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844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docx

《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docx

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

山东医学院诊断学练习(四)

心电图

【名词解释】

1.心电图: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2.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是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波形,一般呈钝圆形。

3.R峰时间:

代表室壁激动时间。

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距离,正常成人R峰时间在V1V2不超过0.04s,在V5V6不超过0.05s。

4.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接点称为J点。

5.u波:

是在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低小波,方向多与T波相同,代表心室后继电位,产生机制不清,多出现于肢导,u波明显增高见于低血钾。

6.窦性心律: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7.窦性停搏:

也称窦性静止。

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见规律的P_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漏,形成长P_P间距,且与正常P_P间距不呈倍数关系。

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8.早搏:

又称期前收缩。

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

9.二联律:

每一个窦性心搏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10.三联律:

每二个窦性心搏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名词解释】

1.心室夺获:

在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时,由于存在房室分离,偶尔室上性激动可以下传至心室,这一激动较其他室性异位节律出现为早,称为心室夺获

2.室性融合波:

在房室分离、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室性异位激动可与窦性激动同时激动心室,形成室性融合波。

是判断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有力证据。

3.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源性晕厥,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为一系列畸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而自动终止。

易复发或转为心室颤动。

4.文氏现象:

是传导阻滞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以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为主的传导阻滞。

其基本规律是:

激动在传导过程中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至一次激动不能下传而出现脱漏,漏搏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恢复。

如此循环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好发于房室结,也见于传导系统的其它部位如窦房阻滞。

5.隐匿性传导:

指激动已经传导了一段距离,也传导到足够的深度,而又未走完全程的一种传导现象。

这个激动虽未完成全程,在心电图中也不能直接观察到这个半途中止的激动,但它却对下一次激动的形成或传导造成影响,因而称为隐匿性传导。

心脏的传导系统因隐匿性传导而产生不应期,影响下一次激动的传导,出现时间延长或阻滞。

隐匿性传导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但以房室结最常见。

6.干扰与脱节:

正常心肌细胞与传导组织在一次兴奋之后具有不应期。

因而对于两个时间先后相近的激动来说,如后一激动到来时恰逢前一激动的不应期,则其形成和传导必然受前一激动的不应期的影响和干扰,这种现象称为干扰。

当心脏的两个不同起搏点各自产生激动,相互之间在连续一系列的搏动上产生干扰,称为脱节。

7.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是指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途径之外,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着附加的房室传导束(旁路)。

其主要危害是常可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可对本病进行彻底根治。

8.LGL综合征:

又称短P_R综合征。

心电图表现为P_R间期<0.12s,但QRS起始部无预激波。

9.逸搏:

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未能及时发出激动或节律明显减慢,或因传导障碍冲动不能下传,以及某些因素造成长的间歇时,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1~2次冲动,称为逸搏。

逸搏是心脏保护性机理之一。

按发出冲动的部位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逸搏。

10.逸搏心律:

一系列连续出现的逸搏称为逸搏性心律或脱逸心律。

包括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律。

[填空题]

1.心脏的特殊传导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P_R段反映_____及_____、_____、____的电活动。

3.____与____合计为P_R间期。

4.心率正常时,成人的P_R间期为____。

5.QT间期是_____开始除极至_____完毕的时间。

6.V1导联电极安放位置为_____。

7.V4导联电极安放位置为_____。

8.记录心电图时,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1mm)表示_____。

9.正常心电轴范围_____至_____之间。

10.左心室肥大可出现_____钟向转位,右心室肥大出现_____钟向转位。

11.正常成人QRS波时间不超过_____秒,最宽不超过_____秒。

12.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是_____秒。

13.小儿心电图的特点是心率较成人_____、P_R间期较成人_____、Q_Tc间期较成人_____、P波的时限较成人_____、QRS图形呈_____室占优势,_____波变异大。

14.右室大时Rv5+Sv1男性>_____,女性>_____,RI>_____、RavL>____、RavF>_____。

15.左室面导联出现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称_____。

16.V1R/S≥1、V5R/S≤1见于_____室肥大。

17.右室大时Rv1+Sv5>_____、于____导联出现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称_____。

18.左室大时电轴____偏,右室大时电轴_____偏且≥_____。

19.损伤型ST段改变可表现为ST段的_____和_____两种类型。

20.缺血型ST改变指ST段呈____和____下移≥____。

[填空题]

1。

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束支、浦肯野氏纤维;

2.心房复极过程、房室结、希氏束、束支;

3.P波、P_R段;

4.0.12~0.20s;

5.心室、心室复极;

6.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7.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骨相交处;

8.0.04s;

9.-300、+900;

10.逆、顺;

11.0.06~0.10s;

12.0.32~0.44s;

13.快、短、长、短、右、T;

14.4.0mV、3.5mV、1.5mV、1.2mV、2.0mV;

15.左室肥大伴劳损;

16.右;

17.1.05mV、右胸、右室肥大伴劳损;

18.左、右、+900;

19.压低、抬高;

20.水平型、下斜型、0.05mV;

[填空题]

1.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时坏死图形应出现于____导联。

2.突然胸痛数分钟的患者,心电图出现高大的T波,短时间复查出现ST段斜型抬高,高度提示为_____。

3.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点是仍为窦性心律但节律不整,同一导联上P_R间期差异>____。

4.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期前收缩可分为____、____、____。

5.联律间期是指________之间的时距。

6.房性早搏为____代偿间歇,而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歇多为____。

7.同一导联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异位搏动称为____。

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____和____心动过速。

9.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可以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分别称为加速的____、____、____自主心律。

10.F波常在____导联清晰可见;f波多在____导联最明显。

11.心室扑动时无正常QRS_T波群,出现____波动,频率____次/分。

12.心室颤动时,QRS_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____低小波,频率____次/分。

13.在规律的P_P间距中突然出现一个长间歇(P_QRS_T脱漏),这个长间歇恰好是正常窦性P_P间距的倍数,称为____。

14.P_P间距逐渐缩短,于出现P_QRS_T脱漏后P_P间距又延长称为____。

15.P波与QRS波无关系,心房率快于心室率,见于____。

16.QRS形态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仅QRS波群时限<0.12秒,称为____。

17.左前分支阻滞时,电轴左偏超过____有较肯定诊断价值。

18.预激综合征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

19.WPW综合征又称____。

20.根据V1导联预激波极性和QRS主波方向可对旁路进行初步定位。

如V1导联预激波正向且以R波为主,一般为____,旧称____。

如V1QRS主波以负向波为主,则多为____,旧称____。

[填空题]

21.V1~V3;

22.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23.0.12s;

24.房性、交界性、室性;

25.异位搏动、其前窦性搏动;

26.不完全性、完全性;

27.多源性期前收缩;

28.房性、交界性;

29.房性、交界性、室性;

30.II、III、avF、V1;

31.连续快速相对规则大振幅、200~250;

32.大小不等极不均齐、200~500次/分;

33.二度II型窦房阻滞;

34.二度I型窦房阻滞;

35.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6.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37.-450;

38.WPW综合征、LGL综合征、Mahaim型预激综合征;

39.经典型预激综合征;

40.左侧旁路、一型预激、右侧旁路、二型预激。

[问答题]

1.什么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其心电图主要表现如何?

2.什么是室内差异性传导?

它是如何发生的?

其心电图表现如何?

3.窦房阻滞的文氏现象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的心电图表现如何?

4.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5.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

6.预激综合征的临床重要性是什么?

7.洋地黄效应的主要心电图特征和产生机理是什么?

[问答题]

1.答:

一般认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起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累及窦房结极其周围组织,患者出现一系列缓慢的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朦、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有的病人在严重窦缓的基础上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又称快-慢综合征。

心电图主要表现是:

⑴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药物不易纠正(心率<50次/分);⑵出现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⑶在窦性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常出现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⑷病变累及房室结称为双结病变,此时在出现窦性停搏时可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或伴房室传导障碍。

2.答:

室内差异性传导又称迷走性室内传导,简称差传。

是由于束支传导障碍或其它心室内传导障碍造成的心室激动传导异常。

根据发生机理不同分为相性迷走性室内传导和非相性迷走性室内传导。

通常简称的室内差传是指相性迷走性室内传导而言。

其发生机理是:

当激动传到心室时,如心室恰处于前一次激动的相对不应期中,则激动不能沿正常的传导途径在室内传导,而只能沿着已从不应期中恢复过来的那一部分心肌传布,使心室的除极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

因此,相性迷走性室内传导的出现应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双侧束支的生理性不应期长短不同;二是室上性激动过早传入心室。

由此可见,室内差传可出现于窦性心律及室上性的异位激动,最常见于房性早搏、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有时也见于结性早搏、不完全性房室分离。

    非相性迷走性室内传导的发生与心室肌的不应期无关。

它是由于异位节律点位于房室结周围,距心脏传导系统较远,异位激动下传时常沿特殊的途径,使一侧心室较另一侧心室提早发生激动,心室激动的程序改变,QRS形态也发生变化,多见于结性逸搏或结性心律时。

    相性迷走室内传导的心电图表现是:

⑴QRS宽大畸形,可单个或连续出现,连续出现多见于室率快时;⑵同一导联中因差传的程度不同,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形态常互不相同,参差不齐;⑶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多为期前出现;⑷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可见窦性P或异位P,房颤或房扑则无P波。

3.答:

窦房阻滞的文氏现象又称二度I型窦房阻滞。

其心电图特征是:

P_P间隔进行性缩短,直至因P_QRS_T波脱漏出现长P_P间隔;长P_P间隔前的P_P间隔最短;长P_P间隔小于最短P_P间隔的两倍,P_P间隔出现长、短、更短、最长的规律性变化。

    房室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即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是:

P_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某个P波后出现QRS_T波群脱漏,形成一个长R_R间隔。

脱落之前的R_R间隔逐渐缩短,表现为室率逐渐加快,脱落前的R_R间隔最短,脱落时的长R_R间隔小于任何短R_R间距的二倍。

脱漏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的恢复,P_R间期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出现。

4.答: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表现在QRS波群的后半部时间延迟、形态发生改变,主要表现是:

V1V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I、V5、V6导联S波宽钝有切迹,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R波宽有切迹,QRS时限≥0.12s;V1导联R峰时间>0.05s;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I、V5、V6导联T波直立。

5.答:

左束支完全阻滞时,心室除极时间明显延长,QRS主波增宽、粗钝有切迹,心电图特点是:

QRS时限≥0.12s;I、avL、V5V6的R波增宽,顶峰粗钝有切迹;V1V2导联S波宽钝,或呈宽而钝的QS波;心电轴不同程度左偏;V5V6R峰时间>0.06s,ST_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I、V5、V6导联q波消失。

6.答:

预激综合征的图形与多种临床重要疾病的心电图改变相似,这些疾病以及预激综合征本身的预后各不相同,治疗亦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因此,认识、掌握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熟悉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要点,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心电图诊断预激综合征时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⑴预激综合征易被误诊为心肌梗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应注意鉴别,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⑵预激综合征的波形可以掩盖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造成后者诊断困难而漏诊;⑶预激综合征常合并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伴有预激综合征的心房纤颤,如漏诊预激综合征,只按照一般的心房颤动处理,单独使用洋地黄药物,则室率可能增快造成严重后果;⑷伴有心房颤动的预激综合征易被误诊为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两病的治疗和预后明显不同;⑸预激综合征的继发性ST_T改变易被误诊为原发的心肌疾患;⑹预激综合征患者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几乎都是室上性的。

7.答:

接受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一般治疗剂量下常会出现类似的心电图表现,成为洋地黄治疗的标志,即"洋地黄效应"。

主要的心电图特征是:

⑴ST段呈斜形下移;⑵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常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最为典型;双向的T波多呈负正双向,因此,斜形下移的ST段与倒置的T波相连形成ST_T的"鱼钩状"改变;⑶Q_T间期缩短。

心肌的正常复极过程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推进的。

洋地黄可加速心内膜下心肌的复极作用。

在洋地黄的影响下,心室肌复极程序发生改变,由内膜向外膜推进,在心电图上就表现为ST_T的改变,其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洋地黄还可加速心室肌的复极过程,使Q_T间期较用药前缩短。

这个特点有助于"洋地黄效应"的ST_T改变与冠心病、心肌病的ST_T改变相鉴别,"洋地黄效应"时Q_T间期缩短,而后者的Q_T间期延长或正常。

[分析题]

1.某患者男,60岁,突然心前区痛6小时,记录心电图如图5-1-1,请写出:

⑴心电图诊断(要求全面完整);⑵列出心电图诊断依据。

2.某男,26岁,平素身体健康,未做过心电图检查。

本次正常查体记录心电图如图5-1-2。

请写出心电图诊断和主要诊断依据。

3.女患,56岁。

发作性心前区痛3年多,每次持续约10分钟,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

近三天疼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伴胸闷憋气而来诊,记录心电图如图5-1-3。

请写出心电图诊断和主要诊断依据。

4.男患,63岁,冠心病史6年,1年前有心肌梗塞史。

近几天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来诊。

心脏听诊心率108次/分,节律绝对不规整,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记录心电图如图5-1-4。

请写出心电图诊断和主要诊断依据。

5.女患,65岁,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

有高血压病10年。

肥胖。

记录心电图如图5-1-5。

请写出心电图诊断和主要诊断依据。

6.男患,76岁,有冠心病史20年,记录心电图如图5-1-6。

请写出心电图诊断和主要诊断依据。

7.女患,42岁,时感心悸2月,记录心电图如图5-1-7。

请写出心电图诊断和主要诊断依据

[分析题]

1.答:

心电图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依据:

II、III、avF导联见坏死Q波,ST段呈弓背向上的抬高,T波倒置(双肢对称,波谷锐利尖深)。

2.答:

心电图诊断: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依据:

V1导联QRS波群呈rsR`型;V1R峰时间>0.05s;I、V5、V6导联S波宽、钝有切迹,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R波宽钝,V1V2导联T波倒置,I、V5、V6导联的T波直立,QRS时限<0.12s。

3.答:

诊断:

急性心肌缺血(广泛前壁)

高侧壁缺血型ST_T改变

依据:

V2~5见T波倒置,双肢对称,波谷锐利尖深,示广泛前壁急性心肌缺血。

TI低平,TavL浅倒,示高侧壁心肌缺血。

4.答:

诊断:

⑴异位心律,心房颤动;⑵室性早搏;⑶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⑷I、avL见T波低平、浅倒;⑸左前分支阻滞;

依据:

⑴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频率、大小绝对不整的f波,于V1导联较明显;R_R间距绝对不规则。

⑵V2、3、4导联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⑶V1~4导联见异常Q波,但无ST段及T波的变化。

⑷I、avL导联见T波低平浅倒。

⑸心电轴左偏约500,II、III、avF导联QRS波呈rS型,SIII>SII,avL导联呈qR型,RavL>RI。

5.答:

诊断:

⑴左室面高电压;⑵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依据:

⑴RV5>2.5mV(本图为1/2电压)。

⑵I、avL、V4~6T波低平、浅倒、正负双向或负正双向。

6.答:

诊断: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依据:

QRS时限≥0.12s;V1呈QS波,QS波宽深(本图为1/2电压);V2呈rS波,S波宽深;I、avL、V5、V6的R波宽钝,顶峰粗钝有切迹;心电轴左偏;V5V6导联的R峰时间>0.06s;ST_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7.答:

诊断:

房性早搏,时呈二联律。

依据:

期前出现的P`_QRS_T波群,P`埋于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中使T波形态发生改变,QRS波群形态正常,代偿间歇不完全,可见期前收缩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

肺功能检查

1.通气储量百分比:

也称通气储量%、VR%。

通过最大通气量与分钟通气量的差衡量肺功能的潜力。

常用于胸科手术前病人肺功能状况评价与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计算公式:

通气储量%=[(最大通气量-分钟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

正常值>93%。

93~89%为轻度异常;88~83%为中度异常;<83%为重度异常。

一般认为,<70%为胸外科手术禁忌,60~70%为气急阈。

2.FEV1.0:

称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指最大吸气到肺总量位,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气时第一秒内的呼出气量。

与一秒率、最大呼气中段流量一起是反映气道阻塞的重要指标。

3.FEV1.0/FVC%:

简称一秒率。

计算第一秒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得出。

正常值应>80%。

与FEV1.0一起判定通气功能。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人FEV1.0和FEV1.0/FVC%都降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人二者都增加。

4.MMEF: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是由用力肺活量曲线计算得到的用力呼出肺活量25%~75%的平均流量。

是该段的肺容量与其所用的呼气时间的比值。

该段流量不受外力影响,主要与小气道直径有关,流量降低反映小气道阻塞。

FEV1.0、FEV1.0/FVC%、MMEF都可反映气道阻塞情况,但以MMEF最敏感。

5.气速指数(AVI):

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出:

           最大通气量的实测值/预计值%

气速指数=----------------------------

             肺活量的实测值/预计值%

正常气速指数是1。

大于1时提示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限制性为主,小于1时提示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者以阻塞性为主。

6.支气管激发试验:

对病人施加某种刺激,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通过重复肺功能检查判定因此所致的支气管缩窄程度,借以判断有无气道反应性增高。

气道反应性增高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

因此,支气管激发试验主要用于协助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对症状、体征不典型,有可疑哮喘病史而就诊时处于哮喘缓解期肺功能检查无异常者,或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咳嗽变异型哮喘,可做支气管激发试验,如结果阳性,哮喘的诊断常可确定。

7.Qs/QT:

即生理分流(PhysiologicalShunt)。

生理分流由解剖分流和静脉血掺杂构成。

正常人心排血量中不经过肺毛细血管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动脉端的血流称为解剖分流。

包括心最小静脉、心前静脉、支气管静脉引流的血液。

流过低V/Q区的静脉血构成静脉血掺杂。

8.肺泡弥散与弥散量:

肺泡弥散是指气体分子通过肺泡膜(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交换的过程,以肺弥散量(DL)为衡量指标。

它是指以肺泡膜两侧某气体分压差为1mmHg时,在单位时间内(1分钟)所能通过的该气体的量(ml)。

9.缓冲碱(BB):

一般测定全血缓冲碱。

是血流中所有具备缓冲作用的碱的总和,包括HCO3ˉ、血红蛋白、血浆蛋白、HPO4ˉ2,正常范围45~55mmol/L。

BB总量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

10.剩余碱(BE):

指在38℃、PaCO240mmHg、SaO2%的条件下,将血液标本滴定至pH7.4时所消耗的酸或碱的量。

以碱滴定者为负值,说明固定酸根增加,缓冲碱被消耗超出正常范围即为代谢性酸中毒;以酸滴定为正值,说明缓冲碱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则为代谢性碱中毒。

BE正常值为±2.3mmol/L。

一般不受呼吸影响。

但要结合临床及所用的血气分析仪品牌、型号具体分析。

11.呼吸功能不全:

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在体力劳动后出现血气异常为呼吸功能不全。

(respiratoryinsufficiency)。

12.阴离子间隙(AG):

AG是血清中常规测得的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之差,正常范围8~16mmol/L。

计算公式为:

AG=Na+-(Clˉ+HCO3ˉ)。

而未测定的阴离子有乳酸、酮体、硫酸根、磷酸根、蛋白质等,AG就指这一部分非挥发酸。

AG是判断代酸合并代碱以及三重性酸碱紊乱时不可缺少的指标。

13.代偿极限:

酸碱紊乱发生后,机体会出现代偿作用。

但代偿是继发的而且是有限的。

代偿调节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为代偿极限。

如代谢性碱中毒时,肺代偿肾,PaCO2升高,但很少超过55mmHg,因为再进一步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引起低氧血症。

急性呼酸时肾代偿肺,但HCO3ˉ一般不超过32mmol/L,慢性呼酸时,HCO3ˉ不超过45mmol/L。

超过代偿极限时应考虑混合性酸碱紊乱。

因此,了解代偿极限,掌握各种酸碱失衡时预计代偿的计算公式,对帮助分析复杂的酸碱平衡失调是很有帮助的。

14.代偿时限:

发生酸碱平衡失调时,机体的代偿作用达到最大代偿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为代偿时限。

如代谢性碱中毒时,肺的代偿调节主要表现为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于1天后达高峰,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小,肺泡通气量下降,使CO2排出减少,H2CO3代偿性增加。

在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调节需3~5天方能达到高峰。

15.潜在碳酸氢:

在高AG代谢性酸中毒时,AG的增加必然消耗掉等量的碳酸氢根离子,被消耗掉的这一部分碳酸氢根离子与实测碳酸氢根离子共同担负着对酸性物质的缓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