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692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docx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docx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惠州学院

HUIZHOU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英文题目:

ProbingintothePhenomenonofNewsEntertainment

姓名柳佛保

学号********

专业班级广播电视新闻学04级(6)班

指导教师杨凯毅

提交日期2008-4-18

教务处制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柳佛保广播电视新闻学04级(6)班指导教师:

杨凯毅讲师

 

摘要

随着新闻媒体市场的的发展,新闻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着重探讨新闻娱乐化的定义、特点、现状以及产生的成因,进而批判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和现存的问题,从而总结新闻媒体在娱乐化道路上遵守的原则,以利于新闻娱乐化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关键词

 

新闻娱乐化定义特点现状成因利弊原则

 

ProbingintothePhenomenonofNewsEntertainment

LiuFobao

Class6,Grade2004

Broadcasting,TVandJournalismspecialty

Tutor:

YangKaiyi

Title:

Lecturer

 

Abstract

Withdevelopingofthemarketofthenewsmedia,theNewsEntertainmenttrendsmoreandmoreobviously.Probingintothedefinition,features,statusandgenesis,thispaperwillcriticallyanalyz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PhenomenonofNewsEntertainment,andthensummarizetheprinciplebeobservedthemediaforthepracticeofNewsEntertainment,fortheNewsEntertainmentservebetterfortheaudience.

 

KeyWords

newsentertainmentdefinitionfeaturesstatusgenesi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principle

 

 

1引言

市场经济发展,新闻娱乐化倾向也呈现进一步发展趋势,它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闻“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使得新闻媒体进一步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越来越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但是,在新闻娱乐化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传播呈现的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也可能损害媒介的权威,使得媒体的公信力被削弱,甚至可能错误引导社会风气。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娱乐化进行批判性的解读,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娱乐化,使得新闻媒体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得到受众关注,最终能够更好地服务受众。

2新闻娱乐化的定义、特点

2.1定义

在目前,关于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并没有确定的、统一的定论。

李良荣认为:

“新闻的娱乐化是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

”1而另一位学者林晖则认为,“从最初的纯娱乐消闲的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上升开始,最终则发展为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即所谓的新闻娱乐化。

”2在这个说法里,他强调的是新闻向娱乐靠近的那么一个动态的过程,林晖认为,新闻娱乐化“一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另一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新闻软化。

”2

2.2特点

总的来看,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闻节目的内容上,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软性内容作为重点,并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实现政治新闻节目娱乐化、社会新闻煽情化。

在新闻媒体上,软新闻尤其是娱乐新闻数量大量增加,而硬新闻的数量却大量减少。

据美国新闻工作协会的调查,美国16家重要媒体中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之比在1997年为25%比40%,而在20年前的1977年,这一比例是32%对15%。

3

而据有关学者对中国青年报1992年和2004年的新闻报道分析发现,该报软新闻所占的比重已经由1992年的61.9%上升到了2004年的73.8%,软新闻的比重提高了11.9个百分点。

新闻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除了正面报道重要的新闻,还将相关的花絮花费大量的版面。

比如,国内媒体在报道一些贪官腐败案时,除了寻求腐败根源,探讨如何建立防范机制外,更是抓住贪官的私生活大量报道。

其次,在新闻内容的取材范围上,关注的热点从严肃新闻转向街谈巷议的软新闻,更加注重用平民化的视角和大众化的视点去报道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体现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而且有民生新闻内容的节目都会获得较高收视率和广告效益。

比如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开创大时段民生电视新闻节目先河,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再次,新闻表达技巧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借鉴小说、电影、戏剧的叙事方式,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更具有戏剧性、煽情性、可读性和贴近性。

普利策奖得主富兰克林认为,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4

新闻故事化借用了文学化的表现手法,用形象的事实说话,挖掘事件里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

新闻故事化重描述、冲突、情节,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

例如,普利策新闻奖作品《历史在我们眼前爆炸了》报道肯尼迪遇刺的经过:

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阳光和煦的中午,我们随着肯尼迪总统的车队穿过达拉斯布的繁华市区……突然,我们听到三声巨响,声音听起来十分凄厉。

第一声像是爆竹声。

但是,第二声和第三声毫无疑问就是枪声。

大概距我们约150或200码前面的总统专车立即摇晃起来。

我们看见装有透明防弹罩的总统专车后的特工人员乱成一团……。

这个报道就充分挖掘了故事的情节过程以及人物的状态,为观众进行了新闻现场的还原。

复次,节目包装上,大多采取主持人的明星化,主持人采用调侃的口吻和日常话语进行新闻的传递,注重现场感的营造,拉近受众与媒体人、新闻事件的距离。

一方面,新闻栏目使用影视明星、歌舞明星、社会名人等明星型人物主持节目,成为当前一种较为普遍的电视现象,比如由李敖来主持《李敖有话说》;另一方面,栏目以节目主持人为中心进行明星化运作,对其语言风格、形象气质、主持方式等方面进行明星化包装。

以凤凰卫视为例,则培养出了窦文涛、胡一虎、黄健翔等等明星主持人以及为该主持人量身定做《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天天运动会》的品牌栏目。

3新闻娱乐化的现状

在西方,新闻娱乐化开始在大众化传媒以及主流传媒中传播。

英国ITV的名牌新闻节目“十点钟新闻”1992年改版,严肃的硬新闻数量明显下降,1990—1995年间,该节目的国际新闻从43%降到了15%,娱乐和体育新闻从8.5%增加到17%。

美国三大新闻网(ABC、CBS、NBC)1990年一年花在娱乐性新闻上的时间比前两年多了一倍。

5在平面媒体方面,美国的一项对一些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

硬新闻从1977年的60%下降为1997年的30%,而软新闻则从过去的8%上升到25%。

690年代中后期西方传媒对辛普森杀妻案、戴安娜王妃之死及克林顿总统的绯闻案的炒作作为新闻娱乐化作品最为人所知。

在我国,新闻娱乐化也一次次推向高潮:

非典(2003年)、张国荣跳楼自杀(2003年)、皇马访华(2003年)、马加爵事件(2004年)、“周老虎”事件(2007年—2008年)。

我国文化批评家朱大可针对媒体关于马加爵事件的报道评论:

“观察媒体对马加爵事件的报道,最令人震惊的是:

四个受害者,根本没有人去关心。

马加爵事件本身已经变成公众的一场狂欢,它就是一个公众娱乐节目,这就像美国打伊拉克一样。

它已经超出了法律或道德事件的范畴。

这个社会已经放弃了基本的道德同情心,所有人的关注焦点之集中在杀人犯身上,使整个事件演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

”7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

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

自此,围绕着相片中华南虎真假展开了一场时至2008年4月8日尚未结束的“挺虎派”与“打虎派”的争论。

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陕西林业厅、专家学者、摄影爱好者、广大网友,参与了相片的“证实”与“证伪”的新闻大戏当中。

正因为新闻娱乐化所产生的效益,众多传媒积极利用新闻娱乐化来吸引受众的关注,从而拓展自身的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节目也不断推陈出新,谈话节目、杂志型新闻节目等注重与受众进行互动的新闻节目涌现,播报方式也有一本正经、严肃的说教式的播音逐渐被说新闻、聊新闻等较为轻松的方式过渡,真实再现进行新闻故事的演绎层出不穷。

总体上,新闻呈现出较强的大众性、通俗性和娱乐性的倾向,并在内容的方向上靠近“软”(软新闻)“近”(接近性)“实”(实用性)的要求。

例如《马斌读报》,该节目主要定位在民生经济新闻方面,但是,在读报的内容上,除了“今日头条”关注较为重大的、关系公众利益的经济新闻事件外,还注重传达针对新闻事件的各种不同声音,同时大量传播关于知识性、趣味性的的新闻内容;在新闻表达形式上,采用新闻漫画、新闻照受片、调侃式、个性化的的主持人评论、打油诗等营造受众轻松接受节目的“早间”味道,使得节目更好的为受众所接受。

另一方面,由于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注的弱化甚至缺失,带来新闻报道过分娱乐化的状况也不容忽视。

2003年3月,在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媒体也开始了新闻大战。

各大媒体在争抢“眼球”方面的工夫一点也不比境外媒体逊色,而且心态似乎也显得较为轻松。

比如许多电视台在对伊拉克战争报道的形式上进行创新,为了使报道营造出一种进程紧凑、扣人心弦的戏剧化的效果,编导们借鉴体育比赛的报道方式,以“比分”的形式密切关注每日双方战况,并让战况分析家现场评点,适时分析预测,有些报道甚至还借鉴了肥皂剧的模式,用大量的篇幅津津乐道一些花絮、秘闻,把重点放在迎合观众或读者的某些窥视欲上。

娱乐化元素的加入,自然会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有意无意削弱或淡化了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和人们对战争下的伊拉克人民生存现状的关注。

这种泛新闻娱乐化报道的情况,在2004年对云南大学马加爵凶杀案的报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典型。

在许多媒体的眼中几乎具备了拍摄一部惊险剧的所有要素——男主角:

外貌凶险强悍,手段毒辣,性格内向神秘;作案动机:

不详,极具悬念和发挥的空间;作案过程:

锤杀四名大学同窗好友,手法大胆,场面血腥刺激。

案件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娱乐化的视觉感官消费符号,残酷性和严肃性变成了带有喜剧色彩的一场闹剧。

凶手逃跑和被抓捕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被媒体津津乐道。

例如:

如何被发现;举报人与他的25万元的奖金;错过奖金的人,等等,这些因素成为一系列报道的构成因素,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猎奇欲望。

但是,媒体对于马加爵作案背后的一些深层次的的一些原因缺乏深入的探讨,比如引导社会对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大学心理教育的缺失等等问题进行反思,人文的关怀被相当程度上被淡化弱化。

同样在2004年,央视《今日关注》栏目在关于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人质危机的报道中,滚动播出有奖竞猜信息,猜测人质危机死亡人数。

此举引起观众愤慨:

“传媒应有道德底线,不应借人质事件发财”。

可以说,目前的新闻娱乐化之风从文娱、体育类新闻发端,蔓延至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学新闻等各个新闻领域。

4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产生具有多方面原因,本文从媒体竞争、大众文化影响、受众心理需求、官方认可等因素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解读。

4.1媒体竞争因素

在现代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现实背景下,媒体传播已经由“以媒体为中心”的角色定位向以受众为中心过渡,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争取受众,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成为了媒体生存发展的选择。

林晖认为:

“国有、公营媒介迫于市场压力,特别是私营媒介的激烈竞争,或迫于自身减轻财政压力的需要,也纷纷下海,实施商业化运作,这场市场化变革使得很多国家的媒介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突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强化,其中最深刻也是最危险的变化,就是新闻娱乐化潮流”。

新闻媒体的竟争开始从千篇一律的通稿,转向考虑如何迎合受众,以满足受众需求,从而抢夺市场份额。

媒体追求发行量、覆盖率、收视(听)率和占有率。

甚至利用每一条新闻的价值,炒作、作秀等一系列原本属于娱乐界所热衷的手法,于是某些媒体顺理成章地照搬到对各类新闻素材的处理上,通过对娱乐化元素的加入,来制造一些八卦新闻、花边新闻,以满足一部分受众的猎奇欲、窥视欲。

4.2大众文化的影响

“进入消费社会以来,传媒就逐渐步入一个娱乐功能中心化的时代。

这种娱乐功能中心化与消费社会的背景息息相关:

在消费社会,大众不仅消费物质产品,而且文化也成为消费品。

”8

《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等娱乐节目为广大受众所青睐,而媒体又从中获得巨大利益之后,媒体开始发现,将娱乐元素渗入新闻报道会是为受众期待的。

无论是娱乐新闻,还是非娱乐新闻,都可以被发掘为娱乐的素材。

《东方夜谭》、《今晚》搞笑播报新闻,央视《第一时间》轻松解读严肃新闻,《南京零距离》、湖南《晚间》等“民生新闻”也被添加进娱乐的元素。

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这些新闻娱乐化现象,最形象的解释就是英语单词infotainment。

它将新闻和娱乐的关系做了一个界定和分析:

新闻娱乐化现象“将信息和娱乐结合了起来,这种结合使曾经清晰的新闻与娱乐信息的界限日渐模糊,以至于在西方出现了一个新概念——infotainment,显然这个词是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的合成词,它预示当代西方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

”9

娱乐化新闻将新闻和娱乐的功能整合在一起,让受众感受到接受新闻的同时有一种愉快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使得新闻更好的为受众所接受,这是新闻娱乐化的一个积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媒体娱乐的功能有可能被异化,变成一味迎合受众需要,纯粹为了挑起受众感官上的快感,甚至落入媚俗、低俗的误区。

4.3受众心理需求的影响

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看,严肃的硬新闻被转化为富有个人色彩、充满戏剧性和故事性、接近性强的软新闻,作为拉近媒体和受众的心理距离的技巧,从而引发个体的受众共鸣。

一些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的报道里,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人们对女兵林奇、田纳西州的“父子”兵等伊战报道塑造出的新闻人物的热情关注,更是显示出娱乐化浪潮下个人化的魅力。

广大的受众注意力也就因而被牢牢地吸引住。

另一方面,受众的心理需要给予新闻娱乐化现象发展的空间,物质——感官消费需求日渐在大众的文化生活领域引发了由教化模式向消费模式,由社会活动向个人娱乐,由自发到自觉的转换趋”。

10个人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媒体的节目制作的思考方式,这在新闻娱乐化倾向的现实上就体现了这一点。

新闻娱乐化积极意义上或者消极意义上,都充当了受众更好地获得新闻信息或者纯粹感官娱乐性质的消费品的角色。

于是,新闻娱乐便有了它广阔的受众市场,它形成的社会因素也就有了缘由。

尼尔·波兹曼认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

11娱乐在媒体竞争中,在受众感官诉求的形势下,地位被大大提高,除了严格意义上的娱乐节目,新闻娱乐化的趋势,也称为“泛娱乐化”的一个方面。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中,“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它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12其中时新性和重要性是新闻选择的首要标准。

然而在新闻娱乐化的浪潮中,娱乐的功能在新闻价值筛选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趣味性的价值被新闻传播媒体重新发现。

4.4官方的认可

娱乐化的新闻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与官方的认可密不可分。

当代的传媒是开放的传媒,是参与全国甚至全球激烈竞争的传媒。

在传媒竞争领域,从来就是以“内容为王”的竞争。

因此,在选择新闻传播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自然不能够固守过往单一的、呆板的新闻传播模式。

除了有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大局的政策新闻,以及具有宣传目的的新闻外,需要有其他多方面的新闻信息,以适应受众多元化的新闻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首先,娱乐化的新闻形式就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参与到新闻竞争的行列,并且吸引了大批的观众的注意力。

新闻传播的形式的改变,使得新闻更加活泼轻松,受众更加易于接受,那么新闻宣传部门的新闻宣传的效果就可以更好的发挥。

其次,新闻娱乐化可以提高媒体的经营活力,从而缓解政府的经济压力。

“通俗新闻看来是一种蒸蒸日上的新闻形式,它正在取代传统的‘严肃’新闻,即使在‘严肃’新闻最后的堡垒即所谓的‘高品位’大报也是如此”从这个表述来看,可以看到,娱乐化新闻对于增强媒体竞争力依然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那么,新闻娱乐化就可能得到官方的认可了。

5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5.1积极意义

首先,新闻娱乐化使新闻放下了千篇一律的严肃形态,转而变得轻松活泼,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媒体也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其次,它通过将新闻的文化内涵通俗化、大众化,达到了面对更多受众传播的目的,只要分寸得当,它也能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

具体来说,新闻娱乐化具有两点意义:

第一,新闻娱乐化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报道模式,促进新闻业务的变革。

新闻娱乐化以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为报道理念,颠覆了传统的“传者中心论”:

新闻传播已经改变了严肃播报或者说教式传播的局面,说新闻、聊新闻、讲新闻故事、真实再现等等新鲜的形式不断引入新闻传播实践,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第二,新闻娱乐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统治教化的“寓教于乐”。

新闻娱乐化的娱乐外壳,突破了传统教化的枯燥和正统,有利于“寓教于乐”。

在新闻节目中,介绍多元化、趣味性、知识性的新闻资讯,着重扩展受众的新闻视野,同时使得受众获得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体验,另一方面,硬新闻的适当软化,使得受众更乐意去接受硬新闻甚至是包含于其中的具有导向性的信息。

央视每晚7点的《新闻联播》为例,虽然节目仍然是严肃的播报新闻栏目,但是,新主持人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的播报方式则明显“软”了许多。

5.2现存问题

娱乐化以尽可能软化新闻的方式来满足受众需求,赢取广告客户。

在利润的驱使下,媒体放下了高傲的架子,走到了群众当中——这是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

然而,过度娱乐化也使不少新闻流于庸俗。

产生过程中出现的传媒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将使媒介的权威性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

首先,新闻的功能被异化。

新闻的首要功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为人们守望或监督环境,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因此,重要性原是新闻价值判断和取向的首要标准。

新闻娱乐化将新闻的首要功能异化为娱乐,使之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新闻价值取向的首要标准。

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的受众,正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人们关心他人丑闻的注意力被拉长并乐此不疲,对那些与他们没有利益关系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故事当成他们需要的新闻,而对与他们生存和发展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等公共事务报道的注意力却被大大减弱。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媒体放弃了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责,在市场的利诱下,已从“守门人”变成市场口味的追逐者,这是在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时尚时,新闻媒体及从业者社会角色的错位。

其次是媒体公信力弱化。

新闻娱乐化的泛滥,延伸到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等领域。

体育新闻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本身,更是关注某个体育明星的私生活或者其他个人的绯闻等等;而在做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时,甚至移植文学上的“黑色幽默”的手法,以调侃的形式报道灾难事件或者其他悲剧事件,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的道义。

再次是,选择和表现新闻的思考方式异化。

新闻泛娱乐化过分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培养某些媒体从娱乐化的视角考虑,选择、判断、采访新闻素材,以及对版面编排和标题制作进行包装。

2004年9月6日央视国际频道《今日关注》关于俄罗斯别斯兰市中学人质惨案的报道,以手机短信方式有奖竞猜死亡人数的设置就是一典型案例。

诸如《蛮司机撞人后拖行六百米一男子被“碎尸万段”》《司机被翻车压成“三明治”》之类抢夺受众注意力的的新闻制作层出不穷。

新闻娱乐化泛滥显示新闻的采编越来越以收视率和发行量为取向。

6新闻娱乐化应遵循的原则

纵观以上的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在新闻报道中添加娱乐元素是可行的,但也是有条件的,它应该遵循“适宜、适量、适度”的原则。

首先是“适宜”的原则。

也就是说,新闻报道针对国家政策方针、国计民生、有关灾难以及人们个人尊严等等严肃的新闻事实是需要投入较多的人文主义的关怀,而这些是不能拿来娱乐的。

在面对诸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等涉及人们生存质量的公共事务方面的问题时,新闻媒体的首要功能就是报道事实,提供准确信息,为人们守望或监督环境,承担媒体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事关人道关怀方面的道义责任。

2008年,面对南方雪灾,国内新闻报道的重点聚焦在政府指导抢灾、抗灾、救灾的新闻事件;聚焦在灾害过程里众多的感动国人的抗灾英雄;聚焦灾害下的困难群众,聚焦在支援困难群众的种种活动,为人们第一时间了解准确雪灾信息,形成万众一心抗雪灾的社会氛围,起了巨大的新闻宣传作用,可以说,新闻媒体在这次新闻报道中承担了自身在人道关怀和社会责任的道义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方面,某些媒体片面强调眼球效益,新闻制作剧不可能以社会道义来要求自身了。

比如关于一男子到美容院行窃杀人的新闻报道。

该报道拟题《美容院女店员遭割喉凶手是杀马屠夫》并将小标题分别列为:

18岁开始杀马赚钱自认为够狠来长春三年以偷为生三次被擒赃款主要用来住店嫖娼和旅游案件重梳见美容院卷帘门没关严动贼念18岁女孩装死逃生另两人死亡杀人以后洗衣服、上网、逛街警钟再鸣临街商家夜间切记锁好门窗对话嫌犯“我的心特别狠”。

可以看到,该新闻报道中心并不在于对于被杀害者的关怀,也不在于对防止事件重演的善意提醒(“警钟再鸣临街商家夜间切记锁好门窗”仅占报道的极小部分),而是在于凶手,在于突出凶手的“狠”。

该类新闻最终就只能迎合部分受众的低俗趣味了。

其次是“适量”的原则。

在新闻节目里,如果娱乐化的新闻报道在数量上超过严肃新闻的数量,或者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包装的数量过多过滥,势必会削弱新闻媒体监测环境、影响舆论的社会功能,从而强化了受众浮躁的心态,在这个虚拟的新闻娱乐环境下,新闻媒体和新闻的受众的选择、表现新闻或者接受新闻的心态和思考方式也会被扭曲,即从娱乐化的视角看待新闻。

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是一档“浓缩报导,探知社会当天的最新动向,助你作出正确的判断及决策!

《有报天天读》将重点解读全球重要报刊头条新闻及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