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91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docx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docx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工作经验汇报

一、教研室基本情况介绍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于20XX年1月成立,目前有专任教师10人。

主要承担计算机犯罪侦查系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两个方向的2门专业方向骨干课程、3门专业重点课程、7门专业基础课程以及1门公共必修课等13门课程的讲授与课程建设工作。

正、副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上课率均为100%。

1.职称结构:

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2人。

2.知识结构:

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5人,学士3人(其中在读研究生2人)。

学院首席教授1人,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海外留学归来2人。

3.年龄结构:

40岁以上2人,36-40岁2人,30-35岁4人,30岁以下2人。

4.教研室负责的课程情况一览表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

专业方向课

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

专业方向课

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

专业课

信息卡技术与安全

专业课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规

专业课

计算机网络

专业基础课

ASP程序设计

专业基础课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专业基础课

可视化程序设计

专业基础课

C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基础课

专业英语

专业基础课

信息安全基础

专业基础课

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侦查专业)

公共课

二、师资队伍建设

刚成立时有专人教师9人,后调走1人。

教研室实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出拔尖人才。

教研室成立的两年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20XX年,引入副教授1人,20XX年引入博士一人。

优秀人才的引进不断充实和提高了教研室整体业务素质。

20XX年,教研室教师评上学院首席教授1人,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

1人在读博士。

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年教师比较多。

根据这一特点犯罪侦查教研室提倡和鼓励青年教师自我研修,或到基层实战部门锻炼,教研室目前已有8人到公安基层实战部门锻炼。

坚持听课制度,以老代新,鼓励教员相互听课,以加强沟通,交流经验,相互取长补短。

新来教师,要求助课一学期,助课期间全程听课、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熟悉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上讲台前试讲,严把教学质量。

目前,教研室教师具有如下资格:

1人为辽宁省计算机基础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公安信息技术和公安信息安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电子与电子信息专业组评审专家,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9人具有公安部电子证据检验鉴定资格

1人获个人三等功

1人为交通银行计算机系统安全顾问

1人具有IIAA认证的网络安全工程师资格

1人为信息产业部认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师

三、学科课程建设

1.制定目标明确的学科建设规划

根据中国刑警学院领导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校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20XX年我院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条主线,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推动迎评促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的总体部署和总体安排,结合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的实际,教研室从迎评促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研活动方面等各方面认真讨论了教研室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制定了“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下一步发展规划”,并认真执行。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

教研室下属的课程组经过认真讨论,还制定了每个课程组的建设规划以及所属每门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

3.积极开展精品课建设

教研室十分重视精品课建设工作,全体教师都参加了20XX年度院级精品课《数据库应用》的授课和精品课建设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经过教研室教师的认真讨论,教研室确立了《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和《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两门重点专业骨干课程为教研室精品课重点建设课程,并责成课程组分别制定了精品课建设规划,并积极开展精品课建设。

经过教研室和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已被评为20XX年度学院精品课。

4.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我们教研室有2名教师有出国留学经历,有2名教师有扎实英语专业的知识。

针对这个有利的教师资源,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响应学院号召,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目前已有4名教师开设了4门双语课程。

自李娜老师为涉外警务专业首次开设《ComputerApplicationBasics(计算机应用基础)》双语课以来,教研室目前已有其他三名教师于近两年分别开设出了《ComputerForensicsandCyberCrime(美国计算机犯罪调查与检验)》、《AsynchronousTransferModeNetworks(异步传输模式网络)》、《ComputerConcepts(计算机文化)》等双语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四、实验室建设

20XX年建成了全国公安院校设备第一流的网络攻防实验室,主要用于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教学和科研。

地点在图书馆502室,面积约160平方米。

主要设备有核心交换机、实验组IPV6交换机、实验组防火墙、实验组入侵检测设备、实验组程控交换机等。

可以完成《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实验室积极面向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方向的学生开放。

目前已有《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ASP程序设计》等课程教师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此进行课余开放性实验教学活动。

五、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1.教学改革

我们专业起步较晚,许多课程都是全国公安院校首开课程。

为此,教研室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近三年对5门课程进行了改革。

《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考核学生实际程序开发能力,根据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期末考试方式由原来的笔试改为实际操作。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内容改革:

由于上一轮教学中,因软硬件条件,实验内容主要以VFP为主。

目前,软硬件条件已经满足实验需要,对该课程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ASP程序设计》课程考试方式改革:

该课程是一门强调实践编程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期末考试方式由原来的笔试改为实际操作。

随着网络攻防实验室的建立,实验软硬件条件的改善,《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两门课程积极开展了实验内容的改革,新的实验内容更能体现学科和课程特点,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出符合专业实际需要的毕业生。

2.教学研究

每一轮教学任务结束,教研室所有教师都能认真进行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情况总结,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下一轮授课过程中加以改进。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堂讲授评比活动,在比赛前,教研室全体教师把关,经过三轮试讲,即提高了参赛教师的授课水平,所有教师的讲课技能也都得到了普遍提高。

成立教研室的三年来,教研室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均为良好以上。

六、科研办案

在科研工作方面,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的老教师、业务骨干带动青年教师一起搞科研,强化学术研究氛围,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在科研活动中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协作精神,并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早日脱颖而出。

1.近三年学术著作

近三年来,教研室全体教师共主编、副主编书籍19本。

其中,已经正式出版主编、副主编书7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学院规划教材1本;学院教学参考资料2本;学院实验实训教材8本。

包括新来的教师均参与了教材的编写工作。

2.近三年科研项目

近三年来,教研室全体教师共主持教学和科研项目17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公安部级项目2项;院级项目14项。

其中,科研项目12项,教学研究项目5项。

3.近三年学术论文

近三年来,教研室全体教师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了论文41篇。

每人每年都有论文发表。

4.办案情况

从20XX年成立专业系以来,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办案和鉴定工作。

教研室有8名教师近三年到公安机关参与实际案件的侦破工作,共参与办案30余起,其中有10余起是省厅市局特约参与办案的。

20XX年,有系里鉴定权以来,教研室教师共参与了3起案件的电子数据检验鉴定工作。

5.科研获奖情况

教研室教师积极开展科研获奖工作的申报,共有2篇论文分别于2004、20XX年度被评为了学院优秀论文。

七、教研室规章制度建设,

1.制定了《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教学规范实施细则》,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教学手册填写、教学成绩评定等各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范。

2.制定了《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阅卷工作实施细则》,将学院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筛选和补充,阅卷时供教师随手翻阅,保证阅卷工作的顺利完成。

八、学术交流情况

20XX年,派出参加全国信息安全专业本科教学规范研讨会1人,全国刑事技术学术会议1人。

20XX年,派出参加辽宁省第11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1人,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攻击防御与安全管理技术高级培训班1人,辽宁省骨干教师进修班1人,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培训班2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专家组研讨会1人,电子技术研究会1人,调研交行伪造银行卡、银行卡诈骗现象研讨会1人,计算机网络犯罪防范、控制与侦查高级培训班2人。

20XX年,到东北大学就读博士学位1人,派出参加高校计算机课程研讨会1人,到厦门美亚柏科咨询有限公司学习电子证据鉴定4人,东北大学双语教学技能培训班1人。

20XX年,到东北大学学习网络2人,参加辽宁省高校理工类精品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工作研讨会1人。

三年来,教研室共派出4名教师为来自全国各地基层干警短期培训班讲授《网络犯罪的特点与对策》、《计算机技术在刑侦工作中的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20余次。

3人为辽宁省厅举办的辽宁省网络警察业务大比武担任评委,3人为该次大比武讲授了赛前培训内容。

1人为辽宁省厅各市网监支队长培训讲授课程。

20XX年,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校和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分别派教师来学习我院《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课程。

九、积极开设第二课堂

在计算机犯罪侦查系秦玉海教授的倡导和支持下,中国刑警学院学生会于20XX年10月成立了信息安全俱乐部。

信息安全俱乐部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学习信息安全技术,了解黑客入侵防范技术”的宗旨,俱乐部活动主要采用讲座的方式,并定期举办网络攻防竞赛,以及外聘专家讲学等形式。

自成立三年来,俱乐部坚持每两周举办一次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秦玉海教授经常参加俱乐部活动,给学生做讲座,辅导学生活动等。

经过三年的历练,信息安全俱乐部越来越规范,制定了《信息安全俱乐部章程》,定期举办讲座和“网络攻防竞赛”,为丰富警院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同学们在网络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20XX年度举办的“刑警学院第三届大学生俱乐部节”活动中,由于信息安全俱乐部各个方面的出色表现而被评为“腾飞之星”星级俱乐部。

在计算机犯罪侦查系秦玉海教授支持研究的课题《互联网计算机犯罪工具软件的研究》中,俱乐部会员积极参与,该课题在20XX年公安部组织的“公安院校大学生自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公安部三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