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djhf中国农业发展论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征稿关于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docx
《Aeedjhf中国农业发展论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征稿关于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eedjhf中国农业发展论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征稿关于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eedjhf中国农业发展论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征稿关于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中国农业发展论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征稿:
关于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发展生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河南省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4个方面提出了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并从生态工程建设与环境生态建设两方面对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实施过程中的配套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生态产业;生态文明;农村;河南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其内涵实质上就是要在农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新理念,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当前我国农村在工业转移和农业开发双重引导下,农村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生态环境挑战。
因此,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发展生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但是有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仍然比较少[2-6],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一是有关农村生态产业建设的研究成果非常少,不足以指导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产业建设;二是宏观层面探讨的多,有针对性具体分析的少。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近7000万人的发展中大省,要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相对城市来说,农业内在素质和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等问题是困扰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农村生态产业的战略性发展。
笔者从河南省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对于推进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 河南省农村生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阻力主要在于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农民单纯依靠粮食、畜禽、果蔬等初级农产品实现增收致富的效益并不明显。
当前河南省农民增收更多地依赖于闲置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劳动力输出地农村长期的投资缺位、产业缺位和技术性人才缺位仍在制约着农村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产业[7]。
通过对农村进行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以增强农村投资效应、吸收技术性人才回归,对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关联带动作用。
农村生态产业发展主要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等4个方面来进行。
1.1 培育和壮大农村生态工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生态工业的核心任务是以农产品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大企业产业转移扩张为契机,以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强产业链条的衔接互通,增强农村产业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主要途径包括:
①充分利用粮食、畜禽、果蔬等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②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分工协作体系,利用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市场份额及技术支持,增强其发展能力;③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乡镇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引导各类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实现农村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1.2 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河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保障粮食安全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心主要在于:
发展循环农业,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发展节约型农业,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型农业和集约化生态养殖业,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坚持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在豫西山区应侧重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庭院工程建设,实施无害化环保战略,重视有机食品等安全食品的生产与精加工;在干旱缺水地区,应重点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城市郊区可结合自身特色发展旅游观光农业;许昌、平顶山、信阳等地可以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稳定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加快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和桑蚕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名特优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实行品牌联动战略,加快推进河南省优势农业产业如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豫北蛋肉鸡和豫南水禽等优势区域开发等。
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倡导有机肥的使用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的应用等,使农村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以确保国家粮食与食品安全。
1.3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增强区域性林业生态服务功能
河南地势处于全国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西部、南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其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km2、平原盆地面积9.3万k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4.3%、55.7%,尤其是低山丘陵区生态退化非常严重。
2007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中提出了“两区”(山地丘陵生态区、平原农业生态区)、“两点”(城市、村镇)、“一网络”(生态廊道网络)的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
因此,结合这一规划实施生态林业建设,构筑山地丘陵和平原农业、城市和村镇以及生态廊道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作用就是增强了区域性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这对于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村产业投资环境以及促进农村生态林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河南省应结合森林资源结构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充分利用现有宜林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可利用空间,加快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尽快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有效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在农村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应积极实施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防风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等林业工程建设。
1.4 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特色生态旅游业
农村生态旅游是以广大农村地区资源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8],对于农村农业、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是加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应重点实施特色项目开发。
包括:
①特色休闲农业开发。
河南省农村存在着多种特色农业,比如焦作的怀山药、开封的西瓜、中牟大蒜等。
当前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这些特色农业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产业开发,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在此思路指导下,河南省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业资源优势,以特色经济为主导,把特色休闲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休闲农业是一个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复合产业,它的发展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经营方式,为解放农民思想、开阔农民视野起到了极大的激发和促进作用[9]。
②特色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
河南省农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一方面以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以农家乐、家庭式旅游为主的景区与农户联动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如开封县朱仙镇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宝丰县马街书会等)等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开展农村文化之旅。
2 生态产业发展的配套建设
2.1 生态工程建设
生态工程建设主要是通过实施生态工程,来促进农村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促使农村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生态工程建设从工业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工程两方面进行。
2.1.1 工业生态工程建设。
工业生态工程就是按生态经济学原理改进现行的传统产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其中心环节就是生态工艺的设计与改造[10]。
由于河南省农村工业基础薄弱,而且存在着乡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生产工艺及技术设备相对比较落后以及企业布局分散等问题,所造成的资源能源的浪费以及工业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区域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农村工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工业结构的改造、生产资料的最大化利用、生态工艺设计等,其根本目的是要摒弃那种个人或乡镇企业单纯追求经济产出最大化而不惜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和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做法,引导生产活动以进入经济目标高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
2.1.2 农业生态工程建设。
首先,探索适地发展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与技术。
农业生态工程是有效地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高效、高生产力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
在河南省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最核心的任务是探索适合农村各地发展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与技术,尤其河南省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应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类型。
比如可以利用林木、农作物、绿肥、鱼、药材、(食用)菌等所处的生态位不同,构建起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工程模式,采取农林间作、林、药间作、林木与经济作物间作等技术,既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和土地资源,又为农作物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减少农业废弃物的环境负面影响以及提高其利用效率,可以采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循环和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的生态工程模式,如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和蚯蚓等的生产设计,以此来加强对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适于河南省农村采用的还有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工程模式、山区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工程模式、综合节水生态工程模式、保护地蔬菜、养殖与能源综合建设生态工程模式、污染区土地处理生态工程模式、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与开发复合生态工程模式、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发展农业经济生态工程模式等。
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上,主要有农业生物立体共生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包括平原地区立体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和山地丘陵区立体共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综合养殖生态工程技术、农林牧副渔复合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城郊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等[7]。
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与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农村各地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在实践中创造出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与工程技术。
其次,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发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配套硬件,必须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点是建设一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抓好小型抗旱水源建设、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面上除涝工程建设,合理布局井、渠、桥、涵,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形成田园化生产格局。
2.2 环境生态建设
2.2.1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性战略。
根据河南省《2006年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8×106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6.93%。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相对集中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少、人口稠密的低山丘陵区,采矿作业较集中的地区,人为活动频繁的乡镇、居民点周围及道路两侧。
因此,当前政府应重点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重点地区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防沙治沙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宜林荒山荒滩荒地全部绿化,遏制水土流失趋势,提高生态承载能力。
2.2.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治理不能仅仅局限于村镇的环境整治,应从源头上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主要体现在:
①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
当前河南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地面水资源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污染,仍然主要使用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源及农业生产用水,造成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农村地区,政府应加快河流生态修复、雨洪利用、地下水补源和替代水源工程等的建设。
②加强污染治理,禁止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
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着力从源头防治水资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
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因地制宜推广种养业清洁生产技术,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③加强对农村生活、养殖为主的生活垃圾的收集,然后集中进行资源化、能源化生态处理。
同时,可适当发展适合乡镇和农村聚集点的能源生态工程、农村给排水工程,减少和防止村镇面源污染,逐步引导乡镇和农村建立清洁的、可持续的生活消费方式。
④保护濒危生物资源和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建设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5.
[2]李佰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在精神的重建[N].光明日报,2007-11-27.
[3]顾绍梅.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学习论坛,2007,23(4):
55-57.
[4]李翠竹.论生态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9
(1):
8-11.
[5]邵克文.甘肃农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经贸导刊,2005(23):
21-22.
[6]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课题组.石家庄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9(6):
27-30.
[7]何兴元.应用生态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8]王恩同.从术语角度看“农村旅游”[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11-27.
[9]王守军,张宇.休闲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村经济,2007
(2):
74-77.
[10]张金屯,李素清.应用生态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