工业区三期工程,集中在规划区南部,本节重点分析该区域陆域生态环境现状。

区域土地现状包括耕地、林地、园地、村庄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其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为59%;其次为村庄建设用地,占24%,园地占6%,林地占2%。

规划区内不涉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名木古树用地等生态敏感目标。

区内大部分耕地抛荒和闲置现象较为严重;林地以经济林为主,占70%,主要为龙眼树、芒果树等。

评价区域内代表性植物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林植被,分布相对集中。

主要有松科、豆科、木麻黄科、桑科、茜草科、芸香科等与亚热带季雨林相近的热带、亚热带科属。

以相思树、马尾松和芒萁骨群落分布最广,常见的有相思树-马尾松-鹅掌柴群丛,相思树-桃金娘-芒萁骨群丛。

经济林中以龙眼树分布面积最广。

区内植被以乔木为主,草本、灌木为伴,总体植被覆盖率约60%,除路网、建设用地和林地外,缓坡杂地以及弃耕地多分布区域典型的小飞蓬、白茅等杂生灌草丛,未见大面积裸露地表。

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可分为草本、乔木、灌木和农田植被等。

三.8主要环境问题和制约性因素分析

区域主要环境制约问题是水环境污染问题。

规划实施的制约性因素主要包括

(1)污水处理工程不完善

①远东污水处理厂至五里工业区排污干管尚在建设,预计2009年初实现通水,目前区内污水尚无法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②污水处理厂规划的白沙头尾水排放管道尚未建设。

过渡期排污口设在安海湾湾内,湾内污染严重,已无环境容量,对规划方案的实施直接形成制约。

③污水处理高峰将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面临考验。

五里工业区、安海镇和东石镇区等区外排污干管即将完成铺设,随着安东工业区和五里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污水处理厂将迎来污水处理的高峰期。

污水处理厂现有规模将不能满足区域污水处理需要,将制约规划的实施。

区域污水处理工程不完善,是规划实施的主要制约性因素。

(2)规划区内耕地多,建设用地少

规划区面积大,区内涉及耕地多,可供直接建设用地少,规划实施征用耕地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并且遵照《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执行。

目前区内尚有约291公顷耕地需办理相关转用手续。

农地功能调整和土地置换是制约本规划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晋江市人均耕地0.028公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037公顷/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区域土地资源紧张,制约本规划的实施。

(3)区内村庄对规划的制约

规划方案保留区内大部分村庄,区内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交错布局。

为保证区内居住区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居住区周边不宜布置废气型和噪声影响较大的企业;居住和工业用地混杂的布局方式限制了工业项目引进和企业的选址。

规划实施需要征用规划区内耕地,导致村庄农民失去耕地,影响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同时征地和拆迁可能引发失地农民的不满,产生社会矛盾。

(4)区域水资源缺乏

晋江市属贫水区,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为460立方米,仅是福建省人均占有量的13%。

水资源缺乏是晋江市区域发展共同的制约因素。

五里工业区规划发展电子、鞋服等低用水型企业,水资源制约性相对较小。

目前工业区主要供水水厂胜康水厂正在建设,水厂的供水能力和建设进度将直接影响工业区的开发建设。

第四章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四.1水资源承载能力

通过对晋江辖区供需水量平衡调查分析,晋江市属贫水区,区内用水70%靠从晋江引水补给,遇特枯年,2010年区域通过供水工程引水,可以满足晋江市辖区内用水需要;2020年,区域城市供水缺口较大。

五里工业区是晋江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区内规划入驻企业为低耗水型或不耗水型工业企业,近期需水量为5.6万吨/天,远期为8.3万吨/天。

规划水厂供水能力能满足规划实施需要。

四.2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①从人均土地资源饱和度分析,工业区拟开发的土地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②五里工业区已开发多年,规划区范围涉及耕地面积较大,占规划面积的51%。

目前区内的基本农田已全部完成调整和置换,大部分耕地也已逐年、分片完成调整。

规划实施后,晋江市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0008公顷/人,灵源街道、安海镇和永和镇人均耕地面积分别减少0.008公顷/人,0.002公顷/人和0.005公顷/人,灵源街道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比例较大。

晋江市耕地资源下降迅速,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省的49%、全国的20%、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的35%。

本规划方案实施,对耕地后备资源少的晋江地区,将进一步增加区域耕地的人口承载压力。

③随着规划实施,将改变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由农业为主转变为工业为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同时也削弱农业的发展。

规划的实施应严格按照国家、福建省和泉州市的相关要求,依法办理农用地的征用手续,落实失地农民的补偿和再就业问题。

四.3水环境承载能力

安海湾湾口、湾外环境容量间较大,污水处理厂排污量达到设计规模,尾水于湾口外规划排污区排放时,COD排放量未超过海域的环境承载力。

四.4大气环境承载能力

五里工业区规划发展低污染和轻污染企业,并采用天然气和电能等清洁能源,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小,区域环境容量大,完全可以支撑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五章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五.1水环境影响

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排污规模达到16万t/d,尾水于湾口外规划排污区排放时,正常排放时,海域的污染物浓度增量基本在0.50mg/L以下,污染物浓度增量最高值约为0.60mg/L(低平潮期),污染物排放对海域影响较小。

在事故排放时:

高平潮,污染物浓度增量最高的区域在排放口附近海域,并向两侧湾内、湾外的方向依次降低。

随后,污染物随着落潮流向南,湾外的方向迁移扩散,在低潮时,浓度增量最大值约为2.7mg/L左右,浓度增量大于1.8mg/L的区域约为3.1km2,安海湾口门附近海域的浓度增量约为2.3mg/L左右,仙景东侧海域的浓度增量可达1.7mg/L左右,小伯屿北侧海域浓度增量约为0.5mg/l,影响很大。

安东工业区内华懋电镀集控中心废水处理达标后,接入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海管道排放时,正常排放时,海域铜、氰化物、六价铬等污染物的浓度增量基本在1μg/L以下,最高值约为1.5μg/L(低平潮期),可见正常排放其影响较小。

五.2大气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后,区内主要采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随着区内燃气工程的完善,现有燃煤和燃油锅炉将逐步被淘汰,燃料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小,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不大。

制鞋、机械等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工艺废气,工业区应在企业引进时,做到合理布局。

企业厂址选择应远离居民区,并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与居民区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保证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工艺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五.3声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后,区内主要噪声源为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

工业区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规划范围内声环境现状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规划实施对该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根据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